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研究论文

2022-04-27

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研究论文 篇1:

首届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论坛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动和支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民族男高音歌者,齐聚天府之城—成都来参加以“唱响新成都、放歌新时代”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论坛,可谓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术的一大盛事,搭建平台、展望未来、空前启后,给全国各地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论坛;民歌

笔者有幸参加了首届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论坛,很庆幸自己在读研期间见到老一辈的歌唱家们,并向他们学习声乐经验与知识。这次论坛主办单位是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协办单位是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论坛时间:2018年4月1日—4月7日,地点: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都大学校区,这次论坛声乐公开课、声乐讲座和分组交流连续7天,18场次,场场精彩,深深感触。

一、郁钧剑老师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与振兴之我见》

在艺术论坛声乐学术讲座的第一天上午,郁钧剑老师讲了自己对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与振兴的看法,主讲的题目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与振兴之我见》,根据自己多年在声乐领域的研究、舞台经验等,指出中国民族声乐目前的现状:“我们的民族唱法其实就是美声唱法第二。全国统一的概念,千人一声”。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中西文化是两个不同的审美体系。西方音乐不带腔,东方音乐是讲求腔的。”

对民族声乐的歌唱之见;男高音要注意的特色,打开喉咙就是要打开咽壁,男高音要后脑脖使劲等科学发声技术的运用,还有看一些著作,比如李维博《新的歌唱》,沈湘先生的《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他还讲到音乐学院目前只训练泛音,缺少训练基音,关于唱法训练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基音的训练—关闭训练,声带有7钟功能(相靠、拉紧、缩短、变薄、边缘振动、真消、假消),其次训练一种肌能的状态,高音可以改变母音,好的男高音要有女中音的音色。

最后郁钧剑老师讲到的音乐与书法的关系,对我触动很深,他说:“钢笔写实,毛笔写意,我们毛笔字里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歌唱要有腔有调,有强有弱。” 我也平时抽闲余时间练习书法,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让我也意识到歌唱艺术与书法艺术是有声有色的,歌唱者练习书法对演唱歌曲会有很大的触动和感悟,从而使歌曲演唱的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方琼老师之《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理念与实践的认识》

歌唱要先理解歌曲的内涵。声乐是艺术,唱法是技术。歌唱技术是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多的强调发声的技术问题,就容易忽视文化的学习以及情感的表达,要做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灵魂的歌手。

民族声乐是包容的音乐。在探索民族声乐的路上要有广阔的音乐视野,民歌要前进要发展要与时俱进,就要接触研究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声乐作品。有包容力的音乐,魅力才是无限大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歌唱艺术家们从民间音乐中汲取优秀的特质,借鉴其歌唱优点,锻造出了具有高度艺术感、“接地气”的音乐歌唱模式,是民族声乐焕发出新的活力。

歌唱是不断调整的过程。歌唱的学习和乐器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它存在“不稳定”性,每一个学歌唱的人都需要在反复练习中发现问题,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发现问题做出调整,才能达到平衡。

歌唱也是身体的歌唱。歌唱时,常说要“打开”口,其实也要“打开”身体,“呼吸”是一个“呼与吸”的过程,身体不能过于紧张要带动气息流动去发声,最重要的是保持气息的稳定。混声因人而异,关于“真声和假声”以及“该不该混声”的问题,要因人而异,真声是很珍贵的本质音色,真声多的人,越早“混”越好。

三、姜嘉锵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姜嘉锵老师认为从诗经到魏晋古诗,从唐诗宋词到清代郑板桥的板桥道情,都是歌唱的好题材,词好歌才会更好。拿到一首歌,要代入感情的一直朗读,以情带声,以字带声,方能声情并茂。要寓教于唱,中国古典诗词每个字意义深远,讲究抑扬顿挫,要给字以形象,以生命。而体会声色,有自信。而做歌唱、音乐二度创作的人,唱好歌需要“有好嗓子,有心,有脑子”,更要深入生活,在歌声里体现地域风情。

四、陈永峰之《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之个性训练》

目前,民族男高音普遍存在美声化严重;为了比赛,作品选择大、高、难;没有作品唱,作曲家、导演、歌唱演员普遍处于一种抱怨的情绪,迷茫、困惑、挣扎、绝望;囿于愁城,不敢走出去;不懂感恩。这些年遇到的困难有喉位的问题、气息的问题、基音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12个字:“深呼吸、高位置、小通道,说着唱。”我总结了“三个支点”、“三个对抗”:第一对抗,声音和位置支点的对抗。第二对抗在我们的腰腹部的对抗。第三对抗,在我们的背部和臀部之间的對抗。

