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规划论文

2022-04-28

摘要:借助2016—2020年间的税收数据及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新疆的税收结构、产业结构及二者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几年新疆的税收结构在发生着变动,但变动的幅度并不大。同时,产业结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规划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规划论文 篇1:

浅析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慢慢地与国际接轨,税收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在尽缴纳税收义务的同时,企业也有必要对税法进行研究,针对本公司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本文针对了企业所缴纳的主要税种之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提出建议,在合法的范围内,追求最大的合理性、效益性。

[关键词] 税收制度;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9. 013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用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的要点,企业所得税是企业主要的税种之一,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整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对当今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制建设,企业应该深入学习了解企业所得税法,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企业了解税法、征税的一个过程,从法律层面来说,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学法、尊法、守法,筹划的过程也是了解自己应该履行义务的过程,有利于避免企业漏税行为的发生;从企业角度来看,进行纳税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首先,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有助于在经济层面给企业降低一定的税负,其次,从长远角度来看,合理的纳税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3 研究现状

纳税筹划不是现代的产物,从19世纪西方出现商业萌芽就开始了,是特定时期历史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纳税筹划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了,西方的纳税筹划理论较国内更加丰富,从西方的一些期刊杂志上都能找到关于纳税筹划的文章,中国的税收筹划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在丰富,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理论方法,结合本国的特点,形成了本国特点的税收筹划理论,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纳税筹划便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理论回顾,把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分析基本框架,其次是案例分析,通过对某企业固有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该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是论文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对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税收筹划建议。

1.4.2 研究方法

(1)理论结合实际法。本文研究都是基于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结合该公司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在理论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2)资料查找法。通过规范的网站,收集所需要的案例的数据,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专业的网站,对公司的背景进行了解。

(3)比较分析法。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公筹划前后进行对比,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剖析。

2 企业所得税筹划遵循的原则

第一,合法性原则。企业要熟悉掌握税法原则,在合法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划,达到节税的目的。遵循合法性原则是企业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漏税方法的根本性区别。

第二,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首先要求的就是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如果一项方案不能切实可行,就说明该项目不是合理的

第三,事先筹划原则。税收筹划具有时效性,需要提前进行规划,一旦这些事项已经发生,纳税的义务便产生了,企业做的事前规划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第四,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付出的成本代价,承担的风险,远远高于企业获得的利益,那么就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证明该项筹划不可行。

第五,风险防范原则。企业要注意防范意外的发生,分散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操作。

3 企业所得税的含义及其方法

3.1 税收筹划的含义

通常指的税收筹划,是指通过一些方法,达到给企业降低税负的目标。所以税收筹划首先是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专业的税收筹划,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最终达成节税的效果。

3.2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方法

3.2.1 利用税收优惠开展税务筹划

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规定,对特定的行业进行税收优惠,比如对于小微型企业,实行征收20%的企业所得税,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为了15%,农林牧渔行业是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对于行业的选择关系到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国家对于扶持的企业,一般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因此,企业要利用好国家对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划。

3.2.2 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根据新的税法规定,设立子公司的要以独立法人资格缴纳税款,而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分公司纳税义务通过总公司一起缴纳即可。对于企业来说选择不同的分支机构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事前的筹划。

3.2.3 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计提的折旧会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者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产生两种效益:一是短期效益,假如近期企业盈利较多,利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减少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少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产生借款效益,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利润后移,因此少缴纳的税额,形成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因而产生时间价值。

3.2.4 合理的選择存货计价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存货是确定主营业务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不同计量法发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

3.2.5 合理利用收入的确认时间

企业的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重要依据,而确认收入的时间不同会影响税收的缴纳时间,确认收入较早的会先缴纳税款,较晚确认收入,会减少企业当期缴纳的税款,因而少缴纳的部分可以获得时间价值,而确认收入时间与企业的销售方式有关,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下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

3.2.6 合理利用费用扣除标准

根据所得税的纳税计算方法,费用作为扣除项,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因而会减少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当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和费用列支出来,抵扣税额。

4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4.1 公司简介

中国长安早在2005年就已经成立了,这是一家通过战略合并快速发展的公司,整合了中国兵器集团装备公司,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整合了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汽车行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一家公司。

中国长安在全国多省拥有整车生产基地,其中包括江西、广东、浙江、黑龙江、河北、安徽,中国长安每年产量高达230万辆,为了打开国外市场,中国长安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拥有自己的营销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长安的产品已经销售到全球70多个国家。

