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财务知识,更好地进行旅游管理相关的理财规划和决策。但是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在教材选择、课程规划、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旅游管理综合性人才培养相脱节,据此,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提出微课设置、实践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手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论文 篇1:

关于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摘 要: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文章从旅游饭店的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财务管理环境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三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确定进行理论基础探索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旅游饭店是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以提供旅游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饭店的目标是合理利用稀缺的资源,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而从微观的角度看,饭店则要令所有的利益者都满意,有尽可能多的回报。

一、旅游饭店的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旅游饭店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出发点与归宿是盈利。旅游饭店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中,旅游饭店必须生存下去才能有活力,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由此,旅游饭店的目标表现为生存、发展、获利。

1.生存。旅游饭店只有生存,才有可能获利。饭店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是“以收抵支”和“到期偿债”。为此,减少旅游饭店的破产风险,使饭店能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是旅游饭店目标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2.发展。旅游饭店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如果不发展就可能产生生存危机。在市场经济中,饭店必须不断推出更好、更新、更受顾客欢迎的服务项目,才能在市场中立足。一个饭店如不能发展,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淘汰。因为饭店的停滞不前是其死亡的前奏。然而,饭店的发展集中表现是加强营销、提供良好的设备设施与优质服务,这就要投人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并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各种资源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货币资金。因此,饭店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筹集饭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

3.获利。旅游饭店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饭店的目的是盈利。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资金的每项来源都有其成本;每项资产都要充分利用,从中获得回报。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饭店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综上所述,旅游饭店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饭店的这个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完成筹集资金,并有效地使用资金,获得盈利,提高经济效益。

二、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1.旅游饭店利润最大化。(1)旅游饭店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旅游饭店利润最大化目标,要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2)旅游饭店利润最大化的缺陷。一是利润最大化只是对经济效益较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例如,该目标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所承担风险的关系,而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念却是财务管理的两个重要价值观念,目标与观念有相悖之嫌。二是利润最大化往往使旅游饭店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不顾旅游饭店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旅游饭店效益的相结合被忽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旅游饭店股东权益最大化。(1)旅游饭店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含义。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旅游饭店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旅游饭店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旅游饭店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2)股东权益最大化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旅游饭店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旅游饭店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旅游饭店收益的分配,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且实现了旅游饭店财富分配原则从货币拥有者向财富创造者的转化,这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3.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1)旅游饭店价值。何为旅游饭店价值?通俗地说,旅游饭店价值就是旅游饭店值多少钱。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旅游饭店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旅游饭店的潜在获利能力。笔者认为,后一种看法更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代价,不仅考虑该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该商品将能带来的报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旅游饭店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我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2)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的含义。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旅游饭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旅游饭店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旅游饭店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旅游饭店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旅游饭店总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旅游饭店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旅游饭店财富的创造者,提供劳动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旅游饭店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旅游饭店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旅游饭店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旅游饭店的价值。

三、财务管理环境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实施有其存在的空间,即财务管理环境。由于内部财务环境存在于旅游饭店内部,是旅游饭店可以从总体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而外部财务环境由于存在于旅游饭店外部,它们对旅游饭店财务行为的影响无论是有形的硬环境,还是无形的软环境,旅游饭店都难以控制和改变,更多的是适应和因势利导。因此,影响财务管理目标抉择的多是旅游饭店外部的理财环境,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

1.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在旅游饭店股份制改革日臻成熟的今天,股东财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旅游饭店价值,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则代表了股东财富的多寡。旅游饭店股价除受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影响外,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信息技术全面介入,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交易费用不断降低,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将更高,资金的流动率将更强,这都为达到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可持续发展观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界提出了以绿色经济增加率最大化作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此目标是指旅游饭店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旅游饭店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综合绿色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这一理论的提出,使资本成本除包括原来意义上的负债成本和自有成本外,还补充了所耗资源环境成本,将原旅游饭店价值最大化目标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有效地防止了旅游饭店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行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旅游饭店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有其历史根源和科学成分,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尤其是旅游饭店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各旅游饭店在选择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时也存在差异,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在使旅游饭店生存、发展、获利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1999(10)

2.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商业时代,2004(3)

3.徐虹.饭店财务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邱萍.现代饭店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唐洪杰,廊坊国际饭店;李荣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张宝军,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责编:芝荣)

