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2023-01-02

目前, 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弊端,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全面推行创新教育。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展开一些讨论, 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1 新教育的特征和内涵

1.1 创新教育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内容。

1.2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 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新和创造发明。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

1.2.2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方案, 并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 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等特征。

1.2.3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有创造的灵感;二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 发明、获取新成果。

2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 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 是新世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二, 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就没有抓住重点, 没有抓住关键, 没有实施到位。反过来讲, 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搞一套, 必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第三, 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 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 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对高职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按照创造心理规律给以积极、适时的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 不断提高创造个性素质。这既是创新教育的任务, 也是高职学生创造性心理潜能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3 高职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1 自主性原则

创新教育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着学习的心态和学习效果。创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真正享有自主权, 成为技术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自主性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 要强化教师指导的能力和水平。

3.2 探索性原则

创新教学在本质上必须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 解决矛盾的方法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教师应提供各种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使学生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创造性思维, 启发学生思考、质疑, 鼓励学生去探索, 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3.3 实践性原则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实践环节, 使学生的个人认识真正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 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应当具有验证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4 激励性原则

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让学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 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 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 这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因素。

4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4.1 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因为观念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切创新来源于观念创新。传统教育观念中有许多东西与创新教育格格不入。为此, 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 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从注重“专才”教育转向注重“通才”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4.2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 鼓励学生勇于开拓。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变心理, 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及其能力为前提。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舆论宣传, 创造出人人想创新、处处想创新的舆论氛围。高职院校可组建学生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生科协、社团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制作、调研及相应的竞赛、展示活动。

4.3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创新总是依据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一个知识和经验很贫乏的人, 不可能有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划分过细, 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此, 学校必须充实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拓宽专业设置, 实行文理科相互渗透。有选择地开设《创造学》、《科学创造史》、《创造发明原理》、《思维训练》等课程, 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使其掌握创新的基本技能、方法, 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实行学分制, 增加选修课,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调整, 要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思想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为他们的创造性学习开拓思路。

4.4 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引导他们从同一问题出发, 沿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 思缘于疑, 疑能激发探索。“质疑”是学生动脑的表现方式, 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要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让创新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深处, 让创新表现在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中, 让创新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品质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推动力。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特征和内涵, 接着论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并指出创新教育应该坚持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激励性原则, 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原则,措施

上一篇: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下一篇:类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社区人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