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模式论文

2022-04-28

摘要: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开始探索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途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开始步入学者和教师的视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模式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模式论文 篇1: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在新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背景下,突显了教育对象的思想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和教育目标一元化的矛盾,以及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需求的矛盾。面对新的教学环境的变化,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急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以人本管理理念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灵活运用组织、策划、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诸管理职能,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动态系统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效能,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项目主导管理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形成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管理中,也遇到颇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实效性。为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难题,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从管理层面上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建立一系列机制和制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科学管理和规范实践教学的全部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涵义及构建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涵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其基本内容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为保障,以思政五门课的教学核心内容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项目中择优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并自主开展实践项目。该模式的内涵是以人本管理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灵活运用策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诸管理职能对整个活动进行动态管理实践教学系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平台和管理职能的创新。

2.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面临着复杂的教学环境,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随环境时代变化而变。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种不良文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具复杂性。这些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对复杂的背景和环境,也面对更加复杂的教育对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只有在管理理念和机制上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

效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特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但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价值取向多样化、人生追求个性化和多层次性、思想发展多样性的情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着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统一性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的矛盾。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性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着力点应放在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塑效应,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外在目标和要求被认可并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党和国家的培养目标。

(3)解决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需求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由于管理不够科学,导致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第一,校内的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为教学机构和以学工部、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由于不同机构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不同,虽然这两个教学主体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总任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使得教学机构难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而管理机构组织的各种校园社团活动也不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的理论课教学协调起来,导致教学资源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第二,校外的实践基地和场所少,满足不了大规模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目前,主要通过教师或学生自行到某个单位进行短期或一次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的长期定点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分配不够科学。一方面,有限的经费不足以满足大规模组织学生考察调研;另一方面,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实践教学,经费一般平均分配到班级,平均分配的做法使部分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进行。

项目主导的管理模式以创新管理理念为突破口,把激发、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知识背景和关注视角设置实践项目。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方法的运用,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供保障。学生在与同学和社会互动中达到自我体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大学生品德成长和德育教育的基本

规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学理分析

1.教育心理学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的建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知识或意义不仅是个人主动构建的结果,而且需要依靠意义的社会共享和协商进行深层次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由学生自主性设计与实施实践项目,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交流、讨论和合作共事的机会,使学习者之间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另外,通过协作实施实践项目,学生在掌握认知任务的不同阶段,彼此提供支持和帮助。由于整个小组的成果取决于小组成员所受领任务的完成程度,所以,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2.管理学视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必须充分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把满足学生自我发展、成人成才的内在诉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立足于调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效能,并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各个职能之中,反映人本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运行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础,以激励学生主体能动性为核心,设置实践教学平台,以组织管理体制为保障,以管理制度为手段,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全程策划和质量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最优化。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实践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应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实践项目方向的把握和内容的确定。学校每年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展开研讨,制定该年度的实践项目设计指南,要求学生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内容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内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主题。实践项目库的选拔和建立,由教师从学生提交的项目中择优列入实践项目库,并做平衡和补充,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实施。

2.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整个实践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环节。

(1)坚持实践项目的开放性。由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目前,许多学校创造了许多实践教学新形式,如参观考察、实地调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是教师确定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并采取统一组织、集体参加的管理模式,未能充分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限制了他们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在实际操作管理中也遇到颇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实效性。项目主导的模式,把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实践教学中的实践项目,首先从学生群体中公开征集,在实践项目征集和选拔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并发现社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机会、条件。由于实践项目或由学生自己选择,或由自己设计并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实施,学生既是方案的设计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项目的重点放在社会参与型项目上。目的是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以设定活动内容。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托班级这一载体来完成的;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打破了这一做法,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层面的心理诉求。第一,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知识背景和关注视角,结合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和选择实践项目,自愿跨专业组建项目小组。这一做法尊重了学生情感、兴趣、需要和价值选择等多元要求。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实施实践项目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通过群体活动发展个性并向社会化转变,满足了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第二,实践项目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自身对社会观察和了解。实践项目的实施,引导和教育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改造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践项目的论证、实施过程中,学生深入社会,满足了增加社会阅历的需求。第三,实践项目设定的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切合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项目实践的内容以及开展形式,可以是咨询服务、管理培训、访谈、调研、公益活动、模拟法庭等。只要是接触社会,亲身体验,都加以肯定。学生提交项目申报时,要确定项目名称、描述项目具体任务、说明需要事先要的准备工作、实践地址、实践项目的预算等,以论证其可行性。经过论证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考量出实践项目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是否相符,增强项目的可行性。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这是正确、有效履行实践教学管理职能的重要组织保障。项目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教学系部、校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与实践教学点、学生与教师等多要素的运行系统。为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领导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为确保项目主导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组建由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学工处、宣传部、政教学院和财务处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协调实践教学人力、物力、财力,为项目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政策服务和资金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实践项目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规范实践项目的选拔、设计,指导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二,完善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是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教学院负责学校各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的管理工作,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同时,要发挥实践小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作用。实践项目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协助指导教师管理整个活动过程。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制定一系列关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相配套的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管理办法》,指导实践项目;通过设计、征集、选拔、评优等活动,规范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完善相关档案管理;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基金管理办法》,从中拨出专项经费,支助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级竞赛等重点项目和优秀项目;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后勤保障条例》,明确学校其他教辅部门的职责,保障实践教学的物资的供应,做好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工作;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安全预案》,细化安全预案措施,强化安全教育工作,使实践教学中师生的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3.有效协调和科学控制