还有情与声的问题。声音永远学不完,情感一刻不能丢。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专业歌手演唱作品,是唱出自己的音色,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甚至是自己的作品,而业余的歌手就是在模仿别人,唱谁的歌像谁,没有自己的特点。衡量当今优秀歌者的标准有五点,一是否有自己独有的音色,二是否有自己独有的吐字方式。三是否有带有情感设计的换气,四是否有完美的呼吸,五是否有完美的舞台呈现。

五、孙维良之《现阶段中国民族男高音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族声乐如今存在着许多社会浮躁、唱一首歌就吃一辈子、唱功不行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声乐界许多人只重视民歌的味道与风格,不注重发声技巧,同时也存在着声乐理念混乱问题。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中国最早的音乐学院,以及各民根据地的时候有延安的鲁艺,很多词曲作家与演唱家,初步开创了民族声乐,中国民族声乐的迅速发展是在建国以后,中国先后成立了各大艺术院校,并在1964年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东方红,从此正式走入正规化。

中国民族声乐的误区,只重视民歌的味道和风格,不赞成学习发声技巧的问题。中国民族声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是发声方法上的问题。提喉唱法解决的办法:主观上认识到这种歌唱的危害性,而且希望解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丢掉过去的习惯;用呼吸的力量代替多余的力量,用呼吸的力量代替多余的喉头的力量,把力量转换,在发声的时候,声带一定要闭合。

综上所述,姜嘉锵老师从古诗词的角度分析了自己对民族声乐演唱的看法,其他四位老师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建议,对于推动和支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我的声乐学习笔记与体会对广大民族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有所帮助,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奋斗中,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音色的歌唱道路,为祖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添砖加瓦。

注释:

①郁钧剑: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

②方琼: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专家,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

③姜嘉锵: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古诗词演唱第一人”。

④陈永峰: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

⑤孙维良:海政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归侨联合会艺术顾问。

作者简介:卢玉林,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中共党员,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声乐。

作者:卢玉林

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研究论文 篇2:

内蒙古高校民族化钢琴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音乐艺术教育领域中,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体现在音乐艺术教育各个领域,而相关的钢琴教育、演奏教学等内容也日渐被学术界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这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本土意识的强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本文以钢琴教学民族化为主要论点,分析研究内蒙古地区民族化的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内蒙古地区民族化的钢琴教学传承、钢琴教学民族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从钢琴教学的内容、形式几方面重点探讨内蒙古的钢琴教学创新途径,以促进内蒙古地区钢琴教学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教学;创新;途径

钢琴艺术发展200多年以来,这件西方乐器于鸦片战争之后进入我国,逐步融入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范畴。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艺术家在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内涵,是我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钢琴艺术人才的数量倍增,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笔者从事钢琴教学20余年,纵观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钢琴教学民族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创新途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为使内蒙古地区的钢琴教育更具有自己的民族化特色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

一、关于钢琴教学民族化的界定

民族化是指在某个事物或者某个东西的表达交流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本民族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内涵是其他民族或者区域所不具有的,仅存在于这一民族中。换言之,民族化的内涵应该由两方面所构成:一方面,要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运用及推广过程中不断取其精华,吸收借鉴并结合本民族的自身特色加以改造融合,促使其焕发新生,体现本民族特点;另一方面,则是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变革,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艺术创新的客观形势不断推陈出新,使其能够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实现传统性内涵与时代性特征的融会贯通。

由此可见,艺术的民族性要在藝术这一普遍领域中着重表现出中国化的这一特殊形式,善于运用民族精神的眼光审视该艺术形式,剖析其在运用过程中是否真正意义上体现民族精神,在明确民族化内涵的基础上来探究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内涵则显得更为容易。具体来说,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中国优秀钢琴作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钢琴学习的热情,能够实现学生兴趣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学习之间的有效承接。同时,教育者作为钢琴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导者,要对西方钢琴教学模式、优秀钢琴作品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细致的解读,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启迪引导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钢琴知识点,并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其中,进而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钢琴教学效果。此外,钢琴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取长补短,结合当前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化和民族化并存的钢琴教学之路,精准把握钢琴与我国民族乐器之间的共同点,并将此作为钢琴教学内容丰富的切入点,促使钢琴教学体系朝着民族化、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构建民族化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对本民族内涵的深刻认识,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化的钢琴教学传承

