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学习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写作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该提起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先是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随后分析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读写学习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读写学习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分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中有明确地提到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有效语文读写结合,本文也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为例进行了实践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之间可谓是紧密相连,学生阅读能力若能得到提升,其写作能力自然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某些方面来说,阅读本就是写作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为此,在素质教学理念环境下,学生语文素养要想得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更为良好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整个认知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意义与原则

(一)意义

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首先一定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这一门课程本就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课程,学生需要在大量阅读过程中才能形成较为良好的文学素养,从而有效发展自身语文成绩。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围绕着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教学培养工作,学生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行之后的写作教学,而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则能够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生本身年龄小,各方面能力也都处在发展重要时期,借助于读写结合的方式,则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真正让学生成为高素质语文人才,从而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对于学生发展、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要想将其意义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首先一定要严格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活动,读写结合要想有效实现也需要落实这一原则,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成长和发展。其次,教师读写结合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按照针对性原则展开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形成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最后,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结合学生实际来对读写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寻找出最适合学生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积累,促进其今后语文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措施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提到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意义以及原则,而要想将其真正有效地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在落实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这也是语文教学活动有序实施的基础与前提。语文这一课程本身就十分的特殊,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之中,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还是较为落后,整个语文教学效率还是十分低下,很多学生都感觉到语文这一课程的枯燥以及乏味之感,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进而也就自然无法实现有效读写结合。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大量的阅读之中,这样学生阅读量就能得到有效积累,为之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写出优美的文章。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其中的写作方式,比如说文章中所存在的“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一语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从而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更为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阅读语文教材,提高学生写作积累量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语文教材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国内外名著,教育学者在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制的时候可谓是煞费苦心,所以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将语文教材与学生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深入教材,对教材之中的含义以及文章价值进行深入的把握,然后再在教学课堂实施之前提出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或者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此来带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阅读效率以及目的也会更加明确,从而也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語文阅读积累量。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以下课外书籍。像是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拓展与鲁迅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以读促写,为之后阅读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分析。

(三)联系实际生活,用情感带动写作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明白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可是究竟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意识到读写结合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一课时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点,在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其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数学教学内容,同时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都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撰写,这样就能让学生能够形成灵活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激活学生想象

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发挥拓展延伸以及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对于一些留白部分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来对留白内容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学生就能在拓展延伸操作同时产生较为浓厚的创作欲,对文章阅读内容进行续写,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读写结合,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理解和把握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本就是语文教学课堂上较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发展与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新要求也提倡读写结合教学。本文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以及原则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读写结合实践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6).

[2]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何素定.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6(3).

[4]于秀芳.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

作者简介:刘志丽,女,1987年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阅读与写作。

作者:刘志丽

语文读写学习管理论文 篇2:

试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摘要】写作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该提起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先是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随后分析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写作和阅读是其两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读写结合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素材和知识,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逐步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1、人文关怀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通过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情感,并逐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2、因材施教原则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而且个性化差异明显,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小学生,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学习习惯,针对性地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提高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适应新时期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3、全面发展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并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具体而言,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标准,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并挖掘小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积累运用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文学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情感积累,拓展知识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知识基础,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素材基础,进而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

5、实践创新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过程中接触更多的语文读写学习资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语文读写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取读写资源,锻炼自身的读写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带动写作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学材料,蕴含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深挖,使其教学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并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在掌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而且还要在日常的读写训练中,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诵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其创造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作者并非是直接对桂林山水的秀美进行描述,而是从西湖和大海的对比之下把漓江之水的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然后将“静、清、绿”的特点运用排比句式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教师要做的,不仅要带领学生领域桂林山水之美,还要带领他们通过对教材的仔细“挖掘”,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2、开展语文写作训练,以写作促进语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有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强,但是写作水平却很一般,究其原因,这和他们练笔少,没有及时巩固和运用阅读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造成了读写的极大分离。要知道,读和谐是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有了阅读的基础,写作就变的毫无障碍,而重视语文写作训练的开展,在写作中对阅读知识进行巩固,以促进读写两种能力的优秀转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往往是从具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过渡。因此,在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课程进行教学时,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先可以不要直接要求小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而是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以《鸟岛》这篇课文为例,其中描述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文中突出人鸟关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可以引导孩子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并进行写作训练,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

3、拓展语文课外阅读,奠定读写结合教学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目光局限在课内,还需要在课外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语言材料,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到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和资料,让读真正成为写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多进行名言佳句以及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的收集,并将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运用到写作之中,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课外读物,并让他们在领悟唐诗魅力的同时,对其中的经典诗句进行收集,以丰富其写作的素材。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引起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开展中要注重方式方法,让该种教学理念能够真正地为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肖成杰.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 吴建新. 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中旬),2011,11:90.

