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论文

2022-04-26

摘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是降低各项费用支出、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关键举措,对于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应重视税收筹划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论文 篇1:

浅议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应全方位、多层次地完善现行的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使之在吸引外资、更好地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税收法定主义 中国

一、现行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由于内在的制度缺陷及其所体现的政策导向的偏差,现行的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这些内在缺陷主要体现在:

1.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税制,致使税收优惠内外有别,对外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内外两套税制,对外资企业所提供的税收优惠待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内资企业,内资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远远重于外资企业。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外资企业在国内许多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地位,这种税收歧视也使得内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严重亏损、被兼并甚至破产倒闭。

某些内资企业为获得和三资企业一致的待遇,改头换面钻法律空子,以“三资企业”的名义进行工商登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国家税款流失。

2.税收优惠层次过多,政出多门,管理混乱

现行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和开放地区的先后顺序,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的,缺乏总体的规划设计和宏观控制。税收优惠层次过多、政出多门,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税收优惠措施相互冲突和效用抵消,不利于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人为地造成了外资在全国各地的不平衡分布。

3.税收优惠方法单一

现行的外资税收优惠主要以直接减免税额、降低税率为主,具体措施有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免二减三”征收所得税,或返还一定比例的已纳税额等。这些税收优惠只能使一部分企业受惠,如“免二减三”的办法对投资小、经营期限短的项目有利,而对于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则难以奏效,甚至与短期项目比还有不利影响。再如,直接减免型税收优惠对于生产型,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有利,而对于无形资产或设备投资比重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利。由于税收优惠存在时限因素,部分外商还可以采取重新登记或变更登记的办法规避税法,延长享受优惠待遇的时间。因此,单一的税收优惠方法在实践中会因其过于简单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4.税收优惠以地区性优惠为主,与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

现行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偏重于地区性(主要是沿海开放地区)优惠,对结构性运用不够。税收优惠制度对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重视不够,产业引导力不够。如设在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不分产业性质都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这种税收优惠政策使外资不分资本规模、技术层次密集投向沿海地区,在经济特区,不少企业只是普通的制造或服务企业,真正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较少。再如,对投资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其税收优惠待遇只提供给国务院批准的特定地区,弱化了外资税收政策的产业调节效果,导致外资大量涌入规模小、技术质量低的行业,而现阶段面临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换代、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局面,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悖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有悖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二、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是:逐步取消外资企业在税收优惠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实行内外

完全一致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实现内外资企业平等的税收待遇,使内外资企业在平等的起点上公平竞争。

1.坚持税收法定主义,明确税收优惠立法权的主体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的根本原则,是一个国家税收法治程度的衡量标准和前进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WTO原则对税法的最高要求。只有坚持税收法定主义才能保证各种税法措施(包括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具有最大的权威性、确定性、稳定性和普遍性。

税收法定主义要求征税主体、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等税法要素必须由最高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不能在课税要素中留下空白并委托行政机关立法决定,否则就会影响税收法律的效力。因为税收优惠无论形式如何,如税率减免、税额扣除等,都是对原有税法要素的改变,地方各级政府都无权行使税收优惠的立法权,即使是授权税务行政机关立法,授权事项也只能限于个别具体的和辅助性的细节。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税收优惠立法权的主体必须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税收优惠立法权通过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方式行使,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规章及行政机关的内部规范性文件等都无权涉及税收优惠立法权的行使。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税收法定主义所代表的税收法治在我国短期内是不能实现的。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由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这些优惠措施的适用进行解释和补充,但不能对课税要素作出变更或修改,除此之外的地方各级政府(包括经济特区政府)和地方税务部门都无权制定新的税收优惠措施,从而维护和保障税收的权威性和統一性。

2.在统一税法的基础上统一税收优惠,保障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

我国应按照国际惯例,逐步统一税法,对征税对象一致的税种制定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税法,取消境内纳税人在法定适用上的区别待遇。首先,从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人手,制定境内所有企业统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

其次,对征税对象一致的其他税种也要制定统一的税法。如:将适用于内资企业的房产税法和适用于外资企业的城市房地产税法加以调整、合并、完善,制定出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房产税法;制定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车船使用税法等;此外,在城市建设维护税方面,应取消外资企业不用缴纳该税的规定,使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成为同样的纳税人。

