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政策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税收政策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开发条件的变化,石油税收政策成为影响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和促进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增加油气资源供给,对于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篇:企业税收政策论文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

【摘要】 首先分析了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然后剖析了我国现行自主创新税收政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断;税收政策;政策建议

中国的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日渐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的背景下,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已成为政府的一个理性选择,税收政策则对企业自主创新有着最正面、最直接的激励作用。

一、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浅析

(一)“市场失灵”要求政府介入企业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经济学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自主创新的源动力和驱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超额利润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甚至垄断地位是获得超额利润的最优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在社会化进程中逐渐被市场机制平均化,又出现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再被平均化,如此循环往复,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上述市场机制失灵的现象,即企业常常有机会主义行为,并不总是热衷于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由以下的三个特征所造成:

1.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早期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有明显的外溢性,创新者并不能独自占有研究与开发话动所产生的全部收益。如非创新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来分享创新收益,这对创新活动会产生抑制效应。由于基础研究的效益不能被研究者所独占,研究将在低于最优的水平上进行,如果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资源就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政府必须介入。

2.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探索甚至充满痛苦和曲折的过程,从基础研究到中间实验再到产业化,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前功尽弃,影响创新成果的诞生,这就需要外部环境的宽畅与宽容,以从失败中发掘成功。企业如果不能从外部(主要是政府)得到连续的有效支持,就很容易将创新活动终止在某个环节当中。

3.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自主创新通常具有风险投资的特征,投入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发成本和投入回报都是不稳定,虽然在一定时期自主创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在另一时期,企业也有可能因自主创新的失败而承受巨额亏损。如果没有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诱导,一般企业很难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

(二)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

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科技投入的要素、产品提供税收优惠来直接影响纳税企业实际运营中的成本支出和利润水平,如减少研发人才的投入成本,降低创新研发的投资风险,增强创新投入的预期收益,通过税收力量来有效地矫正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效益内部化。在企业层面看来,与正常税负相比,相当于得到一笔补贴而增加收益。综合来看,企业的研发成本会因为税收的优惠而降低,在企业研发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了,税收政策由此就激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据验证,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与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有激励作用。

二、现行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繁杂、散乱、级次低,不成体系

我国现行税制中针对技术创新的税收法规主要集中于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各种通知、暂行规定、补充说明,这些政策主要针对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几十余项。这些政策繁杂,散乱、级次低,缺乏系统性、严肃性和稳定性,致使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企业难以享受到全部的税收优惠好处。临时性、针对性、限制性、特惠性的扶持政策多,制度性、全面性、开放性,普惠性的扶持政策少。现行的许多扶持政策多为针对科技发展中具体情况而出台的解决个案问题、指向特定企业的措施,许多扶持政策附加了限制性条件,且标准不一,重视身份特征,忽视内在属性,不能使所有的科技项目、所有的创新项目普遍得到扶持,也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性规定,往往是一段时期有效,长期则作用弱化,激励不足。

(二)在税收优惠环节和对象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成果转化期,鼓励的重点倾向于科技成果,对研究开发前期、中期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导致“三多三少”现象:用技术研究的优惠政策较多,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引进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较多,吸收消化特别是鼓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优惠政策较少;企业、科研成果的税收优惠较多,对科技开发项目、科技开发环节的优惠较少。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虽然也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样的政策擞励作用下,企业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上,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投入不足,同时也造成生产线的重复引进和最终产品生产能力强大,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销售两个环书,实际是针对结果的优惠,对创新的过程并不给予优惠。

从区域看,现行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和外企,对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外的企业税收优惠支持力度不够。对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站和医药行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其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其他高科技行业则没有此项优惠。总之,能够享受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的企业在我国所有有科研开发项目的企业中,只是极其傲小的一部分,因此现行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也只能是微不足道的。

(三)现行增值税税制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

首先,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高新产业的税负重。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对固定资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行扣除,实际上形成了对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双重征税,在客观上起到限制企业投资的效应。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创新性的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一下,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税负明显高于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客觀上限制了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发票的税额不能抵扣,不被客户所接受,业务发展深受限制,这在客观上也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

三、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通过制定独立的《促进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法》使政策规范化、系统化

为了解决现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繁杂、散乱和级次低等问题,应借鉴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出太一个独立、集中的《促进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法》,在全国颁布实施。税收优惠法应当对国家和地方税收优惠权限、范围和产业支持重点等重大问题有明确规定。制定税收优惠法的目的,在于提高税收优惠法律的权威性,消除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法律之间的重复和改变当前各地区自行出台多种低效率的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混乱局面,加大税收支持提高企业自卞创新能力的宏观调控力度。