中国长安始终注重科技创新与品牌创新,每年对研发的投入占比都很高,其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排第一,中国长安也注重与国际合作,目前已与知名的福特、马自达、铃木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长安集团已经拥有长安、哈飞、东安三大自主知名品牌,长安集团品牌价值突破了401亿元。

4.2 企业所得税筹划具体应用

长安集团是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较好的公司,该公司涉及的高新技术科技领域较多,其子旗下一些子公司,根据税法规定,长安集团旗下一些子公司符合高新技术科技公司的认定标准,所以该公司旗下一些子公司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1)目前长安集团引入了很多外商投资,而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开发区内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以长安企业可以利用好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对于与外商合作的投资注意区分好,尽可能利用这项税收优惠政策。

(2)固定资产纳税筹划,对于中国长安来说,由于企业属于制造型企业,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占企业比较高,对于中国长安来说,首先在购入时应尽可能增大固定资产价值,其次能费用化的成本尽量费用化,因为,费用化的部分,当期就可抵减所得税,能够企业节约现金流出;再者,尽量选择加速折旧法和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使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得税收效益。

(3)中国长安一直注重科研创新,因此,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也较高。从当年的年报中也可以发现,根据税法的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中国长安无形资产的比重比较高,合理利用这项政策能给企业减少相应企业所得税税负。

(4)根据长安集团的主营业务来看,长安集团可以被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规定的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税收优惠政策,这也是企业所得税税率低的原因。

5 总 结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作为占有企业税收比重较大的企业所得税,企业应从长远目标进行合理规划,而不是只注重当期的利益,从长远目标进行考虑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是最为可取的,但是要同时注意规避风险,在遵守法律的底线。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方法有很多,具体企业选择有不同的方法,企业要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把该扣减的项目尽量扣减,争取税收最大优惠。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婷,陈慧玲.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9-10.

[2]彭金华,谢小青.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6):132.

[3]闫祥玲.集团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研究——以山东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 财会学习,2016(6):236-237.

作者:陈玲

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规划论文 篇2:

新疆税收结构优化、产业促进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摘 要:借助2016—2020年间的税收数据及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新疆的税收结构、产业结构及二者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几年新疆的税收结构在发生着变动,但变动的幅度并不大。同时,产业结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税收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对协调,税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协调,但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提出了以税收作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税收结构 高质量发展 新疆

一、引言

新疆是祖国一片神奇而辽阔的疆域,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天则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新疆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经济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地位重要关乎全局,新疆的社会经济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依托新疆自身特点,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与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西部大开放的政策支持下以及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的实施下,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306.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97.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1%。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新疆依托自身区域特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氢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决定着税收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结构;另一方面,税收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作为财政政策的支柱,税收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财政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同时也对产业发展格局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学界对新疆税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研究还不充分,特别是关于“十三五”期间的相关研究较少。据文献调查显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角度:其一是探究新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如杜金华(2011)以新疆地区1994—2009年间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GDP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通過调整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的方式促进经济与税收之间的协调发展。其二是探讨税收政策对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如陈佩佩(2018)通过研究新疆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特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状,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新疆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黎英(2016)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得出其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有待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疆现行的财税政策总体上凸显了对弱势产业的财政支持,但其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三就是对税收负担和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如麦琳娜(2014)首先介绍税收负担和产业结构的一般性理论,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新疆的税收负担,然后对新疆整体税收负担的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体上看,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所采用的数据距离现在较久,并不能反映近期,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新疆税收的变化情况。同时,这些研究也没有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中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意图运用新疆税务总局2016—2020年间的有关税收数据,从宏观角度对新疆的税收结构以及变动趋势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并从税收与产业关联的角度对税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进行探索,并进而提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此类研究对于总结“十三五”时期的经验,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谋好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疆税收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2016—2020年间,新疆税收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16年,新疆的总税收水平为1844万元,2017年增长到2087万元,2018年为2221万元,2019年则为2182万元,2020年进一步下降为1763万元。全区税收收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各级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管理,使得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全区税收收入的基本稳定。税源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各产业税收值的分布分类,可划分为第一产业税源,第二产业税源,第三产业税源;按照每个具体行业划分,税源可以划分为制造业税源、建筑业税源、工业税源、金融业税源等;按税种划分,则可以划分为流转税税源,所得税税源等;按税收收入量占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划分,还可分为一般税源和重点税源。分类方法具有多样性,本文基于多种归类方法重点研究产业税源的分布以及税源质量提升的原因,旨在探索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以及税收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不同税源的税收占比情况研究

