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

2022-04-17

[摘要]: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是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提升学生的情操与审美品味,但高职院校受学校、学生、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高职院校重专业知识,轻语文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差,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停滞,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 篇1: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当开展阅读与表演教学,以提高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關键词】高职  语文教育  外国文学  课程教学

外国文学是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外国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提高个人文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均选有优秀作品;二是地域范围广,从东方到西方,思想内容庞杂;三是翻译风格多样,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译作,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而当前许多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量较少、积极性较低,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学会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困难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试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内容模块,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东方文学等十二个模块。笔者主要在课标内容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文学流派的名家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二)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在中学时期了解过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作品,但不够深入。由于阅读量少,许多学生对必读的著名作品知之甚少。课前,笔者在云课堂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红与黑》《简·爱》《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20部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外国书目中,60%以上的学生阅读少于两部,并且记忆模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必要进行查漏补缺,介绍一些符合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和学情的青少年必读书目,以使学生有一个阅读的方向和途径,实现教学的“低起点,高要求”。

例如,《百年孤独》时间线长、人员复杂、人名相似度高,对于阅读量少、对外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加重其阅读的压力、浇灭其阅读兴趣,因此,可将之作为略读作品。相对而言,《简·爱》中的情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简·爱》塑造了简·爱独立坚强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作为精读作品。在《简·爱》教学过程中,女性独立、坚强、自爱的主题也可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内容。

(三)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经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篇目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外文数目约占课文总数的18%。例如,外国文学课标教学内容中提到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他们的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分别是《七颗钻石》《穷人》《凡卡》。在以往的教学中,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时,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曲展开。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加入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童话、儿童小说作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精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并让学生结合所学文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践证明,结合小学语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外国文学课程的兴趣。

二、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云课堂平台与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在云平台添加课前活动,以视频、文档、网络链接的方式发布课前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某个时期某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某个文学流派或某个作家的相关介绍,旨在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课后,在云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二)运用讨论法及文本演绎法。外国文学课程内容深广,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量不足,理解分析能力存在局限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时,由于涉及内容深广,课堂时间紧张,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以任务为驱动,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作品资料,做好笔记。课堂上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又如,开展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情节内容,改编成符合自己语言习惯的剧本,并进行趣味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理解,获得不一样的文学体验。仅靠传统课堂教学,面对外国文学丰富的作品海洋,学生难免会走马观花一无所获。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会,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学艺术综合能力,笔者组织了课本剧比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并通过视频录制、舞台展示等方式走进外国文学。比赛获奖作品《伪君子》《麦琪的礼物》《变形记》等均选自外国文学宝库。新编的剧本内容、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能表现出角色性格的服装和道具,布置符合剧目表达内容及环境的场景,能够加深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舞台表演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小学语文教学能力。高职语文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文本演绎的方法符合学生学情,有效实用。

(三)坚持学以致用,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方向。外国文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提高个人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在进行外国作品教学时应认识到中外文化背景和中外文学作品创作手法的不同。例如,在讲解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穷人》《凡卡》两篇作品,指导学生重点认识19世纪俄国的历史背景,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题内容等,让学生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将外国文学中“大”的内容活用到课文“小”的教学当中去。如调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活用到小学课堂中分析《穷人》的动作描写。又如《凡卡》的课文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将19世纪俄国的历史现状、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特点的知识点活用到《凡卡》的教学当中去。这样,学生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六年级小学生认识凡卡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三、适当开展阅读与表演教学—— 以小说《巴黎圣母院》教学和莎翁戏剧表演为例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育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作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语文能力,应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身等来进行实践训练。教材的“前言”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式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精神的发展。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开展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一)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及阅读法、观赏法、交流讨论法完成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教学。教学设计、实施概述如下:

1.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课文《巴黎圣母院》,但这种学习是从“语文”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课文《巴黎圣母院》的教学,既要兼顾中学的教学情况,又要加以扩展,真正进入“文学”的境地。

2.开学第一周布置阅读原作,两周后进行课堂教学。按如下要求完成:第一,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情节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三方面做读书笔记,摘抄原文,可适当评论,不少于1000字,在课堂上交流检查;第二,设计10道判断题检测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具体从略);第三,分组负责下列任务,在课堂上交流,即每一个组(6个人左右)负责在课堂上介绍一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人物形象简析、作品主题评析、环境描写、艺术特色、作品影响、作者简介等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是全面理解掌握一部作品的途径。但这八个方面材料很多,作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免学生漫无边际,感觉到没有收获。例如,“作者简介”这个内容,起码记住三点:第一点,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虽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起义,但出于人道主义,挺身而出为公社社员辩护,反对凡尔赛刽子手对群众的镇压;第二点,雨果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他80岁生日那天,60万群众过他的窗前,为他祝寿;第三点,去世前,昏迷中尚且迷糊地吟咏:“人生就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描述。去世后,法兰西举国致哀,为他举行国葬。百万人为他送葬,这是巴黎最大规模的伟人葬礼。最后下葬于伟人墓。这三点比较特别,因而容易记住。这样设计实施,是为了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和要求,促使学生读原作并有所收获。这种设计实施,能够扩展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明确小说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3.课后集体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观看后,组织学生谈谈读原著与看电影的不同感受与体会。旨在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阅读原文的乐趣与好处,让学生明白阅读原文的重要性。

