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9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摘要:微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微时代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于微平台的管控,杜绝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时代作为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指以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声音、影像、文字等多种元素,实现信息广泛化、快速化、及时化、动态化传播的信息时代。当下,随着智能手机等易携带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微时代逐渐地、无形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依托,应认清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摈弃传统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单方灌输形式,充分运用微时代快捷化、广泛化,符合当下大学生口味和心理需要的优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

当下大学生口味及心理需要的多样化特征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固守原来的教育方法,而必须着眼当下的发展形势,搭乘微时代的快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微课程是当前一项较为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部分高校已经得以广泛应用。应用微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视频时长较短。虽然大学生注意力的自我干预能力较强,但是过长的视频课程会导致大学生注意力涣散,甚至产生烦躁、排斥心理,从而降低了课程教育实效。一般情况下,每节微课程的时长不会超过45分钟,因而较为符合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第二,内容浓缩,精品化。微课程的时长虽短,但是依然涵盖了该有的内容,理论知识、案例、讨论等环节一应俱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既简短又丰富的学习资源库,符合大学生的口味和心理需要。第三,微课程由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制作,因此,该种教育方式也是锻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微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专题进行划分,并分别制作成微课程,既可在课堂上配套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生课下自学的便捷资源,十分有利于改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和排斥,从而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但在专业课程及课外活动等的分割下,依然呈现出休闲时间碎片化的特征。加之大学生对于及时接收、阅读、转发信息的需求较高,因而,信息内容必须具备短小精悍、而单明了、易于浏览和保存等特点。为了应对大学生的这一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微信息的开发,通过微信息对大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及思想政教育的实效。所谓微信息,顾名思义,就是指内容较为简单明了的信息,有时候甚至可能只有一张图片或者一个符号,其形式包含弹幕、话题、网络语言等。本文以上述三种形式为例,具体阐述微信息的实施方法。第一,弹幕。弹幕是当下一种较为常见的信息传播形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弹幕这一信息传播形式,及时向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在享受阅读弹幕乐趣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第二,适时抛出讨论话题。传统的灌输方法之所以教育成效不甚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以落实。而在话题讨论这一轻松、自由的形式中,学生变身主体,能够根据的自己意愿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因而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第三,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将学术语言、书面语言等相较严肃的用语与微时代的网络流行语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而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喜爱和认同。

三、加強微平台管控,营造风清气正的平台环境

微时代快速、广泛、即时、动态等特点的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带来很大的机遇和便利,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打破了时空地域限制,具有隐匿性、短暂性、陌生性等特点,容易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掌控,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比如,留言区一些歪曲价值观念的言论,容易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隐匿性,无法追踪发布言论的个体。因此,在充分运用微时代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时,也要注意防范网络带来的风险。

作者:孙喜锋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并且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和社会流行趋势非常契合,当前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影响极其深远,在当前的大学校园当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为微时代的到来,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本文根据微时代的发展特征,深刻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微时代带来的有利影响,提出参考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微时代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与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我国当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并使用网络来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同时微博、微信、微营销、微公益等内容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代表着我国当前已经迎来全新的微时代,尤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受到微时代的影响极其深远,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微时代来方便自己的生活。

