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管理论文

2022-04-22

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管理论文 篇1:

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的思想理论教育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桥梁的高度与广度,因此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授”与“受”的关键点。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必要又迫切,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提升路径意义非凡。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思想理论教育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推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健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过程中,仍有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不能准确把握与学生客体之间的育人逻辑,存在重“受”、轻“授”现象,而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是解决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授”与“受”失衡的关键所在,提升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对于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来说尤为迫切,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提升路径对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深化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具有丰富内涵,深入理解其基本内涵是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必要前提。谈及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首先要明晰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内涵,可以分为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两方面来阐述。思想教育即教育者遵循思想发展规律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对广大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引导,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品质和政治观点。理论教育则是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对于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促使其具备全面发展最终成才所需的理论知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更具备科学性、发展性、全面性,旨在培养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促进民族团结,激发文化认同,满足受教育者思想意识和理论认知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解放。

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效果,关键就在于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2017年教育部令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提到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为思想理论教育能力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诠释,即将思想理论教育融入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能力、实施能力、指导能力,思想理论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集中体现。高校辅导员既能担任学生成长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的时间段内充当学生事务管理者,但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以思想理论教育为本职,以思想理论教育为职业性存在,以思想价值的积极引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为核心的职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规定》中也对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1]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具体阐述的话可分为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核心能力则是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知识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灵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等知识潜移默化地渗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同时还要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种原则、方针、方法、规律,能够因地制宜地端正不同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观念和政治观点。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的外延能力就是包括具备管理能力、法律知识、生活常识等能力,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深入的教师群体,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大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优秀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大学生遵循成才规律顺利全面发展,强大的综合能力才能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生活问题给予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才会发自内心“亲其师,信其道”,高校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效。总之,强大的思想理论教育外延能力是保障思想理论教育核心能力得以高效发挥的必要前提,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能力是思想理論教育外延能力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同向同行最终实现思想理论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问题

高校辅导员的全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所当然是辅导员的首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的的“九个坚持”是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提升的核心线索,其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在落实“九个坚持”过程中具体分化为政治方向的引导能力、思想价值的引领能力、道德行为的培养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能力四种表现形式。

1.政治方向的引导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也体现出了党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党的领导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生动体现。政治方向引导能力是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最根本的能力,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的情况下,政治方向的引导能力要求辅导员以身作则,坚决拥护党的决策、对党最新的方针政策敏锐察觉对党最新的理论成果透彻理解,能在对大学生的管理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深化学生对党的认识,因时而进地将党的优越性进行有效宣传,强化大学生爱党爱国、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有力抵御外来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地渗入。但当前部分辅导员政治观念滞后,自身都无法与时俱进地把握党的时事政策和理论精华,重“受”轻“授”现象较为凸显,以老旧的政治观点“授”予学生,难以做到真正入脑入心,更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思想价值的引领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能力是新时代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重要使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基本实现,大学生们活动的方式、环境愈发丰富,纷繁复杂的各种外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渗入缺乏生活阅历的大学生群体,本就思想信念还未坚定的大学生面对各种外来干扰和诱惑,极易误入歧途,影响自身发展。思想价值的引领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理论教育重要环节,思想价值引领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紧扣大学生作为“受”之所想,把握新生事物、更新思维方式,使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媒体作为育人载体,与大学生能做到思想上同频共振,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在发挥思想价值引领能力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内部张力的影响。首先,学生对于老师具有天然的距离感,面对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导易产生抗拒;其次辅导员日常要处理大量的学生管理工作,挤压了思想价值引导能力发挥的时间,缺乏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引导高效联动协调机制。

3.道德行为的培养能力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高效辅导员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题中之义就是要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大学生身上绽放新的光芒。同时,和谐是当今社会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也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正确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情感态度是高效辅导员在开展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发挥道德行为培养能力的首要前提。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不仅涉及中华传统美德和情感、行为、思想、习惯等社会道德范畴的内容,同时还要融入社会主义道德范畴,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将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民族意识、国家情怀充分融合,将道德的培养渗入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道德的培养最终还要落到践行之上,努力使学生做到入心入脑,外化于行。

4.全面发展的指导能力

高效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教育能力在推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则表现为全面发展的指导能力,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重在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制导能力。当前,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是“五育并举”全方位的发展,揭示了个人发展的客观规律,对高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指导能力有了更高要求。高校辅导员全面发展指导能力的运用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出发点,通过组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谈心交流、文化宣讲、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当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均由各专业研究生来担任,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专业性,育人思维和模式单一,以“德育、智育”为主,“体育、美育和劳育”常被忽视,缺乏更为全面的指导能力。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的提升路径

