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项目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财政扶贫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戰略目标的实现。

第一篇:项目资金管理论文

关于加强财政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分析

摘要:新形势下,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财政资金是保证单位工作效率的基础,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的过程,财政资金属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相关的人员,把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价值和作用呈现出来,才可以达到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只有具备可靠的预算信息,才可以促进政府资金发挥自己的关键点,并满足政府资金绩效评价“试金石”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分析政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之间的现实意义,针对现状,分析存在的困境,并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政资金;全面预算管理;项目资金

1.问题的提出

受到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以往的财政改革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视角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成为了财政管理中建设的重点。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历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优势。为了进一步规范地方性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那么就需要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大基础建设,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1]。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为其提供真实的预算信息,并制定科学的完善管理体系,让资金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还存在监督控制力度不足,缺少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等问题。因此,面对以上的问题,如何考量政府花钱值不值,是否存在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政府资金绩效评价是一块“试金石”,两者之间的现实意义如何?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2.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及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实际意义

2.1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绩效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不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还需要在全程性的基础上实施全程的绩效管理措施,提高绩效管理建设水平[2]。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只有详细的总结财政资金,才可以在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建设,满足全程规划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设需求。只有保障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工作,那么才可以提高效率,增强绩效管理的水准,满足稳固的建设需要。也就是说,需要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保持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坚决的杜绝资金重复使用的情况[3]。从整体的角度上保持财政管理水平的稳定性,满足绩效综合的评价和建设需求。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财政部门的预算更加的精确和科学;另外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杜绝资金的重复使用情况。最大限度的保持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性,满足现代化资金的实时性监控和追踪。最后,财政资金的建设,还需要在有效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2.2促进财政资源分配的更为合理高效

从现代化发展的视角上看,全面预算管理及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优势性,只有保持良好的导向作用,才可以在绩效目标建设的基础上,及时的反馈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到最佳的建设方式和调整措施。之后,还需要相关的人员,整合预算资源和部分的绩效问题,提高管理的力度,增强资金的合理使用[4]。在有效监督的基础上,降低财政预算的随意性,消除对应的盲目性,保持资金进出的精确性。

3.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及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中所存在的困境

3.1缺少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从目前的形式上看,在财政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绩效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也是公共财政资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出现脱节情况的时候,国库集中支付很难保证精准化的建设需求。财政部门预算监督的过程中,缺少明显的要求,导致资金绩效评价的时候,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3.2缺少构建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监督控制力度需要提升

3.2.1关注结果,忽略执行过程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监督控制在整体的基础上,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需要进一步得到有效的强化。不少相关的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严格监督管理和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的需求,综合性素养有待提升[5]。在标准预算计划执行的时候,计划与实践的建设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徇私舞弊,违法违规,贪污腐败等现象都属于犯罪的开始。那么财政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系统的建设和支持,满足执行情况的共享,保持全面性的項目信息了解。

3.2.2绩效评价标准库,指标库建设工作有待于强化

从当前的现状看,信息系统缺乏,信息资料库的指标库建设工作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预算编制的时候,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基本上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目标,这样长久下去,绩效信息就会处于分散性的状态。不仅阻碍了财政绩效管理的正常工作,还会对项目绩效信息缺乏充分的掌握。

3.3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有待进一步应用

评价的结果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质量也有待考证,并且评价的深度也需要感知到不足的问题。合理的应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地方在进行绩效预算审核时,没有展现出预算资金安排以及项目绩效的目标批复,仅仅局限于财政部门管理的范畴[6]。

4.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及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加强的有效方法

4.1保障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

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项目管理需要在预算上和评价实施中,需要有效的保证项目时效性。拥有合理的项目决策机制,才能够构建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有关部门即可依据这些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申报,并提交项目证据和报告。第二,资金管理。就需要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资金,明确使用的方式。并且只有在完成审批之后和严格的监督之下,才可满足现代化的延伸路径。