第一,创作内容方面。钢琴自引入我国以来备受相关音乐学者的关注与重视,钢琴艺术经过长久发展,艺术家们纷纷改编并创作了众多的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能够充分表现本民族的内涵及文化底蕴,但是从数量、规模等方面来说其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旧有待提高。以俄罗斯钢琴创作作品为例,绝大多数作曲家的作品适用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儿童,如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融入了俄罗斯本国的民族风情及艺术曲调,设置了难易不同、技术递进的曲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本民族曲调的认知。由此可见,俄罗斯在借鉴西方传统钢琴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民族元素,这对钢琴创作内容的丰富大有裨益,而我国钢琴教学的内容中对于此方面的创作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以思考和大胆探索。因此,解决钢琴作品创作问题可以成为当前钢琴民族化教学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第二,民族化如何体现在教学模式方面

现阶段,随着钢琴艺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等钢琴专业学习机构、私人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某些机构中的部分钢琴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教学能力难以胜任钢琴教学机构,以僵硬化、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为主,对民族化的钢琴教学内容更是鲜少涉猎,严重影响和制约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高校钢琴专业授课通常以一对一的方式为主,学生的钢琴学习内容及演奏方式往往会沿袭老师的模式,而教师对钢琴教学民族化的片面理解也会影响学生以“循环往复”的路线进行。长此以往,教师对钢琴民族化知识的讲解,将成为阻碍钢琴民族化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单一讲解的传承方式将制约钢琴民族化体系的科学构建。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地点相对固定,一般来说以琴房、教室为主。在教室、琴房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空间的影响,难以将民族化的钢琴内容与自身钢琴技巧的强化相结合,导致钢琴民族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年纪相对较大的表演艺术家及钢琴演奏者能够掌握良好的音乐文化精髓,能够在舞台实践空间中更多地展示自我的演奏技能,这便为其钢琴民族化演奏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纵观当前高校学生的钢琴学习现状,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熏陶的概率比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与专业人士就钢琴民族化内容的沟通交流机会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表达能力、领悟能力。

(二)钢琴教学民族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意识的强化将决定钢琴教学民族化的深化发展,这也是钢琴民族化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从当前教师、教学创作、学生自身等方面的民族意识情况来看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缓了钢琴民族化发展进程。

1.社会意识民族化不足

首先,钢琴音乐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不高,民族意识有待强化。在钢琴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某些教师偏重于对西方钢琴作品的讲解,探究其重要原因则是部分教师年龄较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不足,这将在无形之中导致其难以为学生进行深刻透彻的讲解。此外,某些教师对西方钢琴作品讲解的热情高于对民族钢琴作品讲解,这也是导致钢琴教学民族化程度不足的重要因素。

其次,民族化教学资源匮乏。现阶段,民族音乐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乐曲创作、声乐创新这一领域中,关注民歌的二次创作,甚至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中国风”这一全新风格。但是将目光投放在钢琴教学领域中,虽然钢琴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载体有所不同,但是具有民族化特征的钢琴教学作品却少之又少。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与我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研究较浅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教材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来不断提高钢琴民族化教学的社会认识。

最后,学生自身民族意识的强化。高校学生在具备一定钢琴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会在思想意识中提出主动改编、二次创作钢琴作品的要求,将民族元素融入其中,以此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技能、作品创作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不断激发学生钢琴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热情,促使学生通过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来推动钢琴民族音乐的深刻发展。于是,教师在教学阶段的启蒙对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与熏陶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民族化的音乐活动

第一,比赛活动中中外钢琴作品比例不均。在社会意识民族化程度不足、民族钢琴体系建设进程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具有民族性特征的钢琴作品更新速度尚未迎合时代发展客观需要。中国音乐学院以《春天的歌》《筝箫吟》为钢琴八级考核教材,中央音乐学院以《夫妻识字》为钢琴八级考核教材,这类钢琴民族作品的难易程度不均。同时,纵观当前钢琴考级教材分布的整体情况,钢琴民族作品曲目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无形之中制约了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发展。

第二,钢琴民族化教學与当前钢琴教育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需要考虑社会考级活动、钢琴比赛活动等多种音乐活动。从海曼杯钢琴演奏赛、全国青年钢琴比赛等音乐活动中参赛曲目要求和现场演奏的选曲来看,除了有极少一部分比赛对中国作品的演奏有所要求,大部分的参赛者仍以选择并演奏外国钢琴作品为主。此外,随着我国钢琴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更多优秀的钢琴演奏作品随之出现,社会各界对钢琴民族化教学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对民族钢琴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二、关于民族化的钢琴教学与研究创新途径的探索