作者:唐洪杰 李荣华 张宝军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论文 篇2:

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财务知识,更好地进行旅游管理相关的理财规划和决策。但是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在教材选择、课程规划、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旅游管理综合性人才培养相脱节,据此,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提出微课设置、实践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手段。

关键词:旅游管理;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认识到想要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必须重视理财能力。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帮助学生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理财能力,满足企业全方位的旅游财务管理需要。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并没有单独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来开设,仍然存在严重缺陷,难以达到旅游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1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定位不清晰

《财务管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专业课,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的相关知识,公式和专业术语繁多,具有逻辑性、连续性、复杂性等特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逻辑数学应用能力和理性思维判断能力,并将《会计学》、《经济法》等关联学科的知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同时,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讲解具体的财务问题,培养学生的旅游财务管理思维。但实际中,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定位并不清晰,没有将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区分。由于旅游管理学生大多是文科出身,侧重于感性思维,对数字判断不太敏感,学习过程中涉及相关的会计学系列课程比较少,因此,不少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以理解,无法掌握核心的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重要含义,以至于在整个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

1.2缺乏针对旅游企业编撰的教材

旅游行业发展迅猛,理财对于旅游企业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在旅游企业中进行财务规划和决策的能力,促使企业更好地运营资金,实现经营绩效。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定位不清晰,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版针对旅游企业编撰的教材。有些学校或者出版机构发行了相应的配套教材,但大多以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作为模版,按照流通企业“筹资—投资—营运—分配”一系列典型的财务活动进行编撰,没有把握旅游企业与一般流通企业的本质区别。教材的案例主要列举了一般流通企业的购销存业务,没有针对性地涉及酒店或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行业,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产生疏离感。由于缺乏合理的删减导致教材的内容过于繁杂,特别是投资和证券决策部分的大量复杂公式和运算使学生难以理解,产生厌倦和自卑情绪,无法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后续更好的学习。

1.3教学方式单一

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许多高校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虽然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音频、视频和插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同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但是总体而言,教师侧重讲授的方式十分单一,缺乏师生互动。《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强、逻辑严谨、运算繁多而枯燥,单纯由教师讲授势必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单一的教师主讲方式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性,甚至以为财务预测、财务分析等行为与旅游企业完全脱节,导致教学效果差。

1.4缺乏模拟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会计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了适合的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设计或分析案例、模拟财务实训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地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使其所掌握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在会计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完善。通过财务管理实验,学生在模拟企业环境下独立进行操作,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缺乏相应的旅游企业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学生一直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缺乏与专业相一致的实践学习,不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及运用情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无法体会到该课程的应用价值,不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

2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2.1结合旅游管理的专业特点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旅游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当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讲授旅游企业的理财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财务管理人才。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技能,明确财务管理对于旅游企业的重要意义,对服务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所起的关键作用。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理性思维较差,专业基础薄弱,教师需要提前帮助学生梳理和回顾相关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将重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等分为具体的项目模块,结合旅游管理的实际案例,进行项目化设计和教学。而对于旅游企业较为少见的财务分析、营运资本决策等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不需要深入讲解。

2.2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市场上并没有出版针对旅游企业编撰的《财务管理》教材,旅游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多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理财情况不一致。在正确定位旅游专业《財务管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形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材和案例教材建设。在编写时,应该将旅游企业发展动态和旅游的理财成果体现于教材中,将晦涩枯燥的专业术语与旅游管理的实际业务相联系,呈现全新的编写风格。例如财务预算的案例编写应与实际的旅游规划和线路相一致,时间价值可以通过旅游分期付款来介绍,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预算的控制与执行。根据教学内容保证案例的动态更新,使学生意识到财务管理并不是枯燥的数字运算,而是与旅游实践联系紧密的趣味游戏,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2.3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例如通过网络课堂预先介绍课程的核心内容,提醒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前的准备和预习。由于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公式和运算多,学生的预习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为了体现时效性,教师需要实时更新的旅游企业案例。在课堂中增加学生讨论和换位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理解重要概念以及重要方法的应用。可以使用微课重点介绍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财问题,针对难题反复探讨、深入研究。微课主要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营运资金等教学重点问题进行设置,包括微课的选题、设计、制作和后期修改等一系列工作,明確简单的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通过前期视频制作上传到在线课堂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充分预习,再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式的讲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理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投资、筹资等问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解决。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模式雷同,但是录制视频的信息量更大,时间更长,需要学生在课前仔细观看教师上传到互联网的视频课程,并查阅相关资料,在线和同学充分讨论,努力做到课前充分理解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再利用课堂时间讲解基本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课堂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难以理懂的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在课堂中留下疑问。