这是挖掘和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确保项目主导实践教学模式按预期目标运作的必要手段。项目主导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教学资源系统中的能动作用,使校内外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以实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的资源单一化的局面,开发了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整合。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了的主动性、创造性去寻找和挖掘资源。例如,学生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就已经与社会相关单位进行了联系沟通,确定了实践地点、时间和方式等。这无疑扩展了实践基地,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另外,协调、整合了校内各部门的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在设计实践项目时,与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模拟法庭等社团活动结合,充分发挥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价值。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主导实践教学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实践项目主题、设定评选标准、全程控制管理以及设定目标任务,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管理。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实践,激发学生内在发展需求;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则构成了整个管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思想性,更贴近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海英.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J].教育探索,2011(6).

[2]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3]刘小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

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课题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重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时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1ZD16)。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作者:王英红 郭春燕

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模式论文 篇2:

高校思政教师人格魅力提升及对教学实效影响

摘 要: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开始探索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途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开始步入学者和教师的视野。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教师人格魅力

“人格”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人的能力、性格、气质的总和,是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其行为和心里表达上体现出来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完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孟庆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性地影响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当今大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的现状。”[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被模仿者,必须起到榜样作用。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要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吸引力,可直接提升學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树立教师的威信,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并且具体的影响,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高校思政教师的难题,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所起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

就高校思想政治课本身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令人担忧。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显示:17%的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需的,个人有兴趣学习;44%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一般;27%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谈不上兴趣,但也不讨厌;12%的高校学生表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这个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没兴趣或毫无兴趣。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直接成为思政课课堂实效性提高的重大障碍。

就社会方面来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直接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然而这把双刃剑也露出了弊端——高校学生素质越发不尽如人意。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熏陶,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素质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更严重的是,社会出现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现象层出不穷,如上海复旦大学寝室投毒事件、大学生为情在公共场所行为失控、大学生自杀事件等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作为能够直接与学生思想情况密切联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更要尽快找到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实效性的载体,它是一种隐性的资源,能够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遍认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素质如何,决定了其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有很多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这与教师自身没有吸引学生的气场是有必然联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条路径就是教师本身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心里接受并且喜欢。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因素除理论功底扎实、见识广博之外,人格魅力高尚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本身,也就乐于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更乐于模仿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可以说,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人格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正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应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加里宁认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所有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着学生,这一点往往是不被察觉出来的。但还不仅仅如此,可以大胆地说,教师如果很有威信,这个教师的影响也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永远留下他的痕迹”[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非常密切,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教师很自然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有意无意地开始模仿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师不仅从课堂上,更从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学生,都能做到言出有声,树立教师的威信。由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使命已经不单单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尤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主观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人的关键成长期的领路者,思政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完善的人格的形成比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人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其言谈举止之间,充斥着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每时每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能够影响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能够让学生乐于向教师展开内心世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然而这需要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从内在因素来说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己,从外在因素来说需要学校各方面和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身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从内而发的强化自己身为教师的责任感,注意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实现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这需要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指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政治水平及政策水平几个方面[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身作则传达给学生。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调查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讲课和科研两把抓,两头拿,以优质的教学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人的种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够决定教师的授课风格。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及事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乐观积极的性格和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除了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适时更新自己的生活及教育观念,还要积极勇敢的走向外部世界、扩展自己的视野。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年龄小、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处理问题能力欠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和坚毅的性格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阅历感染学生。

