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散文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优质散文教学,教师需具有三种教学智慧:即备课“深入”教学“浅出”,养成职业学校的学生赏读优秀散文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散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散文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知识点相对于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难免直接影响学习自信心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为推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顺利展开,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辅助教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并且获得理想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情境创设

引言

散文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阅读水平的重要文体,教师需要从语用视角进行教学布设,梳理文本脉络、整合文本语知、优化文本鉴赏、拓宽文本应用,引导学生自然建立情感链接意识,在情感互动中达成共识。教师启动情境教学,能为散文教学带来更多助学动力。

一、发掘个性潜力,提升情感交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提升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创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例如,针对《雨的四季》这一课题时,首先,启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体会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其次,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的美好画面,再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断积累,不断练习创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另外,教师还要把情感教学充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并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与情感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实现与他人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所以,教师一定利用语文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创新我国教育体制,深化学生文学水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二、细读赏景,诵读悟情

以《壶口瀑布》第四段为例,文行此处,作者已经由前文的“俯视”、“仰视”转换成“平视”的视角,他既看到“洪流向两边涌去……如一卷钢板出轧”的凝重与猛烈,又看到“(水流)在滩壁上散开来”,或“汩汩如泉”,或“潺潺成溪”,或“哀哀打旋”,壶口瀑布在他的眼中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姿态万千,这样有声有色的景观,作者自己形容为“交响乐”。“交响乐”这一喻体的运用,使得读者一下子对此情此景有了更具象的认识,那么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一“刚”一“柔”营造的交响乐般的节奏感呢?于是我便请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男生读此前“刚”的部分,女生朗读转换视角后“柔”的部分。大家先用两分钟时间熟悉各自表演的文段,之后进行朗读表演。在此过程中,老师只要对学生的朗读技巧稍加指导,并提示他们可适当丰富朗读表情,学生就能在多次重复的朗读中渐入佳境。

三、融语法知识中的转折复句于深化散文文本的解读中

在众多复句类型中,转折复句中后一分句的陈述与前一分句形成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因而转折复句在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探究文章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王君老师在教散文《背影》时,就用了添加转折复句中关联词的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王老师抓住关键词“冬天”步步深入,设置填空:“近几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要求学生用关联词语填空。学生最终达成共识,填写了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近几年来,父亲和我虽然东奔西走,但是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由此分析出“冬天”的深厚意蕴:处在季节之冬、社会之冬、生命之冬、事业之冬的父亲,生之苦痛。学生懂得了这里的“生之苦痛”,才能懂得隐藏在“买橘子”文字背后那浓浓的父爱,那丰厚的意蕴。王君老师借助语法知识中的转折复句深化了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四、优化文本鉴赏,提升情感互动频率

初中学生有一定鉴赏能力,也积累了鉴赏方法,但在實践操作中,很多学生还是找不到最佳探索方案,这说明学生学法积累还存在许多短板,特别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这是语言鉴赏的基础条件。提及语言鉴赏,很多学生都会想到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样的认知基础肯定会对语言鉴赏产生不利影响。教师需要从情感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结合文本主旨、作者情感、人物情绪、文本构建规律、伏笔铺垫等展开鉴赏操作,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

五、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由于散文阅读教学综合性较强,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还应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对推动群文阅读教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可以说,良好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也非常关键,倘若学习氛围不佳,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无形中会拉低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现如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文章内容的记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既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情景,也要确保教学情景能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本身群文阅读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质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文本内容进行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在单位时间内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对学生未来学习与成长非常关键,可以让其受益终身。

结束语

在散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自行历练语用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科认知成长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实践价值。教师需要观照学生的理解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情感融通性阅读,在促进学生语用认知成长的同时,也触动学生的灵魂,实现学习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

参考文献

[1]汪洪玉.初中语文散文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情感读本,2019(36):67.

[2]史林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优化策略初探[J].中华辞赋,2019(10):18.

[3]王义兵.浅谈提高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知识文库,2019(19):254+256.

