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

2022-04-17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它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编排形式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课程目标,但它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在教学中,教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1: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科学方法体系的探讨

【摘要】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高中教材的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分析发现,高中化学科学体系非常适用于此教材。目前,科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素质教育更离不开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可以说,化学科学方法对学生体验化学、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理解基础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化学科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方法 新课程

在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的革新也在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一个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难以在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应运而生,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足以体现出科学方法的重要程度。

一、科学方法的意义和形势

当前,化学科学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它不仅包括了对化学知识的教育,还包括了培养学生充分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因此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当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技能,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渗透化学科学方法,是新课改精神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科学方法体系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型、综合型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方法体系并且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旨,科学方法体系可以高效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而言,科学方法体系尚不完善,在高中的化学体系中尚处于附属地位,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知道的只是皮毛,这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在这个强调能力和创新的时代,高中化学如果失去了科学方法体系,便失去了学习化学的意义,在苏教版高中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高中化学的教育要求教师深刻研究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作用和概念,明确高中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现状,掌握化学科学方法手段,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化学科学方法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摆正对化学学科的态度,切实地把科学方法体系渗透到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可以说,培养学生建立完善、丰富的科学方法体系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同时深刻领会科学方法体系内容的精髓,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必经之路。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事实上,不论高中化学教材怎么改变,并不意味着内容有大幅度创新,而是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实现改变,在新教材中,不论从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材内容来看,都可以看到科学方法体系的影子,本质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这就要求教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分析教材、走进教材,把一些内容直观、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教导学生科学地运用高中化学的科学方法体系,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

三、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相关实例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体现了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内涵,譬如:教材内容包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融入热能的充分利用,这充分体现了STSE内容与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又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用,避免了学生片面、错误的理解化学知识,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还注重了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内容上的统一和衔接,这点在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沉淀溶解平衡中充分得到了体现,此外,化学平衡常数、盐类水解的平衡、电离平衡等内容注重了化学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性,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主旨都是要解释科学方法体系的精髓。

四、建立科学方法体系顺应了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精神要求高中化学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本质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深化建立科学方法体系。教师对学生科学方法思维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改变对化学科学的认知方式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从而高效地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当中,科学方法体系受到了广大教育专家和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 强调学生必须具备通过科学方法体系深入学习的能力。因此,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建立顺应了新课改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五、科学方法体系保证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化学科学方法体系反映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进步,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手段,学生领悟化学科学方法更加有利于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加对化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化学科学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同时,学生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因此,纵观高中化学,科学方法体系的建立对于高中化学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科学方法体系的建立迎合了素质教育的需求,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保障了高中化学教学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结:建立和运用科学方法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到质的飞跃,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方法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科学化、简单化,避免学生产生思维混乱。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讨论,希望对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 8

[2]郝京华.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

[3]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梁英豪.关于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5]吴海霞.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问题串”探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05期

作者:黄福恭

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2: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中对探究性学习策略应用的思考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它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编排形式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课程目标,但它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在教学中,教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目前高中化学新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三个版本,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但是也为教师如何使用好高中化学新教材提出了挑战。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教材充分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找到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点,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提高。以下为笔者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实施中,对探究性学习策略应用的几点思考。

1 灵活有效的处理教材内容,作好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题

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经验,自己对探究性学习体会甚少,造成成功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诸多障碍。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对探究性学习进行选题,教师要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内容,抓住这一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探究性学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在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方面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诸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的多重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灵活有效的处理教材内容,并对探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问题设计。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因为它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一个展示探索科学、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崭新的平台。例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作为高一化学的第一章[2],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化学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对学生学习化学十分重要,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同时能源利用率的高低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教师精心的问题设计,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各种助学技能的使用,实践证明该内容很适合作为探究性学习,以下为该案例设计和实施后的一些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2 关于探究性学习策略应用的思考

2.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富于联系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有意义的联系是理解和概括的心理实质,是迁移和应用的心理基础。国际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概括与整合、迁移与应用等高级认知能力[3]。探究性学习要重视引导学生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理论与事实之间、新旧经验之间的有意义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例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内容笔者用了三节课完成,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展示阶段,进入实验室阶段和走向社会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九组(五人一组),给每组分别提出了如下思考提纲:

(1)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温度息息相关的实例?

(2)人类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什么?

