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政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财政支持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但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还存在着专项资金预算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一篇: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措施研究

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是乡镇各项工作开展必要的支持,如何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利用,避免资金的浪费,是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着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人员以及资金具体运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措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只有通过建立优质的管理体系,强化专项资金管理,优化财政管理团队,加强监督管理并且重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才能更好的保证乡镇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现状

管理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不足。乡镇财政资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一定限制,乡镇相比于很多大型城市而言,基础建设不完善,管理班子素质参差不齐,这同样导致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以及制度执行力度方面的问题。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仍存在很多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违规操作的行为,另外不同乡镇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上的实践融合和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乡镇的财政管理制度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由于制度问题导致审批调查效率低下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线的扶贫助农活动的进行,不利于乡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必须重视起乡镇资金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良。

管理人员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管理效率,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团队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乡镇经济振兴发展中,缺乏优质人才,缺乏适应性人才是很严重的问题,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乡镇村财政资金管理中缺乏有经验的财政管理人员,对扶贫项目、助农项目、房屋改良项目等具体项目缺乏经验,在财政资金分配与统筹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不仅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甚至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很多乡镇的财政资金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人员问题,一是管理人员的财政相关知识掌握能力,二是财政管理人员的项目经验问题,想要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保证财政资金管控合理,经验与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管理方式

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的现状不容乐观,乡镇财政资金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很多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班子无论在经验上还是资金运作能力上都有很大欠缺,这些能力上的欠缺体现在管理方式上就会出现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方式不合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财政资金的给付方式应该重点审核和精简流程的方面布置不合理,迫切关系民生问题的财政资金审核冗杂繁琐,审核效率极低,而需要重点关注重点审核的项目容易被违规分子钻漏洞,导致公款私用,影响财政资金安全。

资金运作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资金运作是切实关系着乡镇财政项目的重点内容,而资金运作中的种种问题同样迫切需要解决。除去上文有提到的财政资金运转过程中常见的审核审批问题外,很多乡镇财政资金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公款私用等问题私分贪占补贴、虚假项目套取财政资金、收支出入过大等问题,这些资金运作中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规范化欠缺导致的,管理团队的能力较低,素质不及等也是比较严肃的问题。乡镇财政资金运作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各种影响因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点,要进行问题的解决需要关注其中的联系,找准切入点,才能更好的处理资金运作问题。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措施

建设规范化管理体系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措施中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保证管理效率的关键,也是后续各项管理措施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优质的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管理条例,通过各项管理方式的协调运作,更好的完成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建立首先应该建立在对乡镇经济发展情况的实际调研中,管理体系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是保证财政管理的基础与核心。而在具体建设规范管理体系中,需要重视管理规则和细则的制定,根据财政资金中各项资金的用处和性质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管理制度应当对资金的调取、审批、公示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通过制度规范让资金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完成对应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除了需要依靠制度还有优质的管理流程,要求各部门人员按照相关流程认真负责办事,启动相互监督模式,保证财政资金管理的合理有序。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专项资金管理是现阶段分析乡镇资金管理措施中比较优质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是根据不同资金的特点进行专项管理,对乡镇财政项目中的扶贫资金、安居富民资金、低保资金等各项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用专业的管理保证资金的运作质量。在进行扶贫资金管理中,由于扶贫资金有极强的特定性和专业性,应该做到资金跟随项目走,严格按照扶贫积金以及项目归口管理程序纪律完成工作,同时注意扶贫资金调动中的漏洞,及时查缺补漏。低保资金是关系乡镇贫困人群生活的重要资金,具有极强的特定性和救济性,在进行低保群体确定中应该严格进行审批,通过乡镇财政资金审计和资金运作中,应该重点注意杜绝优厚亲友、冒领私贪等問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低保对象资金发放环节的公示,确保资金发放与对象核定。

