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学习目标设计之道,在知识建构,在能力生成,在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人才的认证标准要求。依据加涅的心智技能发展策略和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元分析,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工程教育学习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以探索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理论基础,目的是适应《悉尼协议》对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服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国际流动能力提升的客观需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 篇1: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促进学生的就业,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必须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依托于多元智能理论,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的客观条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

【关键词】多元智能;舞蹈教师;教育教学;舞蹈精神;舞蹈技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舞蹈教育的概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型概念,它于1983年被美国人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加德纳通过对脑部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基于此,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一直以来,多元智能理论只局限于数学和语文,只考量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读写能力,没有预计出人类的其他能力。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加德纳发现人类的智能不只存在于逻辑和读写能力上,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智能方式。因此,可以确定出每个人都具备多项或至少两项智能。这种智能理论很快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为了开发人类的潜能,有关教育人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以兴趣带动学习热情,以热情激发思维活力,从而促进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二)高职舞蹈教育的含义

舞蹈自出现时,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气息。随着舞蹈的成形,它迅速被舞蹈达人所吸收,并被广泛地传播,从而使舞蹈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随舞蹈技艺的丰富与发展,它慢慢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够将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展示给观赏者,从而使观赏者得到美的享受与感悟。高职舞蹈教学是舞蹈教育中的重要阶段。高职舞蹈教学内容是集舞蹈理论、舞蹈技术、舞蹈实践于一身的舞蹈技艺教程。教师通过将舞蹈技艺细致化,将舞蹈教学落实成学习、练习、演绎三种模式,进而使舞蹈技艺学习成了一种教学文化。通过相关教师的传授,学生能够掌握舞蹈的应用技巧,将舞蹈职业化、艺术化,从而推动舞蹈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为了保证教育的准确性,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起到了针对性开发学生智力、针对性施教的作用。随着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九种智能内容得到了印证和概括,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进而在最大限度内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智能能力,使学生成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四)高职舞蹈教育的价值

舞蹈是有规范性的。即便学生拥有舞蹈天分,但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学生就很难掌握舞蹈的核心内容,很难将舞蹈动作形象化、艺术化。另外,舞蹈具有广泛的内涵共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欣赏舞蹈演出,形成自身的舞蹈思维模式,从而使人们在精神深处与舞蹈元素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人们对舞蹈的忠诚与热爱。每个人对舞蹈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这种认知差异也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后天因素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但在舞蹈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自身的坚持与努力下,学生还是可以通过学习弥补差异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舞蹈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和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舞蹈意识和思维。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差异性大,不能因材施教

生源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能力上的差异。由于学生所受的舞蹈教育体制不同,舞蹈专业素养也不同,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舞蹈能力有所不同。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这就使得教师必须要对全体学员进行同层次的舞蹈教育,这必然会使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舞蹈专业训练,必然会使他们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如果教师只针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加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必然会使水平低、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追上教学进度,从而导致他们的舞蹈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后难以取得好成绩,不能在舞蹈界立足。

(二)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方法差

高职舞蹈教育院校一直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较差的问题。一直以来,舞蹈教师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教学,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准确的舞蹈能力判定,致使教师无法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无法学到实质性的知识,无法提升舞蹈水平。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和学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技巧,只能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学习,从而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久而久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差阻碍了学生舞蹈技艺的成长。

(三)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带动性

一直以来,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培养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校缺乏核心素养教学,使得学生所学的舞蹈特别繁杂凌乱。由于舞蹈学习内容不够充实,致使很多学生不能把握住舞蹈内涵和真谛,从而难以用自身的舞蹈去征服欣赏者,这就使得学生的舞蹈得不到专业人员的认可。舞蹈是有灵魂的,舞蹈的动作语言只是展示灵魂内容的必要手段。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诠释舞蹈灵魂的方法,就会使舞蹈动作变得死气沉沉,难以博得欣赏者的眼球,甚至得不到欣赏者的认可。这种没有目标的培养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舞蹈能力,以及舞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消极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四)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舞蹈教育学校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由于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对学生不能进行更好的技艺教学,使得学生不能掌握学习舞蹈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學生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对舞蹈出现不认可、不赞同的心理,这不仅会降低高职舞蹈教育的发展能力,也严重损害高职舞蹈教育学校的社会形象。再加上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使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不平衡的状态,加剧了学生舞蹈能力的恶化。随着学生不能用舞蹈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学生就会出现厌倦舞蹈学习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弃学的情况。

