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源会计探讨论文

2022-04-20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是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自身固有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特点的分析,探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在会计确认上的诸多难点,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及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人资源会计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资源会计探讨论文 篇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发展前景。而对于物流成本来讲,其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对产品价格、利润,以及电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各电商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做出综合分析,基于此,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应对策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会计探讨

前言:近几年,在我国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产业转型升级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台了诸多有力的推进政策,在优化电商平台建设过程中,对电商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增加投入力度,逐渐营造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集聚区,呈现出了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因此,为了给电子商务行业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前景,应充分重视起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现状分析

经相关统计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企业主要还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大多都是基于个人店这一模式在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相关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有一些是电商个体户,从业人员一直都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大多都缺乏品牌意识,所以才会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低门槛、同质化等问题。不论是产品的仿冒瑕疵,还是消费者信任度的不断降低,都会导致一些微电商企业、电商个体户陷入到各种发展困境。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主要指的是电子商务企业在产品、流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流通费用,其中包括物流设备投资、人力资源支出,以及管理和折旧等诸多方面的费用支出。所以,要想获得更理想的利润,就必须需要重视物流费用的合理控制,不断提升自身效率、竞争实力。交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逐渐重视起基于一系列物流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来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而产生了物流成本。就目前来看,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管理主要涉及到:认识、核算、管理、效益评估,以及物流绩效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各企业可以着重从这五个层面来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出现的问题探究

一是,物流成本会计准则不完善。就目前来看,我国一直都未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的物流成本会计准则,目前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没有以单独的科目来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基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这一方面来讲,其核算对象一直都是分职能部门来进行的,且物流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只是一部分的物流费用,难以实现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离,这也是其核算范围、内容一直无法做到全面准确的主要原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发现问题、科学物流方案的制定带来重重阻碍,企业决策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是,基础设置建设有待优化,未重视起物流信息技术的科学引用。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不同点就在于各个物流作业环节中各类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科学、综合引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企业应充分重视、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此来实现对各个环节物流信息的准确、全面掌握,以此来为物流成本合理控制提供有力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物流模式,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为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一直都未得到显著提升,应用深广度也相对较浅,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物流成本控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理念有待更新、意识有效增强。一直以来,各企业在传统理论、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物流在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电商时代的物流成本管理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理论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且很多企业的电子商务人员也缺乏对物流成本项内容的了解,未实现对物流成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自然也无法产生对物流成本会计的准确认识与透彻理解。对于上述积累问题,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制定出更科学完善且有效的应对策略。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首先,政府应适当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出合理的物流成本会计标准。同时,企业要构建完善且适合的核算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进行专门物流会计管理、监督机构的合理设置,同时尽快将标准适合的物流成本会计规范与标准制定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为国家制定宏观决策、物流会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够在客观层面不断的督促各企业加强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与完善,进而使得以往物流会计管理中的缺陷得到有效弥补;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根据自身需求,构建出更科学、适合且严禁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构建更科学、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来为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注重会计核算制度建设优化,提升物流成本控制水平,进而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核算目标,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专门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渠道的合理设立。企业应充分重视、加强运输、搬运,以及仓储和配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优化。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类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所以必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渠道的设立,进而确保可以实现对各环节物流信息的准确、全面掌握,并实现完整反馈,以此来为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获取提供一定便捷。这样不仅可以为政府进行物流成本会计相关信息的收集提供方便,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其监督管理,进而为相关部门尽可能快速地明确、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标准、规范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各企业管理层,也能够基于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做出更正确、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判断。

最后,促进员工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完善物理成本管理意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大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再加上较为粗放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要想更高效、有序的落实各项工作,往往都离不开高素质、高品质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持。为此,企业应定期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拔,为工作团队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团队结构。同时,在职人员也要积极鼓励其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专业系统培训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优化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会计核算人才的专业水平,进而为物流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企业管理层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对物流成本会计的关注,优化管理意识,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投入的资金,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挑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政竞争,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理想发展成果,就必须要重视起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才能够为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旭坪,詹林敏,张珺.考虑碳税的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不同配送模式的成本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8,27(04):776-782.

[2]金宇琪.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优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3]刘霞.价值链视角下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4]李丹,唐小雯.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以京东物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80-81.