1.加强政治信念教育,当好引领者角色

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致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仍不平静,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建设必然放在首要关键位置。为了引导大学生勇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树立起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高校辅导员必须洞悉学生思想发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3]为此,辅导员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深悟透其中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坚持学而信,学而用,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党教育方针的坚决执行者,党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播者。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密切接触者,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创新的活动载体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如探索话语转换,引入网络热词,风趣幽默的给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又或者利用当地的革命资源,开展探寻红色足迹活动,传承红色精神等,让理念信念教育鲜活起来。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当好助力者角色

大学生当前正处在道德品质和价值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了必要的信念指引,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更是必不可少。高校辅导员需要以身作则,秉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涵养个人师风师德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基础助力大学生品德修养。首先,要“以德立身”,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并贯彻落实于与学生相处的日常之中,积极输出正向的能量与向上的价值观,努力成为学生眼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代表;其次,要“以德立学”,一方面,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面对深奥晦涩的理论难点才能深入浅出的讲解彻底,真正实现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辅导员要贯彻落实严谨科学、务实能干的工作作风,充分体现高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用优良的综合素质打动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育人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最后,要“以德施教”,辅导员之所以对思想政治要求之高,关键在于其对学生影响之深远,因此在与学生接触的日常之中,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进行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偏差,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等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3.提高业务能力素养,当好守护者角色

高等教育的规模化的扩大发展,给开展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意味着学生多样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容,因此在管理服务上绝不可简单一刀切处理。面对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想要妥善处理好学生事务,辅导员必要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升业务“授”之能力,主要做好以下三大块:第一,熟悉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学生退休学手续、奖助贷款业务流程、学生入团入党等规章把握,在实践中形成系统清晰的思路脉络;第二,建立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话语体系,切实把握学生新时代的思想特点。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是辅导员中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在沟通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不足与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第三,灵活有序组织开展活动。辅导员是班会、活动组织的指挥官和策划师,在活动开展前应当树立整体思维,设计有序的活动程序,结合学生的所思所需,统筹兼顾开展,从而使活动效果达到理想。完备的业务能力是高校辅导員思想理论教育效能最大发挥的重要保障,不断探索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Z].2017-09-2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3]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J]. 求是,2021(8):1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4.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 2019 年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学生工作课题(2019A01)

作者:杨剑

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管理论文 篇2:

“五大发展”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高度整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者和教学评价对象、重新编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客观科学地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全面共享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信息等方面的探究,拓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视野,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分析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构建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内的,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这也是改革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好这个主渠道作用,就必须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质量和实际成效。而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质量和实际成效,关键就是要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做到以评促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必将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质量和实际成效起着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

一、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在于能不能说服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客观反映和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最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效建议。

“05方案”实施10多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三五”期间,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而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不新、教学载体不丰富、教学考核手段不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满足大学生个体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能否提高,是广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全面客观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创新发展,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利用各种敏感时间节点和话题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控制我国网络话语权,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思想碰撞也使得国内互联网舆论斗争日趋激烈,加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身存在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教学管理不到位、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都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想迎难而上,要想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质量提高上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需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从纵深两个维度去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规律性,研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操性,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既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客观需要。

二、用“五大发展”理念激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活力

(一)用创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明确的引领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主要涉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基本理念(包括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等)的界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目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展开等几方面问题的探索、创新和突破。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具有一般课程评价所不具备的特点,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一定延时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世界观、认识论价值将会在学生走向社会以后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径,从评价的现象研究深入到评价的本质研究,通过揭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内涵、本质的特殊性,大力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理论创新、应用研究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跟得上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水平。

(二)用协调发展理念整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主体。“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论断对协调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元评价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有着内在的指导作用。我们知道,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必然涉及由谁来评价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进而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把内在所形成的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外化为一切具体的行为。研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一切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有关的人员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专职辅导员,也包括社会层面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上司、同事等。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评价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的地位是复杂的,只有运用协调发展的理念,理顺关系,改变当前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单一化、功利化的问题,建立“发展评价理念”下多元主体之间互动的评价机制,协调好评价中管理主体、教育主体、学习主体和用人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评价合力,才能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可持续发展。