4.2预算执行监控强化,促进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构建的高效性

首先,需要对预算执行监控的工作实施进一步的强化。在保证财政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有效建设的同时,还需要保持在监控的范围以内。不仅需要保障预算执行的环节,还需要在财政资金拨付之前,就做好对应的审核工作。其中涉及的内容和部门较多,需要在申报的时候,根据项目的需要,做好对应的筛选工作[7]。其次,需要保持项目的监督工作,在实时性的基础上,完成有效的追踪,加强沟通性的强化需求,缩小实际投资和预算之间的差距。最后,需要强化绩效管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的信息交换,满足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需要积极的完善和整改绩效报告机制,加强推广开展相关工作和事宜,以保证得到高质量的评价结果,更快的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现在我国的资金预算管理效率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在我国的资金预算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熟的经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4.3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强度进一步加大

首先 ,需要加大预算编制的管理力度。也就是说,需要在绩效报告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反馈的力度,保证质量。在评价的基础上,满足现代化的延伸路径,方便专项资金的安排。财政部门也需要及时的对结果实施评价,引导适合的整改计划,满足现代化的延伸路径。其次,需要在绩效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发展目标。将其中激励的功能和价值激发出来,得到社会民众的有效监督,满足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价值基础。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全面有效。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属于一个先导性的基础工作,需要在全方位的基础上,加大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大胆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健全的计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理顺评价管理的主体,尝试对结果实施应用,加大财政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从增强绩效意识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此来保证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彭卓,丁琪琳.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缺陷及因应对策——基于岳阳市绩效管理大调查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06)

[2]张中华.新形势下推行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7)

[3]王伟平,郑明磊,冯敏娜.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金管理使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3)

[4]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吴兆军,林笑冬,刘钰峰,张永春,孙清泳,李贺年.深化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9(03)

[5]山东省审计学会课题组,黄利明,苑小巍,孔帅,王涛,王丽丽,侯欣蕾,张镟,范庆光.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探索[J].审计研究.2019(03)

[6]文小才,袁晓兵.河南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7]马蔡琛,朱旭阳.论绩效审计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衔接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6).

作者:王誉

第二篇: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摘要:财政扶贫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戰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基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的问题集中在资金筹集制度的缺失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不够完整。扶贫资金的来源十分单一,主要依靠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拨入,因此,基层财政部门在扶贫事业中对上级政府资金拨付的依赖性过强,导致了基层扶贫中资金常年缺乏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资金的使用上,财政扶贫资金在管理上明确规定采用县级报账制,贫困村所在乡镇根本管理不到这块资金,就对贫困村实施的项目疏于管理和监督。同时贫困村缺乏对市场经济机制和经济形势的正确认识,在项目设计和编制文本时,因专业知识的缺乏,有时会发生项目设计与实际不符,而财政资金根据管理的规定,就会形成资金无法拨付,造成资金的滞留。

招投标限额过低,有基层地区规定建设工程项目达到30万元必须招投标,建设工程招投标采购要求必须是有资质的单位,而贫困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更倾向于照顾当地贫困户,让他们参与进来通过自身劳动增加收入。

(二)财政扶贫资金在各基层的分配机制不合理

基层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往往只是将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平均分配给贫困村或分散给当地贫困对象,而缺乏扶贫资金对于自身经济自救能力的帮扶作用的明确制度规定,导致了多年的扶贫工作难见成效,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返贫率居高不下。一旦,财政扶贫资金过少,反而有可能加大基层地区的贫困趋势。同时,在财政资金的分配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并实行相应的按需分配的机制,基层扶贫倾向于平均主义,制约了扶贫资金在实际解决贫困问题的效力。

(三)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基层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现状在于基层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等问题突出、因病致贫、缺乏技术、积贫难返等问题严重。但由于基层扶贫的资金投入和使用的方式相对单一,大都只针对于对贫困地区实行重点产业投资和特困户的直接资金援助等。但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贫困群体差异性过大、贫困地区产业项目发展困难,使得当前基层地区的扶贫工作中推行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四)基层扶贫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