一、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微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潮流,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人们开始利用微时代的便利性来阅读新闻、接触社会,微时代代表着人们在接受文化、社会关系交往、社会心理以及生活方式上都迎来全新的变革,而微时代也拥有多种独特的特征[1]。首先,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在微时代的时代背景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可以让自己所了解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加工编辑向别人传播,并且不限于一个群体,可能或通过其他人传播到不同的群体,对人们的思想行为都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有很多社会新闻都是通过网民之手传播开来,比媒体更加迅速,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制造者;其次,由于微时代媒介的特殊性,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而不是通过某个新闻的固定时间,在以前可能前一天发生的新闻要到第二天才能了解具体情况,而在微时代当中,几分钟之内,热点新闻或者事件就会迅速被大众所熟知;并且,微时代的新闻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由于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通过纸质媒体或者计算机等固定设备来了解信息,在等公交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了解较为短小的新闻,以微博为例,人们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可以随心所欲,完全脱离传统媒体对自己思想行为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问题潜藏其中,比如一些极端人士发表的信息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等;最后,微时代的到来宣布着人们可以更加便利的自由沟通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网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互相之间的信息,人们从传统媒体中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的参与者以及讨论者,让人们更加便利的沟通交流[2]。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微时代互动中的点面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大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普通的课程教育有着明显不同,它随时根据时代特征变化而变化,教育大学生了解国家各类政策方针,并且要及时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3]。微时代信息因为信息传递拥有着非常强大的时效性,能够满足大学生们了解新鲜事物的心理,所以大学生更愿意在微时代当中去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极其有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技术条件、物质条件以及时代背景都会产生时效滞后性的不利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刚刚跟上时代脚步,有效利用QQ等社交媒体等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媒介时,微时代的突然出现对教育工作造成很大冲击,微时代的传播方式都是点对面的传播形式,以微博为例,每个人都可以编辑一百四十字以内的信息来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每个人都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个教育环节都受到较大冲击,无法跟上时代脚步。

(二)各类微时代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第二大挑战

微时代的信息载体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都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信息了解需求,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作为教育载体,已经无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信息了解需求,当前很多高校还在使用演讲、宣传互动和校园广播站等方式来宣传信息,很多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随着网络传输技术进入4G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因为传播速度快,方便大学生沟通交流,满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要已经完全取代传统的大学生社交方式,当然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效率也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微时代的各类载体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作为载体在各类新载体面前显的手无缚鸡之力,当前虽然多数高校在应用幻灯片等现代化教育方式,但是仅仅依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甚至可以说幻灯片作为一种曾经被广泛推广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处于被淘汰的边缘[4]。

(三)微时代主体中心化的不明显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第三大挑战

大学生因为刚刚走出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在此前没有过多时间去接触社会,对于各类社交媒体也因为应试教育体制的学习压力没有过度接触,所以对大千世界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并且因为是时代的弄潮儿,对于各类新鲜的社交媒体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以及好奇心,作为微时代的传播者,大学生们已经无法适应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数大学生因为这类课程的时效性过差,与新媒体关联不大,观念过于保守已经放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已经逐渐失去中心,学生已经不愿意去做教学工作的客体,在微时代的相关知识当中或者不属于教师专业层面的知识,有很多大学生已经远远超越教师。这种失去中心化的问题让教育工作者已经无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占据优势,大学生们开展利用微时代便利性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时事政治的看法,很多大學生都有着独到见解,已经不再需要教师通过课程来向自己传播,甚至开始质疑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导致教师地位严重崩塌[5]。

三、微時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

由于在微时代当中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改变,所以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也应该顺应时代趋势,做出相应改变。在育人形式方面,应该顺应时代及时更新,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明显让大学生感到厌恶,所以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教学地位,将自己指导者的地位认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利用双向交流的方式和学生开展有效互动,让学生们敢于在课堂上提出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意见,并且利用好微时代的便利性,不要视微时代为猛虎野兽,更新教学手段,让现代化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多数高校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和音频等更加具有生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通过合适的视频音频选择,让课堂重新活跃起来,让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充满趣味方便理解,通过将微时代带入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缩短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因为过多的视频和音频拖慢教学进度,导致教学内容无法面面俱到的完成,并且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特点才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不能过于依赖微时代背景的辅助,通过教师和技术的两相结合才能完美实现教学效果。

(二)利用微时代改变教育方法

以微信举例,可以说当前只要拥有移动设备,接触互联网的人员就拥有自己的微信,并且在其它国家,微信的使用者也不在少数,而在微信中,各大新闻媒体以及自媒体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环境载体,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微信在教育方法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添加自己所教学的学生为微信好友,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向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也要顺应时代趋势,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且向学生们推送各种时效性新闻,及时辟谣校内不实谣言,正确引导校园舆论,还可以向学生们发放调查问卷,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心理状态。高校也应该注意严格监管微信平台,制止不良信息传播[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界应该正确认识微时代特征,正视微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发扬微时代的优势,不能盲目视微时代如洪水猛兽,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将微时代的各种有利特征和思想政治教学结合在一起,给大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志方.“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71-74.