[3] 戴玉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谈[J]. 读书文摘,2014,14:133-134.

[4] 胡宝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研究探讨[J]. 商,2015,04:286.

[5] 高源.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 教学与管理,2014,17:39-40.

作者:拉那仁图娅

语文读写学习管理论文 篇3:

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文章通过梳理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对目前盛行的几种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阐述了计算机媒传交流模式、学习管理系统模式以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等三类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以期能为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 外语教学; 外语学习;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 常欣(1975—),女,甘肃成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加工心理机制的脑功能研究。E-mail:changxin@shn

u.edu.cn。

一、引 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所衍生的网络教学则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新兴产物。伴随国内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的热潮,网络教学同样出现在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领域,给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及其体验。与此相适应,各类网络教学形式,诸如外语学习网站、外语网络课堂、在线外语学习工具等相继出现。从不同步的E-mail交流到同步的语音交流,从不可视的文字聊天到可视的视频聊天,从小范围的在线外语学习俱乐部乃至世界性的外语交流论坛,外语网络教学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与变革,在技术、种类、数量、质量和广度上都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外语网络教学肇始,大批外语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们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这一问题。Atkinson发现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很有效果,[1]Gonzalez则利用E-mail交流来帮助提高课内外的外语学习,[2]Hsu证实在线阅读俱乐部(On-line reading club, OLRC)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读写能力,[3]而Sotillo开发的计算机媒传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目前在外语教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4]而今,网络教学,特别是网络课堂教学在外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同步训练和综合提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形成了一些稳定的教学模式,例如计算机媒传交流模式和学习管理系统模式。与之相对,虽然国内外语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通过引鉴国外先进的外语网络教学技术,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其发展形式明显具有自发性、不规范性等特点,这就导致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上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质疑。同时,由于对各类繁杂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资源缺乏系统分类,并且各个教学模式的操作性不明确,进而导致教学者在选择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时表现出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无针对性。

针对目前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学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外语学习网站评价标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行为效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即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盛行的几种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进行分类总结,旨在通过探讨它们的基本特点,厘清教学模式的评估程序与标准,进而帮助外语教学者根据教学目的指出针对性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以期能为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网络课堂教学既不同于远程教育形式,也不是学校信息技术课,它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完成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则是指将网络课堂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人们提高外语水平的诸多教学形式。因此,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并不是指人们用外语来教授网络信息技术的课程,也不是单纯的多媒体技术在外语课堂上的应用或者人们所熟悉的远程教学活动,而是指外语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教学动机下,运用一定的网络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使学习者参与到一定的网络环境中,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将网络技术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通过同步或者不同步的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的交流来综合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网络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包括自主性和交互性的特点。[5]将网络课堂教学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不仅有着网络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同时还有着外语教学一些独有的特性。具体地,外语网络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特点:

1. 交流形式的多样性

比起传统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要丰富得多,不仅可以通过E-mail、留言系统等进行不同步的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在线文字或者在线语音聊天工具进行同步交流,甚至结合视频工具进行面度面的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为不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应用提供了硬件条件,同时使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在交流形式的选择上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2. 交流工具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交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交流,较少地借助特殊的交流工具进行互动。而网络课堂教学利用高科技的软硬件设施,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过程中交流工具的先进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课堂教学的交流工具也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和改进,同时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刺激着网络交流工具的改进和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网络教学中交流工具的先进性。

3. 教学安排的便捷性

网络课堂教学具有双向交流方式,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十分的方便,使得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直接用在线的形式进行教学进程的安排成为可能。而教学安排的便捷性不仅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然后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线设计安排教学进程,同时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接下来的学生的进度,方便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