[5]李寧夫.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会(1972.04- ),女,山东东阿人,硕士,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经管系教务主任,讲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研究

作者:张会 丹华

个人资源会计探讨论文 篇2:

从人力资源特点看其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是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自身固有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特点的分析,探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在会计确认上的诸多难点,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及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资产属性 会计确认

在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多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目前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及会计确认还存在诸多认识分歧和误区,因此探讨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特点出发,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问题作些思考。

1 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研究和确认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必须对人力资源的特殊性有个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与企业其他经济资源相比较,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1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力资源以人体作为载体,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资源,具有人的自然生理特征和生命周期特征。同时,人类劳动是一种社会性的协作劳动,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按照一定的分工在相应的集体中从事劳动活动,构成了人力资源社会性的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1.2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和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生物不同,人力资源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并能通过不断的智力投入和开发,使自身的功能不断扩大,劳动能力不断得以积累、延续和增强。正是人力资源的智力性,使人力资源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1.3 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时效性

人力资源属于再生性资源,它通过个体的不断更替和劳动力耗费与再生产循环实现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当然,人力资源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物资源的再生产,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学规律外,还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调节。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使用都具有时间上的制约性。从事劳动的不同年龄阶段,劳动能力也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拥有的最佳人力资源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丧失作用。人力资源长期闲置或配置、使用不当,更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

1.4 人力资源具有独立性和共享性

人力资源以个体为单位,独立存在于每个生活着的个体身上,而且受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源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不仅可以为某一组织所用,也可以为其他组织所用,乃至为整个社会谋福利,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性,这就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性。此外,它还具有可控性、主导性和内耗性等其他特点。

2 人力资源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点

正是由于人力资源资产具有以上这些特殊性,因而在会计上作为一种企业资产来确认与计量存在着诸多困难,概括起来包括:

2.1 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难以用实际成本来衡量

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其计量模型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2.2 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界定的困难

企业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建人力资产产权所有者和其他产权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但人力资源只能归属于其人身承载者,人力资源价值受个人意志支配,受制于其生理状况、思想、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所有权界定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活力。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2.3 人力资源的流动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看,企业往往会采取些限制性措施限制人才流动,以避免资产流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无谓流失,有损有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而人力资源的价值是要在不断的流动学习中才能保值增值。这种矛盾给人力资源资产的计量和管理带来困难。

2.4 人力资源资产的风险性较大

人力资源可能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其失去原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可能为企业造成的损失都具有不可预计性。而且人力资源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使人力资源资本化后风险可能被放大等等。

鉴于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和资产属性确认及计量方面难点,因而学术界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如有人认为,人力资源完全不同于会计上的“资产”,它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被企业所控制,对其也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也有学者认为,将人的价值货币化,把人与其他资源同样看待,有损于人的尊严等。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如坎宁(J.B.Canning)等都反对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由于认识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偏差,所以尽管人力资源可能符合资产的定义,人力资源信息对投资者也是决策相关的,但长期以来却被摒弃于财务会计的范围之外。客观上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产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进行确认和计量确实存在不少难点,但难以认定,并不意味着不能认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更新思路,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确认和计量,至今学术界已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3 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

3.1 人力资源资产会计确认的现实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这一定义,资产必须具以下四个条件:一、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二、可以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三、可以交易;四、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否是一种资产,是否具有资产的属性,可以用上述四个条件进行衡量和分析。

3.1.1 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在劳动关系确定后,具有正常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者,只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不仅能弥补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能带来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也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源比物资资源具更大的增值效果。因此,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第一个条件,人力资源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3.1.2 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在现代信用制度和契约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后,企业便可在合同期限内拥有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处分权,从而企业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际上拥有或控制了该人力资源。可见,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第二个条件。

3.1.3 人力资源是可以交易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早已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者与企业是两个平等的利益主体和产权主体,双方按照各自的需求,通过劳动契约方式,人力资源可以进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付出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产权分解和交易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源也具有交易的性质,符合资产的第三个条件。

3.1.4 人力资源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企业花在人力资源上的各种费用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这就使得以货币形式不定期相对客观地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这也符合资产的第四个条件。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的四个条件,人力资源在会计业务上可以作为企业资产来处理。

3.2 人力资源资产的属性确认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它在会计属性上不同于流动资产,也不同于固定资产。它与无形资产相类似,但又存在诸多质的差别,因此界定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人力资源归入无形资产范围,它应该属于企业的流动资本。