(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逐步扩大税收优惠对象的范围

1.注重對研发前期、中期的税收优惠。在技术研发期一成果转化期一初步产业化—规模市场化的纵向链条中,税收激励效应越是向前移动,其驱动效应就越明显。激励扶持的重心后移,忽视前期基础研发,可能导致技术“空心化”现象,一定要加大对研发前期、中期的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效。建立与分享利润和损失相对称的所得税制,允许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于税前提取研发风险准备金,允许企业将当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全部于税前扣除;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允许加速折旧;对企业新产品进入大规模投产阶段,允许提取准备金或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融资,投资于创新活动;对其取得的投资收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对企业转让技术和研究成果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以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应用于生产。从税收政策角度建立起企业科技投资的利益补偿机制,消除科技创新活动在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削弱补不确定性,增加其收益的确定性和保障性。

2.提倡进口替代的税收导向。拟淡化进口设备优惠而强化自主创新内涵的税收优惠待遇,将原用于进口设备的税收优惠支出,调整为对国内企业自主升发、生产设备的税收优惠支出。在国家确定的重大技术装备范围内,对国内装备业自主开发、制造重大装备所需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给予一定的进口税收优惠;对相应的进口设备税收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原则上停止实施进口整机的免税政策。

3.注重以研发项目为标准确定税收优惠对象,逐步扩大税收优惠对象范围。我国目前税收激励主要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似乎宗旨明确、对象清楚、操作简单,如何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判断高科技产业的成熟程度则成为两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哪些项目进行鼓励和支持应更容易界定,不论其是否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要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就可享受税收优惠,这种确定税收优惠对象的方法能使优惠政策更有效率,值得采用。税收优惠对象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让更多参与自主创新的企业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使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三)在高新技术产业优先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为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负担,解决自主创新投资重复征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可先在高新技术产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分年度按比例抵扣,逐步到位。如第一年抵扣50%,第二年抵扣70%,第三年全额抵扣,在实现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全额抵扣的基础上,对包括厂房、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内的全部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款进行抵扣,最终实现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

为了消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地位对其开展业务的不利影响,建议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属于鼓励之列的这类企业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即确认为一般纳税人,以利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福仁.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石学静.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

[3]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第一课题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4)

[4]王保平.基于自主创新战路下的税收激励思考[J].税务研究.2007(4)

作者:彭志强

第二篇:油气田企业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开发条件的变化,石油税收政策成为影响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和促进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增加油气资源供给,对于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特点,在总结我国石油税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油气田企业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税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油气资源税石油税收制度油田税负

随着我国陆上油气田主力区块逐步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低产低效区块和油井逐渐增多,而资源接替尚无重大的突破,新增探明储量中难动用储量占40%。基于这种情况,对我国油气田企业税收政策、税负结构和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我国税收体制对油气田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分析影响油气田企业税负的主要原因,有利于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国油气田企业积极、有效、合理地开发陆上石油资源,更好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

一、油气田企业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实行的是通用税制,油气田企业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依从于我国税收体制的发展变化历史,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税制的创立时期(1949年~1957年)、税制的发展时期(1958年~1977年)、税制的改革时期(1978年~1993年)和现行税制时期(1994年至今)。总体看,我国的税制发展在税种设置上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直到现行税制的过程。从石油行业来看,税收对石油工业的调控力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从石油行业看,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国家对石油行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投资由国家统一划拨,利润全部上缴国家,税收只征收工商税(税率为5%),税收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很小;经过两步利改税,税收逐渐成为调控国家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的主要手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工业作为国家的能源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企业发展与税负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行业的发展仍主要依附于国家调控,石油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虽名称不同,但经济意义相同,都体现着国家利益,税收的调节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税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税收对油气田企业的影响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油气田企业经历了一系列重组改制上市后开始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加入WTO后油气田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税制已成为影响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油气田企业税制及税负现状

目前我国油气田企业的税费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关税、印花税、探矿权使用费等、采矿权使用费等。在此基础上,国家为减轻油气田企业税负压力,鼓励和支持油气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行业税收政策。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及税率情况见(表1)。

(一)所得税油气田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政策包括: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等。以某油田企业2004年税费数据为例,所得税税负率为11.3%,企业所得税占应纳税总额的47.3%(见表2)。