(3)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你知道哪些能量相互转化的事实?结合吸热、放热反应,说明原因。

(4)你知道的资源蕴藏形式有哪些?我国的资源分布是怎样的?哪些是可再生能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5)你知道目前我国存在哪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

(6)为什么说能源的利用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你预计今后人类对能源使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7)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实验,你能推测设计出类似的化学反应吗?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制备选择反应条件有什么启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9)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

课堂展示阶段:笔者让学生说明问题答案的来源,例如去图书馆、电脑室查找资料;到街上搞社会调查或发放问卷调查表,或随机访问等。学生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对上述9个问题给出的反馈信息主要有:

(1)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多种,太阳能、热、电、光、风、势、动、声、机械能等。与温度有关的实例有:人体的温度是生命的体征之一。人类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所放的热量可供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电池短路后温度升高,摩擦生热,酸碱中和,燃烧和爆炸,火山爆发,市售的凉垫,电冰箱,微波炉,在雪上撒盐,使雪融化等等。

(2)通过讨论学生得出:能量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人类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其制品的燃烧。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3)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多余的能量将以热的形式放出。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不足的能量将由外界吸取能量得到。

(4)学生结合地理课的学习,得出我国资源的分布。结合教材可知我国化石燃料储藏的匮乏。使学生对一次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忧患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上。

6和9、能源利用率的高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要求是:可再生、无污染。新能源时代会将核能、太阳能、氢能成为主要的能源。在能源的利用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建立节约型社会。

7和8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如:活泼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Na、Zn),学生提出了在制备NH3的时候,用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来代替热源。使浓氨水挥发出NH3用冰盐固体对某些反应进行降温等。

2.2以教材为载体,以实验为途径,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课题,通过以探究为主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运用所学化学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按规程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解释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除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也可能同时感受到寂寞、枯燥与艰辛。所以,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一些学生对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感兴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内容由课前准备、课堂展示阶段到进入实验室和走向社会阶段。

进入实验室阶段:笔者发给学生的实验思考题如下:

①化学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设计的?

②请估计你所做的实验会成功吗?若实验失败,你要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加以实施,到实验成功为止。

③除课本上的方案外,你有创新的立意吗?

④使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间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⑤实验的装置是依据哪些因素而选定的?

⑥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你考虑价格因素了吗?

⑦实验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为什么?

⑧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你注意自身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了吗?有哪些措施?

⑨请评价同一内容不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⑩在本次实验中,你得到的规律性知识有哪些?

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认真分析了学生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大胆尝试自己所设计的实验。以下列举的为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学生实验:

第一组:具有明显放热现象的情况:

①活泼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 (Na、Zn、Al)

②金属氧化物(CaO、Na2O)与水的反应,NaOH、Ca(OH)2固体溶于水

③浓H2SO4的稀释

④NaOH和H2SO4的中和

第二组:具有明显吸热现象的情况:

①NH4Cl固体溶于水,碳酸钠固体溶于水

②把10克NH4Cl固体和20克Ba(OH)2固体混合,迅速搅拌。

第三组:吸热、放热现象不明显的情况:

①把NaCl溶于水

②把一个放热反应的实验和一个吸热反应的实验合在一起做,(如CaO和NH4Cl同时溶于水)。

学生对化学反应中所体现出来的能量变化,兴趣盎然。此时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得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一切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研究远远不止这些。科学研究中切不可浮躁,切不可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总想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创辉煌。必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成功每一个实验。纵观古今中外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无不是在经历了千百次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天的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不畏艰难险阻、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教育所担负的使命。要使他们真正明白“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也是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进入社会阶段:笔者为学生留思考题并让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在雪上撒盐,使雪融化,撒的是什么盐?应用了什么化学原理?除了考虑降低冰点以外,还应考虑什么其他因素?完成课后调查报告。学生们欢天喜地的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他们的调查报告内容主要有:盐水的冰点低于纯水的冰点,所以在雪上撒盐,会导致雪迅速融化。对于改善雪天路面状况,减少交通事故,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撒的盐是氯化钠(工业用盐),撒盐融雪后患无穷。这种雪堆放到地面,因融雪剂中含有大量氯化钠等化学成分,融化后影响地表土和水,影响树木、草坪等绿化植物正常成长,含有融雪剂的冰雪堆放在绿地和绿化带,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加重,土壤中的盐浓度一旦超过一定含量,就会引起绿色植物脱水,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其死亡。撒盐后路面的积雪往往变成黑褐色,不但不美观,而且带有融雪剂的雪腐蚀路面,降低道路使用寿命,会对汽车轮胎、桥梁、金属器件甚至行人的鞋子都会产生腐蚀作用。应积极寻找环境友善的融雪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将粗砂类等物质撒在道路上增加摩擦力;寻求新型的融冰制剂。对于融雪盐的种类,应选用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成本低的盐类物质。目前世界上的三种新融冰制剂,已由俄罗斯研制出。它们分别是:以钾醋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化学合成物:经过处理的氯化钙溶液;由尿素、钙镁硝酸盐等制成的化合物。前两种制剂将分别用来融化主干道路冰雪,第三种制剂将用于融化人行、街心花园小道以及森林公园道路上的冰雪。

3 走出探究性学习教学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成功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有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体会甚少,对新课程理念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不够细致深刻,对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题缺乏研究,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既缺乏足够的理论功底又缺乏实际可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仓促上阵,导致不少低水平的探究性学习。广大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而应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苦练内功才能出硕果。除了文中标题1中所述如何对探究性学习进行选题以外,教师还应该对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培养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应检查和进行一定的引导,对得到的结论、经历、方法加以总结,使学生明白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正确的知识和结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肯定,自己的“科学实验”获得了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去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的教育视角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单纯重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只关心完成那些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的,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时髦的方法,在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不够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和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善于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做研究型教师,使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进入良性循环,逐步走向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1.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24.