2.4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侧重于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往往缺乏财务管理实践。强化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学校应该模拟真实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岗位,帮助学生设置财务角色和分配岗位工作,加强财务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财务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体可以通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平台以及校外的专业实习完成。例如,建立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学习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证券投资软件实施买卖证券的交易。建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学生深入系统地进行投资决策,培养重要的财务管理项目处理能力。在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时,应该强调财务管理项目的实践性,特别是将旅游规划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通过体验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咏英.对饭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0,(2).

[2]王韶君.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 商业会计,2013,(18).

[3]邓峰,吴海兵.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4,(8).

[4]吴德军,刘明珠.财务管理课程实施情境式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J].商业会计,2016,(6).

作者:何慧

饭店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研究论文 篇3:

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研究综述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产业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日益成为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本文对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国内学者二十年来研究成果的特点,包括呈现出数量整体逐年增加和研究主题比较集中等特点;同时发现研究重点集中在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探索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方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主题仍需细化、深入和加速研究成果体系化、并转化为实际应用作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旅游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旅游产业的国际化,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一直在改革和探索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十几年间,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已逐步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方向。

本文以万方数据库为信息统计源,以主题词“旅游人才”和主题词“国际化”采取高级检索的方式,从1993-2013年进行查找,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以此为样本文献,分析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完善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研究,以期对我国旅游教育同国际接轨有指导意义。

一、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研究概况

(一)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伴有波动

在检索到的120篇文献中,时间最早的一篇是诸丹的关于“入世”后对我国旅游教育的思考,发表于2002年。以后整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成为一个小高峰,2010和2011年保持平稳,2012年成为另一个小高峰,见图1。这表明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研究是伴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旅游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旅游业接轨国际旅游业逐步起步的,并且自2009年以来研究成果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地增加。

(二)研究主题比较集中

通过对120篇文献的主题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前八位的文献共计99篇,占总数的82.5%,如表1。这表明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题比较集中,由于培养国际化的旅游人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实习就业、国际化师资、双语课程、双语教学等,并不是所有的旅游院校都具备条件,所以目前只有部分院校探索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数量并不是十分广泛,研究者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研究主题也就相对集中。

(三)研究主体以各类院校教师为主

经统计共有101篇文章的作者来自各类院校,其中大部分来自旅游类专门院校或本科院校的旅游学院或旅游系,其次是本科院校的管理学院或管理系及外语学院或外语系。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主体以各类院校教师为主,辅以部分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和旅游单位工作人员。旅行社、酒店集团、景点景区等旅游企业尚未参与其中。

二、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研究的重点

(一)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

有关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开发模式、策略等的文献共计61篇,占到文献总数的50.8%,是研究最多的一个主题,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心。这表明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为了优化旅游人力资源,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刘丽提出,旅游业正面临这样一种需求,即更高的安全度、更多的选择、更高质量的服务、更高的满意度。而这种需求只能通过培养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才能得到满足[1]。狄保荣、王晨光等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2]。赖燕波认为,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需要中国旅游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环境中, 用国际视野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3]。

关于该主题的具体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针对国内院校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旅游人才;二是针对如何实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史丹萍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方式,包括构建“六项全能” (吃、住、行、游、购、娱)分类人才培养“直通车”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模式, 打造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航母”, 提升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二是旅游课程改革: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 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再有就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 增加经济形势及旅游最新动态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 启发、激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三是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无私地奉献精神, 还要有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具有博大而精深的知识结构;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4]。

汪亚明和楼钢依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践经验,提出国内院校应该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尤其是搭建海外实习平台,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打造国际化旅游人才。他们总结道,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海外实习实训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学生只有亲身感受与体验国际旅游企业工作与生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其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才能真正掌握先进有用的职业技能[5]。