在统一税法的目标实现后,应在消除税收优惠差别待遇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一种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无疑仍需坚持,但应在统一税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取消外资企业不合理的、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待遇上,逐步实现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内外统一,完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改革必须由国家统一部署,根据国家产业调整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优惠政策,使我国境内的企业,不分其资本来源、产权归属,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就可以享受与之相对应的税收优惠待遇。这一举措也是WTO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3.调整税收优惠的实施范围,使之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惯例

调整税收优惠范围,使其偏重于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要改变地区性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适应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地区性税收优惠的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税收优惠应偏重于投资规模大、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对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再给与优惠;税收优惠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企业要给与大量的税收优惠,只要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市场前景的企业,即使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也可享受税收优惠。

从整体上看,税收优惠范围也应紧密结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发展的需要,加入产业性、技术性税收优惠的内容,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优惠力度,同时,外资税收优惠不能仅面向外商直接投资,还应给与外商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在境内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形式吸引的外商间接投资也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为此,应考虑对境外个人从中国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和特许权使用费等降低预提税率,以鼓励间接投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于投资农业、开垦荒山荒地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过批准,可以延长一定年限的免税期。

4.建立多种优惠方式并存的税收优惠模式,丰富税收优惠的形式和内容

我国应将现行的税收优惠调整为“间接减免为主,直接减免为辅;过程优惠为主,结果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模式。优惠模式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由直接减免为主转变为间接减免为主,充分发挥间接减免方式在税收优惠中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产业和地区特点,灵活采用跨期结转、项目扣除、缩短折旧年限、延长减免税期限等办法将税收减免的重点转向间接减免。根据产业调整的需要,对资本投入较大、时间长、短期内经济效果不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前期资本投入大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准予加大项目扣除额,对于投资绿色环保型农业的外资企业给与较长的免税减税年限;对前期投资较大、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会短期亏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延长亏损抵补期限;增加关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优惠,用以鼓励外商投资于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环保产业和节能产业,这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第二,由结果减免为主转变为过程减免为主。首先应改革增值税制,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他流转税优惠由结果优惠转向过程优惠,特别是对于投资规模大、短期经济效果不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应采取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允许抵扣资本购进项目的全部增值税税额、允许扣除技术开发费用、允许扣除无形资产投入等过程减免措施,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对于技术转让和科技成果转让的所得应予以免税或减税。

5.改善投资环境,为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投资环境是指足以影响资本有效运行,发挥资本的基本职能,实现资本增值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综合环境。税收优惠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他条件的成熟。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在完善“软环境”方面,重中之重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政府;同时应加强法制建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交通方便、通讯畅通、环境舒适的投资环境。总之,要多管齐下,全方位建设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只有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外资税收优惠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WTO原则的要求对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只有坚持内外资企业税收无差别待遇,并根据我国产业政策调整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为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一个高效、公平、稳定的税收法制环境,更好地促进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以及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作者:李 伟

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论文 篇2:

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几点思考

摘 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是降低各项费用支出、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关键举措,对于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应重视税收筹划工作。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参与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经验,总结现阶段国内一些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中的问题与情况,提出优化税收筹划、科学制定税收筹划策略的办法,以求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希望以此篇论文为同行业者提供学习参考。

关键词:思考;税收筹划;企业财务;应纳税额

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应科学规划税务申报与税收缴纳等相关工作,获得税收项目的抵扣减免等优惠。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要求,同时遵守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与调控,维护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和税收制度,是企业作为普通纳税主体自觉遵守法律约束、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作为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管理者,应树立清晰的思想认识,透彻掌握国家税收法律的条款内容与相应要求,了解国家关于企业税收管理的政策、文件及各种规定,科学制定税收缴纳、税收申报等工作方案,避免让企业承担违法的风险。

一、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中的情况与问题

1.税收筹划的意识理念不充分

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结合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实践活动,对其进行分析、以税收筹划策略为上述活动提供参照与指导。假如企业管理者、领导人的税收筹划意识薄弱、认识不充分,将影响到税收筹划的科学性,间接减弱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效果,或者减少了企业可能获得的利润收益。实践中,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税收筹划意识不高,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出现偏差或者疏漏,产生由主观盲目性引起的税收风险。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觉悟认识,坚持科学的税收筹划意识理念,指导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实践,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企业税收筹划方案不完善、措施不得当,增加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由于缺乏科学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将错失获得税收优惠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了盈利收入。

还有某些企业管理者错误地将合法的税收筹划等同于漏税、偷税,正是由于缺乏基本的企业税务筹划意识观念、专业知识,造成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低效、难以获得预期成果。

