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中小企业论文

2022-04-16

[提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势在必行。要搞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关键在以人为本,投入改制成本,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依靠职工改制,使改制主体得到实惠,改制成果与职工共享。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有中小企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有中小企业论文 篇1:

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初探

摘要:风险投资在为企业发展和开发新技术提供资金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所需资金,使企业得到发展。国有中小企业应利用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较少。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企业发展;技术创新

一、风险投资概述与我国的风险投资

(一)风险投资概述

风险投资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指通过向不成熟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收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企业的主要投资对象为中小企业。在企业创立和发展的时期,通常需要资金,中小企业由于风险高和缺乏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困难较大,因此风险投资是其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风险投资的过程一般包括风险项目评价、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风险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退出决策。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自1985年“中创”成立开始,已经有20年。2005年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总额为4.02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降8.1%,较2004年下半年下降13.8%。我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下降,与我国风险投资中存在许多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首先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我国并没有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或管理办法。虽然有关于发展风险投资的一些政策,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法规,在风险投资的实际应用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风险投资机构的所得税率为33%,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仅为15%,风险投资机构的所得税率较高,也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方面,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单一,规模较小,而且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以国有企业为主,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也较小,不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企业创立中的作用。国外的风险投资多由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各种基金的管理者进行,而在我国,金融机构和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并不允许从事直接投资,这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缺乏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投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风险投资主要在企业创立初期进行,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就要求收回投资,再投资到其它新建立的企业中,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企业难以上市。同时产权交易也不易进行。这使风险投资的退出较困难,从而影响到整个投资过程。此外,还有相关中介机构发展落后等问题。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影响。

二、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情况

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有引进风险投资的必要性。风险投资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尚停留在宏观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各国普遍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也较困难,金融环境难以提供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资金。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数量在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40%以上;在就业人口总数中占80%以上;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90%;缴纳的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48%以上;占国家进出口总额的69%;技术创新占80%以上。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中小企业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有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一个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管理体制、人员等各方面的改革。许多国有中小企业通过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产权转让中管理层收购的方式变成了民营企业。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着与民营企业同样的外部环境,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的管理是国有中小企业中重要的问题。在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中小企业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中小企业的风险较大。在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报告涉及的样本城市,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全部不良资产的比例高达63.9%,其中,破产兼并的不良资产占50%。在我国,国有银行掌管着70%的资金,其放贷条件较高,使获得贷款的企业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有很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方式。如动产担保、开发银行、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引导、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等。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和其它金融投资不同,是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金。这使得风险投资更适合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时的资本结构。风险投资机构会对风险企业提供帮助和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使企业得到发展。

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较少。我国的国有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较迟,大多数用于项目的投资,而不是完整的企业投资计划,且引进投资的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是在实业领域,企业的工作模式仍有一些计划经济的影响。风险投资有一整套过程,从资金的引进到资本的退出,有很强的专业性,以控制投资风险。国有中小企业大多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不够了解,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引进。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有国内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1992年以来,国际风险资本开始进入中国进行股权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大部分都投资于技术创业。国有中小企业要使企业得到发展,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开发新技术需要较多的资金,国有中小企业应根据需要引进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为了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应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在开发和使用新技术时常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国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来解决这个问题。国有中小企业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现状,使国有中小企业在风险投资的引进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风险投资引进阶段

在风险投资的引进阶段,需要进行风险投资项目评价。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由风险投资机构对所投资企业和项目的风险性和收益大小进行评价。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净现值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实物期权法等。影响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商业风险、资金风险、技术成果转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风险投资能否取得收益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如所生产的产品是否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新技术能否应用于实际生产;所投资企业的管理水平;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国有中小企业在引进风险投资时,应选择投资风险小、收益高的项目。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大多从事生产制造业,应根据企业的产

品种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风险投资在消费型高科技企业中风险较小,因此国有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生产高科技消费品的项目。企业应该对市场有较充分的了解,使产品能有较好的销售量。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率往往比大企业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管理灵活,多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有利于进行技术创新。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的项目时,常会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国有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引进高新技术和专利的方式,开发新技术。我国的科技人员大多数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小。由于企业所进行的科研活动较少,这使得我国有很多技术成果不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国有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国科技中间试验机构建设缓慢,使科技成果转化较难进行。国有中小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时,能使新技术得到改进,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在引进风险投资的项目的选择上,还可以采用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国有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生产市场上已较为普遍的高科技产品,进行适当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可以使产品有较稳定的销售量,降低投资的风险。