(五)教师、家长对学生认识不足

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年龄,他们对舞蹈有着独特的爱好。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个人爱好而选择舞蹈专业的。因此,学生对舞蹈有着极高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舞蹈创意、舞蹈水平赢得人们的肯定。一直以来,学生的舞蹈天赋成分始终被忽略,教师和家长只通过舞蹈动作的状况来分析学生的舞蹈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遏制了学生舞蹈潜能的开发。学生善于创造舞蹈动作,善于发挥舞蹈能力,但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不支持,使得学生很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创编舞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而使高职舞蹈教育失去意义。

(六)学、练、演不标准,影响教学效果

舞蹈教学离不开学、练、演这三个环节,如果教师的学、练、演水平不足,就会使学生难以掌握学习舞蹈的技巧。舞蹈是集肢体语言、艺术语言、行为语言、情感语言等要素于一体的艺术,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相应的尺寸和力度,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学习误区,从而使学生很难在舞蹈领域有所建树。随着舞蹈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已渐渐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舞蹈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致使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接受新兴的舞蹈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舞蹈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损害了舞蹈教学的教育初衷。

三、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挖掘学生潜能,体现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舞蹈潜能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舞蹈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特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通过给予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建立舞蹈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个体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应抓住教学需求,通过培养良好的教学环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其次,教师应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表达情绪和表达情感,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再次,教师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不断优化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舞蹈、理解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智慧;最后,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将学、练、演进行细致化,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

(二)拓宽教育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拓宽教育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是提升舞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教师由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给学生提供更高质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舞蹈学习实质上是舞蹈思维的渗透,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舞蹈思维,就不会正确理解舞蹈的要义,从而就会使在学习舞蹈时出现自我限制的局面。基于此,教师应在重视舞蹈教学理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舞蹈实践,通过减少自身的示范时间,增加学生的舞蹈练习次数,促进学生舞蹈思维的形成。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舞蹈技能,提高舞蹈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明确培养目标,促进良好就业

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就等同于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心。一直以来,学生对于舞蹈就业充满信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增大,学生开始怀疑舞蹈就业的前途。基于这种背景下,学生开始学习其他技能,对舞蹈出现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够认真,从而使舞蹈学习变得越来越差。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打造成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自信心,以及提升学生的舞蹈成就感。教师通过提升学生舞蹈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舞蹈的优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四)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对舞蹈教师的硬性要求。一直以来,高职舞蹈教育学校为了减少教学成本,聘请了一些专业能力差、职业道德差的舞蹈教师来任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高职舞蹈教育学习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学生尽快打造成才。首先,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必须要对舞蹈教师进行严格把关,通过提升教学水平门槛,严格筛选教师,对那些资质能力差的教师进行培训。如果这些教师无法通过培训后的考核,就开除他们。通过积极拓宽招聘渠道,不断吸引舞蹈人才,从而打造一支技能高超、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次,教师必须要自觉提升舞蹈能力,通过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示范,促进学生的舞蹈技能发展。再次,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不断推进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通过设立严格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给予更加准确的评价。为了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师必须要依据现有技术,减少主观评测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有需要性的舞蹈学习。最后,教师应不断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展示舞蹈大师的舞蹈。通过对这些舞蹈大师舞蹈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舞蹈灵魂和舞蹈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转变对学生的能力认知

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只有在教师与家长的高度支持下,他们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信心。对于舞蹈,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通过对他们的舞蹈思维进行把关,帮助学生学习舞蹈。通过对学生自创编排的舞蹈进行分析与研究,以鼓励和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自身舞蹈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舞蹈成就感,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全方位发展。

(六)标准化学、练、演,提升教学效果

标准化学、练、演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重视实现课堂形式的多元性。通过研究舞蹈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面,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全面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另外,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促进各项智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提升自身的舞蹈能力。优质的舞蹈需要依靠身体和思想上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构建学生的舞蹈思维,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多元智能理论,通过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从而将学生打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阿曼古丽·买买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12):216.