4.根据教材内容,从附录书目中选择,要求一个学期内至少读完《堂吉诃德》《鲁滨孙漂流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小说。学期结束检查。

(二)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节选)课本剧表演。《哈姆莱特》是一部五幕悲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教材节选第三幕第一场—— 城堡中的一室。我们知道,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选用他的作品来表演有充分的理由和显著的作用。笔者尝试实施如下:

1.在全年级提前半个月布置阅读原作(课本),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作品,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梳理情节脉络,认清剧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人物关系,记录经典的台词名句。

2.在课堂上讨论戏剧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接着分角色朗读台词,进一步梳理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3.确定角色人选,排练。首先,对原剧本进行改编,选择符合东方语言习惯的句式词汇,加入一些网络新词,增加趣味。其次,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分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台词、背诵台词。最后,配合台词设计舞台动作、表情,练习舞台走位等。

4.结合作品背景和作品内容,分组完成场地、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5.设计印制评分表,从语言(口语)表达、表情、动作几方面评分,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文学能力。例如,学生在表演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独白时。一着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音量是否合适、音质是否优美、感情是否充沛、表情是否恰当等;二着重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学生在舞台表演及台词表达时是否能够把握住哈姆莱特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够理解展示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特点等。

经过充分的准备,演出终于如期进行,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采用阅读鉴赏、讨论交流、表演展示、分析评价等方式方法,顺利地完成了外国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全年级11个班近700名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100%、优秀率36%。这个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专业意识、用功程度以及学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在文学理论知识的积累上有所欠缺,但是好动、动手能力强。这些学情,迫切需要教师深入了解,端正教学态度,增强教学信心,培养教学耐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外国文学知识丰富了,阅读量增加了,基本掌握了外国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和路径,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文学素养。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教学资源贫乏。笔者到学院图书馆了解,这些世界名著存量很少,有些根本就没有,学生借不到原著,难以完成阅读任务;二是云课堂平台不通畅,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师生间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互动交流,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阻力;三是活动场地有限,要在舞台或大教室里顺利演出,硬件设施难以满足,比赛活动难以开展。四是少数学生基础差,兴趣不浓,专业方向不明确,因此没有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比如,要求阅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个别学生连最简单的摘抄好词好句都没有完成;课本剧表演时,也有不少学生不参加观看评分。这些都需今后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文娟.高师外国文学课程的“落地性”教学反思——基于小学语文教学[J].淄博师专论丛,2018(3).

【作者简介】林崇娟(1990— ),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林崇娟

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 篇2: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是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提升学生的情操与审美品味,但高职院校受学校、学生、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高职院校重专业知识,轻语文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差,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停滞,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针对此,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提高对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从学情出发,在教材、教学方法、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问题与对策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科技素养、市场经济素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养。其中人文素养是指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具备高尚的情操与审美品味,这就需要我们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与美学发展的因素,同时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就是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及世界各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受一定因素影响,有的高职院校不重视语文教育,学生缺乏对语文的鉴赏能力缺乏语文,针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新思路,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

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使得部分学校重科技素养、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语文被认为是非专业性课程,导致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压缩课时,甚至有的认为大学语文可有可无,干脆不开设语文课,学校在这一方面的理由是专业课太多,没有时间去学习基础知识,大学语言课程被“边缘化”。部分高职院校语文专职教师偏少,很大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是其他科室的兼职教师,在教授语文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不能全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学校没有认识到语文基础能力是学生参加工作、完成学业的基本技能,也忽略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基础作用与精神作用。

(二)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基础差

从学生自身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素质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理性判断能力与自觉能力之间不协调;从接受心理方面来看,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不喜欢教条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认读上,喜欢追求语言、故事、情感的表象感受,对传统的文学巨著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全盘吸收,缺乏冷静的辨别能力。在对学习接受上,学生更多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实习实训上,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在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理性的指导与文学理论的基础指导,易受个别区域、特定时代、个别作家的影响,使其审美观念偏于一隅,对作品的欣赏往往出于直观领悟,缺乏对作品深层意蕴的领会,进行影响审美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由于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导致许多高职学生连一篇表达自我个性的求职信也写不出来,写出来要么格式不当,要么错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词不达意,要么不敢表达;面试时不能做到语言自然得体,不能与招聘人员做到良好的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知识所知较少,从这点来看,语文的学习非常必要。

(三)教学方式停滞,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方面来看,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仍停留在字、词、句、章为主的教学阶段,以鉴赏为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及社会对人文素养的需求,导致语文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语文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型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语文课堂的主要手段,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二、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

高职院校虽然培养的是具有一技长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础,体现了人才的文化修养。高职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把握文学欣赏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此过程中,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树立精神家园,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缓解学业压力;通过文学作品鉴赏以陶冶情操。

