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9

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2000年底由北京燕莎集团和北京饮食服务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4月,新燕莎集团与首旅集团、全聚德集团强强联手,实现了新的重组,目前是首旅集团旗下的新型旅游商业集团,拥有燕莎友谊商城、贵友大厦、新燕莎铜锣湾商业公司、燕莎中心等多家子公司。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1:

企业文化效能知多少

编者按:2012年9月,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课题,是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站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确实也已到了越来越需要文化的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有效推进工商联“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科学发展,我们工商联组成调研组,特对本市民营企业文化效能进行了专题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本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效能,探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工商联高开云副主席的领导下,由市工商联宣教部和本市专业研究单位组成了项目课题组。课题组于2013年5月开始先后3次召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走访了数家中小民营企业,参阅了市工商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资料库的相关资料,并对本市20家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一、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与民营企业的初创、发展、壮大等发展阶段紧密相随,众多民企从懵懂到有意识地加以建设,再到今天的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的创新阶段,走过了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

(一)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新特点

1、企业文化成为民企发展的内生动力

上海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也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第一代企业家对知识更新的不懈追求,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第二代接班人逐步走向前台,三是新一代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企业家群体正在迅速崛起等。这些变化都使上海的企业家群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认知、感悟程度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变革支撑和内生力量。

2、企业文化引领民企与员工共成长

上海的民营企业为积极应对新生代员工价值取向多元,日益注重倡导企业资产所有者与员工之间价值趋同,愿景同向的企业文化,加强和实施柔性管理模式,鼓励和构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氛围,推动员工个人的追求与企业、团队的愿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创共荣,共赢共进。

3、企业文化塑造民企良好社会形象

当今市场多元竞争和产品同质化现象矛盾突出,企业的社会形象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价值衡量。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善于跳出自身小康去思考社会、产业、政策等公共课题,把社会责任管理作为自身健康发展的同行文化,积聚文化软实力,在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过程中提升品牌美誉度。

(二)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民营企业从创业到转型,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往往引进模仿多,理性思维少,体现价值诉求与支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效能更少,在企业文化建设不同阶段都存在新的挑战。

1、企业文化建设对管理变革推动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经历过一个艰难创业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始终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和诚信不足的商业环境,有的情况下甚至功利性导向突出,因此不少民营企业的文化形成、传播、沉淀往往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思想境界。这种过度强调实效的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模式主张很难激发员工内在的价值认同。

2、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叠加效应不足

部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不畅,难以多层次、全方位地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界面。一些企业也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联动,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载体和管理机制保障,导致目标体系、专项建设没有形成清晰的岗位责任边界,与制度文化有效结合不足。

3、企业文化对品牌文化建设支撑不足

从本市民企的面上来看,部分民营企业存有过度看重企业品牌的外在形象建设和声名传播,其内部缺乏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粘性,缺乏支撑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文化生态,难以产生持续提升品牌厚度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导致品牌张力不足。

二、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分析

我们将本次课题的样本企业划分为战略发展型、业务稳定型、文化驱动型三种形态,并分别运用案例法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作出一定的研判。

(一)战略发展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

战略发展型企业注重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以独特的价值主张挖掘企业优势,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明晰企业的阶段性目标。其效能主要表现在:

1、凝聚员工意志,应对战略转型

上海中谷新粮海运有限公司是以国内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通过远程视频平台开展各种培训,运用电子媒体、内刊刊物等传播方式,宣传企业战略转型目标、价值理念,畅通员工与公司领导沟通渠道,凝聚员工的共同意志,塑造共同价值。上海南亚覆铜箔板有限公司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公司无论是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业务突飞猛进,始终发动全体员工开展“南亚精神”的大讨论,实施全员培训,培养团队精神。公司销售产值从2003年的1.5亿上升到2012年的9.55亿元。从以上两家企业实践来看,无论是应对战略转型延伸服务链,还是迎难而上、乘势而上,都将员工意志的凝聚放在优先位置,使战略调整的过程顺风顺水,取得良好的效能。