[2]高原雪.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大舞台,2015(1):237-238.

[3]朴红梅.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京舞蹈學院学报,2014(1):56-59.

[4]贾岚.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发展空间的新思考[J].科技资讯,2018,16(16):134-135.

[5]张娟娟.高职舞蹈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59-60.

作者简介:李佳(1983—),女,江苏人,本科,讲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作者:李佳

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 篇2: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学习目标设计的元分析与实例

[摘 要] 学习目标设计之道,在知识建构,在能力生成,在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人才的认证标准要求。依据加涅的心智技能发展策略和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元分析,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工程教育学习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以探索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理论基础,目的是适应《悉尼协议》对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服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国际流动能力提升的客观需要。

[关 键 词] 悉尼协议;高职生;心智技能;知识建构;元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目标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预期的成果,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职业教育学习目标,是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加涅学习五结果分类进行的知识建构、能力生成、“四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目标设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产业发展战略,如何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使高职教育在课程建设上与国际标准对接,达成参与《悉尼协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要求迫在眉睫。构建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高职工程教育学习目标的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工程型学习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加涅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指出:“为了‘学会思维’,需要给学生思维的机会”,[1]为我们通过设计学习事件的顺序促进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或原理、问题解决类型的智慧技能的发生提供了应用的理论依据,再根据有利条件促进高职生认知策略的发展和使用,以提供学会思维的机会。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指出:“能力和技能的本质是学生能运用知识,即能把信息用于新的情境和问题。同时,也希望学生能获得用来处理新问题和新材料的综合化的技术。”[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力生成的本质就是学生获得在面临新的问题或情境时,会运用必要的事实或原理的信息,得出完整的和适当的迁移到广泛的问题情境里的解决方法。

二、促进高职生心智技能发展的知识建构学习目标设计的实例

李京宁老师在《艺术修养基础2(色彩构成)》第五章:明度对比设计中,知识目标为陈述明度对比的概念,应用明度对比9调,明度高明调、中明调、低明调分析案例;能力目标为应用软件发现色彩构成设计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并独立设计作品;“四会”目标为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讨论与练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在过去的设计中,使用的是了解,那么了解和陈述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布卢姆的知识目标分类中,各种行为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排列的,了解属于对趋势和顺序知识(knowledge of trends and sequences)的学习层级,只是要求学习者能大致明确就可以了, 强调具体事实知识的回想即可;而陈述则属于理解技能在学习中的运用,属于领会(comprehension)中的解釋(interpretation)层级,衡量的标准很清晰、很具体,要求学习者必须能用准确的言语信息,将明度对比的概念说出,而这种说出也不是鹦鹉学舌式的说出,而应是经过头脑内部的概况、总结、分类、归纳后,用其言语信息来表征出来的学习结果,这就使基于理解能力与理解技能的目标设计更易于测量和衡量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面的设计为例,应用明度对比9调,明度高明调、中明调、低明调分析案例,就提出了明确的运用(application)概念、原理和理论进行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学习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必须在达到明确明度对比9调,明度高明调、中明调、低明调概念及特征、区别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运用概念去分析实际的案例或作品,这实际上也是对该次课中学生对明度对比9调直接学习的需要与其实际分析案例的需要相结合,完成了对未来应用该原则分析其他作品的需要的确立。

这对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能力和在具体的案例讨论与练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提出了明确的预期结果,并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促进高职生心智技能发展的知识建构学习目标设计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美]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5版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美]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罗黎辉,丁证霖,石伟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梁毳

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 篇3:

美术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想谈谈在将近几年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几乎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动力。《艺术教育学》一书中指出“艺术意味着创造,没有想象,则难以发现更谈不到创造。想象力是智慧与心灵的结晶,禁锢可以约束身体,但不能约束想象。躯体自由而缺乏构图,便不是真正的自由。对于一个艺术人才的素质来讲,想象力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想象是富有创造力的,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关注中心是内心观察与创造力,而丰富的想象力是其基础。

(二)创新与创新能力

1创新

“创新”是指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可以理解为创新精神或者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一种新事物生成的标志。