首先我们看新疆的总体税源情况。由表1可知,主要税源包括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据税收收入中的绝大比例。这一点与其他省份是类似的,也是全国税收收入的总体特点。在这三种主要税源中,增值税是更为主要主要的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纳税;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2016年的16种税源中,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的比例高达57.8%。

2017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6年进一步增加;其次为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相比2016年国内消费税有所下降,而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5.4%,高于2016年。

2018年17种税源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并且相比2017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7年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2.8%,略低于2017年,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税下降幅度稍大。

2019年16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8年占比略有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都有所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5%,略高于2018年,主要是国内消费税有所回升。

2020年18种税源中,新疆总税收中国国内增值税所占比例仍为最高,相比2019年占比变动不大;其次为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相比2018年,企业所得税略有下降而国内消费税则略有增加。这三种税源税收占总税收高达64.2%,略低于2019年。总体上看,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经成为第一大税种,并且主要来自一般纳税人。

在非主要税源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2020年的新疆税收的税源虽大体相同,但还是有变化的。其中税源种类在不同年份之间有变动,比如营业税在2016、2017、2018年在总税收中的占比逐年递减,2019之后停征营业税。这主要是我国的税制改革使然。为了减少重复征税,优化营商环境,党和政府决定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营改增”,即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实行营改增后,还存在清缴以往年度营业税欠税的行为,因此还有营业税入库。

从税源结构上我们还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16、2017年均无该税源,2018年开始出现并有上升趋势。当然,这也是2018年费改税的结果。以前没有数据,是因为没有让税收部门参与征收,不列入税收项目。海关代征税源在2016—2019年均无相关数据,2020年出现该税源数据。这也与我国的有关制度改革有关。

(二)产业视角下的主要税源结构

从产业视角下我们观察新疆的税收收入结构。在此,我们仅考虑占比较大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国内增值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税收占比很小,几乎接近于0。企业所得税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内消费税也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这与新疆的产业结构特点有关,也与税制结构有关。进一步分税源动态来看,第三产业国内增值税占比略有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占比变化稍有波动,各年相比内资企业的占比上升,外资企业的占比略有下降。国内消费税的占比也存在着波动,有下降趋势。

(三)不同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石油、煤炭、化工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训发展制造业新产业新动能(如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特色林果、馕等);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异军突起。伴随产业升级的是,新疆税收结构也在变化。从大的行业上的看,新疆农、林、牧、渔业的税收占比在提高,主要贡献就来自于特色林果业的贡献。制造业的税收占比也在提高,主要就是风电、光伏、汽车、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贡献。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共品行业的税收收入占比相对提高,但从绝对值上看,数据比较稳定,这反映了其他行业在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收入降低的格局。另外,作为传统的税源,金融业的税收贡献也相对提高。

(四)不同企业规模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

首先是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新疆小微企业在税收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2016年高达65.5%,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占比较少,尤其是中型企业税收占比在2016年仅有10.6%。小微企业的税收占比在2016—2020年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2019年达到最低点,2020年虽有所提升但相比2016—2018年还是有很大回落。如果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加以区分,不难发现,主要是微型企业的税收占比在下降。小型企业在经历了2018年最低点之后,不仅没降,反而还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税收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大型企业占比35.4%,中型企业占比20.5%。

其次,我们看不同注册类型的税收占比情况。由表5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税收主要的贡献者为内资企业,并且在总税收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中,个体经营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港澳台投资企业。这说明,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国资本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市场的整合程度可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个体经营企业的数量以及对税收的貢献都略显不足。

(五)不同企业类型纳税户数变动研究

由表6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增值税纳税户数变化比较大。一般纳税人、消费税纳税户数、企业所得税纳税户数的数量总体上稳步增长,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在不同的年份中波动较大。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源的纳税户数也存在波动。

由表7可以看出,有些税源内资企业户数占比比较高。除了内资企业外,其他的企业类型为港澳台投资企业。由表7也可以看出内资企业在消费税中占比比较低。

我们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年来提取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税源占比的主成分。当然,由于涉及的维数比较高,而企业类型数相对各税源种类来说也比较少,即出现样本数高于或等于变量维数,所以主成分分析涉及的一些检验可能通不过,我们更侧重从主成分分析实质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分析的结果仅供参考。