3.2.1 企业资本的两种形态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企业生产资本按照其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可以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独立的、原有的物质形态,并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执行相同的职能;而且其使用价值根据它在使用中的社会平均损耗程度,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陆续收回。正是这种特殊的流通,使得这部分资本价值获得了双重存在的形式:一部分仍固定在执行职能的物质形式中,另一部分则在流通过程中与其物质形式相分离而逐步转化为货币形式。与此对应,流动资本则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耗掉,价值也一次性全部转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通过产品的流通,以货币的形式收回。

3.2.2 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

无形资产无论是企业自创一次性注册申请完毕的,还是从外购入的,都可以使企业长期受益。如专利权在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无论企业生产多少商品,都可以无偿享有专利权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双重性质:一部分价值始终处于生产领域,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部分价值处于流通领域,转化为货币。可见,其与固定资产类似,在企业中长期使用,使产品获益,并逐步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正是由于无形资产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生产领域,执行着生产职能,我们才能得出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的结论。因此,我们才对无形资产提取折旧。

3.2.3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流动资本

人力资本的使用具有特殊性,如果企业无力补偿人力资本者所消耗的,就无法延续企业的生产力。工资是人力资本者内在价值的体现,故而人力资本者必然就会按照工资的高低来决定投入量的大小。人力资本者在执行过程中,不仅将他们价值的等价物加到产品中去,而且还将剩余价值加到产品中去。这个等价物和剩余价值随着产品的流通转化为货币。可见,人力资本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同产品一起经过了流动领域的两个形态变化,并且往复循环。鉴于此,人力资本者投入的人力资本应属于流动资本,并且无需提取折旧。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在企业运营过程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周转方式,不具有固定资本的属性;而无形资产则属于固定资本,因而人力资源也不属于无形资产,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应属于是企业的流动资本。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将人力资源归属于无形资产,亦不能提取折旧,而应将人力资源资产归入流动资产范畴,进行单独核算。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2008.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2008,11.

[2] 郝志文.浅议会计计量属性[J].会计之友,太原:2006,11.

[3] 陈宏宇.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初步探讨[J].金融经济,长沙:2007,7.

[4] 傅建设,孙玉甫.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思与建议[J].当代财经,南昌:2006,8.

[5] 孟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困难及其解决方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沈阳:2006,6.

作者:李明珍

个人资源会计探讨论文 篇3:

从人力资源特点看其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是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自身固有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特点的分析,探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在会计确认上的诸多难点,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及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资产属性 会计确认

在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多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目前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及会计确认还存在诸多认识分歧和误区,因此探讨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源特点出发,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问题作些思考。

1 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研究和确认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必须对人力资源的特殊性有个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与企业其他经济资源相比较,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1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力资源以人体作为载体,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资源,具有人的自然生理特征和生命周期特征。同时,人类劳动是一种社会性的协作劳动,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按照一定的分工在相应的集体中从事劳动活动,构成了人力资源社会性的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1.2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和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生物不同,人力资源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并能通过不断的智力投入和开发,使自身的功能不断扩大,劳动能力不断得以积累、延续和增强。正是人力资源的智力性,使人力资源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1.3 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时效性

人力资源属于再生性资源,它通过个体的不断更替和劳动力耗费与再生产循环实现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当然,人力资源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物资源的再生产,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学规律外,还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调节。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使用都具有时间上的制约性。从事劳动的不同年龄阶段,劳动能力也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拥有的最佳人力资源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丧失作用。人力资源长期闲置或配置、使用不当,更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

1.4 人力资源具有独立性和共享性

人力资源以个体为单位,独立存在于每个生活着的个体身上,而且受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源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不仅可以为某一组织所用,也可以为其他组织所用,乃至为整个社会谋福利,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性,这就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性。此外,它还具有可控性、主导性和内耗性等其他特点。

2 人力资源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点

正是由于人力资源资产具有以上这些特殊性,因而在会计上作为一种企业资产来确认与计量存在着诸多困难,概括起来包括:

2.1 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难以用实际成本来衡量

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其计量模型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2.2 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界定的困难

企业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建人力资产产权所有者和其他产权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但人力资源只能归属于其人身承载者,人力资源价值受个人意志支配,受制于其生理状况、思想、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所有权界定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活力。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2.3 人力资源的流动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看,企业往往会采取些限制性措施限制人才流动,以避免资产流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无谓流失,有损有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而人力资源的价值是要在不断的流动学习中才能保值增值。这种矛盾给人力资源资产的计量和管理带来困难。

2.4 人力资源资产的风险性较大

人力资源可能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其失去原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可能为企业造成的损失都具有不可预计性。而且人力资源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使人力资源资本化后风险可能被放大等等。