4.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也几乎不可能和每个课堂中的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的不全面和不及时。在外语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E-mail、语音信箱、视频等网络交流技术,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教学。在网络课堂教学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讲义,而且可以随时提问并得到教师较为及时的反馈,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

5.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可以融合超文本技术,集图形、文字、声音和影响于一体,使得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非常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和成熟,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从世界范围内搜索大量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材料。特别对于外语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获得一手的外语材料相对困难,而网络课堂教学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和学习者通过因特网获得最新的一手语言学习材料,从而有效地丰富已有的学习资源。

6. 资源共享的平等性

传统的一对多课堂教学中,相对积极和优秀的学习者更加容易获得和占有资源,同时教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总会产生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在外语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教师的安排或者个人的需要从同伴共享中或者其他网络资源中下载相关的语言学习材料,也可以将个人的资料上传到网络上供语言学习者交流参考,而教师和学生在获得和使用有关的信息和资源时都是平等共享的。

7. 学习的相对自主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教学进程的安排,然而个别相对超前或者后进的学生的发展要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外语网络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不大受到教师的约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我调控,在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帮助。

8. 语种来源的广泛性

语言材料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难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效果。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和其他非英语国家的交流进一步密切,在英语占主流的同时,外语学习者更掀起了小语种的学习热潮。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有效地获得大量的外语学习材料,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语种语言材料。然而,网络技术的推广使教师能够通过英特网直接或者间接获得大量的内容、形式和难度各异的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语种更是几乎能否满足所有外语学习者的需求。

三、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认为知识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即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信息。[6]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学习环境是通过利用一系列的信息资源、教育方法、评估手段以及教学者和学习者的相互交流来建构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

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模式通过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完全可以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并提供理想的学习条件。[7]网络环境中所呈现的语言材料往往比较接近真实的世界,着眼于现实的角度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因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来自网络的语言知识往往接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建构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教师作为指导者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来确定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中真实的语言材料来学习。于此同时,网络课堂教学的学习的相对自主性完全可以满足建构主义的自我评价要求,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内部自我控制。

2. 社会认知观和自主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观认为语言习得不仅仅是头脑中一系列的操作性结果,而是一种社会认知现象[8]。社会认知观关注社会同化,认为同伴互动是促进个体认知成长和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社会互动环境,使学习者充分地进行对话交流,促进个体创造性的语言习得。目前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使用如E-mail、BBS等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为网络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真实的社会情境,并有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知识,进而帮助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此外,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网络环境通过提供教师和学习者情境化的语言互动环境而帮助提高学习者外语水平。而在这些情境化的语言互动环境中,学习者通常可以自由交流,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才能”。[9]网络交流的自主性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无疑给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机会。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不仅能够很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自我反馈,同时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最近发展区自主习得其他相关知识。

3. 二语习得理论

外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同时受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影响。在外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占有重要地位。[10]他认为语言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习得”和“学得”。习得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实践,无意识地吸收目标语言信息,并且在无意识状态下流利、正确地使用目标语;而学得则是通过有意识的研究和理智的方式来理解目标语。同时他认为习得的语言能流利使用比需要语言规则监控的学得更为重要。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同步在线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创设现实情境,让学习者充分浸入情境并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进而在学得过程进行的同时,帮助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目标语言。

Krashen所倡导的“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论核心“输入假设”主张学习者是通过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外语的。[11]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外语的习得产生积极作用。而其“情感过滤假设”则强调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速度,进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和最终达到的水平。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提供的实际交流情境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积极作用。此外,外语网络课堂作为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使得学习者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因而提高外语学习速度。

同时,外语习得的环境论倡导者近年来提出的“文化迁移模型(Ac-culturation Model)”则认为语言习得只是“文化迁移”的一个方面,强调学习者应该对目标语文化充分地接触、适应、接受和趋同,产生“文化迁移”,这样才能更好地习得目标语。[12]较之传统的教师教学,网络课堂能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跨地域的学习平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的接触、理解乃至趋同,产生文化迁移,从而帮助外语学习。