2、搭建专业平台,聚焦战略目标

企业的最佳商业模式就是拥有一个供应商与消费者共创价值的平台,这需要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的人才支撑和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发挥人的潜能的平台。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外部市场的目标定位,明确企业的产品品质链,对自身的管理结构和内部资源进行平台化对接,使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专业人才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形成良性互补,进而强化和完善企业竞争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开有近2000家门店。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国内外专业人才开放式合作,吸引大量行业精英加入设立工作室,成为国内行业人才聚集的高地。已累计向国内电视台发行了近2000部(集)原创电影、电视剧和专题节目。

3、构建和谐氛围,服务战略发展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拥有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经纬设计院通过每年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娱活动,构建团结和信任的组织氛围,培养员工对企业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感受到“经纬大家庭”的和谐和温暖。知识型人才如何管理、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参与企业事务的创造激情,经纬所的和谐文化建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和借鉴。

(二)业务稳定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

业务稳定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以人的战斗力不断提升为主要目标,增强员工对使命愿景和价值主张的理解和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影响力。其效能主要表现在:

1、激发员工热情,筑就竞争标高

上海恰尔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员工生活、健康、安全、薪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有诺必践,企业的价值主张得到了员工的高度认同,在公司工作超过10年的员工达到60%,90%的管理层在公司工作已超过10年。上海万吉机械施工工程有限公司是杨浦区的一家专营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的行业领先企业。该企业重视员工教育,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员工学习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整体道德素养。以上两家看似简单普通的企业,却在低门槛的行业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其核心就是将价值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的细微之处,滋润了员工的心田,换来了员工对岗位的珍惜、为企业出力的情怀。

2、抓好内外联动,做强企业品牌

优势品牌是企业的强大磁场,优秀的文化理念不断引领企业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将在内外良性循环的传播中共享品牌价值,企业的效益自然也会与日俱增。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丹爱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是虹口区的一家专业从事户外野营用品、家用纺织品的民营企业,其“芯好,一切都好”的品牌个性定位,推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品牌文化,从而推动健康发展、协同运营的品牌效应。上海绍兴饭店管理有限公司配套进行企业文化的系统化、规范化植入。对营销、食品安全、服务和员工管理等理念做了条例化、示范化诠释,加强了员工的职业素养,树立了员工的敬业精神,坚定了员工的从业信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发挥党建优势,提升管理能力

以党建为统领,发挥党组织力量,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和团结更多的员工共同创造价值,集成企业文化体系,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也是上海民企的一大特色。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以党建为统领,以推进公司和事业部的两级廉政制度建设为载体,集成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学习型和专业化职工队伍,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晨讯科技集团是多年在手机设计行业中排名国内第一的移动通讯企业。集团高管和骨干70%以上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以增强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将党员队伍建设与优秀员工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拼搏进取的“创新文化”,关注人才的“人本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化。

(三)文化驱动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

文化驱动型企业内部着力于营造创新驱动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社会责任的典范意识,体现出较高的显性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其效能主要表现在:

1、理念引领发展,创新实现价值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公司。他们以“精益服务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世界级旅游企业”为使命,以一应俱全、一丝不苟、一诺千金的服务理念将精益生产思想以服务流程形式全面固化到企业制度中去。上海沪工阀门厂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企业和员工在“学习中成长”的理念,通过企业的组织化学习,让各类培训成为员工最好的福利,让不同层面的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员工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企业内形成了人心稳定、团结进取的合力。文化驱动型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核心是优秀的核心文化理念催生企业不断奋进,通过不断发展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而成为行业的翘楚。