(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 223000)

作者:蒋燕

语文散文教学论文 篇2: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需具有的教学智慧

摘 要:优质散文教学,教师需具有三种教学智慧:即备课“深入”教学“浅出”,养成职业学校的学生赏读优秀散文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散文教学;教学智慧;审美情感

散文创作就是叙述主体情感性地对具体可感的人事物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从而淬炼成或哲思或雄辩,或诗情或画意或幽雅或睿智,或清新或浓郁等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过程。因此,感知散文结构之巧妙,揣摩散文构思之精彩,品味散文语言之精美,品鉴散文意蕴之淳厚和领悟散文意境之悠远是散文优质教学要达到的效果。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具有灵活教学、引导教学的智慧。

一、备课“深入”教学“浅出”的教学智慧

散文文本结构的“散”的直观性和叙述主体情感的“凝”的非直观性的解读落差,往往是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好散文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这一学习难题便是散文教学之首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就要有“深入浅出”的教学智慧。笔者认为,散文教学的深入和浅出,就是教师赏析散文文本要“深入”,即深刻把握散文文本结构的“散”和叙述主体情感的“凝”的辩证关系,明确叙述主体情感是把散文文本有机组合的线索,是主题的表现,整合有效的教学材料和赏析资源,形成合理而生动的教学内容。而教学语言要“浅出”,即教师在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之前,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了然于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语言,保证教学的良好互动,达成学生在学中得,在得中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创作基调和叙述主体的情感,笔者用“作者心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目的地归纳人物的中心事件,即订全年的鲁迅先生办的《莽原》杂志;被学校开除;办分校,请教师上课;始终微笑、温和;处分取消,学生回校上课,她不喜反忧(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请愿被杀。中心事件归纳出来后,笔者继续以“这些事体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这个问题继续设问,让学生从中心事件本身去分析人物性格,将难读的文本简单化,在学生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文章关于事件本身的注释来获取刘和珍的性格,这样学生很快地对刘和珍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订全年的鲁迅先生办的《莽原》杂志说明刘和珍批判旧文化,追求新思想;被学校开除说明了刘和珍藐视宵小,追求正义;办分校,请教师上课体现刘和珍敢于担当,追求进步;始终微笑、温和则是刘和珍友善温和有教养品行的集中体现;处分取消,学生回校上课,她不喜反忧(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和请愿被杀两事说明了刘和珍一个爱校爱国,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尊严的爱国青年。认识了刘和珍后,笔者趁热打铁地设置了“这么优秀的女青年却死在了请愿的路上,那么,是谁杀了刘和珍?对于刘和珍的死和杀人者,作者情感如何?”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逐渐切入主题,教学至此,让学生把握“表达对牺牲的刘和珍等人的悼念(悲)和对执政府滥杀有志青年反动行为的愤怒(愤)”的叙述主体情感已不是难事了,紧接着笔者以“通观全文,作者对执政府行为的不齿和愤怒是否仅止于执政府的这种虐杀请愿爱国学生这一残暴行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在讨论中得出“无耻文人的造谣中伤也是作者深感不齿和愤怒的”的结论,全面了对执政府的认知,最后以“在这场惨案中,作者还提到了另一群体——群众,那么,群众在这次惨案中的角色是什么?作者对于他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发问,引导学生对文本创作另一意图的剖析,最后得出“群众同情遇难者,也表达了愤怒,但是终究选择苟且偷生来面对,对群众,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至此,全文叙述的情感便完整而深刻地展现出来了。由于对文本和学生做了深入而充分的解读,因而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二、养成学生赏读优秀散文的文化自觉的教学智慧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最终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实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养成职业学校的学生赏读优秀散文的文化自觉的教学智慧。笔者认为,要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养成赏读优秀散文的文化自觉,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坚持散文教学的“深入浅出”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深入浅出”的散文教学(包括其他文体的教学)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有效性不仅表现在容易活跃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还在于这种模式是学生可模仿的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只要自觉地将这种模式应用到散文的阅读中,自然就容易在学中得,在得中悟,从而形成良性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自觉。

2. 坚持“经典文学作品导读与推介”原则,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坚持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导读与推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阅读,广博学生见闻,还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从“收听者”到“阅读者”的角色转变。学生一旦从“收听者”角色转变成“阅读者”,他的阅读的文化自觉也自然养成了。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教学智慧

叶圣陶先生在《论创作》中谈到艺术作品的鉴赏时,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所构成的一幅画面。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快乐。”笔者认为,叶圣陶先生的这种阅读快乐的获得是“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文本后产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的结果。而我们的阅读主体——职业学校的学生囿于知识能力、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不易在自主阅读散文文本时获得丰富的审美情感体验,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求具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教学智慧。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审美情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引导学生感知文眼,领悟叙述主体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自觉和审美情感的文化自觉

可以这么说,散文之情韵,全在于“文眼”,抓住了散文的“文眼”,就亲密了阅读者和叙述主体的情感关系,也更容易使学生将叙述主体的情感立场转移成学生自身审美情感体验,获得情感共鸣。《荷塘月色》一文中,叙述主体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就诱使学生主动知人(了解作者)论世(了解创作背景),感悟叙述主体在国难家仇的情感立场,从而关注叙述主体情感变迁和主题揭示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情感提升为高尚的道德自觉和审美情感的文化自觉:爱国爱家,使课堂教学就极具思辨意味和文学色彩。