四、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随着因特网和计算机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使用,网络手段显然会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环境。[13]按照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教学可分为课堂讲授模式和自学交互式模式;[14]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分为讲授型模式、探索型模式和协作型模式;[15]按照网络层次的高低,我们可以将网络教学分为局域网教学模式和Internet教学模式。[16]然而,网络技术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有着特有的性质,现有各类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同样需要一个可行且合适的标准进行划分。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控制点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同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控制点上有着显著差异,所以根据控制点的不同来划分各类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可行的。[17]同时,教学人员还可以根据控制点的不同以及教学需求的特异性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控制点的不同,目前主流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计算机媒传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模式(即CMC模式)、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模式(即LMS模式)、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模式(即CALL模式)。[18]除了这三类,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成熟,近年来网络教学也开始借助一些新技术帮助教学,如微博、分享等。

1. CMC模式

CMC模式是指在没有特定的学习内容的网络课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媒介进行书面或者口头的交流,包括同步模式和非同步模式。[19]CMC模式可以是同步进行的具体情境交流,如聊天室、信息、在线会议等,也可以是不同步的,如E-mail、论坛、贴吧等。

CMC模式的控制点主要立足于同伴间相互支持的外部控制。也就是说,CMC立足于某个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之上,可以是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形式。如果失去了学习同伴的相互交流,CMC模式下的语言交流也会随之停止。应用CMC网络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者应该尽力引导交流群体进行同步的语言口语训练和不同步的文字交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者,应该充分调动自己以及同伴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要相互约束使用目标语来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外语情境性学习的目的。在线英语学习主要的优点就是克服了学生必须到英语国家学习外语以及必须从海外寻找英语母语者的障碍。[20]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充分鼓励相当数量的具有相同外语学习目标的人参与其中,甚至可以邀请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参与到在线学习交流中,大家相互帮助。

其次,交流工具也是必要的控制点。使用CMC模式,首先要保证教师、学习者以及相关的参与者都拥有该项交流工具的使用条件,并且充分了解如何使用该工具。比如语音聊天室的设备配置和使用都有相对高的要求,参与者拥有相关的软硬件是进入外语交流聊天室的前提。同时,交流工具的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模式的正常实行。而且对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交流工具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我国,较为普遍使用的同步聊天工具是腾讯QQ,而国际上则以MSN为主流聊天工具。所以,使用CMC模式,对于不同外语学习者,需要对交流工具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

2. LMS模式

Liu和Chen认为LMS模式是应用计算机媒介传播技术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在虚拟课堂中进行同步或非同步的双向交流,并进行语言学习资料的传递和反馈。[21]LMS模式给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可以使语言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并且管理自己的相关学习资料。

LMS模式可以是同步的,比如在线虚拟课堂,但以不同步的资料和作业任务管理为主。通过行为数据观察分析,学生使用LMS模式主要是实现学习材料的下载,而同步交流的功能则是第二位的。[22]由于LMS模式的软硬件相对普遍易得,这就使得LMS模式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时代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同样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开设辅导教学,作为主导教学模式而独立运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创建或者选择一个能够让所有学习者接受的用户界面并非易事。因此,在选用LMS模式时,必须要考虑到软件的可用性和可推广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效果。[23]

在LMS模式下,虽然学习者同伴交流和相互支持非常重要,但该模式主要通过教师主动参与,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相应指导。语言教学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LMS模式给学生上传目标语学习资料(主要包括听力和阅读材料),或者给学习者提供符合目标语学习任务的网站或者管理工具。同时,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LMS模式布置相应的练习以巩固学习者的知识或者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迁移。

LMS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对相应的外语学习资料进行下载和学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反馈,或者在同伴间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也是独立控制的。他们既可以选择独立完成教学者分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选择通过学习同伴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作业。然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工具对学习材料和课后任务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派学习任务。所以,LMS模式的控制点是将语言教学者的外部控制和学习者自我的内部控制相结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模式的具体形式进行有利的导向和调整。