2、理念引领变革,细节成就事业

正确的理念既会产生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创新,也会带来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关注细节的改良,专注理念的深植,向粗放的管理模式开刀,向管理细节的改良要效益,细节的优化最终将成就发展大业。春秋航空集团以“让人人都坐得起飞机”的使命在中国航空业不断创新变革。其廉价航空的价值理念和99元系列的票价深入旅客之心,成立8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亏损的航空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上海中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管理服务中创造性地推出“讲人情、重人性、察人心”的预案式服务。较好地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从而在涉外物业、高端物业中打出了中企品牌,业务范围和内涵不断得到拓展。

3、理念引领梦想,助推跨越发展

马克华菲服装公司自2001年创办成立以来,其设计赋予文化内涵的生活体验。“爱马克、爱梦想”、“有梦才有生存权利”的文化内涵在企业内外形成了高度的价值认同。对内,以事业平台集聚领军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引领员工的职业生涯梦想与企业发展愿景同频共振。对外,以活力悦动元素激发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向往和忠诚,提升品牌美誉度。马克华菲的实践再次演绎了理念创造梦想,梦想成就事业,事业助推员工和顾客实现梦想的良性循环。企业文化建设的效能往往源自于人们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而为之创造出的卓越价值。

三、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效能提升建议

结合本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特征,以非公企业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为载体,着力在“理念引领、制度规范、创新实践、彰显特色”上体现上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一)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着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内生动力

伴随着上海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上海的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诉求也与日同增。除了全社会需要共同营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民营企业自身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建设之路,营造文化生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

一是系统梳理,挖掘优势文化基因。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开展系统性的企业文化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资料阅研等多种形式,将企业业主成功的创业史和各个阶段逐步形成的优势文化理念挖掘出来,吸纳性的呈现展示、传承传播。通过系统梳理,让员工、社会、同行看到我们成功之路背后凝聚的伟大的文化力量。

二是传承创新,弘扬优秀文化积淀。对基数较大,跨度较大,新型企业较多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可通过定期确定研讨主题,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邀请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员工代表分享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畅谈文化理念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引领、支撑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效应。

三是持之以恒,营造人本文化氛围。企业营造的人本文化氛围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用心工作的效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可结合企业规模、员工数量、行业特点、愿景设定等诸多实际,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本文化氛围,不断审视完善,不断修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发挥企业文化理念的引领功能,着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发展的效能

一是使命愿景,匹配企业战略发展。使命愿景是确定企业存在的理由和未来5-10年发展目标的重要理念。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可让更多的员工明确企业和企业家的追求和发展愿景。通过理念的交流融合,整合全体员工的职业生涯诉求,让使命愿景引领、匹配企业的战略发展。

二是特色理念,引领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理念、竞争理念、沟通理念、执行理念、学习理念、成本理念等诸多的文化理念组成企业应用文化方面的特色理念群。民营企业可将最需要改良的经营管理模块梳理出来,通过理念的研讨、确认,形成变革和引领各个业务板块的新理念,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价值主张,塑造企业品牌个性。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公司形象)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民营企业要通过建设阳光、高尚、奋进的核心价值主张,彰显企业崇高的理想信念品格,推动塑造企业品牌价值、产品品牌个性的美誉度,让消费者从对企业的欣赏延伸到对企业品牌的忠诚,不断提升品牌背后的文化厚度。

(三)发挥工商联(商会)的引导功能,着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深耕运行的环境

一是顶层设计,确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各级工商联(商会)可依托各类商会、会员企业、相关组织的力量,借力、借势、借资源,突出“两个健康主题”,在营造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提升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意识,帮助指导企业确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

二是底线共识,形成融合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合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家率先垂范,企业高管和职工共同参与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在提供产品、服务、广告宣传、品牌建设和塑造企业形象过程中,推进企业文化理念深植落地,推动社会风尚的创新变革。

三是广泛传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广泛宣传上海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理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关注和引导自身创新创业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怀揣家国梦想的企业第二代接班人,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2:

把握规律 突出创新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发展

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2000年底由北京燕莎集团和北京饮食服务集团合并重组而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4月,新燕莎集团与首旅集团、全聚德集团强强联手,实现了新的重组,目前是首旅集团旗下的新型旅游商业集团,拥有燕莎友谊商城、贵友大厦、新燕莎铜锣湾商业公司、燕莎中心等多家子公司。

新燕莎集团在短短6年时间里的两次重组,客观地要求新燕莎集团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重组中的企业文化”。集团认为,搞好像新燕莎集团这样在不断重组、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把握规律,突出创新。把握规律,就是按照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成果;突出创新,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力求新意,抓住特点,创建具有新燕莎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新燕莎集团重组以来,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发展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以传播为手段,精心打造新燕莎品牌,精心树立新燕莎形象,精心培养新燕莎员工队伍。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主要做了认真规划、突出重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

一、认真规划——制定同步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战略

从形式和表象上看,企业重组是资产、组织等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从更深层次上看,还有一个重组企业中源于不同的文化资源在配置过程中文化力的碰撞、融汇、形成新的文化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更具有本质意义上的特征,它比资产等物化的、形式上的重组更为重要,而且更深刻,它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新燕莎集团两次重组,都把企业文化的整合、重塑与发展摆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高度。

《新燕莎集团2001——2005年发展纲要》是这一阶段集团企业文化战略的基石。这个“纲要”构划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成为新燕莎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纲。同时这个“纲要”本身就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具体成果,它凝结了全体员工的智慧,是一项优质的文化产品,起到了凝聚人心、树立信心、坚定决心的重要作用。2005年,我们在首旅集团的大框架内,又制定了新一轮(2005——2010)企业发展纲要,继续强化新型旅游商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突出以品牌战略作为核心,坚持“用心做事,敢为人先”企业精神,坚持做强做大的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新燕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为企业文化建设绘制了蓝图。这个“规划”堪称是“纲要”的姊妹篇,如果把《纲要》比作集团发展的“硬件”、纲领,那么“规划”就是“软件”、灵魂,它标志着新燕莎集团以发展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规划”力图在对传统的企业文化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为新燕莎企业文化建设指明奋斗目标;强调落实,集中反映企业特点、员工风貌和文化趋向的新理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支持与保障系统。根据“纲要”和“规划”,集团着重组织开展了以“应对新挑战,提升竞争力”为题的大讨论,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通过战略整合、组织整合、制度整合,搭建集团快速发展的平台;通过集团总部机构率先改革,配备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监督和管理及集团制度化建设等有效举措,夯实集团发展根基,初步构建了具有新燕莎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框架。

二、突出重点——以理念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在集团企业文化整体建设中,集团突出抓理念建设,用了3年时间,做好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精炼”工作。公司充分利用集团具有一批品牌企业和老字号企业这一优势,总结、梳理、挖掘品牌企业中具有鲜明个性的理念,先后帮助燕莎友谊商城、贵友大厦、越秀大饭店和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普兰德洗染公司搭建了企业文化理念框架。通过企业文化研讨会的形式,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通过广泛开展评选“新燕莎之星”的活动,树立、培养“先进典型是在创造企业无形资产”的新理念。在逐步完成集团所属企业的文化理念梳理工作之后,2003年,集团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小组,集团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落实。研究小组先后组织了多次考察、研究活动,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建设——实践中的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理念进行论证与探求。集团企业精神的完善与凝练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反复筛选、推敲、斟酌,最终确定了“用心做事,敢为人先”作为新燕莎集团企业精神的标志性用语。

“用心做事,敢为人先”是新燕莎集团企业发展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在集团发展进程中,新燕莎人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率先在商业领域里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百货商场——燕莎友谊商城;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名牌商品大型直销中心——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借鉴HOPSCA模式的企业——燕莎中心;开创了国内第一家“购物零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国家级奖项的企业——贵友大厦;2004年,新燕莎集团根据发展战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商业模式和理念,坚持走国际化现代商业道路,成功运营了中国最大的单体SHOPPING MALL——金源新燕莎MALL。新燕莎集团企业创新的十多项案例,是坚持“用心做事,敢为人先”的突出体现。集团企业精神在集团创建中国第一家shopping mall的过程中,落实到了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集团新的团队精神,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用心做事,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的内涵。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希望和给员工带来的实惠,使大家真切感到集团企业精神是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财富。