(二)风险投资管理阶段

当企业取得了风险投资,便进入了风险投资的管理阶段。与其它投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了投资之后,会参与企业一部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咨询。这样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是风险投资过程中重要的内容。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时会要求得到一部分控制权。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常保留较多的控制权。影响风险投资机构与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首先是风险企业的管理能力,包括风险企业家素质、团队结构、财务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在于风险企业面临复杂的环境,不确定性高且难以评估,而拥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则可克服困难。由于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家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要使投资项目取得较好的收益,企业家应对项目和市场有较充分的了解。企业的人员结构应合理,具有从事企业中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财务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中小企业建立起了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体制等原因,国有中小企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国有中小企业的效率较低。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较缺乏,企业人员的结构较不合理。管理能力对风险投资的引进和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有影响,国有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管理风险投资项目。其次,技术与产品因素会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的分配。技术与产品因素包括专利权、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新产品的开发等。风险投资项目中的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将会影响企业的利润。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也将影响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风险投资机构会对风险投资项目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风险投资机构会为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直接参加与风险投资有关的一些决策。风险投资机构会根据投资策略来争取风险企业的控制权。最后,投资环境对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有影响。在风险投资的管理阶段,风险投资机构应凭借较丰富的经验为引进投资的企业提供指导。例如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需求等方面。风险投资机构还应对企业进行信息收集和监控,以确保风险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应加强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取得收益。

(三)风险投资工具的选择

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对风险投资有较大的影响。风险企业的控制权涉及到风险投资过程中许多决策的制定,包括企业或风险投资项目的很多方面。主要有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决策,企业的融资决策,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决策,企业经营的决策等。风险企业控制权在风险投资机构和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之问的分配主要体现在投资协议中。其中投资工具的选择、投票权、风险机构的投资额和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影响较大。风险投资工具主要有债券、普通股和复合式证券。由于投资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风险企业的内部财务结构,所以风险资本家力求取得一种风险较小而又有利于其控制风险企业的投资工具。在风险投资中,以债券作为投资工具的较少。以债券作为投资工具时,在企业清算时可以优先偿付。债券的利率往往较低,风险机构进行投资主要是寻求企业成长中的较高增长,所以债券在风险投资中不常应用。债券是企业对投资人的负债,使用债券作为投资工具时,风险投资机构取得的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较少。使用普通股作为投资工具在风险投资中应用较多。股票是一种权益资本,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不用偿还债务,使企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普通股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增值,使风险投资机构取得较大的收益。风险投资机构作为股东,对风险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以普通股作为投资工具,在风险投资中较为适合。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经过了股份制改革,许多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一些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为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以股票作为投资工具提供了基础。复合式证券是风险投资中常使用的工具。可转换优先股可以优先分配利润,在企业清算时可以优先偿付。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时可以转化为普通股。风险投资机构以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时,往往在投资协议中会有关于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的内容。以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对企业的控制权较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投资协议增加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在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中投票权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风险投资机构和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在投资协议中,关于一些重大问题风险投资机构会有一定的投票权。投票权可以加强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管理,保证投资安全。国有中小企业在引进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投资协议中应有关于投票权的内容。对于重大事项的投票权的内容可以明确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的责任,使风险投资项目顺利实施。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出现各种情况,作好风险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很重要。

三、结论

风险投资的退出阶段是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最后阶段。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机构在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投资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资金,退出企业,再用于其它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的退出会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收益,也会影响资金用于新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有很多种。外国的许多风险投资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退出的。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公开发行公司股票,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我国由于没有建立二板市场,因此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不能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退出。这使得风险投资中的风险较大,我国应建立起二板市场。股权的销售和转售是风险投资常用的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投资项目取得成长之后,可以将所持股权销售给愿意较长时间持有股份的机构。我国有对于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国有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可以通过股权销售的方式退出。但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并不完善,应该加强对其的建设。企业回购也是风险投资退出企业的一种方式,但我国由于相关法规的规定,不能用这种方式退出。当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和风险投资项目不能取得收益时,风险投资通过冲销或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投资的退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和引进风险投资的企业应选择适合的退出方式和时机。使风险投资机构获得较大收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较小。

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可以使企业得到更多资金,促进企业的发展。国有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加了企业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在企业的发展中应引进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企业的管理有一定要求,国有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我国还存在一些影响风险投资的因素,如风险投资机构较少、没有建立二板市场等。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的建设,使我国风险投资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 习 文

作者:隋 欣 陈 军

国有中小企业论文 篇2: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困境与缓解途径探析

[提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势在必行。要搞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关键在以人为本,投入改制成本,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依靠职工改制,使改制主体得到实惠,改制成果与职工共享。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安置问题;缓解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已推行多年,中小型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在社会上影响大、牵涉面广。在当前要继续稳步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破解改制中存在的职工安置难题。

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意义

首先,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中小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必然。

其次,实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重点是安置职工。在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安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人员分流安置也是企业改制成功的关键,为改制做好准备工作铺石垫路,夯实基础更是第一要务。然而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改制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矛盾始终阻碍着企业改制的进程,职工安置难已使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陷入困境。