三、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一)语言课程的地位的正确认识

大学语文是学生打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配备充足的专职语文教师,鼓励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进行钻研,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满足充足的教学课时,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向学生详细讲解课堂内容。

(二)从学情出发,教学方式的改革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加以改进。

在教材选择上,较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仍突出对作品欣赏、忽略语言能力培养,以古文居多,缺少现代文,缺少反映当前学生生活的文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字水平相对较弱,理解力低,古文寓意深远,描写的人物生活与学生相离过远,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可选择通俗易懂,篇幅较小、感染力强、经典的文章,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高职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仍以讲课为主,可以选择情景话剧模拟、经典作品电影片段赏析、三分钟演讲、学生讲课等形式,有计划地对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进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口语教学,教师可将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并给予针对性辅导。在口语练习中,从读音、识字抓起,利用校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表达能力。可要求学生写日记,进行写作练习,校组织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尽可能让学多参与报道、消息、通讯等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灵.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4:196-197.

[2]徐卫,刘盈盈.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32:24-25.

[3]蔡丽. 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教改思考[J].科技文汇.2011,1:173-174.

作者:李海燕

高职语文教育探讨论文 篇3:

高职语文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为高职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此环境下针对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育 教学现状

前言

近些年,我国在高职教育发展上,实行了许多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场所、师资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根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高职语文教育必须要健康协调地发展。因此,抓好高职语文教育工作的探索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35所高职语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为高职语文教育发展之路做出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35所高职在读学生960人和在校的语文教师40人。

2.调查方法

(1)发放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用问卷《高职语文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和学生用问卷《高职语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并对上述35所高职的语文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

(2)问卷回收与数据统计分析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高职语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960份,回收780份;《高职语文教师现状调查问卷》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率100%。有95%问卷为有效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的显现

1.高职语文课开课情况。高职语文课开设情况比较好,开课率为90%,但是,有10%的学校不开设语文课程;其中高职三年级语文课的开课率只有20%。

2.高职学生及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态度数据分析表明,有3O%的学生很喜欢语文课,有60%的学生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课的只占据10%;而语文教师则有70%是很喜欢语文课程的,剩下40%的教师不太喜欢语文课。

3.学校语文课堂地点及语文教学设备、器材调查。有60%高职语文课教室是普通教室,即以文化课教室为主,只有40%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固定语文教室;有40%的学生上课没有任何相应的语文教学器材设备等,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4.高职语文教师基本情况。高职语文教师以兼职为主,专职语文教师只占了35%;在专职教师中学历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有60%,差距较大。

三、现状与问题分析

1.课时不足,对语文课程重视不够。我国一直奉行“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政策,要求青少年全面发展,而这里的“德、智、美”里面都包括了语文教育。但是,语文课常常得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大多数的高职学校,是以完成固有的教学计划安排为目的来开设语文课的,对其教学过程不重视。这样不仅造成学生无法掌握语文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造成了语文教师的流失,对语文知识普及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差。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所有美的事情都会吸引他们的“眼球”。语文以其独特的美,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调查表明,有60%的学生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出现了厌倦反感情绪。

此外,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再者缺乏语文课必备辅助设备,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致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所下降。如何抓住青少年的这种心理,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重新“拉入”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学者、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3.缺少固定的语文教室以及相关设备。由于我国还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财政收入少的农村地区多以发展经济为主导,高职语文教育的投入很少,导致了高职语文课没有固定教室,缺乏保障语文课正常教学的教学器材和设备。

4.师资缺乏,部分语文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是靠良好的师资来保证的,没有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不可能良性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待遇较差,致使大多数语文专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高职任教。统计数据表明,高职中有65%的语文教师是“半路出家” 的兼职语文教师,缺少语文教学的经验,造成了高职语文教育的质量低下。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增加语文教育投入。转变当前的高职语文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共同重视的问题。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的繁荣,特色文艺形式的传承与发展,积蓄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二,必须让学校主管领导认识到,语文课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其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需要转变观念,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性,使高职语文教育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向。

2.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如上所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0%的高职青少年喜欢语文,但是不喜欢语文课,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语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足以使青少年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如何将那些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的青少年“拉”回语文课堂?首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找出新的、适合于青少年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不提倡照本宣科,那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单一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丰富教学内容为目的,将积极向上的流行语文元素加入语文课教学中。其次,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欣赏语文的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喜爱程度。

3.逐步改善师资力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如前所述,语文教学质量优劣,与师资情况密不可分。高职语文教育要想获得良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因素。改善现有的高职语文师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及时地解决现有高职语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其二,对“半路出家”的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与专业院校签定培养计划等手段,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加强这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倡导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等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其中,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总之,虽然高职语文教育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还存在制约该地区语文发展的壁垒。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此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并逐步探寻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名燕,彭立修.语文教育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伟.探讨高职语文教育[G].语文建设,2010(10).

[3]王安国.我国学校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崔再杰.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09-8-10.

作者:孙亦静

上一篇:实践教学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弹性教学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