三、内强素质——把提高干部与员工的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的根本性任务

集团在企业高管人员中开展了树立终身学习、“学习是企业领导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合作、敢于竞争”的“铸魂”工程。从2001年起,按照党委的学习制度,企业高管人员每年都要撰写理论文章。集团每年都要开展主题学习及征文活动,督促高管人员加强自身学习。2005年,集团公司开展了以“学习贯彻纲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集团每年都积极参加北京市“丹柯杯”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总计有22篇文章获得市级奖项,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自身学习,为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集团企业文化课题组先后完成了重点立项课题《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文化战略研究》、《用心做事 敢为人先——新燕莎集团企业精神探求》、《再论用心做事 敢为人先——新燕莎集团企业精神的深化与弘扬》等研究成果。企业高管人员的学习带动了员工的学习。燕莎商城、金源新燕莎MALL等单位均建立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规划,为员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

四、外树形象——以燕莎品牌为载体,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集团认真做好《新燕莎》报刊编发工作,在集团网站上开辟了《新燕莎》电子版。同时,利用“丹柯网”为新燕莎集团开辟的信息区,发布信息200多条。2005年,集团组织了专题宣传片《商之骄子——新燕莎》的制作。“新燕莎”品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明显提高。

企业文化以发展为灵魂,企业文化又促进了企业发展。集团重点发展项目自2002年以来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营面积17000平方米的贵友大厦方庄店已经开业,为北京南城的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A座2002年开业,B座也于2003年开业,计37000平方米;2004年10月,金源新燕莎MALL亮相京城。“体验、创新生活方式”为集团探索了新的商业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理念,集团将 “燕莎”、“贵友”两个知名品牌移植到Shopping mall的平台上,统领着四百多家专卖店,组合了超市、影院、娱乐场所、餐馆、商务中心、旅游咨询、金融服务、票务代理等多个业态与业种类型,形成了国内超大型“一站式”服务的“现代都市生活新舞台”。到2005年底,集团大型门店达到9家,经营面积近30万平方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集团发展过程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使商业业态及业种从单一的高档都市百货发展到现在的3种业态模式,为今后集团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根基。

作者:张 迅

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3:

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热点与难点

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开年会,邀请我去做讲座,我就把企业文化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作为讲座的主题。其实早在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深圳召开中央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会,就邀请我讲过这个主题。我当时归纳了企业文化8个热点与难点问题,内容包括:

企业文化落地——这个概念是我首创的,并以此为内容写了很多文章,出版了很多著作,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咨询。

企业文化管理——对于“从文化建设走向文化管理”这一主题,我连续出了5版图书,文化管理一直是一个实践难点。

企业文化重构——有的企业叫企业文化再造,有的企业叫企业文化重塑或企业文化变革,这是现阶段和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热点。

集团文化——集团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同于单体企业,体现为文化建设的多样性与文化管理的统一性。

集团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集团品牌涵盖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建设路径。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融合——现在并购重组越来越多,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不同的管理风格,不同的地域等,资产和业务的重组要得到文化的支撑。

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企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并购、跨国投资、跨国经营越来越多,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企业已经从国际化发展到了全球企业。如何实现跨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管理,成为考验企业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的诊断评估与考核评价——这是个很技术的问题,诊断评估是文化建设、管理和变革的基础,无可替代。文化的考核评价在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绩效管理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方法论的科学性越来越凸显。

以上是2014年我在深圳会议上提出的8个企业文化热点难点问题,到现在这8个问题仍然存在,但是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热点与难点体现在以下主要特征上:

新时代——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大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到我们企业的文化发生变化,所以新时代的一些提法、一些做法、一些要求,比如我们要从高速度增长转变成高质量发展,那么企业的经营理念、目标、路径等都要发生变化。再比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样的蓝图和目标,对企业对文化的要求就跟以前不一樣了。现在的国际化也有所变化,美国反自由贸易的趋势愈演愈烈,以及英国脱欧等等。企业文化的外部影响因素变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定会带来变化,文化需要创新。

新生代——“00后”马上进入职场,从管理“60后”“70后”“80后”“90后”到现在管理“00后”,这种挑战在文化管理上表现太明显了,新生代与以前的员工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社会行为、职场行为、消费行为等方面极富个性,对企业的领导力、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生代的人群比例在企业中越来越高,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主体变了,文化必须随之变化。

还有互联网+,如今的跨界、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对以前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发出了挑战。比如:富士康以前聘用大量的流水线工人,当年出现了“12跳(楼)”,当时我们还就此做了文化深层研究,现在的富士康大量地使用机器人,工人很少了,这样的工厂怎么建设文化,怎么管理文化,与以前的做法肯定是不同了。我们以前饭店有服务员为顾客服务,现在都是机器人服务,超市也变成了无人超市,这些都是以前没有过的。

还有就是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包括大量的重组联合,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企党建,规范法人治理,加强法人制衡,推动落实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改革,等等。2018年11月,我参加中电联组织召开的专家研讨会,能源类主要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责部门负责人都来参加了,一换名片发现他们所在的部门都叫党建工作部,以前叫思政部或者叫政工部,后来叫党群部或者企业文化部,这里面只是一个名称的变化吗?

再有就是非公众企业,我们以前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只有公司法,现在还有有限合伙企业法,也就是从以前的雇佣制到现在很多变成了合伙制,合伙人的文化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化又有什么区别?以前是雇佣关系现在变成了合伙关系,股东文化、雇佣文化、职业经理人文化变成了合伙文化,各类文化理念与行为都有很多变化。

还有新的技术进步、业态进步、模式进步对企业文化带来的革命性挑战。现如今,很多企业的客户与对手变得模糊了。2018年1月8日,丰田汽车发布了一个炸裂的新闻。丰田章男宣布,丰田将从汽车公司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竞争对手不是大众、宝马而是Google、苹果等科技巨头。这分明是改行啊,丰田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变成了互联网服务企业了!以后丰田不造车了,造一种叫e-Palette的多功能出行平台,就是一个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纯电动底盘。这些底盘,能够与不同形式的车厢相结合,从而具备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底座有不同的尺寸,从4米至7米不等,不同的车厢则提供不同使用场景,包括共享乘车、商品零售、货物运送、办公室、厨房等多方面的用途。这些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在早上7点钟用于上班通勤,上班早高峰过后,配备自动驾驶技术的底盘就可以自己开到下一个目的地,换上另一个车厢,也许是个商店,在10点之后变成一个移动商铺,可行驶到一个指定地点,进行兜售。到下班时间,它又可以再次转变为班车。丰田章男的计划是,在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时,能够将上述汽车投入运营。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形势逼人强,很多企业该重新规划和定义自己的使命了。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广企业文化重构,推动文化创新。上面所述这些外在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并强力带动企业文化的变革,这个趋势极其明显了,大家应该认清这些热点,也必须认清这些热点,及时地推动企业文化重构,我不敢说超越时代吧,至少我们可以做到跟随时代。

最后借大润发创始人的一句话给大家做个警示:“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确实是这样,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在商场这个领域里,没有任何商家能打败它,包括沃尔玛、家乐福,但是很可惜,它败给了这个时代,被阿里巴巴收购,高层集体走人。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同样,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文化,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企业文化。只有认清企业文化的热点和难点,把握规律,适应趋势,才能引领企业更好发展。

(作者系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王吉鹏

上一篇:蒙古族语言文化的论文下一篇: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