(二)高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氛围

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效,高校如果不能为教师,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氛围,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倦怠、科研受阻。高校应尽可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通道,这样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就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能和人的感情。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需要高校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高校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培训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各级组织切实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满足其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满足其精神需求,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必将提升,从而乐于奉献自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学校需要让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认识到其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对学生的重要性。学校应引导教师拥有坚定的信念、广博的知识、高度的亲和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社会要为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

高尔特奥尔波特认为,“没有任何人格的东西不同时也是物理的、社会的或文化环境的反应[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离不开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有国家环境主体和家庭环境主体两方面,具体包括家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政策、意识形态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文化传媒等。

国家环境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统筹安排,督促各地方高校完善教学及科研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加强舆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作用。家庭环境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保证家庭环境的良好能够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能够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素养、业务素养和心理素质,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是提高其课堂实效性的基础,我们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校及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效性必然可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教学月刊,2004(7):36.

[2]李德祥.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湖北经济学报.2008(1):175.

[3]孔子.论语[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4]李鸿雁.浅谈现代育中的师爱[J].中国轻工教育,2008(1):100.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佳偶出版社,2006:317.

[6]高尔特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探新[J].心理学探新,2000(4):6.

作者:陈烨

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模式论文 篇3: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瓶颈及对策分析

摘 要:目前,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思想观念滞后、教学经费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体制陈旧、改革力度不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并成为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当前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瓶颈;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使之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各高校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瓶颈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

观念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前河南省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上存在着错误的观念。一是高校领导的观念存在问题。一些高校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在教改方面存在压缩课时为专业课让路的错误做法,这必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引向错误的深渊,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低下、教学经费短缺、教师人员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观念存在问题。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应付心理和畏难心理,没有积极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和身体力行,使当前的教学改革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2.教学经费短缺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短缺是个共性问题,虽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本科院校必须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但这一规定在河南省绝大多数高校很难实现。河南省公办高校虽有一定的经费,但远远达不到生均20元的标准,而民办院校更不可能每年拿出那么多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的相对不足必然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培训机会少、教学条件差、办公环境无法改善、一些教改措施难以实施等实质性问题。

3.师资队伍薄弱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有硬性要求,明确规定本科院校必须按照师生比1:350或1: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5年内达到有硕士学位者占教师队伍的60%、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队伍的30%等。但实际情况是,河南省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不足,大多公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总数为30—60人,而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则仅为20人左右。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均达不到1:400的要求。教师总量不足就必然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少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必需时间。另外,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除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一些老牌院校师资较强,其他院校都普遍存在高职称人员少、高学历人员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更为突出,河南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年轻教师普遍职称低、学历低。这种师资状况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等方面的制约作用极为明显。

4.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绝大多数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模式还较为陈旧,缺乏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的主要地位却常常被忽视。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普遍权责有限。虽然目前河南省高校普遍建立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校内专职负责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二级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存在权责有限的问题。三是课程安排呆板。目前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用特定学期上特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教学、教师独立完成整门课程教学任务等传统模式,这对开展教学改革来说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5.改革力度不大

虽然目前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正在积极开展,但在有些方面改革力度仍显不够。比如,教学内容的改革,如何解决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大学还要再学的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措施;如何改变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的错误思想观念,目前也没有有效的对策;采取专题法教学的课程,其中的专题设置是否科学、内容是否比教材更具有针对性,还有待商榷。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和措施,但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考核方式方面,如何全面有效地通过考试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正确态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充足的经费,为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提供条件,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良好教改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投身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努力改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河南省高校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以引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加强对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要加强对教师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

3.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涉及面较广,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在管理层面,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增强管理的灵活性。河南省高校要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先,要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其次,要下放一些权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至于受制于其他机构而难以展开。

4.加强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

目前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是在2005年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下二级学科的背景下开设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有对应关系。因此,河南省高校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高度来对待这四门课的改革,继续加强“以教改促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搞好教学和科研,为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研究成果。

5.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河南省高校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解决不同课程中的相同内容反复讲授的问题,其次要解决好教学内容丰富与更新的问题。在信息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内容需要涉及不同学科的最新知识,具有多维性和时效性,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极为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首先要把改革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在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可行的校外实践活动。其次要总结已经实施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在考核方法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以突出对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查。

责编:一 木

作者:张春兰

上一篇: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下一篇:现代企业管理者有效沟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