以上是我们对新疆税收结构的仔细扫描结果,不难发现,新疆的纳税企业整体上以内资企业为主,且主要依赖于大企业,尽管中小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总体来看,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疆的税收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动,但变动的幅度并不大,反映出新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是比较稳定的。接下来,我们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对税收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三、新疆的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之探索

(一)新疆的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

配第—克拉克定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往往就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我们借助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过去几年的数据,可以观察到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见表8)。

由表8可见,近几年新疆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来自服务业和工业等收入,而来自农业的比较少。这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影响税收结构。通常产业结构的变化都会引起GDP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而税收如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我们借助数据考察一下新疆近几年税收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各产业税收的变化情况。

从表9可以看出,新疆税收前几年逐年有增加的趋势,近两年略有回落。其中第一产业税收比重分产业税收的比重最低,这也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并且逐年变化不是特别显著。2019年为近五年第一产业税收占比最低的一年。与产业结构呼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为主导并且所在比例相对均衡。

(二)新疆的税收收入弹性和协调系数

我们看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弹性。前面我们研究了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规模,接下来我们更关注产业税收与该产业发展是否协调。众所周知,描述产业税收与该产业发展是否相适应可以借助产业税收弹性。产业税收弹性又可以借助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弹性系数=产业税收增长率/产业 GDP 增长率)是来测算不同产业税收收入对该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敏感程度。若税收弹性系数高于1,表明该产业税收增速快于该产业GDP增速,低于 1 就表明该产业税收增速与该产业 GDP 增速相比要低,等于 1 则是说明两者发展状况相称。参考邢树东(2010)的研究,我们认为,税收弹性的适宜区间为 1.17—1.70。

由表10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2017年和2020年税收弹性系数很高,远大于1,说明产业税收增速快于该产业GDP增速。而2018年和2019年税收弹性系数及税收增长率均为负数,GDP增长率为正,说明产业税收增速远小于该产业GDP增速。总之,2017—2020年第一产业税收增速和GDP增速二者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二产业在2020年的税收弹性系数也大于1,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产业税收在降速,第二产业的GDP也在降速,只不过是税收降速更大一些。这与2020年出现疫情等不确定因素有关。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税收弹性大于0小于1,说明这三年产业税收增速低于该产业GDP增速。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第二产业的税收增速小于GDP增速,这显示了新疆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在2017年和2018年的税收弹性系数稍小于1,说明产业税收增速略慢于该产业GDP增速,但相对比较均衡。但2019年和2020年的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为负,特别是2020年说明产业税收增速远慢于该产业GDP增速,二者之间发展不平衡。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观察三大产业的税收协调系数。为了更好地研究产业税收与GDP发展的协调情况,我们再借助产业税收协调系数(产业税收协调系数=产业税收占比/产业 GDP 占比)来深入研究一下。产业税收协调系数可以测算出产业税收贡献度是否与产业 GDP 贡献度相适应。若系数比 1 大,则表明该产业税收贡献过度;若系数比 1 小,则表明该产业税收贡献偏低。等于 1 时说明两者贡献程度是协调的。现实情况证明协调系数做不到正好与 1 相等,因此在研究产业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上一般认为系数在 1 附近较小幅度的上下浮动是合适的。我们借助现有数据,计算了2016—2020年新疆分产业税收协调系数,具体如下表11。

由表1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2016—2020年期间税收协调系数均远小于1,说明产业税收贡献度与产业 GDP 贡献度协调度较低,产业税收贡献偏低。第二产业在2016—2020年税收协调系数变化幅度较小,均大于1,说明产业税收贡献度与产业 GDP 贡献度协调度较好,产业税收贡献偏高。第三產业在2016—2020年税收协调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小,均小于但接近1或稍大于1,说明产业税收贡献度与产业 GDP 贡献度协调度也较好,产业税收贡献偏低些或偏高些。

纵观来看,从税收弹性系数来衡量新疆产业税收增长与产业GDP的协调度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2017年二者发展比较均衡,但2020年不均衡,特别是第二产业。从税收协调系数来看,2016—2020年二者的发展均比较均衡。这与税收增长率在三大产业逐渐有下降趋势有关。

