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境界学习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分析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团队学习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阐述应用团队学习法取得的成效。【关键词】团队学习法高职管理类课程高效课堂团队学习法是让学习者在团队中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习者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使团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境界学习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境界学习管理论文 篇1:

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助力语文学习

摘 要:高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讲,有着更强的自我方面的意识,相比于大学生他们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升学方面的压力。面对着双重的压力,他们缺乏一定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而教师们能做的也仅仅是维持上课纪律,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方法,督促学生们学习而已,很大程度上需要高中生自己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提高自己。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独立思考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们大学的抉择,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自主性的学习,实现学生们的自我管理。高中语文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新课改下语文学习上的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中生的心智已成熟,他们有了一定的思考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需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语文学习上实现自我管理,自己安排时间去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都应该有一定的计划性,逐步地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大前提下,学生主动管理自己情绪、行为活动或者是思想意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学习的计划、作息的规划、课外活动的规划等。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5周岁到19周岁,这个阶段是他们从未成年步入成年的阶段,更是他们青春期萌芽与发展的阶段,面对着升学的压力,课业上的压力,他们身心上会有些疲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有着相应的变化,他们与初中生以及小学生相比较,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的意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强烈的发展,他们会期待做一些事情,渴望在某一件事上获得成功,但有的时候事与愿违,往往结果的发生与他们想象中的状态存在着偏差,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去解决,去处理的话可能会走向另一种极端,自闭症或者自卑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格外的关注,开导,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他们渐渐地长大,他们渴望个性发展,希望自己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关注自身的个性化的发展,他们的自尊心也在逐步地增长,什么事情都喜欢与其他人比较,希望自己比其他的同学强,更希望得到老师以及家长的关注,受到他们的表扬,若是这个时候受到了批评或者没有人关注,他们就会感觉自尊心受到挫伤,长此以往就会心理上扭曲,影响自身的发展。

(二)高中生在自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中生年龄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他们由于社会经验有限,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的成熟,遇到事情后,他们易冲动,这就需要教师、家长们正确地引导,来逐步地提高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以下是我总结的关于高中上自主管理的现状以及在自主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 外界的环境因素制约着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自己,也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上的支持,在学生发展的歷程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学校更是学生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引导者,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的发展。也许从孩子一出生家长们就做好了他们的人生规划,使得学生们缺乏了自己的主见与想法,全凭家长们一手操办了,现在的孩子更是祖国的花朵,家长们捧在手心里,更是缺乏生活上的自主管理能力。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往往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去研究问题,只会死记硬背,这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学生们自主能力的发展。学校以及社会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升学的成绩,这种大背景下往往忽视了学生们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 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欠缺

自主管理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制定学习上的计划,自己去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自己去寻找高中语文上所需要的一些知识,通过探索,不断的活跃思维,锻炼自己,在逐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语文方面的素养。

(1)自主意识较为薄弱

传统教育影响下,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可能对于没有自主意识的小学生而言是有用的,但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想法,长此以往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反而是禁锢了他们的思想,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我追求,自我探索的意识比较薄弱,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的方面有所欠缺,这种情况下更不用说自主管理能力了。

(2)自主参与方面欠缺

只有高中生们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他们的自主能力才会得到锻炼,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主动地引导学生们去自主地参与,形成一种自觉性、自立性、自强性,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现代的课堂是学生们的主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们真心地去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将外在力量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体验过程,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传统教育下的他们盲目追求的是高分数,只会学学学,背背背,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地去参与学习,主动去思考,去提高,这样是不利于自主能力提高的。