鉴于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和资产属性确认及计量方面难点,因而学术界对人力资源资产属性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如有人认为,人力资源完全不同于会计上的“资产”,它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被企业所控制,对其也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也有学者认为,将人的价值货币化,把人与其他资源同样看待,有损于人的尊严等。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如坎宁(J.B.Canning)等都反对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由于认识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偏差,所以尽管人力资源可能符合资产的定义,人力资源信息对投资者也是决策相关的,但长期以来却被摒弃于财务会计的范围之外。客观上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产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进行确认和计量确实存在不少难点,但难以认定,并不意味着不能认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更新思路,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确认和计量,至今学术界已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3 人力资源资产属性的会计确认

3.1 人力资源资产会计确认的现实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这一定义,资产必须具以下四个条件:一、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二、可以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三、可以交易;四、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否是一种资产,是否具有资产的属性,可以用上述四个条件进行衡量和分析。

3.1.1 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在劳动关系确定后,具有正常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者,只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不仅能弥补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能带来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也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源比物资资源具更大的增值效果。因此,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第一个条件,人力资源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3.1.2 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在现代信用制度和契约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后,企业便可在合同期限内拥有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处分权,从而企业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际上拥有或控制了该人力资源。可见,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第二个条件。

3.1.3 人力资源是可以交易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早已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者与企业是两个平等的利益主体和产权主体,双方按照各自的需求,通过劳动契约方式,人力资源可以进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付出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产权分解和交易的结果。因此,人力资源也具有交易的性质,符合资产的第三个条件。

3.1.4 人力资源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企业花在人力资源上的各种费用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这就使得以货币形式不定期相对客观地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这也符合资产的第四个条件。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的四个条件,人力资源在会计业务上可以作为企业资产来处理。

3.2 人力资源资产的属性确认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它在会计属性上不同于流动资产,也不同于固定资产。它与无形资产相类似,但又存在诸多质的差别,因此界定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人力资源归入无形资产范围,它应该属于企业的流动资本。

3.2.1 企业资本的两种形态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企业生产资本按照其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可以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独立的、原有的物质形态,并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执行相同的职能;而且其使用价值根据它在使用中的社会平均损耗程度,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陆续收回。正是这种特殊的流通,使得这部分资本价值获得了双重存在的形式:一部分仍固定在执行职能的物质形式中,另一部分则在流通过程中与其物质形式相分离而逐步转化为货币形式。与此对应,流动资本则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耗掉,价值也一次性全部转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通过产品的流通,以货币的形式收回。

3.2.2 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

无形资产无论是企业自创一次性注册申请完毕的,还是从外购入的,都可以使企业长期受益。如专利权在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无论企业生产多少商品,都可以无偿享有专利权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双重性质:一部分价值始终处于生产领域,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部分价值处于流通领域,转化为货币。可见,其与固定资产类似,在企业中长期使用,使产品获益,并逐步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正是由于无形资产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生产领域,执行着生产职能,我们才能得出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的结论。因此,我们才对无形资产提取折旧。

3.2.3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流动资本

人力资本的使用具有特殊性,如果企业无力补偿人力资本者所消耗的,就无法延续企业的生产力。工资是人力资本者内在价值的体现,故而人力资本者必然就会按照工资的高低来决定投入量的大小。人力资本者在执行过程中,不仅将他们价值的等价物加到产品中去,而且还将剩余价值加到产品中去。这个等价物和剩余价值随着产品的流通转化为货币。可见,人力资本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同产品一起经过了流动领域的两个形态变化,并且往复循环。鉴于此,人力资本者投入的人力资本应属于流动资本,并且无需提取折旧。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在企业运营过程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周转方式,不具有固定资本的属性;而无形资产则属于固定资本,因而人力资源也不属于无形资产,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应属于是企业的流动资本。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将人力资源归属于无形资产,亦不能提取折旧,而应将人力资源资产归入流动资产范畴,进行单独核算。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2008.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2008,11.

[2] 郝志文.浅议会计计量属性[J].会计之友,太原:2006,11.

[3] 陈宏宇.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初步探讨[J].金融经济,长沙:2007,7.

[4] 傅建设,孙玉甫.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思与建议[J].当代财经,南昌:2006,8.

[5] 孟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困难及其解决方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沈阳:2006,6.

作者:李明珍

上一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下一篇:世界贸易组织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