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并与自身职业特点相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他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素养训练,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程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 篇1: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道德》 课程教学探究

【摘 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是幼儿园的职责,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的职责。《职业道德》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和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策略,以求提高《职业道德》课程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一、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被认为是个人终身教育的开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師队伍”的战略目标。

然而,随着社会媒体不断爆出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等一系列消极的幼儿教育现象,使得幼儿园教师师德问题成为幼教界的又一个热点话题。而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培养和提高,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职责,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的职责。从目前幼儿园教师师德的现状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师德的培养效果并不乐观,而《职业道德》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重要课程和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职业道德》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使其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师德标准,是当前师范院校教授《职业道德》课程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期是人生最初的几年,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育阶段对个体来说是其一生教育的开始,这一时期的儿童,受教育质量的好坏优劣,不仅决定了他幼儿期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影响着他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质量与效果。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基本理念明确提出要以“师德为先”,“只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2]

因此,认识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探寻幼儿园教师职前师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道德》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那么,如何发挥《职业道德》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是当前师范院校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实践研究,不仅能提高该课程的有效性,而且对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比较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课的学习,而对于《职业道德》这样的理论课缺乏兴趣,加之教材内容是面向所有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识,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职业道德》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有效的衔接,难以满足职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亟待改革和创新。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

《职业道德》课程,如果只“单纯依靠理论框架,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灌输,是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会因为理论知识本身具有的枯燥、单调,理论性太强听不进去,接受困难,从而使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在课堂设计上下点功夫,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关注社会,注意收看电视、报纸杂志,善于发现关于学前教育的社会热点新闻。其次,善于从众多的新闻报道中,挑选出典型案例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

例如,针对没有耐心、缺乏爱心,对孩子大呼小叫、大声斥责的行为,可以借助2012年发生在浙江温岭的幼儿教师颜某的虐童案,利用多媒体,通过展示案件的相关报道,以及后续处理结果,让学生思考讨论:你认为幼儿教师颜某为什么会发生虐童行为?社会舆论和普通民众对此的反映说明什么?你认为虐童幼师行为失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公众的反映,司法机关的处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否则,就可能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社会上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各种不良现象对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一些师德素养较低的幼儿教师,以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作为交换条件,要求家长请吃饭、送礼物,利用家长给自己办理私事。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事例,筛选相关资料,对学生提出问题:身为幼儿教师能够这样做吗?不这样做是否就是很傻呢?如果工作后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呢?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消除头脑中的一些糊涂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将承担起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课程时,要利用社会热点,让学生直面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建立起作为幼儿教师的是非观和荣辱观,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二)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善美与假丑恶

经典的文学作品大都凝聚着语言的色彩美和意境美,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能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品位的广度、深度和美度。例如,儿童文学往往被运用于品德教育中。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被带入主人公所在的情境之中,感悟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友善、感恩、勇敢、公正等。相比成人的说教,更容易接受包含在故事中的价值观念,更乐于向故事中具有优秀品格的主人公学习。阅读一本优秀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個享受的过程,他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接受道德“洗礼”,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优秀作品的“润泽”中逐渐提升。

教师根据讲课需要,让学生挑选出经典的文学作品,自编自演话剧或小品。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深入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使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提升。

(三)利用特定的情境设置,考察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师根据幼儿园中的实际情况,将幼儿在园中可能出现的日常行为,拿到课堂上进行研讨。如孩子不愿入园而哭闹你该怎么办?看到孩子不合群,你又该怎样呢?班上有孩子不愿午睡,你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强迫孩子睡觉呢?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根据这些具体情况,设置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从幼儿园的真实环境入手,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选择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由此深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解和掌握。

言为心声。通过讨论发言,我们既可以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道德素养,又可以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原则和内涵,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建立起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了职业认同,才会真正把自己和未来的幼儿教师职业联系起来,发自内心地热爱幼教事业,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师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本文系2017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JSJYYB-17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EB].百度文库,2012-09-07.

[2]高级教师考试文件201208[EB].百度文库,2012-08-25.