二、 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意义

提高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他们去主动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是非常有益的。通过高中三年去自主地学习语文,可以逐步地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实现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主动地去学习的一个转变,锻炼学生们去多加练习,多加思考,增加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候自主学习可能会使得课堂气氛没有之前那么乏味了,使得学习的氛围更加的愉悦,更加的轻松,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们往往会放下身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愿意去主动地探索,通过学生们的自主阅读,可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使得他们写作时的素材得到了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概就是这个境界吧。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们去交流,去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不仅仅主动性提高了,而且知识面也拓宽了,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三、 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培养高中生的质疑的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要知道,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学习,接受,体验学习的过程,还要学会主动地思考,主动去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勇于怀疑前人的一些观点与想法,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因此就需要教师们去构筑学习情境,培养高中生的质疑能力,探索新知。可以针对《完璧归赵》这堂课做一个课程设计,让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作者则认为蔺相如的做法很勇敢,很机智,老师也会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蔺相如的想法过于冒险呢,若是真的激怒秦王可能会带来杀身之祸呢?引导他们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想法,勇于创新,这样比呆板地讲课会更有效果,无形之中在启发着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在不断质疑中成长、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孔子的名言,也是我们学习中需要的精神,那就是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进步,将学与思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以致用,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丰富自己的一门武器,这就需要教师们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为学生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保驾护航,拓展他们的视野,从广度上和深度上,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活动从中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深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幻灯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引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组织小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以要想提高学生们的自主管理的能力,需要的不是学生们的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学习的终点不是为了高的分数,而是真正地掌握一定的技能,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創造性思维是很重要的,能不能用好这门学科需要我们创新性地去应用,才能成为自身学习的主导者,做好自己的管理,比如说,我们学习了诗歌,掌握了诗歌鉴赏的规律,明白了诗歌的大意,我们就需要掌握的是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讲给别人听,让听到的人也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又比如我们学习了语文的各种范文,各种题材,比如议论文,记叙文,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会将这些文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边来,将自己的作文做到逻辑的合理,语言的流畅,语法的准确,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自主地设计自己的作文,从布局到行文真正的学会方法,会运用将其真正地变成自己所需要的。通过语文各种范文的学习,学生们要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文章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掌握,变成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更是语文学习上自主能力的一个提高。

培养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既能够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仅拓宽了自身的视野,使得大家的眼界更加的开阔,素质教育下,新课改的驱使下,教师们不再是机械式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巧用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活跃自身的思维,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丰富自己,锤炼自己,真正地掌握好所学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真正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飞.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5):233.

[2]刘文川.积极探索高中生自主管理策略[J].中国德育,2018(21):43-46.

[3]李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责任的厘析与培养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伊中石,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固安县第三中学。

作者:伊中石

语文境界学习管理论文 篇2:

团队学习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析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团队学习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阐述应用团队学习法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团队学习法 高职 管理类课程 高效课堂

团队学习法是让学习者在团队中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习者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使团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团队学习方法需要依靠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职管理类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形成高效课堂,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成效很难得到提高。本文探讨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构建高效课堂中引入团队学习法,探究团队学习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一、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高职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诸如商务文秘、财会以及营销等相关行业的操作性管理人才,目的为了适应中小型工商企业或者相关社会机构的需要,为企业发展和客户需求提供优质基层服务。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定位来看,其与本科院校突出的教学目标差别不大,没有制定与自身教学目标相符的教学大纲,突出特点是教授的理论性知识过多,实训教学内容偏少,这就造成应用型管理人才在高职院校中的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二)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层次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没有从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几乎是照搬本科教学内容,简单进行压缩和删减,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任课教师也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引导学生,使得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缺少特色。高职院校在课程系统过于追求全面和系统,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学不到一些易于接受并且有用的知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理论大于实践,学生的实际动手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使得学生不具备胜任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和学生就业。

(三)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训手段十分有限。教学实践环节与手段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任课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不高,缺少相关实践经验;二是高职院校严重滞后的实习基地建设。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深入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很少,更没有时间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经验十分丰富,但是实践知识讲解不够透彻。教师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案例即便很经典,但毕竟与实际体验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案例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比较有限,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能力不能够有效胜任工作岗位。

(四)缺少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缺少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试形式主要采用的还是闭卷笔试;第二,不注重学生的日常作业练习,只注重考试过程;第三,受到条件限制,实训内容完成难度大。具体来说考试试题设计含金量不高,客观判断题比重偏高,不能对不同学力的学生进行客观检测,只能检验学生浅表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够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只是凑合完成,对作业不理解,很多人死记硬背;仅从形式上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预期目标很难实现。