3. CALL模式

CALL模式是指学习者通过在线语言学习课程,如BBS英语学习以及一些语言学习网站、语言教程和测试系统等来完成外语学习任务。[24]学习者选用CALL模式基本上是基于学习者的自我控制来调节学习进程,同时借助相关的网络学习工具来对外语学习任务进行有效的测试和监控。如果说CMC模式和LMS模式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下进行,那么CALL网络教学模式基本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控制,激发其学习动机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而同伴间的同步交流或者教学者的同步指导会相对较少。不过,大多数情况下,CALL模式需要结合CMC模式或者LMS模式进行,并且在相互作用上总有时间上的延缓性。

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CALL模式不能单独使用或者比起其他两种模式没有特别的优势。CALL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有学习指导、外语能力测试、情境模拟和语言学习游戏等。其中,CALL模式的外语能力测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相当一部分外语等级考试近年来已经从传统的纸笔测试转变为较为便捷且多样化的计算机网络测试。对于外语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者也开始使用CALL模式来进行相关学习成绩的考察,并且借助网络互动技术给予学习者即时的成绩和意见等形式的反馈。 此外,CALL模式的情境模拟和语言学习游戏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学习者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25]不仅如此,CALL模式还支持儿童在监督者的有效监控下通过参与计算机编订的程序进行自主游戏,因而使得外语学习具有自发性、愉悦性,很好地激励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

然而,CALL模式因为具有自主控制的特性,所以较少利用同伴交流或者教学者的指导。如果过分依赖CALL模式,可能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甚至忽视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同时,CALL模式下语言材料的选择应该切合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外语学习的效果。因为游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自然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组织和正确引导,[26]所有对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CALL模式的情境模拟和语言学习游戏应该在监护者的指导和监督下使用。

五、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向

当前,网络已经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通道和良好的机会。[27]然而大多数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都是针对英语作为目标语而设计的,很少有专门的网站来服务于小语种的学习。与此同时,关于小语种的网络资源的研究也相对匮乏。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非英语目标语的学习者的需求,发展各类针对性的网络教学模式或者将较为热门的小语种纳入到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形成外语网络课堂教学的多语种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改进,新的网络形式不断出现,对于新出现的微博、影视分享等网络交流工具对外语教师和学生所能够带来的优势,学术界和教学实践领域还没有进行充分地研究分析与应用。对其所代表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深入探讨和有效分类,其评价标准的制定也相对匮乏。因而,研发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对新形式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类,进而优化新的网络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值得考量的问题。[28]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并不能够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近20年来人们最为关心的却是如何使用可以利用的网络技术。[29]在网络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外语能力的网络资源才是未来真正的研发核心。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分析不同的学习目的下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R.Atkinson. A Reply to Reaction to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in Initial Reading[J].The Stanford projec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6,3(2):418~420.

[2] B.M.Gonzalez. The Effects of Electronic Mail on Soanish L2 Discourse[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1998,1(2):55~70.

[3] J.L.Hsu. Effects of an On-Line Reading Club on the English Literac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Z].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2002.

[4] S.M.Sotillo. Discourse Functions and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0,4(1):82~119.

[5] [15] 牛卫红.网络教学特点与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7):133~134.

[6] [7] [8] [12] [29] J. H.Fan. Constructing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Spring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11,233(3):515~521.

[9] H.Holec.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10] S.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New York,1982.

[11] 王丽萍.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理论观察,2006,42(6):122~123.

[13] Y. F.Yang. Engaging Students in an Online Situated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1,24(2):181~198.

[14] 刘邦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999,145(2):14~17.

[16] 周颂伯,申文耀,肖擎钢.论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的意义及网络教学的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675~678.

[17] [18] [21] [24] [28] G. Z.Liu, S.W.Chen. A Taxonomy of Internet-Based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in Language Curricula[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7,38(5):934~938.

[19] M.Peterson. Learner Interaction in Synchronous CMC: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09,22(4): 303~321.

[20] L.Uden, N. S.Chen, C.W.Wei. et al. Online Synchronous English Learning from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2009,1(3):1~25.

[22] [23] H.L.Grob, F.Bensberg, L.D.Blasius.Developing, Deploying, Using and Evaluating an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2):127~134.

[2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6]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7] Y.T.Yang, C.Y.Ch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nglish Learning[J].Computer & Education,2008,51:403~422.

作者:常欣 徐璐娜

上一篇: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政府管理职能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