[2]陈宏泉,徐曼.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2):92-93.

[3]赵欣.“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1):89-92.

[4]梁鹿儿.“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现代交际,2015(4):119-120.

[5]沈萍.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5):61-62.

[6]邓辉,张新生.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146-147.

作者:汪丽娜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

【摘要】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与微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应用,有效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微时代”不但有效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使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创新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应用新技术与新手段,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创建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3G网络、新媒体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接受,成为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催生了以微信、微博、微网站、微小说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发展。利用当前网络,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开展信息交流,进行休闲娱乐,加快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很多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新问题。

一、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1、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主要是指大量应用微信、微博与微网站的时代,主要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内容精湛。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感到需要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前人们利用开心农场这一游戏方式使自己的身心获得了短暂的放松,从而加快了微时代的发展,最早出现的是微博,利用微博访谈与微博打假使人们大量接触了微时代,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出现了大量的“微”开头的词语,从而标志着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也表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多、社会透明度更强,但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虚假信息,以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2、微时代的特点

进入微时代以来,人们可以实现更加快捷的交流,发挥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工具的作用,人们可以随时获得最新信息,同时表明网络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信息内容也丰富多样,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民族、政治内容、经济内容、生活内容、时事等都可以在微时代进行迅速传播,微时代网络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不利于实现监督与控制,出现了多元文化共同在信息系统中传播的局面。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分析

1.建立高校网络信息动态快速干预机制

一是高校应该具备舆情研究制度,要分别配置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事实真相,根据不同事情的发展情况,将信息舆情进行分级,同时应用不同的干预方案。由于“微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传播的信息丰富多样。二是还需具备处理舆情的制度,要还事情一个真实的面目,防止虚假信息传播,争取向大学生提供真实的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我国思想政治发展方向,认真选择与过滤各种信息,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真实信息要及时传播并加以宣传,对那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舆情,要及时改正,防止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因此在高校当中实行网络信息动态快速干预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不良信息的进入大学生的视线,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

2.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受新知识新理论,进入社会了解民情,亲自考察各种社会问题,才能得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微课”,是一种改革当前教育模式的先进做法,而要想真正上好“微课”则需教师具备高超的录制能力与拍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如何拍摄,如何选择灯光,如何进行后期制作等。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使理论课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健康发展。它不但开创了新型教学模式而且也具备了一种新型创新理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应用“微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反,如果高校教师不能有效应用“微课”开展教育活动,不能帮助大学生及时处理网络信息,那么则一定会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进行。

3.加强正面引导,强化教学实践

建立“微化”长效应用机制,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开展学生体验活动,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同于理论教学但具有一定联系的教学手段。

开通大学生解惑微博,可以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认同自己的学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共同进入“微时代”,创造大量的微产品,如大学生可以自行创办电子杂志、创办微电台,让大学生应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技術工具,从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大学生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4.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工作方式方面,可以发挥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互连功能的作用,快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学习理论的网址发给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播客等媒介传播我国名著,以及国务院发布的最新政策等,保证大学生利用网络随时开展交流与互动;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借助微博与微信创办微论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大学生就自己的亲自体会与实践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工作方法方面,可以全面应用“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容易为社会群体所接受。利用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信息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使广大人群更加关注传播内容,使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育实现平等,使广大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5.创设有利条件,整合多载体混合教学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同时结合多媒体的应用、视频材料与网络信息的应用,将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需重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将大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微时代”大量新载体的作用,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装进大学生的脑中。课余时充分利用各种新载体,帮助学生解答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利用微博微信开展互动,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讨论,大力借助“微时代”各种可实操性载体,如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开展“微公益”,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开展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回报社会、感受社会。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具有较高的情感。因此,综合应用多载体教学模式,使载体在课上课下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微世界当中、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光姝瑜.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

[2]姜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3]张智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作者:叶书瑞

上一篇: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课堂互联网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