(三)用绿色发展理念制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标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论断对制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标准有着明确的规范作用。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我们在编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是用来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期效果的一种依据和准则。评价指标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相一致,必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相一致,必须与评价总目标相一致。评价指标制定得越详细越规范,评价的结果越能真实反映评价客体,越能够引导教学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健康、和谐与绿色发展,真正实现“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

(四)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的全面、客观和科学。“开放是教育繁荣发展的他山之石”。开放意味着不保守,要兼容并包,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使之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程序主要是: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判断—做出结论—反馈调节。实现这个程序,主要可以分为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封闭的,而是全面和开放的、公开和透明的。准备阶段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准备越充分、越全面,就越能抓住关键问题,能动地开展评价活动,避免盲目评价;实施阶段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为遵循,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处理评价信息,最后还要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科学和完整;反馈阶段则是一次完整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的终点,是评价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在实施阶段所形成的评价报告,必须及时返回到评价主体和客体手中,通过调节相关的影响因素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终极价值目标。在开放发展理念指引下,为了保证评价过程的全面、客观和科学,也可以探索让第三方担任评价,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等。

(五)用共享发展理念达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信息的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建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信息系统,搭建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规律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社会教育渠道贯通,达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网络信息共享。要保证在由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专职辅导员、社会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活动中,涉及的所有评价主体有序、协调地开展评价活动,就必须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和衔接渠道,创造一个让各评价主体都能够共享信息、交换信息的平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信息互动平台,“互联网+”行动计划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建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网站和连接,不仅可以使评价主体更及时、更快捷地获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共享,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信息真正成为一种公共的社会信息资源,为实现并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社会评价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高等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发,就是要继续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为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任务完成的好坏。因此,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机制的有关理论,研究如何用科学、全面、可行的具体操作方式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以及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拓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视野,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能够较好解决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主观印象影响较大、评价思路不同、评价结果难以界定、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效果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分析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最终将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骆郁廷.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J].教学与研究,2007(4)

[2]孙来斌,刘美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述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3]周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对象与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4]包有或,戴智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11(10下)

[5]项明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个体性德育依据和检验标准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6]梅萍,苏金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五个关键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2年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与机制构建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子课题(2012JGB405)

【作者简介】包艳君(1972— ),女,广西合浦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包艳君

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管理论文 篇3: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探析

摘要: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课程改革进度不一,教育理念转变不足,教材内容滞后,相关教育资 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要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改革;要创新体制、破除弊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充分发掘、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与“思 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率,从而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 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大中 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丰富,如统筹规划 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形式,体现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层次 性,做到有效衔接,循序渐进;构建“大思政”课堂,将隐 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统筹推进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与内容着手,探析学校思想 政治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一)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9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 2019 年中小 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此举 有效改善了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年级之间 因教材版本不一致而出现课程内容无法完全有效衔接的 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于升学压力和“唯成绩 论”的现实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多 或少地会被忽视,与此同时,相关课程考核并未受到充分 重视。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以山西省为例,小学阶段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周三节左右的课时量远低于语文、 数学等科目,并且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被占用的情况。 其次,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忽视也体现在教师队 伍及教学方式上。最后,在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未被纳入测试范围,初级中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均采用开卷形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9 年 7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指出:“使用 新教材的省份,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2019 年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目录(根据 2017 年版课 程标准编写)》中的教材,高二、高三年级仍使用《2019 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学用书目录(根据 2003 年版课程标准编写)》中的教材。”不难看出,在现 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各地区及各年级 教材仍未完全统一,导致各地区各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无法完全对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一体化建设。

(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状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 置做出明确规定。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严格遵循教育 部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了设置。但是,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未完全取 得预期效果。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形式 多样,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1];另 一方面,由于社会就业压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塑造专业 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未受到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课程改革进度不一,各阶段课程未实现有机衔接

虽然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修订、改革工作正在全面进行,但是從目前来看,大中小学课程改革进度不 一,各地区各年级的教材使用版本不尽相同,致使部分年 级的教学内容出现简单重复,并未实现有机衔接。首先, 现阶段我国高中思政课程改革成果初现,但是各地区及 各年级教材并未完全统一,导致不同年级之间的课程内 容缺乏连续性与渐进性。其次,以应试教育为授课导向 的普通高中忽视对选修教材的教学,导致高中阶段学生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不完善,与高等教育授课内 容相脱节。最后,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的 理念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忽视思政课的学习,最终使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为 此,必须加速推进相关课程改革工作,促进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教育理念转变不足,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虽然相关课程改革的开展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地位与作用愈加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我国学校教育长期 以来未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加之各阶段尤其是中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 伍专业性不足,制约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 设。首先,各级学校重智轻德等传统的教育思想,使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得不到充分重视,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的内容也就无法做到循序渐进、有机衔接。其次,在各 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参差 不齐,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完整、专业、系统的理 论学习,甚至会出现其它科目教师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的情况。再次,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化、专业化,以 自然科学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人文精神教育被忽 视,致使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教育理念