对于如何实现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即积极推进本土化人才国际化,李志刚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提出了三套战略,一是主体战略,包括建立国际化旅游人才测评体系、提升旅游公共管理部门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二是支撑性战略,以国内高等院校为平台, 开展旅游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 为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提供合格的后备力量。三是策略性战略,其主导思想是引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参与到我国旅游国际化进程中来, 通过设立项目、提供职位和搭建平台等方式, 聘请国际旅游界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来华工作, 同时, 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参加中国旅游业建设[6]。

(二)重视外语教学,推行双语教学模式、提升外语应用能力来实现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

根据张睿等总结的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征,如图2所示[7],语言技能、国际交往能力、全球化视野等都离不开外语学习。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或在国内接待外国游客,外语都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冯清认为双语教学的实施, 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 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8]。潘静分析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有以下两部分特征: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包括熟悉两国或多国语言;熟悉两国或多国历史、货币、法律法规;熟悉旅游财务管理;熟知他国礼仪礼节、旅游外事), 另一方面是实战技能(包括出入境游团队调度;中文解说、英文解说或小语种解说;办签证、订机票;营销策划、计算机应用;发团、外联等)。两方面特征都离不开双语能力的培养[9]。

(三)探索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

浙江旅院和山东旅院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最为突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通过探索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尤其是大面积推动海外顶岗实习和研修上,走出了一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具体包括在国际化工学结合的带动下,浙旅职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在办学途径上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手段上全面推广广义情景教学,在课程建设上强调中外优质资源共享,在实践教学上环节注重留学研修并重[10]。

山东旅院的狄保荣、王晨光等著的《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于2011年10月出版发行,提出了中国旅游人才培养的“山旅模式”,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定位。2003年,学校明确提出了“国际化”总体发展目标,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决定》,描绘出了国际化办学的综合性蓝图。二是理顺国际化的组织行为机制。建立国际交流中心,实行赴海外项目负责人制。建立学生赴境外实习选拔和奖惩制度。三是完善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海外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查机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工作始终紧贴国际人才市场的最新需求,如与洲际饭店集团共同开发和建设饭店管理专业;与新加坡餐饮协会合作开发西餐工艺专业。四是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师资队伍。首先,选派优秀教师赴德、英、美、日、韩、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和深造。第二,吸收具有海外留学、研修、就业等国际化背景和国际化阅历的归国人员充实师资队伍。第三,加强与国外院校和企业的师资交流与合作。第四,积极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五是拓展国际化的双向研修渠道,一方面,学院已与许多进入中国的国外豪华饭店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在国内向它们派出实习实训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够开展国际化的实习研修活动。另一方面,加强海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海外实习就业新渠道,所涵盖国家和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有所突破[11]。

三、未来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经过研究者们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有关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研究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绩,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有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也成为未来研究工作努力的重点及方向。

(一)研究主题仍需细化、深入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人才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评价手段等多方面,所以,对于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与开发的研究也应从多方面展开。而现有的研究主题和侧重点比较集中,未来的研究主题仍需细化、深入,例如目前尚没有国际化师资队伍构建、国际化双语教材开发、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考核评价等的系列文章。未来的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重点完善人才培养的这几个方面,逐步探索出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指导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的院校,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旅游人才。

(二)研究成果成体系,并转化为实际应用

随着旅游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院校会面临旅游人才国际化培养这个新目标,市场也会需要越来越来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实现国际化转型,所以除了论文研究,相关专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等也应加强。同时各类研究成果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研究和应用的一体化,实现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切实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丽.高校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对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69-70.

[2]狄保荣,王晨光,杨秀冬等.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2011:5,122-129.

[3]赖燕波.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2010(10):574.

[4]史丹萍.旅游人才现状及国际型旅游人才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79-80.

[5]汪亚明,楼钢.高职旅游类专业海外实习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3):77-81.

[6]李志刚.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战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8(6):95-97.

[7]张睿,张侨,金海龙.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旅游经济,2012(2):77-78.

[8]冯清.加强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7-58.

[9]潘静.试论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模式[J].时代教育,2009(3):102-103.

[10]国际顶尖企业变成实训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13日第1,2版.

作者:李领娣 刘高田

上一篇:行政公务员行政法哲学分析论文下一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