[3]郭 楠.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冯玲

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 篇2: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并与自身职业特点相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他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素养训练,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培育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过程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既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又从现实层面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和家庭养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学前儿童量虽然不会出现量上的激增,但较比2015年以前将会有数量上的递增,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入园的适龄儿童他们的成长又将成为离开父母襁褓必经的过程。此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否从心灵上感悟幼师基本职业道德并化成点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内容中最基本的素养,但当幼师把爱岗敬业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这一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将寓意着伟大。2012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代课老师张丽莉就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张丽莉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可是她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并由衷的敬重它。当她护送孩子过马路时,两辆大客车相继碾压过来,此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灾难留给自己。张丽莉老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给孩子们插上了最美的翅膀,尽管她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价值。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信守诺言讲信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教师将是继父母之后新出现的启蒙教师,幼儿园教师的言和行将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展。此时,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良好的诚信人格引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无论对谁都按一个标准来执行。学前儿童也会像成年人那样渴望被得到认可,甚至他们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幼儿教师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群众有利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教师服务的对象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心行为发展都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在离开父母百般依顺的温室环境后,进入幼儿园后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良好的身心行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强化这种服务儿童身心和行为发展的意识,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将自己个人的全部哪怕生命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既然讲奉献,那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哪怕奉献自己的生命都是义无反顾的。在这个戾气深重的复杂社会里,我们特别愿意把幼小的儿童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地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幼儿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例如,有一个幼儿教师要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可是她却穿着露脐装,夹板拖鞋来到学生家。等这位幼师家访完后,学生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的孩子转学,幼儿园园长非常不解,认为别的小孩想进都进不来,而他们为什么非要转学?待园长知道真相后,才知道正是这位幼儿教师的穿着和打扮这样的生活细节带来了问题,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育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二)专业学习中的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强化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规范,幼儿教师岗位也不例外。作为幼儿教师他们的职业规范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奉献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诚心。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对待学前儿童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养成为进一步认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这种意识做下了铺垫。同时,学生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时还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技能训练。例如通过考取《育婴师》证,培养能够照料、护理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工作。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职业情感,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某一岗位时,职业情感是很难在心里生根发芽的,因此,大学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前,进行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传递学生们的爱,同时又让孤儿院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时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

总之,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每个幼师的职业主人翁角色的提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2]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5):57-59

作者:姬莹

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 篇3: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以及有效评估等问题,提出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措施: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实施“五个着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三个关键”,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 师范院校 职业道德

近年来,幼儿教师师德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反思,探索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一、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对笼统,落实渠道缺乏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这一规定相对笼统,没有根据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体系。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十个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行为提出要求,内容相对具体,但在师范生教育阶段如何结合年龄及专业的特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教育落实上也没有形成系统,每个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不佳;教育渠道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一般只在“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中学习,忽视其他课程的渗透以及在學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中落实,缺乏将职业道德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识。

第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性。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多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和说教上,缺乏有效落实的抓手,尤其没有注意在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导致师范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不够深刻,落实不到位。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评估重视不够,缺乏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对师范生所形成的职业道德理念、行为规范等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与准确的数据,这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缺乏有效评估,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二、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措施

(一)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

第一,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根据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从幼儿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个人修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体系。例如,在“政治思想”上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强调培养师范生的“四个自信”;在“道德品质”上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岗;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对“行为规范”“个人修养”等提出针对性要求。

第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根据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要求的内容,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分解到各个年级,逐个落实,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时,以“树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师德行为规范,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培养目标,并把“重点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抓住师范生年龄特点,结合‘三观’教育,重点进行爱国、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的仪表仪态教育”作为具体内容;在三年级时,以“进行爱党教育,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意识”为目标,把“了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在四年级时,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品质修养,牢固树立幼儿为本的职业理念”为目标,重点培养师范生“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的个性品质,学会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的方式方法”;在五年级时,学生面临毕业,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可以以“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敬业爱岗意识,养成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积极的人生态度”为目标,把“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思想意识,增强在综合实践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感情、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品质等内容,所有内容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任务分解只是从每个年级的侧重点进行,在实行过程中既要基于体系整体推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推进。

(二)实施“五个着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中,要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先导,“五力”并进,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通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壁垒,积极开辟职业道德培养新路径。

