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保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艺术设计论文 篇1: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

摘 要 选取2011-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816篇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发文量、关键词等信息进行解析,对关键词聚类与时间线图谱、关键词突变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热点集中在艺术设计、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等涉及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与技能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未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探索跨学科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结果科学性;拓展领域研究视野,实现研究主题多元化;深化合作研究,促进形成领域研究共同体。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前沿主题;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法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这充分说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已完全具备[1][2]。而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热潮下,艺术设计对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文化发展和人文思想等有一定影响,设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影响着未来产业竞争力[3][4]。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如何以及未来将对艺术设计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据数库,将检索时间范围确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高职’或含‘职业教育’”和“‘艺术’并含‘设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人工剔除会议、论坛、书评、学校介绍、征稿选题要求等非学术型文献,获得有效文献共计3816篇。将3816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转换格式,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等,由此得到近10年高职教育领域中艺术设计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时间、发文量及发文机构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2011-2020年间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载文量(见图1),可知相关文章发表数量整体呈现先缓增后略微下降趋势。2011-2015年该领域研究文献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5年的发文量达到峰值,背后反映的是2015年国家调整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并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给出了较大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2018年的发文量最低,而2019年的发文量增长比较迅猛,背后反映的是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研究者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关注高涨。

2011-2020年间,刊发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论文数量超过100篇的学术期刊有《美术教育研究》《艺术科技》《大众文艺》和《艺术教育》,占到发文总量的21.59%。职业教育类刊物刊文最多的核心期刊是《教育与职业》,刊文数量为83篇。艺术设计类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是《艺术科技》,刊文数量为191篇。通过对相关文献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发文量最高的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95篇),其次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89篇),并列第三的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江职业学院(均为37篇),表明了工艺美术类职业院校对艺术设计教育开展了积极研究。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热点

文献中关键词可以反映出其主题与主要内容[5]。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出现频次较高的节点词体现了近10年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的焦点,也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焦点和重点。对提取的前沿高频词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排在前5位的关键词中心度依次为教学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张伟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论述了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现代设计[6];教琳从行业、专业及产学合作等角度对高职校企合作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7];张俊竹从产教融合角度对高职院校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措施[8]。

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2),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

1.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研究

以“艺术设计专业”关键词为核心,包括“艺术设计”“高职教育”“职业教育”“高职艺术设计”等。为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产业体系及文化传承等,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也促使高职艺术设计院主动调整并快速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办学优势特色和品牌。相关研究观点有:张伟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提出了相应模式和建议[9];盛俊丽等人讨论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去设置[10];张宏英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并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11]。

2.校企合作研究

以“校企合作”关键词为核心,包括“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工匠精神”“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等。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本质特征的体现,有关研究观点如下:李梦玲提出了推动和加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12];高广宇基于“项目工作室”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对广东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13];周大鹏从协同育人视角讨论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构建产业学院培养人才模式[14];王大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大学生认知规律探讨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15]。

3.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以“教学改革”关键词为核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创新”等,与“校企合作”研究存在交叉。一是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有关研究举例如下:吕玉龙等人提出了思政教育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践的有效途径[16];张欣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了探讨[17]。二是教学内容与互联网及产教融合结合的改革,有关研究举例如下:蒋雍君等人从专本沟通及课程衔接方面分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体系[18];张志鸿讨论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如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19];朱雪从教学整体设计、课程设置及评价、产教融合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20];夏洁颖等人探讨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21]。

(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研究趋势

关键词出现频率与该研究的热度正相关[22]。本研究在对2011-2020年关键词聚类分析基础上绘出了关键词时间线知识图谱(见图3)。一是2011-2015年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高,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重点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23][24][25][26]。二是“十三五”时期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创新创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互联网+”、思政教育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结合[27][28][29][30][31][32],突出高职艺术设计專业群、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强调服务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等。这也正突出艺术设计是创新能力比较突出、与产业界合作密切的相关学科,并强化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特点。

突现词是指短时间内关键词出现频次明显或突然增长[33],从对近10年出现的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见图4)可知,研究者从2011年开始关注课程设置、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等,2015年前后逐渐转向对职业能力、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的研究。从突现强度来看,“现代学徒制”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突现词强度最高的,发生周期在2017-2020年;“创新创业”次之,既是从2016年至今发生周期最长的突现词,也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热点词的变化体现了从课程与教学研究向深度提升人才培养实施水平转变的趋势,也反映出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政策方针和生活经济发展要求紧密相连。自2014年起,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呈现出关键词密度高的趋势,既有项目教学、课程、职业能力等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新热点,也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实施体系的内容。近3年里,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在逐步增加,也说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技艺的重视。