再次,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固然是国有中小企业的自身问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更是一个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国家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改制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较难协调

从国有中小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改制经历者的观点而言,国有企业在实施改制工作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如国有资产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房管、工商、银行等方面都将被直接或间接关联到,能否从“改制”全过程的整体观念出发,统筹国企改制全局,各方积极协调,紧紧把握改制各个关键环节,认真策划并积极谋求各系统多部门和组织机构的权责合作,这无疑对企业顺利进行改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行改制政策的某些条款不符合新情况

诚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任何一种方案,任何一个程序都不可能保证所有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一改就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不断进步与飞速发展,过去几年里用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办法系依据当时情况制定,如一味照般照套仍然用于现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显然与实际相脱节,不符合新情况。

(三)职工安置是企业改制的主要难题

1 “买断”职工(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十年以上的职工)的安置费用偏低且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买断”职工若按现行政策规定只能享受2年失业保险待遇;2年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要由“买断”职工本人缴纳,这个“先行”规定确实使他们感觉压力大、负担重。这部分职工大都是1990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其工龄均在20年以上,“买断”后缺少保障感。这也是他们对改制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进笼子”职工(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职工)基本生活费偏低。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职工普遍认为基本生活费偏低,按现行政策规定每月不到200元(目前失保金为407元/月),依据现有生活水准,职工每月基本生活费确实难以维持生计,更谈不上解决温饱问题。“进笼子”职工以年龄在40、50岁以上中老年职工居多,因行业特殊原因,大部分职工无一技之长,重新就业异常困难。倘若继续延用8年前的基本生活费标准,显然不合时宜。改制职工得不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生活费安置费偏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瓶颈”。

三、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职工安置难的原因分析

1 对十年动乱“文革”遗风影响估计不足。现实生活中,十年动乱“文革”遗风仍然严重影响并阻碍当今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对改制文件中不完善的部分,有的职工不能正确理解,有的职工“随大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不管有无道理。是否合法,散布“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言论,上街、拦马路、阻交通,这些过激行为显然是违规的,不合法的,也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

2 对职工参与改制的心态判断有错误。中小国企改制的对象严格而言就是下岗职工,更确切讲就是失业人员,这些人员为党和国家作了大半辈的贡献,在经济和生活上都靠在企业身上,现在要其退出纯国有经济序列,身份进行置换,由“全民”人变成“社会”人,这是人生最大转折,“最后的晚餐”必然给职工带来阵痛,这种阵痛仅仅依靠做思想工作难以奏效,因为职工失业所失去的不仅是工资收入,还有种种物质生活的便利,这是企业职工退出企业的障碍,也是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壁垒。

四、缓解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职工安置难的途径

(一)改制政策应与时俱进

为什么中小国企改制安置职工的经济补偿标准如此之低?为什么中小国企改制步履如此艰难?这些均要归究于现行改制政策规定不完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小企业的改制也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对企业改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根据中小国企改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中小国企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实际从维稳大局出发,适时修订条款,出台新规定,并可考虑实行“一厂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形成真正关心支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良好氛围。

(二)合理调整职工的安置待遇

1 适当调整“买断”职工的安置费标准,保障改制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权益。

(1)“买断”职工的安置费标准急待提高。对中小国企“买断”职工进行安置,现在执行的仍然是过去的有关政策规定,时隔数年,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物价也大幅上涨,倘若一成不变的继续延用过去的企业改制政策条款,对“买断”职工来说实在是亏待和不公平。

(2)“买断”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急待落实。依据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企业改制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问题。妥善解决“买断”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必将对企业改制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否则,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也就难以实现。这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改制职工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愿望。

2 提高“进笼子”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改制“进笼子”职工按现行规定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不到200元,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及失保标准差距太大,使改制“进笼子”职工深受委曲,有被遗忘角落的感觉,故应将月基本生活费标准适当上调。

可能有的同志会认为,过去的标准就是如此,现在只有照办,否则就会乱套。笔者以为,有思路才有出路,改制政策应注重实际,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必然惠及广大职工。只有尽可能确保改制后人员安置待遇权益,以人为本,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才能有序稳定的进行。

如何破解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安置职工的主要难题,应对改制中出现的新情况,使改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改制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加强领导,大胆探索。企业改制必须积极接受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结合行业不同特点、不同类型,搞好调查研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制定企业改制方案,抓好组织落实,认真创造企业改制的条件,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及时化解改制进程中的矛盾。