在基层扶贫基金的管理中,由于过分地开始强调社会、产业和行业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强调扶贫工作中的全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种管理思路导致了当前基层政府对扶贫资金项目的多重管理、分开管理。在基层政府、地方政府和不同社会团体中,分别有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因此,基层扶贫工作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缺乏对资金管理的统一、有机的整合。因此,扶贫资金在管理中就缺乏必要的监督、评价和管理机制,导致了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的收益程度和脱贫的有效性得不到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便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各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都要求对资金按项目管理,即要求所有资金必须安排到具体项目,而基层特别是贫困村在项目设计和编制项目文本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项目设计与实际需要不符,就可能造成按项目文本内容,无法实施从而资金无法拨付,形成浪费。

二、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精准发挥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建议从扶贫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监管

1、事前管理做到“四个精准”。

一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清、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造成“撒胡椒面”,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等现象。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初选对象后要在乡(镇)、村公示,最后确定扶贫对象。二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遵循“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医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贫项目要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优化生态的作用。三是项目实施措施要精准。主要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措施、技术指导措施、资金运用措施和项目现埸管理派人措施等。四是资金预算要精准。项目投资多少要充分论证、评估,既要防止“狮子大开口”,又要防止资金缺口过大影响项目效果。要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

2、事中管理把好“两关”。

一是明确职责把好问责关。要在财政国库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不论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是地方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只要是筹集的扶贫资金,一律存入财政所在银行开设的扶贫资金专户,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封闭运行、把关堵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批办程序、统一开展核算、统一审批报账。县扶贫局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使用精准度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项目是否到村到户到人,资金是否用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并与财政、审计、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乡镇负责指导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报账,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与扶贫局一同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帮助项目村研究项目实施效益分配办法。二是项目运作把好履约关。项目实施一定要按合同或协议运作,做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重点把好资金的拨付关、工程质量监理关和项目工期关。

3、事后管理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好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要由縣扶贫局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有关部门及项目业务主代表等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各方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盖章。二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决算与拨付。项目审核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根据审核验收文件,按资金拨付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提出超支预算或结余资金的处置意见。三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开支公示。项目单位要就资金开支明细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抓好扶贫资金的评价问效。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将多元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标准贯穿于扶贫项目资金运营全过程,实现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飞跃。

三、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想要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当前社会所要求的扶贫目标,我们不仅仅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资力度,更要创新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各级部门不仅仅要不断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更要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在改变扶贫开发方向上多下下功夫。在农则扶农,在山则扶山,我们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要针对地区不同的环境来制定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争取实现整个贫困地区的循环发展,发挥扶贫资金的滚动效果,实现可持续性扶贫资金利用的目标。

同时各地要把扶贫资金的使用和建档的结果相衔接,确保能够激发扶贫对象积极生产的动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村逐户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我们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要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的政策,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惠及扶贫对象,让扶贫对象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当地环境,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脱贫致富方式。例如我们可以针对一些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的地区或是人文环境比较有特色的地区开发一些旅游项目,拓宽该地区的收入渠道。我们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要具有创新意识,对贫困地区的特色要有着敏锐的嗅觉,利用扶贫资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确保能够吸引人们来到这些地区考察,吸引社会力量进行投资,推动贫困地区的良好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最初发展方式决定的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由富裕地区带动贫困地区,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够忽视贫困地区,在国家扶持贫困地区的同时,我们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要进行积极的创新改革,同时联系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伸出援手,帮助贫困地区摘掉贫困的帽子。

与此同时我们要正视贫困地区,将贫困地区放在与其他地区平等的位置上来,不能够因为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较差,人民素质还不完善而歧视贫困地区。因为我国的政策就是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裕然后带动全国共同富裕,我们扶贫资金监管机制要贴近国策进行创新,鼓励贫困地区的人民走出去,寻找其他地区的人民对贫困地区进行帮助,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刘艳银