优化财政资金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的素质同样是关系着财政资金管理质量的重点,乡镇各部门在进行财政资金管理中必须重视财政资金管理团队的优化,及时吸纳新鲜血液,引入先进的财政管理体系以及管理人员,杜绝财政管理中拉帮结派问题的发生,保证财政管理团队的清正廉洁。财政资金管理团队应该重视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的培养,除了培养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该注意工作经验的锻炼,通过财政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知识能力,并且发挥老带新和多部门合作的作用,让财政管理人员投入到相关项目中,积累实际项目工作经验,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团队清洁廉明过程中,对财政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项内容,应该重点加强管控。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财政运转正常,资金合理利用的关键,也是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乡镇在进行财政资金管理中必须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财政监督管理制度与财政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对资金来源群体进行明确标注,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杜绝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谋取私利问题。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与财政管理体系相适应,联系财政资金管理的具体项目以及具体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发动各部门相互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实名举报、匿名举报等各项机制,尤其要注意重点严惩严罚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进行财政管理中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明确说明,对各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坚决贯彻执行,保证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另外在监督管理班子建立中同样需要注意保证监督人员的质量,用制度明确其监督管理权力,注重保护监管人员各项安全,并合理进行财政资金管理中各项目的定期审查和不定期检查,合理的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确保乡镇村财政资金管理的可靠性。

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是关系着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样也会影响扶贫项目和改善项目等具体项目的推行。在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时,应当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完成对应的资金管理工作,注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管理团队的建立与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资金的有效管控,通过监管制度以及违法违规的严惩保证财政资金管理的可靠性,更好的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质量。

(建平县喀喇沁镇财政所)

作者:张彩娟

第二篇: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财政支持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但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还存在着专项资金预算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仅针对目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继而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思路。

【关键词】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 资金管理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并指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国家集中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方式。现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十分明显,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国家在需要扶持的许多方面都拨付了专项财政资金,比如不断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社会各界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关注,对资金项目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县级领导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提高了使用效益。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项概念界定模糊,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理论界对专项财政资金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也只是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究竟什么范围的资金属于专项仍十分模糊,给实务操作以极大的变通性,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财政预算编制也因此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具体的落实计划也难以实施,效果预测和财政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其使用情况的控制、监督也具有极大的难度。

2、挤占挪用明显,专款不能专用

专项资金具有专门用途、专门的项目和实施主体,原则上不允许使用在非指定项目上。但很多部门和单位部分甚至全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改变了资金用途,比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房屋维修经费部分列支其他办公经费;基建部门不经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虚报预算款项,截留资金用于招待和请客送礼;救灾专项资金被用于探访困难群众的慰问金;也有的领导“拿国家钱不当钱”,随意使用,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专项财政资金失去了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3、专项资金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种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不设置专门账户,与其他资金混合管理,专项资金被批准下达后,由实施单位具体操作,完工验收流于形式,只是表面工程上进行观测,并不涉及到资金的验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更是不闻不问,无法有效的对专项资金予以管理与监督。二是民主、科学理财制度不健全,财政资源分配中内部人控制和寻租现象普遍存在,公共财政原则没能得到全面贯彻。县级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投入、轻管理,对一些大的支出项目,领导除了签字盖章之外,事后事项一概不管,各业务科室成了只负责拨钱的出纳,整个管理层缺乏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风险控制措施落后。

4、管理财政资金缺乏大财政意识

财政资金被分为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理论上来说两者应该统筹安排,共同管理,实现最高的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但县级财政部门往往对两者实行分块单独管理,财政部门在核定预算时,只关注于预算内资金科目,采用增量预算法,按往年基数给予核拨;对预算外资金规模、资金投向、使用情况缺乏了解,未将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和规模相结合……内外管理不协调、不统一,极易导致在同一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同时给予预算内、外资金安排,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资源配置无效率。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大财政意识,各部门、各单位仅从眼前局部利益出发,先保证自己有饭吃,对其他部门的死活毫不关心,不切实际的向上级领导请求追加财政资金投入,过多的无价值投入,严重挤占了有限的预算内财力,其他部门的发展受到牵制,利益冲突比较明显。