(一)教学思想创新

教学思想是钢琴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的基础性环节,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指导。高校钢琴教育者要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创新变革,将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内容融入到自身的教学思想中,以此来更好地彰显钢琴教学中的中国化内涵,在无形之中对钢琴教学的民族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教学思想,顾名思义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价值、方式和手段,将此纳入思想看法的整体体系之中。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指导之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落实和践行具体的钢琴教学方案,以此来完成相应的钢琴教学目标。因此,若想在钢琴教学中达到民族化的教学目的,则需要从思想观念这一基础性环节入手,增强其民族化含量,以此来达到素质教育对高校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客观要求。

其中,钢琴民族化教学思想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精准抓住钢琴民族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在全球艺术文化的浪潮之中能够通过钢琴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彰显本民族文化内涵应成为当前钢琴民族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要能够对钢琴艺术作品的内涵本质进行全新解读,能够通过钢琴艺术作品来深刻反映当前真实的生活状态。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从生活实际之中获取具有民族性的创作元素对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更好地彰显中国烙印,实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强化对民族文化的整体把控能力。高校钢琴教育者要在教学思想观念中明确什么样的元素是民族的,如何通过钢琴教学来体现作品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趋势、整体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可以通过多元民族文化熏陶学习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认知,利用其他民族文化形式来组织钢琴民族教学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高校钢琴民族教学之美,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精准全面的反馈。

(二)关于钢琴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是高校钢琴民族化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完成高校钢琴民族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更多的民族化钢琴人才,为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加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训练,高校要加强对钢琴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将“四声”训练纳入声乐训练的体系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一些唐诗宋词等经典民族文学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中的声韵特色,加强对平仄押韵规律的系统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化水平。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钢琴作品与民族语言相结合,理解民族语言特色及其所呈现的表达技巧,利用地方小调或者民间音乐形式对钢琴音乐作品加以改变,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语言掌握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强化,明确钢琴民族化教学的侧重点,使得钢琴民族化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钢琴教学的内容要做到中西合璧。教学曲目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形式载体,能够深刻体现钢琴教材的民族性特征。现阶段,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以西方的教学曲目为主,主要有《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格里格少年钢琴曲选》《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民族性钢琴教学曲目略显不足,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民族化教材的编选,把具有民族特点的乐曲编入教材,让更多的钢琴专业学生或钢琴爱好者能够在曲目学习之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关于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高校鋼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将西方教学模式与传统民族教学模式相结合,为高校钢琴民族化教学方案的顺利落实提供良好的教学框架,更好地提高高校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实效性。

(一)引进变革西方钢琴教学模式。当前绝大多数教师都注重西方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很多的初学者,但是若将其运用在高校钢琴教学活动中仍旧难以实现完美契合。对此,若想实现高校钢琴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技能训练、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入手,探索与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民族特色教学模式。

(二)教师要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促使高校钢琴音乐课程教学实现艺术性与民族性之间的水乳交融。例如,在《兰花花变奏曲》的钢琴曲目创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将陕北地区的民歌特色融入其中,使得其在原有曲风的基础上融入了激越悠扬的元素。

(三)注重钢琴艺术交流,强化民族音乐认同感。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钢琴作品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以此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将民族元素与钢琴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热情,更好地丰富钢琴作品体系。同时,教师要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发展流程的及时梳理,借助脉络的理顺、思路的清晰来更好地为钢琴民族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高校要充分扮演好自身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加强本校教师与国外钢琴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让更多的钢琴艺术爱好者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这对我国钢琴民族化教学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各项优势来进行推动,从而开拓出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陈晶.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化元素教学研究——以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5(19).

[2] 刘珂,孙静梅.本土音乐文化视域下高师钢琴民族音乐教学探析——以郭志鸿《云南民歌五首》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6(05).

[3] 岑勉.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背景[J].戏剧之家,2016(09).

[4] 石翠花.“中国钢琴学派”振兴之路——我国普通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音乐创作,2015(06).

[5] 马惠敏.新疆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兼议少数民族地区钢琴教育的民族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冯晓莉

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研究论文 篇3:

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强化研究

[摘  要:随着美声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于学生高超的演唱技巧培养的关注,教学工作对于意大利语演唱作品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重视,成为美声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进行意大利语演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确保发音准确,所以必须要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教学,利用有针对性地教学训练手段,全面提高学生意大利语语音演唱能力,既要确保意大利语发音准确,也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意大利语歌曲的情感。

关键词:美声教学;意大利语;语音发音;强化练习]

美声唱法最为重要的便是利用意大利语进行演唱,意大利更是美声唱法的创始之地,所以学习美声唱法要求必须准确掌握意大利语发音,而且为了准确表达出意大利语歌曲的情感内涵,学生也需要充分掌握意大利语的语境特点,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美声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意大利语语音发音进行科学的培养锻炼。

