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从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几个方面探索改革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的途径。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考核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路和策略,以期实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改革,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社会教育事业不断發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岗位的实际运用,从教学内容的充实性着手,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切实的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已然成为了现阶段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研究主要方向。

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审核等方面,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型设计人才。现阶段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由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差异和学习方法的狭隘,导致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过度重视基础,而忽视了专业性的加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局限于自身的设计能力,又因为高职高专所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陈旧,无法凸显艺术设计专业实际的基础内容,例如实际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而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基础大多都局限在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之上,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的陈旧性,使得学生无法提升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使得教学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效果无法显现出来;由于部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促使他们急于进入社会实践环节,而对于基本的专业技法和理论系统知识结构不完整,使得他们的实际技能无法符合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需求;教学过程中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低下,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作品时无法达到较高的设计性,无法完成实际的设计价值;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也过于陈旧,没有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关教学进行融合,是教学过程的发生过于陈旧和呆板,无法形象的对相关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展示。

2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2.1 规范教学管理,引用个性方法。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来说,需要形成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参考一定的艺术设计规律对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有效的制定,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专业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自身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培養,充分对相关培养能力的课程进行开设,从而实现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化教学,例如通过研讨式、激发式、多媒体互动式等方式进行艺术设计课题的互动与研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诱发艺术设计思维,创造思想上的火花。规范教学管理还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着手,研究学生自身共性和个性的区别,从而找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共通点,实现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从教学考核管理的角度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实现科学评价管理,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的创新性、客观性和实践性。

2.2 编制科学教材,构建教学基础。

从艺术设计教学基本元素研究发现,相关艺术设计课程的基础是对素描、色彩和构图的理解为基础,这三个元素是最基础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材过于成就,而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与更新,则需要符合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的方面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教材的内容编制与改革,应该以适度、适量、适时为原则,聘用专业型学者和专业进行合格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形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优化性,为学生提供教学过程的基础资源和服务,实现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工作室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教学的形式,以学生自行对工作室任务进行承接,教师辅助指导教学进程中所发生的相关问题,将产、学、研三位融合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实践教学。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了教学、管理、生产、研究等方面,是对现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和改革,通过实际的工作室任务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理论上的知识增长,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展中,产、学、研之间的关系是:产是为了更好的学,研是为了升入的对学进行进一步体验,所以产与研都是以学为目的的,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最佳的方式。依托实践经验,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夯实基础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符合高素质、高能力要求的人才。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和策划制作的技能,这是社会进程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之一,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形成系统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高专展开教学改革的创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有效性,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亚晋,李晓卿.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太原大学学报,2012,13(03):106-108.

[2]王增.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初探[J].新课程(下),2016(03):59.

[3]张力克.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83-85.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作者:吴倩 韩继婷 谷葳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论文 篇2: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从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几个方面探索改革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考核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正在积极适应市场的发展,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各综合院校及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也积极加入到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行列。高职高专院校如何以合理的课程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建设,迎合市场、社会的要求,是笔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机构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进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以凸显高职教育的目的。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现状

高职教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集艺术、设计、科技于一体的学科体系,是重知识、重创新、重实践技能的专业。专业课程设计应具前瞻性,要贴近现实生活、市场需求及职业定位,这样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而现阶段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考核内容上忽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表现的结合现代社会所需的不是学术上的设计家或只会使用软件进行制作的设计者,而是懂得市场,具有服务意识,能够与人沟通,了解人的心理需求,能够设计出具有现代观念、反映社会文化的作品的设计师。设计也不是单纯地进行表面修饰,而是需要本专业及与其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的支撑,如生理学、心理学、色彩学等涉及自然、人文、技术、社会的各种学科领域。艺术设计人员应是素质高、能力强的多面手。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与各学科横向联系的综合性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尤其应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占70%,理论教学占30%,因而在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实践表现技法的考核,而忽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这是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