三、研究展望

(一)探索跨学科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结果科学性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大多围绕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模式、实践、路径与策略等进行,以期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尽管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方法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缺乏定量和实证研究,量化数据支撑不够,案例分析也不足,研究结论可推广借鉴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研究也正向跨学科多元化趋势演变。2019年1月24号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将职业教育界定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未来的研究势必会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很明显,仅用一种研究方法不足以彻底地剖析这些问题,而且对于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大量实证研究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与升华。因此,未来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并从多学科的视角,探索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作出全面解释。另一方面,要采取文献计量法、教育统计软件等进行量化研究,用数字说明研究问题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提升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二)拓展领域研究视野,实现研究主题多元化

研究结果显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领域集中10个聚类主题,研究涉及面广,包括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等,较好地反映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尽管其研究领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仍有一些领域没有得到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首先,在所有研究领域中,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研究还不够深入。将这一主题作为研究焦点,不仅是新时代对艺术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和关键。在职业教育类型化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指标全面化、评价流程系统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近3年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突现的关键词如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及创新创业等,也显示出了对构建新时代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学者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这些关键词反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路径,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在新工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向着多元化与跨学科发展,未来需要采用跨学科视角加以研究。

(三)深化合作研究,促进形成领域研究共同体

研究表明,目前国内进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学者、团队和机构种类单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职业院校,其他类型的研究机构参与度较低。就参与度较高的职业院校研究群体而言,尽管形成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3个相对比较集中的院校学者研究群,但多数研究者以自己研究特长为主,针对专业教育的某一方面展开研究,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研究的全方位发展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应成立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体,组建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团队。在艺术设计职业院校和教育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吸纳艺术设计企业人员的参与,激发更多优秀人才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促进该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该领域研究项目的资助,征集攻关项目需求,以共同体项目申报为引导,通过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展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形成稳定持久的高水平科研学术圈。以项目为支撑,根据不同学科或专业的多样化需求,转变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内容,持续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并深入调查,使研究结果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拓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参 考 文 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27]孟源北.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基本内涵与路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8):26-29.

[3]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0-133.

[4]刘育成,顾逊.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教育中创新性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2):131-133.

[5][2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1.

[6][9]張伟.职业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74-78.

[7][28][33]教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2):27-31.

[8]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1.

[10]盛俊丽,俞晓菁.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设置现状与优化问题研究——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5(5):254.

[11][23]张宏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127-128.

[12][24]李梦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66-69.

[13][25]高广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5):26-28.

[14][29]周大鹏.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8(3):105-108.

[15][30]王大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4):218-219.

[16][31]吕玉龙,屠君.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91-93.

[17][32]张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4-77.

[18][26]蒋雍君,邓举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专本课程衔接实践探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专业“3+2”培养项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24-26.

[19]张志鸿.浅谈互联网+视野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62-63.

[20]朱雪.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9(12):22-23+42.

[21]夏洁颖,刘捷,刘洋,等.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设计构成课程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1):90-93+122-123.

作者:王小鸽 衣学慧

高职艺术设计论文 篇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保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文章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对策:构建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依托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立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周书林(1981- ),女,江西泰和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张忠(1972- ),男,江苏南通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副教授,硕士。(江苏  南通  226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非遗传承视域下高职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476,项目主持人:周书林、张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21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的资助。

一、引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和使命担当。当前,要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引导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鉴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审视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缺失,内心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如何区分好坏、辨识优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抵抗信息干扰的能力,增强自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实现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应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系统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設,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职院校应注重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参与度,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坚持德技并修,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3.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保障层面:政策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不够。课程思政要实现的目标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实践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细则,没有构建完善的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不够。

2.学校层面:课程思政的制度设计不完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需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在实践中,有些学校缺少从全局的角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规范课程思政建设,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3.教师层面: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欠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存在“重专业教学、轻课程思政”的思想,并且无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对策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质量设计人才,又具有艺术设计教育的个性,为设计行业培养思想活跃、表现形式多样、创新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教师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1. 构建课程思政保障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能够稳定、有序、高效、良性推进。

第一,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制定并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制度,明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高职院校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学校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纳入二级学院的评价指标体系,每年进行绩效考核;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作为岗位聘用、考核、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因素,引导和激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第三,高职院校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完善专业教师培训机制,引导专业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锤炼自己的学术品格,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2.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科学系统地制订学校和二级学院两个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课程育人”为抓手,明确学校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和重点,设计好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艺术与设计学院要以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为统领,制订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对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推进路径及保障措施等加以明确。各专业教研室系统梳理每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及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

3.依托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以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内容为載体,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奉献精神,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最大化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要有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立志报国。教师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明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长、为谁而成长。例如,在“扎染”“蓝印花布”等非遗技艺的课程教学中,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时尚文化创意相融合,使学生在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融合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二,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价值观教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其设计的作品会以海报、服装图案、工艺品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公众,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作品。

第三,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社会公德教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才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自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营造齐心协力、合作共赢的良好学习氛围。再如,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时,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第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视职业素养教育。一个人只有怀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其形成遵法守纪、敬畏职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设计师。例如,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将实践教学课堂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邀请“扎染”“蓝印花布”等非遗传承人亲自传授学生技艺,真正实现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第一,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二级学院要对专业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进行优化整合,以思政教育工作为纽带,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校外艺术大师、辅导员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一起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共同研讨把专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有效路径,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互融互通。

第二,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二级学院要在学校教务、人事等部门的支持下,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报告会等方式对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每月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教研活动,整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5.建立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机制。为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需建立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和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建设思政教育资源库,收集各种类别的课程思政元素,按照统一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思考哪种教学形式更有利于体现思政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五、结束语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任重而道远。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切实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群中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专业课+思政课程”新模式,努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多学科共融、多主体共建、多资源共享,积极推进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2019-06-05.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Z].2020-

09-23.