二、团队学习法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合作学习团队。团队学习方法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对其进行培训之后,明确其工作职责是负责小组内所有活动的开展,并且给小组内每个成员分配任务。小组的人数一般在5-6人最佳,确保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高度参与。每个团队有自己的团队名称,有些团队还设计LOGO,逐步建立团队文化。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某一个班级里就有一个学习团队“天使朝阳”,从学期开学初到学期末,6个团队成员非常阳光向上,积极合作学习,在班里每一次布置的学习任务都能获得名列前茅的综合评价,累加到期末也是这个“天使朝阳”团队拿了第一名。后来他们还专门去制作了一个团队立体徽标,每人留下一个作纪念并送了一个给笔者留念。通过团队学习法来进行教学,一个优秀学习团队就这样住进团队成员的心里。长时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每个团队成员都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哪一个成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不能积极主动发言,就会有损个人和团队名誉,因为整个团队是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也会更加珍视团队名誉。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明白合作的力量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合作意识。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

(二)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团队确立之后,教师跟踪指导小组内的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完成,完成不了的情况下再由合作团队共同集思广益探讨完成。每个小组成员也要详细记录团队内成员发言的重要信息,确保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最后整个团队整理形成一份代表团队水平的发言文稿,同时推荐发言人。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讲授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高度参与课堂,获得的进步成长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也会越来越自信,亦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的课堂是有魅力的课堂。除了在教室内进行教学,我们还利用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分解让团队完成各自的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一个合作企业的校园促销活动,或者是一个市场调研项目等等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来实施教学过程。这也解决了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过少的问题,也彰显了高职教育特色。

(三)进行有竞争性的学习评价。对于每个团队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公平公正的评价和总结。并根据任务完成质量形成分层的评价,不同团队之间就有一定的竞争性,例如一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团队最终完成的业绩数量是我们考核的重要考核依据。而且一直累积到期末和期末综合考核结果挂钩,以确保学生能明白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看到自己优缺点的同时也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这就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原动力,这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源泉 。

三、应用团队学习法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高效教学。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价值是一切为了学生,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地位,教师更有效地关注到团队内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团队学习优势,团队内学习成员的资源实现共享,要互帮互助,有效清除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提高自学效果。团队内成员始终坚持目标的需要和教师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交流和探讨,课堂教学中学习团队功能的充分发挥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实现分层教学,学生更能准确定位自己并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课堂教学的最理想境界就是生成性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团队合作学习,采用的形式是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等,坚持三维教学目标,使师生互动和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以及相互激发,最后提炼生成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度理解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使得小组内成员的优势能够互补,在相互帮助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的团队意识,不断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对小组内成员,每一个人员都应该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对小组内代表发言的成员,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和评价,通常采用即兴评价、延缓评价和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的方式。

(三)实现自主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性学习方法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自学阶段放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学习方法,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实现了学习资源共享,有效地完成了自学任务。比如,团队内成员在完成自学任务后,在组成的组织下对学习成果和经验进行探讨和交流,最终使团队内每个成员达成一致,并且有专人做好记录,以备在课堂上展示。

(四)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促进课堂深度交流。要构建高效课堂,具体方法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组组之间应相互探讨、交流、合作、评价和补充等,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在认知、情感以及人格等方面形成积极的活动关系。高职管理类课程高效课堂衡量标准很多,对于构建的合作小组要充分利用和调动,最重要的是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团队学习方法实施后,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做到了深化、细化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总之,团队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需要依靠小组合作才能够实现,从这一点上来讲,团队学习方法可以增强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此外,高职院校也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为团队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彦霞.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中旬),2013(4)

[2]任橹燕.团队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与教学,2014(9)

[3]石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设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严国文.浅谈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研究,2012(5)

[5]张宁.浅谈高职高专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研究,2009(5)

作者:梁雪芳

语文境界学习管理论文 篇3:

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

王国维说过,“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然,教学亦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工作者,我经常扪心叩问: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是怎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我尝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我的实践、探索和提炼,比如:视域融合,尊重生命,和谐共生,怡情益智,诗趣盎然,文化浸染,鼓励创造,有所建构……再进一步思考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也许是受“贪多求全”的思想影响,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似乎关注得少了。特别是当我投身斯霞小学,认真阅读和学习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后,我对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思考又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斯霞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任何经验,如果负担太重,要加班加点,就不能算是好经验,也不值得推广。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我们必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斯老师的告诫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疏忽和怠慢了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流里,学生共同经历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启迪,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一言以蔽之,语文的基本素养就是在这种水磨的功夫中形成的,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在日常的上课、听课、评课中,我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特别突出和强化三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要有“暖认知”。语文的学习是与母语的亲密接触,这样的学习应该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趣味的。语文老师要唤醒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热情和记忆,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课堂教学中的“现场细节”,使其成为学生记忆犹新、受益匪浅的关键事件,进而让教师以及学习的小伙伴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成长的“重要他人”。

第二,课堂教学要有“生长力”。简言之,就是要突出核心知识、能力、素养的教学,教给学生真正“用得上”“带得走”的东西。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成,而终归于失败。”语文教学中的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课堂教学要有“附加值”。这样的课堂是向四面八方打开的,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眼前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好奇心、惊异感、探索欲等。留下一些空间和空白,让学生去欣赏生活的美好,去咂摸内心的宁静,去享受阅读的美妙——儿童的语文学习多一点优雅和从容,或许就会更加扎实、丰富而深刻,因为“闲暇出智慧”。

于是,我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我想用“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这样三个叠词来表达我的一种思考与追求。

一、暖融融: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暖认知”

融:和谐也;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自然舒适。暖融融的课堂是温暖舒适的、和谐安全的,这里弥漫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空气,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语都满含热情的激励和智慧的点拨,你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满含真诚的关心和必要的呵护。

在斯霞老师最经典的《我们爱老师》教学电影中,我们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课堂上气氛和谐自然,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斯霞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斯老师让学生理解“关心”时,让学生说说老师关心自己的例子,孩子们说得真诚而热烈;理解“祖国”一词时,学生答错了,斯老师没有丝毫批评,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不是指自己所在的城市,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而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斯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从儿童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激励和温暖。所以,有学生回忆小学情景时说:“我在班级中是个最顽皮、最不守纪律的孩子,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点也没有感到因为顽皮而被老师厌弃、歧视,只觉得老师处处在引导我,启发我好学上进。”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正是暖融融,奠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好的语文课堂,首先给人的直观感受应该是暖融融的,走进去,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春天般的暖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温暖融洽,课堂氛围和谐自然。课堂上师生交往自然,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甚至对所学的内容也存在一种亲近和喜爱。这样一种暖融融的课堂交流氛围源自于对人的基本认识,追求的是交往的平等,即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欣赏和悦纳。暖融融的背后是师生之间日趋深厚的绵绵情意。

课堂的“暖融融”要让师生彼此都能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出,从而感染和激励师生双方倾情于课堂学习的各种交往活动。比如,教学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态,充满期待的眼神,无限慈爱的表情,真诚流露的笑容等。总之,老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蹙间都能体现一种爱的细节关怀。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文本以及学生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原生积蓄,不断升华学生的情感高峰体验,让课堂的交往始终在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中穿梭行进。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浸润,这样的课堂才会“暖融融”。

语文是富有情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文章是个有情物,人更是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既然教学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皆是有情之物,语文教学怎能离得了感情呢?情趣盎然,情意浓浓,离不开情;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离不开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离不开情;“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离不开情;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巨大的魅力。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生命演绎。

在语文教学中,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也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语文教学的情感浸润,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以滋养,从而享受到生命的愉悦。缺乏浸润的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也就不能点燃智慧,放飞理想。没有浸润的语文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游离文本的,就如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学生不会激动,不会动情。冷漠的面孔,冷冰冰的语言,冷清清的氛围,使语文教学缺失了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文、让教师、让教学的人文魅力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让学生有感悟、能体验、受感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追求完美的火焰。李白眼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是如此的壮美;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草堂春景是那样的明丽;老舍笔下的猫乖巧、淘气、轻盈、俊俏、机灵,又是那样地使人赏心悦目;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一种不屈的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烁的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同时,教师也要善于以自己的激情,即把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用语言、用表情、用眼神传递给学生,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领学生共度激情四射的课堂之旅,从而达到知识与精神的同构,情感与智慧的共生。