二、加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性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有力保证。今年4月份以来,针对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感防控工作,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拨出专款。甲感防控专项资金的设立,为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对于县级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资金可以保证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植树造林等公共事业,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有限财政资金的配置,有利于缓解县级地方发展资金供求矛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效率来自科学的管理,对于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需要切实、高效的科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最适合的方法、流程,在此本文提供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科学决策原则。财政专项资金来之不易,包含了群众的血和汗,必须慎重使用。在申报和使用决策时要制定必要的决策和管理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集体决策,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一把手拍板子定资金终身的现象,确保财政资金投向和重点符合省中央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不辜负群众的厚望。第二,综合预算原则。必须树立大财政的管理理念,开展综合预算,统筹预算内外财政资金安排,各部门破除局部利益的狭隘思想,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使财政专项资金在保证资金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第三,重点倾斜原则。全面但有重点是保证财政专项资金效率的前提,县级政府在安排有限的财政资金拨付时,必须分清发展主次,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加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及思路

1、实施财政专户管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财政改革要求全面推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树立国库集中支付意识,并结合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规范部门资金使用行为。可以建立财政专户专人管理制度,组建政治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配置、使用和效果管理,保证专款专户,明确划分专项业务费和项目经费,核算清晰真实;专款专用,所需财政资金拨付及时、到位。

2、建立资金监管制度,全程监控

专项资金拨付后,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加紧对其使用的全部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有条件的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项审计人员,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财政专项资金专户、专人管理制度,加快已确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到位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予以严肃处理,保证项目资金的完整、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资金流失。

3、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县级财政管理部门应突破人力资源的限制,在岗位设置上尽量根据部门发展需要安排,选拔人才时严进严出,杜绝走后门、托关系的现象,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为避免资金缺位和重复浪费现象的同时存在,应创造条件改革增量预算编制方式,采用更为科学、规范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针对不同发展项目的轻重缓急,有重点的分配财政资金,比如作为县镇层次的政府首先应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重视农垦地区的开发和粮食安全的建设;工业强镇则应保证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到位,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收支方案。之后加强预算管理,完善支出预算的控制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增强预算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硬化预算约束。

4、树立大财政意识,减少利益冲突

县级政府应该做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要求全部相关人员从领导层到基层操作人员树立大财政意识,跳出预算内外资金绝对区分观念的束缚,突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界限,综合使用、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

四、湖南省娄底地区新化县治理财政资金流失经验借鉴

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各地县级政府都在努力,也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湖南省娄底地区新化县为克服社会经济、政府机构运转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靠举债度日的困境,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治理了财政资金流失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借鉴:首先,建立乡级金库,完善财政体制,注意培养财源,充分调动乡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然后,加强资金管理,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对纳入统管的财政专项资金收付业务和投资项目活动情况进行分类详细的记录、反映,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具有操作性;邀请群众对本县财政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虚心接受并处理群众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实践,降低了监管成本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同时还注意专业团队的打造,不惜花费较大的人才培养支出,提高财政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结合本县的发展实情,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给予具体操作单位以明确的指示,规范化程度高,执行难度低。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也能够坚持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开展综合评价,不断调整政府调整政策,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力基础不同,各地县级政府应该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借此次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争取国家拨付的大量财政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证国家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解振锁: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单位资金统管——县级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探索[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12).

[2] 王晓莉: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2008(6).

[3] 李家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08(5).

[4] 段景田、刘立星: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8(1).

[5] 赵军、辜东方、杨新枝、李舸:论地方专项资金监管模式的构建[J].财政监督,2006(11).

[6] 陈逢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0(10).

作者:张玉中

第三篇:地勘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财政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地勘单位如何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财政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政资金 国库集中支付 零余额账户 地勘单位

一、地勘单位财政资金的拨付流程现状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地勘单位的财政资金拨付已经全部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拨款经费不再是事先拨付,而是根据年初或年中基层预算单位上报的人员或项目经费预算,直接拨付给基层预算单位指标计划。然后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指标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上报月份用款计划,经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上的层层审批,财政部门批准后才予以支付。每笔财政资金的支付都由财政部门通过与银行联网的零余额账户,全程实现电子化系统支付,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劳务单位或个人。