2 释疑解惑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向职工讲明企业改制的目的、意义。要教育职工确立全局观念、长远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政府关于国企改制的规定,国有企业改制不仅是资产处置的简单过程,重点在于职工安置。职工安置工作既是改制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改制工作的难点。其主要难题就是要在贯彻改制优惠政策时配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理解改制,自觉放心参与改制,从而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3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改制中要明确改制思路、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改制方案。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对资产与负债处置、职工安置,应实行公开。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广大职工意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势在必行,要搞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投入改制成本,依靠职工改制,使改制主体得到实惠,改制成果与职工共享。

责任编辑:徐永祥

作者:李 剑

国有中小企业论文 篇3:

浅谈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摘 要]内部控制对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资产的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企业要想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需要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来进行保障。国有中小企业在我们国民经济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主导位置,内部控制在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有中小企業有义务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文章通过分析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根据实践指出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1 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而建立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际发展战略。它要求我们企业里的每个人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做该做的事情, 它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不择手段的用智慧和能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国有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企业结构较单一,一般只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基本的制度在内部控制上往往存在较多的漏洞,其内部控制建设意义尤为突出。

1.1 保护国有中小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国有中小企业的资产是保证其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保护国有中小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对于提升其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国有中小企业要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尤其是要做好不相容业务的分工、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等,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收付、使用都处于全面的控制中,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财产的损失浪费,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贪污舞弊现象的产生,避免财产的流失。

1.2 保证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坚决贯彻国家有关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条例制度,这是国有中小企业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授权批准流程让企业管理人员控制企业业务活动。另外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在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内控制度的规定来履行职责,把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条令法规的真实情况定期上报给管理层,以便于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还能够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业务流程展开全面有效的监控,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确保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1.3 进一步提高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

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做好风险的预防措施,而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将各类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增强生产经营效率的有效保障。同时,利用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结合完善的奖惩机制与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2 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1)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许多国有中小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公司,但缺少董事会、监事会,一般是执行董事兼任总经理,监事由其他人员兼任,即使有董事会、监事会,但其基本上与经营班子是一套人马,公司没有形成内部治理机构之间的制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根本无法保证。

(2)企业文化建设被忽视。国有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经营者的考核重在经营指标的完成,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未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领导缺乏感召力,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主人翁意识弱,工作热情低,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得不到员工的积极支持和拥护,许多制度执行效果差甚至得不到有效执行。

2.2 控制活动欠规范,不相容职务分离不到位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职务必须分离,但国有中小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烦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刻意模糊不相容职务边界,纵容分管部门越职办事,掩盖错误和舞弊行为。

2.3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属于企业内部审计评价,受制于企业内部行政,独立性弱。许多国有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内部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同时限制了高层的职权和自由,内部监督工作得不到他们真正的重视。内部监督成了看领导的眼色行事,造成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找不到负责人,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经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监督成了走过场。

2.4 信息化管理手段缺失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控制成本,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弊,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率。但很多国有中小企业一般只启用了的财务信息化模块,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很少会用到完整的 ERP,工作规范化和流程化程度不高,忽视信息系统与管理思想的有机融合,内部控制信息化手段缺失。

3 加强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其所有权人要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在决策、监督以及管理中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国有中小企业权力机构是由党组织、国资委等招聘和选拔干部的,不能让一个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会需要拥有对经理层进行任免、考核等权利,保证监理会的独立性。科学的进行权力分配,使不同职能部门都有自己内部控制的目标,并且能够了解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制度的文化是口号,没有文化的制度是镣铐”。只有通过文化认同才能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没有文化认同,制度只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国有中小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制定公司文化战略来培育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员工形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价值观,提升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国有中小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积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内控制度有效运行。

3.2 规范公司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

对企业的关键内部控制环节,不相容职务应严格分离,如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等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设,各内设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先授后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检查等。对于授权批准环节。一定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明确授权批准的程序,并建立检查制度,保证授权得当。

3.3 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审计控制

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说,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平台,使国有中小企业所有权行使人及时获得相关情报,合力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应将国资委的股东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强化针对企业高管对内部控制受托责任的贯彻落实与考核评价,进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让國有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修复,让内控制度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充分运用媒体等外部监督力量,充分发挥舆论作用。从国有中小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监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通过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财务总监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确保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不断完善内部监控、改善内部管理。同时通过奖惩分明的激烈约束方式,有效的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激励内部控制工作做得好员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只有两手同抓,才能有效监管内部控制,达到应有的目标。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企业要创新思维,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方法,将信息化技术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当中去,并创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建设完整的ERP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企业采购、生产、销售、项目、财务和人员等资源,统一调度、合理配置和管控,有条件的国有中小企业还可以进行诸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与ERP系统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

4 结论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完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3):43-44.

[2]李耿钰.国企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J].中国经济周刊,2009,11(17):52-54.

[3]涂 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5(9):83-85.

[4]刘梅玲.从信息化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川[J].财务与会计,2012(6).

作者:肖红良

上一篇:班级群体政治论文下一篇:军队医院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