2.企业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不成熟

由于现阶段国内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法律体系尚在补充与完善,税务部门对企业税收筹划的规制、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个别税务机关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不足、监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对企业的税务申报与缴纳工作监督不严、管理不规范,等等,都造成了企业税务筹划外部环境的不成熟。由于政府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政策指导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不涵盖所有风险因素、变化情况,如果企业自身再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监督的税收筹划意识和有效管控手段,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3.对国家税务管理政策、法律、其他规定的理解与应用不足

我国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时间较短,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完善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流转税法、财产税法、资源税,所得税法等实体税法和程序税法的制定、实施、修改、废止,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的复杂性,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文件、政策规定全面详细的了解,将造成企业税收筹划策略的不完善或者错误。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工作人员应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准。

4.企业税收筹划管理机制的缺失

没有建立全面的税收筹划管理内部机制,是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筹划的理论知识了解有限,不能用以指导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也是企业内部税收筹划管理机制难以形成的原因。

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策略与办法

1.对税收所涉及到的各环节进行合理筹划

首先,必须要确保项目处理工作的合理性,将可以免税的那部分企业项目做减免税收的处理,如果企业有新开发项目,则应该将其研发经费纳入税收。其次,选择适合的计算纳税筹划的方法,折旧方法和计价方法主要适用于准予将成本项目扣除的纳税筹划中。折旧方法主要是指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加速折旧法和平均年限法这两种允许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而计价方法则指的是为了确保能够提高销售成本、降低纳税额度,可以计算存货的期末成本,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物价波动造成纳税也随之波动。此外,企业为了达到持有税或节税的目的还可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有的时候企业为了降低纳税所得额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

2.规避企业内部税收筹划风险的策略

“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和制度化对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企业纳税经济、社会效益、杜绝偷税漏税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缓解企业纳税人与税收征管部门之间的紧张关系,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对经济社会秩序起到调节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规避企业内部出现的税收筹划风险至关重要。首先,企业领导者与管理层应该对我国的税法规定进行充分的学习,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税收筹划的内容与实质。其次,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任用与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税收管理人员,充分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实现预警、决策、控制及反馈等,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做出准确判断与分析。最后,企业应加强管理,杜绝各种人为造成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3.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完善纳税环境

企业应当科学筹划税收的申报工作及缴纳工作,主动维护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与法律制度,以企業税收的足额、按时缴纳,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为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企业应当主动配合各地税务管理机构的工作,避免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共同维护税收制度,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4.透彻分析、全面掌握国家关于企业税收管理的法律及政策规定

现阶段,国内为了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继续完善并修改现有的税收管理法律及政策规定,同时制定了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了获得税收减免、抵扣等优惠,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透彻研究国家制定的企业税收地域优惠政策和产业优惠政策,综合辨析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寻找最佳的企业税收筹划方案。作为企业税收筹划的管理人员应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有所了解,结合企业税收管理的法规内容,辨析税收政策的目的,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条件,既要遵从法律规范的指导,也要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出关于税收筹划的具体策略措施。从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管理政策中增加了对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相关规定,作为企业应对上述政策规定引起重视,鼓励企业技术与产品的科研创新,从而获得相关税收优惠。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遵守国家法律及政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树立科学的税收筹划与管理意识理念,建立全面的企业税收筹划管理机制,从实际情况出发,节约成本支出,提升利润收入。

参考文献:

[1]陈默.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与防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9).

[2]胡可梅.企业税收筹划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8(03).

[3]田华.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06).

[4]王静.“营改增”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分析[J].纳税,2018(02).

[5]赵孜.“营改增”背景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作者:刘丹

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论文 篇3:

浅析企业税收优惠制度改革及借鉴研究

摘 要:企业在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打击之后,部分企业由于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而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受害对象,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快速复苏,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利用国家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无益于是雪中送炭,对于企业快速摆脱危机、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积极的扶持作用和意义,自然也成为了国家对企业宏观的重要调控手段,我们要面对自身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的不足与劣势,加速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并借鉴国外应对危机的有益经验,提出我们企业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企业;危机;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借鉴

全球国际局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不小的动荡,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领域的问题,在我国的企业之中,由于企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策略和经验不足,导致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形势中处于劣势地位,还有不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有待解决,而通过对国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国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当中,它对于我国的税收制度是有益的实践之义,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实践性的重大课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阐述