(二)增值税目前油气田企业实行的增值税政策主要是依据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下发的《油气田企业增值税暂行管理办法》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油气田企业增值税问题的补充通知。上述文件的出台,使油气田企业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油田的生产经营压力。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原油、天然气、炼油产品等货物的收入,天然气、液化气税率为13%,其他产品、劳务的税率为17%。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中央政府分享收入的75%,地方政府分享25%。按照上述文件规定,油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几乎全部予以抵扣,实际上增值税本身并不直接形成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受应交增值税的影响,所以应交增值税通过对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而间接影响企业税负。2004年应交增值税影响金额约占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96%。

(三)资源税油气资源税是为调节不同油气资源地级差收益而设置的,采取计量征收,应纳税额=销售量×单位税额。在具体征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度减免。如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予以免资源税。在税收分配上,陆上油气资源税属于地方税,海洋油气资源税为国税。我国对陆上油气开采征收的资源税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在油气资源收益上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资源产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的转化。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调整后的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为14~30元/吨,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为7~15元/千立方米。新标准规定了30、28、24、22、18、16、14元/吨七个原油资源税税额档次,15、14、12、9、7元/千立方米五个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档次。具体来讲,大庆、新疆、吐哈、塔里木、青海油田以及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等的原油课税标准为30元/吨,华北、长庆油田及延长油矿为28元/吨,冀东、大港、江汉、中原油田为24元/吨,胜利、辽河、吉林、华东、江苏、河南油田为22元/吨,玉门油田、西南油气田为18元/吨.其他石油开采企业为16元/吨,各企业稠油和高凝油课税标准为14元/吨。资源税一般占石油企业税收总额的5%以上。

(四)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为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和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利益,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的一项费用。油气田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原油、天然气的销售收入的1%计缴,属于地方税。以某油田企业为例,其2004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税负率为O.52%;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两项合计2004年占应纳税总额的7%,税负率1.7%。

(五)消费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汽油、柴油的销售量。汽油的税率为0.2元/升,柴油的税率为0.1元/升。消费税属于中央收入。以某油田企业为例,其2004年消费税税负率0.37%,应交税金占应纳税总额的1.54%。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均为应交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规定是:单位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其他为1%。教育费附加的税率为3%。二者均属市级收入。2004年两项合计占应纳税总额的4%,税负率1%。

(七)其他税项主要包括营业税、关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这些税项税负率较低,2004年实现数合计占应纳税总额的0.77%,税负率约为0.18%(见表2)。

我国油气田企业的税制决定了其税负状况,某油田企业2002年-2004年三年平均税负率26.4%。分析表明,2004年对企业税负影响较大的税项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消费税,其单项税负率分别为11.3%、9.4%、1.7%(其中资源税占1.16%、矿产资源补偿费占0.52%)、1%(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占0.68%、教育费附加占0.29%)和0.37%,合计税负率23.73%;占当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3%、39.3%、7%(其中资源税占4.9%、矿产资源补偿费占2.2%)、4.1%(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占2.9%、教育费附加占1.23%)和1.54%,合计占应纳税总额的99.23%。其中增值税通过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若不考虑增值税本身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则对企业影响较大的税项应交税额合计占应纳税总额的60%,税负率14.3%。

三、油气田企业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费体系过于复杂 油气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共同构成了我国油气资源税费体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该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如在油气矿权的获得方面,我国长期采用行政授予方式,石油公司以低廉的价格获得矿权;在对油气开采活动征税方面,采用内外不同的税费制度,即对以中外合作方式开采的油、气征收矿区使用费,而对自主开采的油、气征收资源税,形成了矿区使用费与资源税征收并存的局面,混淆了两者的性质,造成了税费政策的不公平。

(二)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级差收益不明显由于不同油田区块资源条件、地质条件、开发阶段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统一的税收政策,对于处于递减期油田、三次采油油田、稠油油田及特殊地面油田和非常规油田等而言,税收负担相对较重,不利于处于开发后期老油田、特种区块、非常规油田、特殊地面油田和边际油田的开发和生产经营。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生产经营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为了稳定持续下降的原油产量,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指标,一些油气田企业不得不加大对老区油田的开采,造成目前老区油田地下动态情况更加恶化、注采矛盾加剧、稳产基础变差、递减加大;另一方面新区油田大都是高难采、油品差且构造破碎的小区块,产量接替能力不足。国家为了达到调节资源级差的目的,征收了资源税,对不同油田规定了不同的单位税额,但并未考虑资源地质条件的变化,使得一些油气田企业资源税税收负担相对加重。目前资源税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劣等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但对差异考虑不够充分,收益的级差特征不显著。全国不同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条件、资源丰度、品质及地质、地理、气候条件都存在差异,原油16元/吨和天然气8元/千立方米的级差幅度不足以体现其级差特征。即使在同一油气田,不同层位、不同区块的资源也存在巨大差异。如在四川盆地,对高压高含硫天然气和低硫易采天然气征收统一的资源税15元/千立方米,不能反映其级差特征(潘继平,2006)。