2.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我们知道,作为叙述主体情感抒发的主要媒介,文本中的人事物景总是叙述主体主观意识的呈现,因此,文本语言便有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显著特色。基于此,笔者认为,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咀嚼文本妙词佳句,品味其中蕴藏着的情韵,并把这种情韵潜移默化成学生自己的审美情感体验,最后达到促成学生养成学生审美情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08高职预科班教学《荷塘月色》一文之“月下荷塘”部分时,就比较成功地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中获得审美情感。尤其在荷花这一景物的教学引导上,更是深得学生共鸣。在赏析荷花时,笔者以“在作者眼中荷花是怎样的情状?”这一问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于描绘荷花的言语,学生很轻松地明确了答案:运用比喻(博喻)修辞手法,将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和出浴之美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袅娜”形容荷花,用“羞涩”形容荷苞。接着笔者以“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何妙处?”这一问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在赏析中,从喻体和本体相似性入手,引导学生从“明珠”晶莹剔透的特点来归纳荷花的晶莹的特性,从星星这一喻体结合前文荷花“零星地点缀”等词来来品鉴文本的妙处,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文本所描绘的艺术空间——荷叶为碧天,零星的荷花为星——既形象而又生动,来诱发学生审美情感,“出浴之美人”这一喻体中,“美人”情语尽显,对荷花的赞美自不难理解,关键是喻体和本体一人一物,有何相似性?学生赏析到这里,进入阅读“瓶颈”,基于此,笔者从“出浴”一词做文章,以“美人出浴后给人怎样的感觉?”这一问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从关注美人之美的思维定向中跳脱出来的学生自然“文思泉涌”起来,经过充分的讨论,“清新脱俗”,成了最佳的答案,喻体的特性在讨论中解决后,荷花美得清新脱俗的审美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审美情感被调动后,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流畅了。所以,当笔者以“袅娜和羞涩又有何妙处?”这一问提问学生学习时,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极好并达成如下的见解:“袅娜”以写成熟少妇之词写荷花,将荷花的柔美妩媚的丰姿拟人化,“羞涩”以描写青涩少女期待又担心的心境写荷苞,将荷苞待放的忸怩之态传神刻画出来,可谓形神兼备,物性人情统一。

当然,鉴赏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意境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指导学生欣赏文本的意蕴和体悟学生的意境时,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如把握不同作家文本创作的不同风格,和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文本创作的风格差异,并在实际教学中成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学过程要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得,在得中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具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和主动进行散文等文学作品阅读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教学智慧,唯其如此,散文教学的课堂才会越来越生动,教学成效才能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明海.文体鉴赏艺术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4]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柯榕财

语文散文教学论文 篇3:

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在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语文散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进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运用有效的散文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章欣赏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语文散文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感悟文章、学会阅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语文散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先学后教 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应用探究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宗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先學后教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优化语文散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散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身心发展的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接受程度都不相同,有的学生在进行初中散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文章主旨,有些学生的学习进度则相对比较缓慢,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相对较弱。教师在语文散文教学的课堂中统一讲授的知识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的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预先学习在教师讲课之前对于知识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在语文散文课堂的听讲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和重点内容的印象,而且还能够补充学生疏漏的文章内容,解决学生预先学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在语文散文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散文学习质量。

二、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语文散文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先学后教的语文散文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阅读学习体验,减少对散文内容的主观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散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要扮演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明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预先学习这篇散文,总结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通过课堂的散文讲解带领学生回顾散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深入感受作者的写作心情,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思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散文的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在语文散文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给学生安排问题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预先学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背影》这篇散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在学生预先学习散文内容之前提出几个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在散文的预先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带着学习的兴趣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感悟散文的意境,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在教师进行语文散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透彻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提升思想的深度,提高语文散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结语:散文在语文教材内容中的学习难度稍微偏大,散文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和意境等都需要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揣摩,才能领会散文的优美和魅力。但是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效的,教师不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做预习工作。而应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在课堂学习中更快地领悟和把握文章内容。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预先学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知识,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更好地把握重点、查漏补缺,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散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建妲.语文课中的“先学后教”[J].浙江教育科学.2015(04)

[2]齐晓伟.先学后教,提倡学生自主合作——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浅析[J].赤子(中旬).2014(02)

[3]于洋,傅海伦,晁冉冉,王浩.“先学后教”的多重解读和理性审视[J].教育科学研究.2015(11)

[4]游姣婧.先学后教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评《教育走向生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作者:吕玲

上一篇:产品经营模式论文下一篇:经营旅游矛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