二、活泼泼:让语文课堂教学充盈“生长力”

泼: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活泼泼:充满生机的样子,生动自然。活泼泼的课堂是儿童的、自由的、生动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写给斯霞老师的诗里这样写道:“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斯霞老师的课堂也因为有了童心,而变得活泼泼地汩汩流淌。活泼泼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对立的、切磋而非竞争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多向多维互动关系。正如宋代大儒程颐笔下的“鱼跃于渊,活泼泼地”,这样的生长充满了生命的现时状态和美好前景。

斯霞老师在备课、上课中都注重教学方法,因此课堂教学灵动,学生思维活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善于用生动直观的方式突破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难点。教学《燕子》时,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中的“衔”“泥”“粘”“不知多少回”等生字和词语,她先用左手从盒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泥,让学生认识这就是“泥”;接着用右手的三个指头一撮,拼成“燕子的嘴”去“衔”泥,然后把衔来的泥再“粘”到左手的小泥块上面去。学生看老师做着这些动作,个个集中注意,兴趣盎然。斯老师这样反复地做了多次,突然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已粘了多少回泥了呢?”学生们一下都愣住了,一时答不上来,只能说:“不知道多少回了。”在这种情况下,斯老师说:“对了,你们看老师已粘了不知多少回泥了。‘不知多少回’,就是不知多少次的意思。”同时斯霞老师还强调: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会学,在教学生会学的过程中激发课堂的灵动。斯霞老师在教学中除了想方设法来进行字、词、句的讲解外,还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找联系的办法。斯霞老师的教学启示我们:课堂的活泼泼,主要是学生学得生机盎然、生动有效,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自己学、有效学,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并产生向上的“生长力”,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正是活泼泼,彰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长特性。

理想的语文课堂的学习状态是活泼泼的,学习方式也是活泼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交往生动自然,不仅有学习的收获,更有方法的指导,思维碰撞频繁,充满灵动。这种活泼泼的课堂学习状态源自于对教与学的深刻理解。课堂的教学实质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是以学生思维有效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的内容设计富有个性表达的空间。活泼泼的课堂不仅关注课堂表面的生动热闹,更关注学生思维的活泼泼地持续发展,尤其是关注学生多维的思想力、准确的理解力、出色的表达力、自觉的整合力和初步的创造力等。概括地说,就是让语文学习成为一场精彩的“思想探险”,从而回归语文学习本来的面貌。

活泼泼的语文课堂价值追求,是对学生生长的一种关怀和作为。在我看来,好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生长至少有这样三种美好的期许,即葆有选择地教,让学生活泼泼地自己生长;循有规律地教,让学生活泼泼地自然生长;留有空白地教,让学生活泼泼地自由生长。不难发现,这里的活泼泼已经不是一种外在的、简单的、空洞的热闹和生动,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内在的、深刻的智慧与精神的拔节。活泼泼,将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真实而热烈的对话思辨,而不是一种逼问和回话,进一步说这将带来课堂上一个个“站立着”的灵魂。

可见,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智慧的引领,这样的课堂才会“活泼泼”。

语文教学的本质不在传授,而是激励和唤醒,是一种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的引领。缺乏引领的语文教学,会由此导致自由精神的禁锢,独立个性的压抑,以及创新思维的摧残和健全人格的没落。正如王丽在《我的教育梦》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事实上,对于文本知识的记忆,也许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周就可能被学生淡忘、忘却,直至彻底遗忘。然而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信念的获得,往往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这种引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强烈、历久弥新。

作为一种引领,活泼泼的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情,目中有人,脑中有智,手中有法。心中有情,我们的教学就会“未成曲调先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目中有人,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只见教案、教师、课本,不见学生;脑中有智,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拔云见日、茅塞顿开,就会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手中有法,我们的教学就会深入浅出,就会循循善诱,就会因材施教,就会让学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比如,孙双金校长教学《赠汪伦》,在儿童沉浸于诗歌情境时,出乎意外地发问:李白和汪伦之间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相送呢?孩子们的思维都打开了:有的说,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有的说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有的说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有的说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更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有的说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有的说还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有的说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这些对话,虽各呈一家之言,但都围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展开,是融情感、语言、思维于一体的学习交流,课堂呈现出一派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活泼场景,各种观点的交锋,带给学生的一定是“头脑的流汗”“思维的爬坡”。这样的课堂体验,怎能不让学生兴奋和激动?这样的相互引领,怎能不让学生提升和成长?