(三)税收优化与产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税收优化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高质量进步。我国目前各地第一产业都处于非主要地位,故产业结构、税源结构变动主要考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便于比较,我们以I代表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如下:

I=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

I>0 时,表明该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模式;I<0 时,表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模式,I 值增大,意味着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差值增加,地区对三产业的依赖逐渐增加。

以 T 代表税源结构的调整,其中:

T=第三产税收地区行业总税收-第二产业税收值地区行业总税收

T>0 时,表明该地区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税源结构呈“三二一”模式;T<0 时,该地区的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T 值增加,意味着第三产业税收值与第二产业税收值的差值增加,该地区三产业的税收主体地位得以稳固。

我们以此为分析框架,具体计算了新疆2016年以来的产业结构与税源结构的调整变化情况。

由表12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的I值均大于0,说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模式高质量发展模式,但I值虽然大于0却不是特别显著,说明未来高质量发展路上,需要继续加大第三产业,当然,不仅是做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同样不能忽视,是第二、三产业的协同进步。

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税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税源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即当地区的产业结构、税源结构为协调发展,尤其趋向于以第三产业为主时,该地区的税源质量表现较好。

由表13可以看出,2016—2020年新疆T值有波动,其中2016、2017、2020年T值为负,虽然说明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但并不显著。2018、2019年T值为正,说明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并且可以看出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当然与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疫情等因素有关。税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总体上是协调的,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四、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以税收作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前述研究中,为了衡量新疆产业税收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我们借助量化指标(税收弹性系数与税收协调系数)来度量。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按税收弹性系数来衡量时,三大产业的税收与其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2020年。但如果按照税收协调系数来衡量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近几年的协调度却相对较好。出现这种现象,与税收增长率在三大产业逐年有下降趋势不无关系。我们从全国来看,近几年虽然税收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却在逐年下降。2016 年我国的税收收入高达 13 万亿元,而税收增长率却已经从 2007 年的 31%降至 2015 年的 5%,年均减少 3.25个百分点。同时,我们在不同行业结构对税收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新疆税收结构中,小微企业占比虽然除2020年有所上升,2016—2019年逐年有下降的趋势,但在税收结构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税收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近几年其在总税收中占比均超过百分之九十。不同税源占比比较重的是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且均来自第三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们建议继续坚持减税降费,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与积极性,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我国的财政支出仍然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且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大于税收增长率。“十四五”期间我们在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要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因而政府在调节税收时应该从税源结构优化的角度寻找解决办法。从全国税收来说需要如此,新疆亦需要如此。在“十四五”期间,需要既外部协调产业结构与税源结构发展,又要从地区内部税源质量较佳地区的产业与税源变动寻找提升突破口。

第二,发展“十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在以税收视角对新疆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新疆的产业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更确切的说是以第三产业结构为主,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不同税源占比比较大的是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均来自第三产业,其次为第二产业。在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发展第三产业,但同时,不能过早地“去工业化”,而应该立足新疆优势,发挥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继续强化第二产业。与此同时,继续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不同产业的联动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既要关注各产业的增速,更要重视产业的发展质量。借助增大对现代服务业扶持力度的方式,解决新疆虽然第三产业高速发展但其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的问题,保障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产业内部也要注意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结合财政补贴、政府购买等多种手段扶持新疆轻工业发展。避免重的过重,轻的过轻。更要避免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产业内部避免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农产品加工业层次不发达,加大农牧业等资金投入及项目扶持。同时,建议更加充分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快速成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疆党委和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确定发展的“十大产业”,即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電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产业是产业的重要着力点,推动新疆非化石能源(光伏、风电等)快速发展,挖掘新疆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文旅商体整合发展。产业发展是税收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只要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才能实现税收和高质量发展的互动。

第三,立足“双循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新疆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依托平台。目前,“逆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产品走出去面临一定的压力。国际分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合作、发展和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在产业发展上,新疆应该发挥面对中亚国家市场的地缘优势、支持外向型产业发展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同时,也欢迎有投资意愿的企业落户到新疆,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为视角,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从而让新疆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更为明显,为在“十四五”规划中实现新疆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自治区专家顾问团财金商贸组课题组.新疆工业产业结构与财税关系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0(04):2—19.

[2]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 [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3]杜金华.新疆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2011(06):50—55+59.

[4]麦琳娜.新疆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

[5]黎英.推进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6(04):24—25+70.

[6]陈佩佩,徐晓莉.新疆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研究[J].智富时代,2018(12):70.