[4]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46-51.

[5]孔德兰,王玉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14-18.

[6]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89-94.

[7]何丽丽.目标贯通与融合: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39-43.

[8]林素琴.高职院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83-88.

作者:周书林 张忠

高职艺术设计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 创客教育探讨

【摘 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中存在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单一、艺术设计项目创新性与应用性不强、难以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等问题提出对策:创新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由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引导型、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艺术设计类  创客教育

所谓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创新、实践、共享为特征的素质教育,其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采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着重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客教育成为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力。尤其是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客教育能够丰富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活动的范围、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促进信息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创新创造特性,对于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而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创客教育的重要领域。为此,本文试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成效,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应试化,教师按照课件授课,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生记忆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过程,存在大量的“填鸭式”教学内容,课堂互动性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教学的要求。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研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模式和方法途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相应的创新。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还是板书教学,很少借信息化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一般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中尤其是课后很少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开展交流,这样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实际上,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往往涉及很多的艺术案例,如果教师借助互联网,让学生积极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将让学生从角色扮演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艺术设计项目创新性与应用性不强。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因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难以从社会上争取到实际的设计项目,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利用一些虚拟项目来为学生提供设计平台。虚拟项目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缺少真实的甲方,造成学生在设计中对于设计目标不太明确,不能与项目方通过沟通完善项目,学生缺少完成真实项目的动力。同时,虚拟项目很多步骤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学生在训练中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即可,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而且虚拟项目的实用性也不强,由于没有具体的项目方,学生完成的设计内容只是用来与别的虚拟项目比较,项目可行性如何?在市场中的应用前景如何?这些都得不到体现。

(四)难以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由于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技能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但是由于缺少一定的项目化支持,学生无法学到艺术设计技能以外的能力,比如艺术品牌推广能力、业务洽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等,造成以后职业发展道路的狭窄。此外,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较小,“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极少,学生缺少在企业的定岗实习锻炼机会,不能将在校学到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用于企业的再创造中,动手能力较弱;高职艺术设计实训体系发展同样不容乐观,理论教学与实训不能同步,不能通過实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力,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的实施,应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学习服务。创客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将学生从知识的奴隶变为知识的主人,因此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创造力和实践力外,更要注重学生艺术设计的再创造能力。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施创客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创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设计综合能力。教师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和班级学情,创新艺术设计教学方法,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相融合、混合学习等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丰富的课堂自学、互学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多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课堂互动更多,学生思想不再受到拘束,能够展现出更多的个性和创新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采用“微课”或者“慕课”的教学形式,在课前将本节课讲述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十几分钟的微视频,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理解困难时,教师及时展示微课内容,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和声音,加深对比较难的知识点的理解;在“慕课”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将一些教学资源利用自媒体工具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比以前增加,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线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从而增进师生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便捷的在线模式,与一线设计师或工程师取得联系,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优秀的项目实践经验,沟通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增强学习的现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由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引导型、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创客教育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的多样性取决于创客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其内涵不仅是让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更是要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养成积极进取、大胆冒险、敢于挑战、勤于探索的精神。为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材施教,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传统艺术设计教学中往往强调教材、教案,这容易束缚学生的创造力。“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设计任务的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艺术设计学情,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设计主题,小组学生自己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设计元素,最后进行集中汇总。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设计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充分参与,通过对学科发展方向的介绍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到真正的兴趣点。

(三)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实施创客教育应实现创新性与应用性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除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外,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中教师可将所有的设计活动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利用互联网查找、分析和对比设计资料,通过分析互联网中的一些优秀案例,思考和寻找自己的设计元素,自己设计创新点,实现从模仿设计到创新设计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设计过程,只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优势,为艺术设计教学引入一些具体的项目,与客户委托方建立合同关系,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且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这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挖掘实践教学所需的项目和任务,真正达到在项目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创客教育环境,创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创客”。

【参考文献】

[1]罗枫.基于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创客教育课程设计与应用——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2]张洁静.创客教育背景下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9(13)

[3]万文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理論与实践研究[J].明日风尚,2018(20)

[4]沈羽,李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践与发展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9(20)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高职设计类专业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33)

【作者简介】李玉铭(1981— ),女,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李玉铭

上一篇:加强作风建设论文下一篇:网络营销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