1.着力日常管理,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把职业道德教育提到职前、放到课外,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不断渗透。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抓住新生入校的关键点,明确未来职业要求,给学生树立标杆,增强师范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明确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二是把日常管理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管理需要,建立有关管理制度,明确师范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文明礼貌、仪表仪态等方面的要求,与幼儿园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相一致。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十小行为美德”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课德”“会德”“食德”“行德”“衣德”“仪德”“口德”“寝德”“网德”“友德”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环节的落实。如“衣德”,结合幼儿教师衣着要求,规范师范生仪容修饰、服饰等,不允许穿拖鞋、背心等暴露衣着进入教室,不分场合穿着奇装异服等。三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在学生当中开展爱党爱国、理想信念、法制安全、感恩诚信、爱校荣校等主题思想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着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建设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一是师范校园精神文化的凝练与建设。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凝练了富有特色的“幼师”文化,设计了突出幼儿教育特色的校徽,以“立雪张门,育心化人”为核心理念,以“慈幼为源,立人为本”的校训,建设“育心养正,学做合一”的校风,提出“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风及“尊师重道,崇德善能”的学风。通过凝练特色鲜明的“幼师”精神文化,学生在熏陶中自觉成长为具有“爱”精神的幼儿园教师。二是打造富有幼教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如在校园突出位置悬挂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言警句、关于师德师风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中感受到典范引领、职业道德风尚及要求,受到熏陶感染,进而内化为行动。三是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文化。如开展“校园精神大家谈”征文比赛、校史讲座、传唱校歌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学校的精神文化,增强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使其树立职业理想;开展师德讲坛、“我最喜欢的老师”评比等活动,倡导良好的师德;开展与幼儿教师技能相结合的舞蹈、音乐、美术等比赛,在比赛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精心打造节日文化,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爱国、爱党、爱教师等情感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广播、报纸、网络、微电影等形式,宣传高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3.着力课程改革,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课程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作用:一是开设专门课程,充分利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在各学科中落实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课程标准修订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的改革。如“大学语文”课程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应围绕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来选文,设计“为师之道”“理想信念”“爱的华章”等专题,选取能够体现教书育人的道德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风貌的文章,如张雪门的《幼教十讲》、陶行知的《师范生三变》等。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及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深化和内化。四是改革课程评价模式。改变以往课程评价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状况,把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职业感情、人文思想及行为规范等也纳入考评范围。

4.着力教师管理,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两代师表一起抓”就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二是强化教师的行为规范。明确规定教师的组织纪律、言行举止、仪表仪态等,给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树立典范,引领风尚。通过评选“十大师德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教师”等形式,宣传先进教师事迹,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为广大师生树立典型形象,激发广大师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

5.着力“校—园”合作,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切实贯彻落实“校—园”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幼儿园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一是“校—园”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内容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及实践、考核等方面全方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二是邀请一线幼教专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师范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幼儿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引导师范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落实学生职业道德的实习工作。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学生在实训基地幼儿园的实践时间在1年4个月左右,五年制学生大约有2年的实践时间。“校—园”双方把师范生的师德培养纳入双方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制订见实习方案时要有明确的要求。按照“明确要求—实践内化—评价考核”的职业道德见实习流程,遴选优秀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既有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一贯性,又有重点强化的内容,注重实践体验,实现从学生到(下转第63页)(上接第37页)教师的角色转换,以“教师”的身份来严格要求。

(三)抓好“三个关键”,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落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应围绕“五个着力”,重点抓好“三个关键”,以构建评价体系。第一个关键是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操行分测评与职业道德考评相结合,克服师德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分离的现象,通过考评让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完成知行转化。第二个关键是在课程评价中渗透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内容。课程基本上围绕“思想、知识、技能”三大目标来设定标准,但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评估比较“虚化”,甚至被忽视,因此要加大评估系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在当前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应通过强化学习评价推进学生思想教育的落实。第三个关键是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根据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及行为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评价表,逐条落实和评价,如行为规范方面,可以从组织纪律性、仪表仪态、文明礼貌、语言规范等进行具体评价。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取消实习评优资格,以评价促进良好师德的养成。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关涉幼儿身心健康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如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培养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职业道德教育职前职后的一贯制,打破学校与幼儿园的壁垒,构建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体系、教育系统和评价体系,还需要师范院校做更多和更深入的探讨。

【參考文献】

[1]程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周玉衡,柴林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

【作者简介】陈柯璇(1987— ),女,汉族,研究生学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语文教育;李 静(1969—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语文教育;黎月清(1991— ),女,广西梧州人,研究方向心理学。

(责编 黎 原)

作者:陈柯璇 李静 黎月清

上一篇:饭店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