[3]王磊,陈光巨.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J].化学教育,2005,(增刊)第26卷:50-51.

作者:骆秀云 胡玉娇

化学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3:

新教材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接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师,最初都会存在迷惑,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分析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一方面要贯彻课改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把握传授知识的度与量,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对教学的要求,是很多教师在面对新教材时心中所存在的迷惑。在我校实施新教材教学后,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分析:

一、分析教材特点,把握方向及度与量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使用新教材的教科书则必须要领会新课程的

理念、意图。总体来说,对新教材设计理念、意图特点有以下几点体会:

1.内容上相比以往教材编写作了一些删减,对模块知识呈现方式进行了重组。细心的教师对新老教材对比不难发现新教材化学1有旧教材中的第二册知识(如氨和硝酸),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思路,重新构建教学上的总体思路与计划,该补充的知识应放在何时何地补充要有个总体规划。

2.新教材精选基础知识与技能。重点突出,深度和难度降低,化学1,化学2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学科知识突出基础性,其意图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不同于旧教材过于注重细节性知识而挖掘的更深,新教材更加突出核心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核心内容与选修模块进行对比设计教学。

3.新教材文字相对较少、栏目多。教科书除正文外,编有多种栏目供学生学习阅读或选学,栏目编排有“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归纳与整理”“科学探索”“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还有提示、注解、插图,选修模块中又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学,其设计思想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性,体现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样的设计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熟练掌握多种教法,既要会组织教学,又会组织学习。

4.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新教材的又一个鲜明的特点。教科书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且探究实验。与以往教材相比以下几点:第一,增加了一些基本操作,意图是让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开始阶段就尽量多地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技术与操作的基础。例如,在化学中第一章就增加了“萃取、蒸馏”等基本操作实验。第二,教材增加了实验探究的栏目和内容。第三探究实验体现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内容。第四,实验的简易化、趣味化,学科之间的渗透也体现在教材之中。例如:乙醇催化氧化利用试管和铜丝来完成,体现简易化;“氮气与氧气的放电反应”“植物中某些成分的提取”等,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教材实验理念的变化保持一致,认真研读课堂标准,使用教材时应根据教材的意图结合实际及个人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解决好技与巧

更多的教师知道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定势,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贯性、延俗性,以至于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和不解,不知从何改起,如何改起,改应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之上。这里就个人观点及教学探索结合新教材的分析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堂教学仍然作为教学的主渠道。学生能接触到的化学最直接的仍然是学生手中的教材,新教材的各种理念也就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因而最经常、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课程资源自然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媒体的师生教学模式。

2.合理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受过去一步到位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心理上潜意识地希望把教材内外知识补充进来,追求知识的完整性,这样做会造成课时紧,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核心内容是要求会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不要求介绍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必要的话可以放到选学内容里,不要引入“双线桥”。

来分析氧化还原,不必引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较复杂的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这里所提及的某些问题在第三、四章元素及化合物的章节中及化学2中还会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的。

3.尽可能多地采取多种教法手段及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分段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等。在使用新教科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参照巴班斯基教学法的分类,可将化学教学方法列为下表:

那么这些方法以什么样的形式落实到课堂或学习之中?例如:

口述法:分讲授、谈话、叙述。

直观法:分演示、图解、参观。

实践法:练习、实验、操作。

学习法:教师指导,分课堂学习、课堂讨论、指导自学、辅导答疑、独自学习、分程序学习、个人探索、总结概括、实验设计。

刺激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方法:分问题讨论法、有趣习题和活动、实验或实践、创造性情绪情景刺激学习义务感。

学习动机方法:分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鼓励或说服、创造意志紧张情景。当然,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时,必须遵守方法多样性的限度,以免过多变换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4.针对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现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教师应合理地分层布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般来说,学生一个学期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针对学生对象的不同可以要求一部分学生做简单而有兴趣的课题,一部分学生做理论性强些的课题。至于选题可以结合学校特殊地理位置、家乡情况或科技动态、学科发展史,也可以是化学知识的归纳。

5.学习与交流。在新课改面前通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师与师之间的学习是一种重要学习模式。有的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组;有的学校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订阅相关资料供教师学习;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等这些都是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另外,针对新教材理念建议教师还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精心挑选典型示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比较详尽的活动步骤,准备活动所需资料或材料,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组织和参与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外思考和研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鼓励学生自己评价。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4

2.摘自人教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介绍》.喇叭花资讯信息网,2006、10、21

3.蒋念龙,姜妹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第6期

4.刘成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突出问题的问题与对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第11期

作者①: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庐山中学

作者②: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张义波 刘建阳

上一篇:高职艺术教育学论文下一篇:本土化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