[7]张蕊,李安林,李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地区和时间异质性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J].经济问题,2019(05):19—27.

[8]董福好.地区间税源质量评价及优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本文系“新疆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阶段性成果〕

(李建飞,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韩锋,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李建飞 韩锋

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规划论文 篇3:

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实现税收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税收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是税收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江西省赣州开发区2009—2013年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增长状况,分析了赣州开发区地方经济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剖析了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措施建议。

一、 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现状及结构分析

近年来,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近“两位数、三字头”增长。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29亿元、增长38.3%,地税总收入14.87亿元、增长47.61%。分析5年来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发展状况和结构变化,有如下显著特点:

(一)地方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但税收类别不够合理。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比2009年翻了五番多,呈现出超常规增长态势。但在地方税收总体收入尤其是工商税收超常增长的同时,作为地方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却一直低谷运行,增长乏力。2013年企业所得税完成2.26亿元,仅比2009年的0.55亿元增长3.1倍,企业所得税在整个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18.97%直至降为2013年的15.76%,5年下降3.21个百分点。2013年个人所得税完成0.79亿元,仅比2009年的0.26亿元增长3.03倍。个人所得税在整个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8.97%直至降为2013年的6.3%,5年下降2.67个百分点。地方税收两类收入的不协调发展构成了税收类别的不合理格局,至今尚无明显改善,而靠工商税收超常增长来填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低速运行,终究影响整体速度减缓。

(二)地方税种收入全部增长,但增长质量参差不齐。赣州开发区现已开征的19个税(费),5年来收入全部逐年增长,展示了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生机和活力。但从单个税种看,增长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性税种增长速度快,而与经济运行质量最为相关的税种增长速度慢。从增收绝对额看,也相对集中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4个税(费)种,其余税种的增收较弱。

(三)税收经济类型结构多元化,股份制和个体经济税收占主导地位。至2013年底,以股份制、个体经济为主体,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其他经济等9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税收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在9种经济成分中,尤以股份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地方税收增长快,2013年三者在地方税收中的比重分别比2009年增长470%、858%、2675%。

(四)税收产业结构特色鲜明,但支柱产业税收优势不够。在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总额中,第三产业提供税收比重大,增长快,主渠道作用明显。2013年第三产业税收为8.85亿元,比2009年增长614.58%,占地方税收总额比重为59.52%,比2009年提高9.86个百分点。从具体的行业构成看,税收与经济不同步,重点表现在构成赣州开发区经济支柱的第二产业,没有发挥出地方税收优势而成为收入支柱。201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98.2%,地方税收仅增长7.8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3年达42.13%,而反映在地方税收上为27.93%,支柱产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偏低。

二、赣州开发区地方经济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一)赣州开发区经济总量增长与税收增长趋势。从赣州开发区经济总量增长及税收增长趋势来看,从2009年到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税收入实际完成数以平均42.7%的速度递增,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14.76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税收/地区生产总值×100%)是衡量一个地方税负总水平和进行地区之间税负比较的重要宏观指标。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税负率呈先增长后降低,在2011年达到峰值7.2%。由于税收年均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一致,导致2013年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税负水平高于2009年3.63个百分点。

(二)纳税户数变动较大。赣州开发区地税局所辖纳税户数2014年为7680户,其中内资企业2611户、外商投资企业54户、个体工商户5015户。新办户数增长速度,从2009年的572户,增加到2013年的2005户,五年间共增长6391户,年平均增速为169%。新办业户中各类企业2130户,占新办业户的33.3%,个体工商户4261户,占新办业户的66.7%。虽然新办户数总体上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但五年间增长的户数占2013年年末户数的83.2%,说明纳税户的变化十分频繁,开业停业的频率非常高,只有16.8%的户数稳定。

(三)非经济因素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处于下降态势。从2009年至2013年,非经济因素(查补税款和罚款、滞纳金)对开发区地税的收入作用不大,近5年来,非经济因素平均增长速度为1.08%,其对税收的贡献处于下降态势。这主要是这些年赣州开发区地税局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大了征管力度,严格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依法治税,基本上做到应收尽收。

(四)社会投资增长直接拉动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近年来,赣州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直接拉动了相关税收收入增长。统计资料显示,2009—2013年,除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建筑业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之比低于11%以外,其他各年均在11%以上,这说明赣州开发区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属于投资拉动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GDP的高低及地方税收的多少。

