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探讨

2022-09-10

2002年9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 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 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同时,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有条件的市 (地) 可以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要求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具体办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并据此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做出探讨。[1,2,3]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是指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 为适应某种职业岗位群或业务领域的需要, 而进行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 又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而其培养的目标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能够胜任基层第一线岗位工作, 专业水平与企业生产技术相适应, 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 能操作新设备, 掌握新工艺和技术;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2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 技术应用能力强, 知识面较宽, 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基本途径。

3 高职高专教育现状

1999年初, 国家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并在15个省市举办“双新”高职 (新的管理模式, 新的运行机制) 试验。自此高等职业教育正式被列入国家教育制度之中。

高职现有规模 (2005年统计) 为: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 占我国高校总数的60.9%;招生人数达到268.1万人, 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的53.1%;在校生数713万, 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7%;2005年毕业生160余万人, 就业率达到62%;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4 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认识不到位

发展高职本是完善职教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手段, 但在实践中却被作为缓解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措施, 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仅占一小部分。结果普通高中毕业生不愿报高职, 职校生想上又不能上, 造成高职报到率低。1999年, 河南省报到率为50%~81%, 陕西省为55%~75%, 吉林省为79%。

4.2 理论不成熟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高职的发展应在广泛进行国内外充分比较与论证的基础上, 先通过实验再大面积推广。但我国的高职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对于高职的定位、经济效益、自身体系、招生来源、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选择以及与其他教育类型沟通等问题, 都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4.3 条件不充分

教学计划制定的仓促, 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教师队伍准备不足, 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培养动手能力的设备设施和基地;缺乏必要的教学文件, 如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

4.4 政策不平等

高职一开始提出的“三不一高” (即不转户口, 不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文凭, 毕业不发派遣证, 高收费) 政策, 使得高教与普通高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缺乏平等竞争。一开始将高职放在最后批次进行招生录取, 这是对高职的公开歧视。

5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对策

5.1 理论方面

(1) 要依据“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理念, 构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性, 增强针对性,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根据“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产业”的理论, 激活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 面向市场, 进行市场化运作, 建立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等等。

5.2 具体措施

(1) 应该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要有清醒地认识,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 也就是培养什么人, 这个目标应该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来制定;其次应该确定人才的培养方法, 也就是人才如何培养, 可以参考定单培养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还应该对本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在本类型教育中以及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都要有清醒认识。只有定位清楚, 才能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 应该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合理结构;根据职业 (岗位和岗位群) 目标分析, 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3) 抓好“四项改革”即:观念的改革;学制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

观念的改革主要是指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转变;从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转变;从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学制改革要趋于灵活化、多样化, 长短学制结合,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

教学内容改革要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手段——现代教学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网上教学、模拟方针教学等。方法——体现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方法, 如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专业教室教学法等。

(4) 抓好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应该以抓好教材建设、抓好实习基地建设、抓好“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 还应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5)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应该突出以下特点:理论学习要突出“应用性”;专业学习要突出“职业性”;形成能力要注意综合性;培养过程要强调实践性;人才培养要重视创造性。

摘要: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 也发现了许多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概念、特点、现状和现存问题等方面着手, 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

上一篇:精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下一篇:青年居民居住区活动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