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2022-09-1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互联网+”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上这些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一种结合性的应用方法,即“互联网+某种传统行业”。从“淘宝”、“京东”、“滴滴”等“互联网+”产物的发展壮大,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在充分了解掌握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巩固和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变革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1]。

(一)思想把控性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大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信息发布与接收。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普遍容量短小,容易因为表达片面而造成误解。此外,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而一些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也在不断地对其他国家输出意识观念。年轻的高校大学生们正处于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难以对各种纷杂信息进行正确的辨别。当虚假、不健康的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极易造成强烈的思想冲击,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2]。

(二)教育者权威性的挑战

以往,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来源教师,教师具有权威性。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非常多样,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授课,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同时,大学生们正处于叛逆自我的年龄阶段,对思想方面的教导比较敏感,认为教师应当是自己的思想顾问而不是决策者,抵触简单直接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认为是对自身思想的强制干扰[3]。

(三)挑战大学生的学习及交流方式

“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交流渠道在为大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沉迷在娱乐当中,荒废了学业。在高校相对封闭的生活氛围下,这种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气极易传染扩散,从而影响更多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很便捷地接触到海量信息,导致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养成了在网络中寻找现成答案的习惯。这些大学生一旦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事问度娘”,上网搜索答案,然后直接引用他人的观点,而不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会丧失殆尽,而完全依赖于抄袭已有的答案。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多便捷的互动交流方式,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以及高科技潮流的大学生们,很快便将交流方式从以往的面对面现实交流转变为网络虚拟交流。相比之下,网络虚拟交流形式一方面缺乏情感的体现,一方面基本没有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使大学生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逐渐不擅于表达。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应当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提供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虽然对大学生思想把控、教育者权威等方面造成冲击,但反过来看,互联网中几乎无限的信息内容中包括了海量的文献、图书、视频等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丰富教学载体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利用这些特征,教育者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便能通过互联网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视频、图片、文本等形式,即时发送传播给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的书本载体局限,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学生动起来。

(三)构建沟通渠道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自身特征,比其他学科更加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好这些网络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基于上述“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前文中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针对与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变革: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方面,应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打破传统生硬的内容局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筛选出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以视频、音频等载体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灵活,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在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交流方面,应当了解大学生所热衷的交流方式和网络平台,主动加入到其中。比如在网络通讯平台添加学生为好友进行一对一沟通、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进行群体交流、关注学生朋友圈等。通过互联网,一方面教育者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原本自我的大学生消除抵触心理。

(二)提高教育者的互联网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最终落实,主要取决于一线的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与时俱进,掌握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建立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具体来说:各高校可以邀请互联网相关学者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介绍、讲解互联网的优势,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思想观念层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各高校可以邀请互联网相关技术人员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网课、纸质书籍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各高校应当开设开设思想教育理论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课程,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熟悉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更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三)加强高校互联网信息管理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为避免大学生思想观念因受到互联网中反动、色情、暴力等不良负面信息的冲击而走上歧途,本文认为各高校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高校应当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力度,以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2)高校应当对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不良信息甄别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严格监管大学生接触频繁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内容,对于不良负面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和过滤,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纯净的互联网环境。(3)高校应当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互联网道德文明素质建设工作,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负面信息。(4)高校应当抓好舆情控制工作,构建舆情反馈及分析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当前大学生的话题热点以及思想波动情况,一旦发现不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健康发育的问题,能及时上报并科学地处理,从而避免负面信息发酵。高校还应当提高紧急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对于会产生恶性影响的紧急事件,高校应当第一时间公开表示态度、作出解释以及回答质疑,使真相浮出水面,同时将舆情向正面引导。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应当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改进。本文认为,各高校应当从提高教育者主观能力与改造互联网客观信息环境两方面双管齐下,注重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互联网素质的培养,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并建立健全的高校互联网信息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造纯净的互联网环境,从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本文从挑战与机遇两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的问题,从教育方法、教育者互联网素质以及互联网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效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4):58-61.

[2] 黄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文化学刊,2015,(03):13-20.

[3] 张巍.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7-9.

上一篇:浅析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地位下一篇:体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