美术教学创新,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其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过程以及教学评价。

2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更是一种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教育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作出重大的不朽之作,只是希望能培养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希望他们敢于创新以适应以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美术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核心

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有很多,但创新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康德说过:“科学家没有天才,艺术家才有天才”。因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仅仅凭借的是其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却需要综合理解、想象和创造三种能力。

如果一件美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因为它没有灵魂,不能给人以视觉享受和思想的升华,同样也不会被人们所认可。视觉艺术设计师林家阳教授说“要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如果一件作品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思想,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二)激励创新意识是美术教学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而作为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任的老师,需要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知和创造美的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是其核心。此处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新颖上,还体现在形式独创上,它是一种蕴含新的精神、思维和观念的独特美,更是一种包含新的材料、媒介和技法的综合表现之美,在扬弃传统的同时,把现代艺术多向、观念、独创和包容等当代审美的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如何提高学生想象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1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正如培根说过“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2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沿着不同的途径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维操作,以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其次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在实训练习中,不能仅进行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作为基础的训练,模仿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积极认真地思考总结,只是一味模仿,则很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甚至会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美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需要具备完整性、有序性和逻辑性。教学手段有多种多样,比如情景教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体验的强化,现代科技手段有利于教学时代性的增强。总而言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尽管学生的艺术天赋有高低,但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创造潜力,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创造出适宜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利用教学活动使所有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让每位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是使所有学生达到所谓的统一的水准。

例如在色彩构成课中,我在教授原色和间色这一问题时,就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在调色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像原色中的蓝色加黄色混合后是绿色,究竟是什么样的绿色,偏蓝的绿还是偏黄的绿。不同的学生会调出不同的颜色来。因此,学生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通过配置不同的颜色比例调出不同的颜色来。同样其它原色相调也是这样。那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主动解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打破传统,鼓励发散思维

与常规思维强调逻辑性不同,发散思维则要求发挥想象力,从一点扩散联想,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可以通过概念、观点的重组,找出逻辑上无法得到的更富创意的处理办法,从而建立起新的形象。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最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3启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的想象力有很大关系。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途径。如我在《图形创意》实训中,以“未来的手机”为题目,设计一幅未来世界的手机。学生们有的把手机想象成口红的形状,有的设计成耳机的形状,有的甚至还把手机想象成钢笔的形状。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设计。这其中有些设计,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所以,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胆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决非简单的一个成绩,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评价的结果不是作业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各自独特的个性。因此,传统的唯教师评价的方法是不能够完全满足评价标准的,需要结合学生评价的第二标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书籍封面设计》实训时,首先明确了完成作品的几点要求:(1)按照书籍的内容完成封面的图案设计,不局限完成作品的具象程度,创意多多益善;(2)在设计图案的整体色彩时,既要合理的搭配,又要敢于用色,性格鲜明;(3)在封面的文字处理上,则要中规中矩,注意书名的突出和其他说明文字的齐全。在上述要求下,学生自然就会在限定的范围内完成作业,而且可以适度的自我发挥。在接下来的自评和互评阶段,学生开始往往注重于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比如封面上图形、文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从深层次上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比如封面的版式,图案的象征意义,色彩的搭配,文字的内涵等等。在学生互评时,既要指出该作品的优缺点,还要提出作品的修改意见。通过如此的自评和互评的学习方法,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改善教学效果

根据研究证明,视觉和听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在获取信息方面。另外据相关研究报告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从多种感官方式入手实施教学,可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广告设计的原则”这一知识点时,其中一条为独创性原则,其理论比较抽象,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单凭语言表达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那么我会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和播放一些有创意的广告视频,这样学生对独创性原则的理解更深刻更真实。

(五)注重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品质

在对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心理健康,则其创造力发展迅速,其作品往往会得到新奇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多鼓励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更是一种崭新教育观念的形成,乃至趋向成熟。只有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秉恺.谈在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7).

[2]沈强.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说[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杨静.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南教育(中旬),2007(8).

[4]陡晓洮.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1(4).

[5]张作斌.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作者:侯蕾

上一篇:宪法社会学方法论文下一篇: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