(三)现行税制对油价变化的影响考虑不充分随着石油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原油价格已逐步与国际市场油价接轨。国际原油价格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或暴涨或暴跌,常常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很难预料未来价格。按照我国现行的税负标准征税,由于对油价变化的影响考虑不够充分,在低油价时会造成石油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勘探开发的投入,不利于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油价时石油企业会获得巨大的超额收益,而作为资源所有者的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无法体现和维护国家的资源所有权收益。

(四)征收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油气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的办法,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实际开采量,更不是按照原油市场价格或实际的销售额征收,客观上不利于对油气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采。

四、油气田税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取消或放宽成本回收的限制 取消或放宽成本回收的限制是世界各产油国对石油企业的一项重要优惠措施,是一种对不盈利或者亏损油气田实施的补贴。我国可借鉴此做法,在征税时对石油公司实行以油田(藏)为对象征税,并按照石油开发的效益变化规律实行动态税率,如在石油开发的稳定期,可适当调高税率,在递减期随着含水率的上升税率逐年递减税率直至税率为零,减轻由于所属油气田资源禀赋差距和生产能力的不足给石油公司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尾矿开发,有效利用我国石油资源。

(二)对边际油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补贴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对油气勘探开发常用的优惠措施,特别是对于进入开发后期、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收益不断下降的油田,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更是确保石油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和生产面临着投资大、产量低的问题,笔者建议国家和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投资补贴,鼓励后期油田的开发。对石油企业征收所得税,应根据油田所在的区域、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和开发阶段,确定不同的税率水平。对边际油田减征或不征所得税,以鼓励其开发;对三次采油、特稠油、低渗透、综合含水达到95%以上等非常规开发的油田,降低所得税税率或者免征所得税。

(三)调整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办法一是应充分体现资源税调整资源级差收入的特点,对于我国的资源税单位税额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随着资源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处于开发后期的老油田应适当调低资源税税率;二是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将其与资源税合并征收。我国对油气田企业征收资源税,目的是保证国有资源的良性开发,但同时又给予资源所属地方政府权利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对一种资源同时征收两重税费,一方面对资源重复征税,加重企业税负,不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征而不管,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因此,应调整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办法,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或者两税合一,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石油资源的良性开发和管理;三是扩大矿区使用费的征收范围。改变油气矿权低价或无偿取得的行政授予方式,强调矿权的有偿取得,将包括自营和对外合作的所有资源的开采都纳入矿区使用费的征收范围。对于高风险项目,可采取灵活的适度优惠政策。

(四)建立相对灵活的、能反映石油市场价格特征的税收制度在油价大幅下跌时应考虑适当降低税赋,有利于保护石油产业,使之在低油价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开展必要的勘探业务,以保证我国石油资源的有效接替和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油价暴涨时适当提高税赋,以维护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应有的权益。对高油价的暴利征税应该考虑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价格政策制定的历史特点。我国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影响,曾长期经历亏损和低效益,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后在较长时期内处于较低价位,导致我国石油勘探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产量徘徊不前、资源接替困难的被动局面。近年油价的高位运行,是为石油企业提供充足资金,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以弥补历史亏损和低效益造成的石油工业后劲不足问题的良好时机,因而国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征收暴利税,既要考虑国家收益,也要充分考虑石油工业的发展,为石油企业充分利用高油价机遇,改善和消除开发和生产瓶颈,提高发展后劲提供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全面提升,保障企业和国家的长期利益。

我国陆上石油资源长期以来是我国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随着石油资源开发、国家石油安全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关系的变化,石油税制必须进行适时调整和改革,以促进陆上石油资源合理开发,保障我国石油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以更好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环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王灵碧 杜 滨

第三篇:浅析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

【西藏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科研课题】

摘要:税收是西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西藏的税制还很不完善,税收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实现西藏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裕的财力作后盾就要增加地方财政实力,培植新的财源。中小企业为我区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贡献了力量,也优化了我区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受到冲击对于我区的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利,会影响我区的经济的发展,减少我区的财政税收,也影响了国家的基础建设,同时中小企业的倒闭会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不利于我区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要出台更多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催化剂。