的转变势在必行。

(三)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内容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与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只有 这样才具有生命力,这是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2]。 首先,我国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指导 标准与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2003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的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3]。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 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我国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指导 标准脱离时代,相关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课程改革工作 必须加速完成。其次,虽然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不断改革,但也应认识到当前国际与国内形势瞬 息万变,学生思想受到多方面庞杂信息的不断冲击,而教 材的编写、审核、出版、普及则需要一个周期,这就不可避 免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这

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育 资源分配不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不平衡不充分发 展的现状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教育事业中。系统落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客观上决定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摆脱长期以来传统落后的教学模 式。但是,在我国教育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 理论课仍然大面积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作为 独立个体的客观存在,忽视对学生个性及潜能的开发,片 面强调要求学生服从某种约束。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则 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赋予大量丰 富且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做到了寓教于乐。因此,必须从 教学设施、师资配置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加速推进教育资 源匮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力度,同步推进各 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三、各级学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

(一)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推动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成果初 现,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仍任重道远,仍须积极推进。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根据时代要求和各 阶段教育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目前,虽然相关课程改革 持续推进,但是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自相 对独立,各阶段课程在内容上无法完全对接与融通。为 此,必须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课程设计中要 注重理论知识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注重各阶段课程 内容的循序渐进。此外,要建立各级学校思想政治课程 沟通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 备课等教研活动,避免各阶段教学内容简单大量重复,做 到螺旋式阶梯式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一体化、层次 化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手段。“办好思想政 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4] 首先,大中小学要建设专业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队伍,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激励及 退出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 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融入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各阶 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 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要求教师队伍能够准 确把握时代特性,将新鲜的时政信息及具有时代性的政 治教育内容及时带到课堂中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具 备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各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首先,在教育资源 相对匮乏的地区要加大软硬件等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 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创新教学手段,改善相对落后且 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次,在部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的偏远山区往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思想 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这就要求这些地区能够 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弥补其短板, 从而有效推进各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均衡发展,全 面推动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创新体制、破除弊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 育相统一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 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这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 了方法论指导。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重新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学校智育与德育共同 发展。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其思想政治 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应通过多种途 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一厢情愿地将精确量化的科 学方法引入并广泛运用人文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 中是不适宜的,其结果只能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 思辨性与精确量化方法之间的矛盾 [5]。可以尝试通过将 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纳入评优评先等评价标准中, 以此来改变传统的分数制或唯分数论。

第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受教育者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思想政 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形成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質, 而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受 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 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 推动课程本身的改革,也要积极践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以此形成协同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 育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三)充分发掘、有机融合,使“课程思政”与“思 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课程。”[4]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大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

第一,“课程思政”的构建需要良好的课程生态。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绝非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角 戏”,而是全课程的“大合唱”。长期以来,有些课程并未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合力,在部分学校甚至存在思 想政治理论课程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课 程思政”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高 年级向下看、低年级向上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推 动各级学校连成一片城,下成一盘棋,完善“大思政”课 程体系建设。

第二,“课程思政”在对非思政课程提出思想政治 教育要求的同时也对思政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 思政”的构建需挖掘非思政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而“思政课程”因其 专业性的特点,无疑会为“课程思政”提供主导、指引和 价值判断依据。在各阶段学校教学体系中,讲好“思政 课程”,推进其制度化、系统化,在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目标的“大思政”体系中,是重中之重,是领头羊、排头兵。 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对逐步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 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改革推进工作也必将是 一个充满挑战而长期的过程。从大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建设入手,寻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路径,是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大 中小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通盘考量, 对于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率, 构建“大思政”格局,将产生直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潭瑜 , 徐海波 . 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研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2] 李腊生 , 龚宣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M].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3] 教育部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习近平 .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 人民日报 ,2019-03-19.

[5] 江潭瑜 , 徐海波 . 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研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11.

作者簡介:李艳馨(197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 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教育。 王孟杰(1993—),男,汉族,河北邯郸人,单位 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 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

作者:李艳馨 王孟杰

上一篇:惩戒教育融合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依法执政思维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