三、意切切:让语文课堂教学拥有“附加值”

切:深也;意切切:态度、情意诚恳真挚。意切切的课堂是深情款款的,意韵悠长的,其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吸引着学生在四十分钟之后的大课堂继续探索语文,并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意切切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更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崔峦老师在《学习斯霞》一文中评价斯霞老师“爱孩子、爱事业、爱之深、爱之切”,他说斯霞老师的教学工作中体现着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越学越聪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越学越会学,在小学阶段打下做人的基础,积蓄学习的后劲。

我在阅读《斯霞文集》时,读到了这样一篇回忆录:斯霞老师教学“纸”的过程时隔多年仍鲜活地留在学生肖健龄的脑海里。“纸”这个字学生书写的时候多加了一点,斯霞老师在教学时拿出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发现、感受纸的干净,接着告诉学生纸是干干净净的,不能随便点,这样太浪费了。学生不仅深深记住了纸的写法,还懂得了节约。从这个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既关注了学生写字的难点,遵循学生年龄特点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加以巧妙突破,同时还实现了情意目标,让学生在童年时期就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意味深远,其乐无穷,这就是教学的一种“附加值”。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正是意切切,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积淀。

好的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意切切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更要关注情意目标的达成,注重学习习惯乃至人格的养成。这样的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还会留有余韵,让学生对学习也产生意切切之感。意切切的课堂教学目标源自于对学生的深深热爱。情至真,意至切。爱学生,不是教会知识,而是教会学习,教会做人。概括起来,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为智慧、为发展而教,培养的是热爱语文的终生发展的人。

语文课堂要把学生带向哪里?这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和实践理趣的教学问题。在我们看来,课堂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下课铃声、放学铃声的敲响绝不意味着学习就此终止。相反的,“意切切”的课堂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后对学习、对活动激荡起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好奇、更多的问题,从而开始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学习。让课堂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异感”,意切切体现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教学时效;而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意切切体现的则是一种“意味深远”的教学影响。

可见,好的语文教学总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些美好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这样的课堂才会“意切切”。

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语文包罗万象,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风景,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世界,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情怀,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他们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学生们徜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语文的浩瀚时空里,平等、自由而富有个性地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超越文本。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发展智慧,丰富智慧。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生动活泼地悟,有的放矢地议,这就是积淀。

语文教学是一种积淀,这就要求学生要读思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思考,从问题开始,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不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要引导学生求异地思,让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通俗地说,思考产生智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用孔子的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章的魅力来自什么?不只是形式,不只是辞藻,更重要的是深邃的思想。语文应该让学生思考起来,智慧起来。

语文教学是一种积淀,还要求教师要学会等待。语文教学不能企求一日之功,因为“欲速则不达”;语文教学贵在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智慧是生命全部灵性的闪动。意切切的语文教学,应当引领学生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和人类理想的终极价值——真、善、美、智慧、公正、自由、平等、希望和爱。意切切的语文教学,不在于老师解开了学生头脑中的多少问题,不在于老师教学设计有多么严密,而在于是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是否培育了足够的自信。意切切的语文教学,更要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所以,无论是课程的功能、结构,还是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都应该给学生以适度紧张而饱满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充分、自由并富有创意地学习。

也许,理想永远在远方,在彼岸,在路上。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好却不易抵达。但我想,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追求,因为她就在我们宽厚善良的心里,在我们奔腾不息的血液里,在我们充满期待的大脑里。钟爱教育,钟爱学生,钟爱语文,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就会与我们不期而遇。让我们怀揣理想,向着语文教学境界不断追寻和探索吧!

作者:曹海永

上一篇:初中物理漫谈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识记指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