二、财政资金现行流程的优势

1.简化了财政资金拨付环节。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变了原先由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再到基层预算单位的拨付流程,而是直接把指标计划同时发送给主管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基层预算单位在收到指标后,填报用款计划后上报主管部门,再经财政部门审核。这样,减少了拨付环节,加快了拨付速度,摒弃了之前层层拨付的繁琐流程,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被分散管理的局面,避免下级预算单位乱开账户,消除了资金在各级预算单位沉淀的弊病。

2.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在实施财政零余额账户管理前,财政资金的拨付都是按照批复的年初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把人员项目经费拨付给下级主管预算单位,再由主管部门层层往下拨付。这样,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在各级预算单位的账户上。不仅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并且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实施财政零余额账户管理后,所有财政资金都在财政监管下,财政部门可以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基层预算单位只有在实际需要使用财政资金时才能申请财政获得资金支付。这样即减少了财政资金在拨付环节的滞留时间,又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强化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基层预算单位只能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由财政部门直接对收款人进行支付。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财政资金的支付更加科学、规范,富有计划性。这种资金支付手段不仅强化了资金监管,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资金的不规范操作,避免出现财政资金违规挪用的现象,也有利于从源头防治腐败。

三、地勘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勘单位的基本支出经费实行差额拨款。有些单位错误认为,反正财政补助经费不足,于是对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经费测算不认真、不细致、不规范。这样,一方面不利于财政部门摸清地勘单位实际的基本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为基层预算单位合理、有据去争取财政补助资金。

2.地勘单位申请地勘项目财政资金时,主要由地质、水文等专业人员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很多时候财务管理人员不参与或极少参与项目立项报告的编制,因此项目预算费用一般都是由地质专业人员凭经验和估计编制。立项报告编制时财务管理人员不参与,不能严格按照地质勘查预算标准,这就使得编制的预算费用不够合理,影响后期财政资金的支付和使用。

3.财务管理部门对财政项目的支出内容不能进行全程监管。大多地质、水文勘查项目都是在实体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野外工作,发生的费用由核算员拿到财务部门报销。项目技术人员和核算员一般不能很好地区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可在财政项目中列支,因为,财务部门只有在报销时才能看到发生费用的内容,才能判断报销发票是否合规,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就辨别清楚。

4.地勘项目的财政资金往往在立项审批后很长时间才能到位。为了积极争取项目,很多地勘项目在财政资金未到位前野外工作已经启动,必然要垫付项目前期费用,而财政部门又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直接划转资金到预算单位基本账户,这样就产生了不能解决垫付费用的矛盾。另外,年中追加地勘项目立项成功后基本已在下半年甚至年末了,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发指标较晚,延误了项目费用的正常支付。很多时候财政资金的支付只能集中在年底,形成了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

5.财政规定项目支出中不允许列支人员工资,这与地勘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地勘单位虽然性质上属于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但实际上大多地勘单位的人员经费都是“差额拨款”。财政部门按照部门预算批复的基本支出大约只是实际发生经费的1/3,所以,人员经费补助不足与不准列支形成矛盾。

四、强化地勘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认真细致地测算人员经费,编足编实日常公用支出。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加强对地勘专项的管理。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专项的经费预算,参与到野外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跟踪管理。和地质项目专业人员一道,根据项目实际工作量和地质勘查预算标准,结合项目年度执行进度,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表。这样,才能对财政地勘项目费用的使用支付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控制。

3. 地勘系统加紧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有利于减少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存在的繁琐环节,能有效防范现金风险。不仅能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还能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公务卡结算具有使用方便、操作规范的特点,可以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

4.积极推进地勘项目绩效考核评价管理。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实施效果未达到既定目的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项目,一律停止增加预算资金,甚至缩减资金或改变用途,促进财政资金良性循环。要按照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构建财政资金效率指标,对财政资源投入转化为地质成果的经济性、公益性进行评估。

5.安排专人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比较完善的网络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以基层预算单位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邵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北京:商情,2011(8):155-156.

[2] 李保婵.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中的效率性评估研究[J].兰州:财会研究,2011(23):10-12.

[3] 张晶,柴楠.地质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思考[J].北京: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10):49-50.

[4] 柏云.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2(5):140.

作者:王鹏飞 于海燕

上一篇:社区治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