一、夯实基础,强化元音训练

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必须要准确发音,字正腔圆,所以在进行意大利语作品演唱时必须准确进行意大利语发音,但是中国演唱者在作品演绎时经常会出现语音发音不准的情况,究其根本元音是由于中国演唱者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对于意大利语元音发音不准所导致,所以必须要夯实演唱者基础,强化意大利语元音训练。为确保演唱发音的准确性,在进行歌曲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口腔应该保持正确的打开方式,尤其是在进行元音发音时,舌头位置应该实现自如变换,才能够确保 字母发音精准和灵活,也不会影响到唱歌时的 发音效果。日常学习时,演唱者应该加强对于意大利语 字母的发声练习,每一次演唱之前需要对元音字母进行几次训练,并结合美声唱法的节奏,逐渐将元音字母融入到意大利歌曲节奏中,进而实现发声的自然流露,使对元音演唱更加熟练。演唱者也可以利用美声作品直接进行元音练习,通过声乐作品对大小元音进行反复训练,能够进一步加强演唱者的实践能力,演唱者可以找出含有元音的作品,并进行标注,注意舌头运动特点,反复总结练习经验,能够不断提高元音训练效果。

二、培养语感,强化歌词朗诵

在日常练习时,演唱者应该养成持续练习歌词熟练度的习惯,通过大声朗读意大利语歌词,能够有效提高演唱者对于歌词的熟练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意大利语语音发音的质量标准。在大声朗读过程中,演唱者也需要注意朗诵时的语速和语调,尽可能实现朗诵方式与作品表达方式相协调,进而能够对演唱者气息进行提前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意大利语使用的准确性,当遇到较为浑浊的发音时,演唱者可以做到尽量夸张化,这主要是由于朗诵过程中无法实现声乐的音调调节,所以在演唱时,可以进行更为刻意性的表达,将能够使意大利语的发音自然顺畅,也能够使作品发挥出更好的情感抒发效果。演唱者不仅可以利用大声朗诵的方式提高对于意大利语歌词的熟练度,也可以利用带节奏式朗读来进一步加强语调的控制能力,在进行意大利语歌词朗读时,按照某一特定节奏,进行反复练习,快慢之间能够帮助演唱者提高对于意大利语歌词的控制能力,也能够加深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朗读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强化语速和语调的训练,要保持语调的流畅性,语速的标准性,才能够全面提高意大利语作品的发音表达准确性,也能够使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唱时提高发音的准确性,使朗读过程更有效率。

三、保持训练,积极演唱意大利语作品

为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学习,演唱者在进行意大利语歌曲学习和演唱时必须要深入对意大利语作品进行全面地了解,不仅要掌握作品的发音技巧更要对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地掌握,之后再开展具体的演唱,坚持实践积累,掌握作品的本质内涵,在经过反复的、正确的练习后,必将提高演唱者意大利语作品的演唱能力。一方面,可以利用古典咏叹调进行演唱,许多美声古典歌剧作品都需要利用 语来进行演唱,才能够真正体现出音乐作品中的艺术魅力。这些音乐作品最大特点是音域跨度较小,而且篇幅也较小,所用到的意大利语词汇较为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进行语音练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 作品进行演唱,比如,罗西尼等室内乐作品,这一类音乐作品风格迥异,能够满足初学者不同的发声练习需要,而且所涉及的音域表达难易程度也有极大不同,是最为重要的美声练习音乐资料。大多数 作品歌词上都追求华丽的词汇和轻松的语言风格,所以在进行练习演唱时可以对演唱者不同领域进行全方位试炼,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演唱者意大利语语音发音的标准程度。

四、多听多看,强化资料利用

多听是指演唱者在进行练习阶段应该积极去聆听各类名家音乐作品,在倾听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感知意大利语语音特点,并且可以结合自身喜好来进行着重练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印象;多看是指演唱者在进行学习阶段,应该多获取各类视听资料来进行视觉上的练习,不仅能够帮助演唱者留下更为深刻的练习记忆,还能够使演唱者听觉和视觉形成相互辅助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意大利语的发音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美声唱法必须提高意大利语语音发音能力,加强发音控制,实现标准性发音,需要演唱者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美声唱功。

参考文献

[1]刘杨.如何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J].艺术研究,2018(01):140-141.

[2]李宏雄.美声唱法中意大利语语音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9,626(05):66-67.

[3]黄萱.“美声”教学中的意大利语发音之研究[J].歌唱艺术,2018(08):43-49.

[4]曹意.论掌握多语种发音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9,349(09):77-79.

作者簡介

杨颖(1979.10—),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意大利语。

项目: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科科研成果资助项目。

作者:杨颖

上一篇:剖析我国经济学变革演变论文下一篇: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