关键词: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

一、 西藏经济背景和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十年,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涣然一新。西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超过85%的面积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和气压不到平原地区的2/3,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经济建设综合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0%以上。西藏的经济增长受投资拉动影响显著。通过对西藏固定资产投入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从1959年到2008年间,西藏固定资产投资从0.29亿元增长到303.3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2%。西藏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截至2007年末,全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共计9375户。其中,国有企业1743户,集体企业1463户,私营企业4236户,公司1775户,股份合作企业10户,外商投资企业129户,其它企业19户。全区个体工商户77051户。2007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2.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14亿元,税收收入11.68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仅1.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00家,利润总额7.15亿元[2],分别为四川、青海的0.19%和2.09%。截至2007年末,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达25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税收收入达到68.4%[3]。

二、 当前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发展的数量与规模都很大,在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都对我国具有很强的推动力,也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基础。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从自身来讲,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资金投入常常以个人形式或者合伙人形式出现,资金量小,能够投入企业运转的资金链不足,除了投资者和企业业务收入以外,资金来源很少,因此会导致企业经营运作受影响,形成资金断裂的恶性循环。中小企业大多为投资人自我管理,管理人员的方法简单,不够规范,不能够形成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混乱,甚至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懂财务,也不雇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是将企业的会计账目外包给会计公司,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账目数据质量低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和经营管理的落后以及企业产品技术的低下,使得其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中小企业较高的生产成本以及较低的经济收益与大企业的低成本高收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中小企业更无法与大中型企业争夺市场,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难上加难[4]。而在西藏区内的财政税收中针对中小企业税收发展的优惠措施与福利待遇较少,没有合理考虑中小企业现阶段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制度为减税免税、特许扣除、投资抵免、银行优惠利率等,优惠的范围虽然很广,但是与当前经济发展不完全相符,各类技术发展项目的资本引进与研发过程存在问题,在资本的推广、应用到转化中还存在不全面和贯彻不彻底的现象,这些财政税收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实力,但是却难以在中长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与发展,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命活力,激励性还不够。

另外,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一些没有明确的市场调研,很多根据国家予以的政策进行执行,这就造成了政府颁布的政策不能够很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很难达到政府要求的标准。导致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为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政府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比较复杂,中小企业在进行评定后很长时间才能予以回应。造成中小企业政策享受难,办事麻烦等问题。因此,政府要实事求是,真正的出台对中小企业有利的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真正落到实处。

三、 创新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意义

西藏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到国内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资本运营与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很大。新经济时期企业创新财政税收政策意义主要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汇率不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社中,原料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矛盾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发展遭遇了劳动力选择与成本运营的障碍,因此发展受到了阻碍[5]。而且我国财政税收的数额相对较高,导致企业选择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劳动力成本,还要考虑企业税收支出的风险,中小企业目前的资金运营匮乏,抗风险能力不足。结合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应该适当考虑降低税率和调整税务制度,提升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尽量挽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与濒临绝迹的现象,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推动西藏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减少资本负担和不必要资本的支出,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减少资本损失。

四、 创新西藏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改革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改革、完善和创新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财政税收工作能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主要还是通过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来实现。长期以来,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对财政税收的重视力度不够,还存在着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财政税收管理中强化法律权威,弱化人为影响。建立起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形成一种心齐、气顺、和谐的财政税收管理关系[6]。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过去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财政税收管理的新机制。

(二)提高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效益,我们就必须在改革、完善和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职能,积极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精细的原则,整合财政税收资源,将所有财政税收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公开、完整与透明。同时,切实加大对财政税收资金整合力度,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向农村、基层倾斜,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7]。加大信息交流、沟通和共享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纵横协调的财政税收资金整合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全程监督,通过重点扶持、优劣互补等方式把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财政税收资金整合使用,全面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R].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9.3.

[2]穆争社.《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5.1.

[3]陈冬,唐建新.《美国信用评分与小企业贷款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J].金融时代,2011.9.

[5]陈彬.《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金融时代,2012.9.

[6]王建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中国商界,2010.8.

[7]张少杰.《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J].求是学刊,2009.

作者简介:

牟艳妍(1986-)四川成都人,西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钱小荣(1983-)湖南邵阳人,西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牟艳妍 钱小荣

上一篇:经济效益评价论文下一篇:人工智能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