第三篇:对于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

摘要:自从中共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项目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制度入手,完善管理、加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关键词: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审计监督

农业项目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它具有特定的用途,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的加强,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在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然而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对于城市而言较落后,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的思想观念、管理者素质等都不是很高。再加之县域、农村问题特有的复杂性,县域农业资金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现阶段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存在随意性

农业项目资金立项中,相关部门出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考虑在项目计划前、计划中、计划后存在虚假和任意违反的情况。县域农业项目申报中,有的单位“巧”立名目虚假申报,将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作为本单位的实施项目申报;有的单位想方设法重复申报:将同一项目用不同的名称重复申报,或是将以前实施的单个项目拼凑申报综合性项目,还有将同一项目在多个部门重复申报。申报过程中,一些单位找门路、托关系、讲好话,希望主管部门帮助其项目申报成功。农业项目资金立项后的实施不够彻底,特别是在一些综合大型的项目中。个别部门和乡镇在项目批准计划下达之后,擅自变更计划,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随意增加相关项目预算,或是在实施中采取手段隐瞒项目资金的去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乡镇等基础预算部门,他们在农业资金项目的立项及立项的执行中,只考虑局部利益,没有从全局着眼。

2、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主要是指资金没有按规定落实到计划项目上。一些单位挪用农业项目资金,用于个人利益或是小集团利益,滥发奖金、实物和补贴等;还有些单位以办公经费等名义将项目资金转移到下属实体,有的单位将农业项目资金擅自违规出借、投资,结果导致借出资金收不回,对外投资无收益,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个别部门和乡镇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地点、补助标准等。

3、农业项目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大

在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监督机制作用不强,甚至监督缺失。虽然有审计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但是由于农业资金的涉及面广,牵涉范围大,专项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严格的审计,一些小项目的农业资金往往会成为专项审计中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事后审计,只能是一种事后行为的判断和追究,不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及时纠正,已成既定事实后再想挽回损失比较困难。

二、完善县域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

县域农业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建设发展,阻碍了国家“支农惠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从源头人手,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宣传,确保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高效率。

1、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补充。鉴于当前农业项目资金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从制度上入手。制度完善首先要有_个农业项目经费立项的规范制度,除明文规定农业资金项目的用途、适用条件外,还要严把项目立项关,明确申报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实现真实立项、准确立项。同时制度还要创造条件,保障项目申报快捷高效、资金及时到位。

立项之后的农业项目资金的追踪监管是另一应该完善的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全程追踪资金的行踪,明确责任。制度上要保证这一监管思想能够得以实施,并且将实施深入化、长期化。

2、监管要引入审计监督和评价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引入审计监督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立项时,二是立项后资金的追踪管理中。审计队伍的组成可以由政府农业系统的会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等组成,审计队伍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

在制度的保障下,审计主要是负责立项中申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无虚假申报,有无重复申报和变相重复申报,立项中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否明确,申报程序是否严格履行等等。立项后的审计主要是一个对项目资金的追踪,审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位,拨入的金额数量,资金的使用手续是否合法,资金流向哪里,流出是否有真实健全的手续,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对于资金的使用态度,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关注资金使用单位整个期间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关注资产类和损益类科目,防止农业项目资金的违规违法使用。

审计监督要对所监督的内容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资金的实际情况与使用计划,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有问题的资金使用项目要对审计调查了解到的原因进行披露,提出补救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把审计监督的评价提交至有关部门。

3、加大宣传力度,使资金的管理使用透明化

宣传能使公众了解农业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实行阳光操作,让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保障农业项目资金顺利落实和实施,保护“三农”合法权益。宣传可以由农业系统的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对象有重点的进行宣传,或结合其他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进行综合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与农业项目资金有关的各个方面,对象可以是农民,也可是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为确保宣传质量,有关部门要保证对宣传资金的投入,规定一定数额的宣传经费,专款专用。确保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应有的作用。

作者:徐定芹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