三、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州开发区税收与经济发展总体上是良性发展的,经济的增长为税收的增收奠定了基础,税收的增长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税收增长速度不协调,税负较低,经济和税收结构欠合理等问题。

(一) 从产业角度看,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不协调。赣州开发区第二产业协调系数保持在0.17—0.54之间,第三产业协调系数保持在0.05—0.06之间,说明第二产业的协调系数持续高于第三产业,这与近年来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宏观税负水平上升较快。第三产业的协调系数低,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其实行轻税政策所致。

(二)个别税种存在减收的不确定性因素。截至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税收入的主体税种依次为: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大部分依靠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事实上,从2009—2013年建筑业对赣州开发区税收的贡献从总量上看是最大的,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大规模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缩减,预计2014年将有一定程度减收;个人所得税2010年突破2500万元大关,成为地税收入的第二大税种,具有稳中有升的趋势;由于赣州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赢利能力弱,企业所得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区142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1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0.77%,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规模运作,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基本准入条件,这些小企业一旦遇到市场价格变化,企业的生产效益将大幅下滑,企业经营状况难以预料。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将保持小幅波动。

(三)税源结构不合理造成收入波动性大。从分行业税收分析,开发区税源明显呈畸形结构,2013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入库4.7亿元,占总收入的74.6%,稳定的企业税源只占20%左右,且没有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产业税源。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如2014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剔除政府返迁房税收实际入库4269万元,同比减收1183万元,下降21.6%。预计2014年来自房地产业的减收因素3000万元。因资金链问题和房产滞销以及房地产开工量的减少,导致来自房地产业的建筑税收将大量减少,预计减少1000万元左右。

(四)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较多,个体工商户征管难度加大,征管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近年来,国家几次提高对个体户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延长下岗再就业免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开发区政府为了安置拆迁户出台税收扶持政策,使个体税收一直处于低增长的状态,一些边远地段征管难以到位。

四、加快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措施建议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总值的质量,是税收增长变化的根本。

(一)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打造赣州经济发展龙头。要围绕稀土和钨及其应用、铜铝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六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单个投资超5亿元以上骨干项目,培育起“航母级”骨干龙头企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植地方税收财源。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放宽条件,破除垄断,扩大总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改组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和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产业或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旅店餐饮业,着力建设、改造一批高星级宾馆、饭店,在硬、软件上上档次,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旅店业整体品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科技服务的税收优惠,大力发展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物流、电子商务、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使其成为地方税收税源的增长点,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以新兴行业为支撑的新格局。

(三)着力抓配套,打造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要编制和完善有关产业、园区规划,强化与周边县市的对接和发展。要为项目引进和建设提供基础服务,大力推进园区道路建设,加快区内道路贯通成网,全力推进城市电力、供水、供气、污水干网建设,完善医院、学校、幼儿园、酒店、公园、绿化、天然气管网(站)、通信网络等其他必备的城市功能设施建设。要着力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加强规划区内违章建筑管控力度,推进社区管理全覆盖,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管养工作,抓好园林绿化,打造宜居城市。

(四)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地方税源建设。一是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培养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要抓好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加快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积极谋划筹备一批重大项目,搞好论证评价,加快前期工作,为今后投资创新发展提供后备项目资源。二是政府部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城区建设用地日趋减少、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规范中介行为,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第一产业。虽然农业对地税收入的贡献偏低,但农业与工业加工业、餐饮业、商业、运输业、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联系密切,发展第一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赣州开发区经济意义重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五)强化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要按税种分地区、产业、行业和经济类型建立健全税种税源数据库;分产业、行业、经济类型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税源数据库,随时监控,掌握税源、税收情况,及时把握其变动趋势;强化税收征管,对应纳税目标和对象,既要做到对主体税种、纳税大户的重点监控征管,又不能放松对小税种和零散纳税户的细管严征,强化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

(六)提高依法治税意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要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明晰岗位职责;要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为诚信纳税创造良好的氛围;要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为遵纪守法的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纳税光荣的社会氛围。

(课题组成员:陈昌远、彭志华、孙奇志、廖志勇、张春莲、方海莺、周竑亮、孙征、李先锋、黄艳玲;执笔人:彭志华)

责任编辑:欣闻

作者: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地税局课题组

上一篇:高校法制教育大学生法律论文下一篇:艺术性与实用性网站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