我国的企业发展正在朝复合和分化两个不同维度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企业的不同格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全球的市场经济都处于转型和调整的深度改革阶段,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在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态势之下明显处于劣势,尽管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在减小,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仍然倍感步履维艰,更在税收的重负之下屡屡受挫,无法轻装上阵,昂扬前行。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中坚力量和地位,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经过调查实证显示,我国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亟待改革和完善,要充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局面,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澄明的税收制度和法律环境,不仅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政府需要提供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以矫正市场失灵的状态,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结构中有一个和谐而公平的氛围,渡过其难关。

二、国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借鉴分析

国外为了解决境内的就业难题,预防贫富分化,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对于享有免税待遇的中小企业在向应税企业进行销售时,通过限定一个登记起点,实施对中小企业的自由登记制度,给中小企业充分自主的选择权利,允许企业选择自认为最有利的税收方式,对其采用简易政府,这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负,对于我国的增值税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在对国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度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税收立法先行的税收法定改革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税收的法定立宪原则,将专门税收立法视为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坚持,这种法律的约束强制效力极大地提升了税收优惠的权威性,促进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立法政策要根据社会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必须保证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在遵守税收法定主义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整合、补充。

2、要依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当前的形势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税负困境:新、老、难的税收现状,令许多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因而,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和企业实情,进行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为中小企业减负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国外各国的税收优惠具体政策不同,增值税起征点高低不同,其根基在于国情不同,因此,我们要以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的差异为出发点,进行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本土化”。

3、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性指征

在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之下,得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性启示:(1)各国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都大力提倡企业自主创新,在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同时,采用对更新设备或科研费用税收优惠或减免的措施;(2)鼓励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倾斜政策,如:美国的“向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投资可享受税收的永久性减免”、法国的“风险资本联合基金”;(3)区域导向性和产业导向性指征。国外发达国家在向中小企业投资倾斜的同时,还注重进行区域补偿和产业互补的导向性。如:美国在向中小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倾向性同时,对落后的西、南部地域施以更多的税收优惠;意大利则对“微型”企业采取更多的、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利时对一些特定行业诸如:面包行业、屠宰行业规定了更高的增值税起征点,以促进其行业的发展。

4、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多税种特性及灵活的优惠方式启示

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含有多种税种: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出口退税等,在对整体税种进行优惠调整的基础上,可以普遍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开展灵活多样的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加速折旧、加计扣除等优惠方式,可以极大地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

三、完善并优化我国企业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改革研究

在对上述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之下,我国要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完善和改革。

1、确立企业的税收优惠立法原则,完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要以税收优惠的法定原则和公平与效率原则为依托,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进行立法确定。在法定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要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蓝本,明确企业的税收优惠立法权,在权威法治的权限之下依法进行税收优惠,不得随意减免税。在税收优惠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指导下,我国要根据不同的中、小、微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以量能课税为原则,对小、微型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支撑,力求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与效率并进。另外,在目标明确的政策导向下,要选择合理的税收优惠力度,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并以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为根据,进行适时的税收优惠政策修订制度,保证税收优惠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丰富和完善税收优惠方式。不仅根据不同政策目标确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而且在同一政策目标的不同阶段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优惠方式,并且过渡到以间接优惠为主。

2、注重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梯度体系构建

我国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制度体系,要将普遍与重点相结合,同步推动增值税的改革,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梯度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这主要表现在:(1)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巴西的“超简单税”政策,对微型企业涉及的多税种进行合并,形成统一的“超简单税”加以征收,减免微型企业的城建费、教育附加费、保险等其他费用;同时,对向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机构采用免征营业税的做法。(2)改革增值税纳税人制度。要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增值税制度改革,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征管成本,优化增值税的减负效果。(3)全面推进营业税改革。我国对中小企业要继续深化“营改增”改革,针对重复征税的问题加以改进,对中小企业施行营业税减免优惠。(4)完善企业所得税。要设立准备金制度,可以增加中小企业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并加大优惠力度。

总之,我国要以基本社会经济、政治的国情为出发点,对中小企业的税负现状进行减负,借鉴国外先进的税收优惠政策,采用多种税收优惠制度改革举措,深化税费改革,保证税收效率与公平。(作者单位: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成龙:完善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2011(06)

[2] 刘祯艺,杜亚: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1)

[3] 沈木珠,孙成成:国际金融危机下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制度的法律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4] 吕敏,谢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改革探讨,税务研究,2012年12期

作者:赵玉敏

上一篇: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分析论文下一篇: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