在考核形式上忽视笔试考核与口试考核的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受传统的影响,主要还是以笔试(写生、默写等)为主,以技能表现的考核为主,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则处于次要地位,对学生的考查是不全面的。这种随堂笔试的考试方式,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抑制了对学生的创造性及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主体上忽视教师、学生团队与学生个人的结合学校教育历来都是教师考学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考核的主体,而是考核的操控者,混淆了是课程对学生考核还是教师对学生考核的界限,导致学生以教师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作为学习对象与考核衡量的唯一标准。这种弊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中是比较明显的。同时,受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只注重学生个体能力与素质的考核,而对学生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的考核则不够重视。

在成绩评定上忽视成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从艺术类高考到高等艺术教育,在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即“一脚定乾坤”。这一方面反映在教师对考核成绩的评定中,由于自身的评定视角与出发点的差异而导致对同一考核对象及其成果的评定结果不同;另一方面反映在成绩评定上,更多地注重成果评定,而忽视了对“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等基本工作过程的评定。

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主体、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能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考试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趋势

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分数衡量学生,而要使考试真正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在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都作了调整,其中对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考核评定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改革,旨在充分发挥考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改革考试命题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联系实践,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学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能够真正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以考核形式的多样性、针对性为重点,进行考核形式改革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考核的目的除了具有检验功能外,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对技能的掌握,归根到底就是要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因此,考核方式应考虑以实用和应用为中心,采取实用的、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可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以人为本,根据个人的专长,采取因人而异的考试方式;另一方面要考虑课程实施情况的差异,考核方式可以因课而异。在课程考核形式上,不应只限于笔试,还应有口试、笔试与口试结合、成果展示、小组作品、参与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以工作过程模式为参考,进行考核评定改革为全面检验教育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应以工作过程考核为参考,进行整体过程评定。过程考核应与最终考核同步,过程考核应贯穿考核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教学中,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应设置考核,以适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树立学生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所有考核结果应公开,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个人考核应与小组考核同步,在整个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的过程中,有的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有些项目则要求学生必须分成小组,由集体共同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而考核势必会分为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两种形式。时效性考核应与工艺性考核同步。时效性考核强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重点考查学生掌握某项技能的熟练程度;工艺性考核则强调完成任务的质量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总之,要实现课程考核的逻辑性、多面性与考核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途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院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试、笔试、展示相结合,课程项目与生产项目相结合,成果评定与过程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

在考核内容上,我院将考试内容分为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企业参与程度考核三大模块。在课程考核命题上,将考核内容设计成类似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业务的综合性项目,或者是直接从市场资讯中提取的与课程相关的设计项目。将一门课程细分为三步进行考核:第一步,理论知识答辩,主要是将课程的知识点罗列成相应的考核知识单元,要求学生在阐述问题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梳理并整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点转换与应用的能力。第二步,实践技能表现,主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现实素材,通过对操作工艺的把握进行实践创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第三步,参与企业应用,这是综合前两步,根据行业对高职技术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考核内容设计成类似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业务的综合性项目。这种考试模式强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各门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而且可以检验学生对各门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综合考核项目融合了若干门专业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项目本身并无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只有标准与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在这方面,我院采取了口试答辩、书面报告、技法试验、成果展示、参与企业实践等形式。如艺术设计专业《展示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通过理论知识测评,搜寻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业务的综合性项目,并明确对象,从市场调研分析、书写报告、确定设计方案、实施、投放市场、收集反馈信息到最终整合,将多种考核形式融为一体,也是一种过程考核形式。

在成绩评定上,实施过程考核评定与成果考核评定相结合,个人考核评定与小组考核评定相结合,时效性考核评定与工艺性考核评定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自我评定相结合。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专题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论文写作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定上,我院采取了平时成绩30%+专题课程训练成果30%+期末考评40%(理论知识30%+市场应用30%+原创性20%+语言交流10%+精神面貌10%)的成绩评定结构体系。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途径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考核模式改革应强调课程考核内容的市场应用性,强调课程考核形式的互动性、仿真性,强调课程考核评定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根据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原则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途径的探讨。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推动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空前繁荣,学生就业反馈信息显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市场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存在能力缺陷,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的欠缺导致设计人员更多地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设计出的产品或实用性不强,或存在功能与工艺上的障碍。现实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必须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

根据课程考核形式的互动性、仿真性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途径的探讨。英国的高职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举世公认。以其建筑设计教育为例,在课程学习环节中,由学生扮演职业建筑设计师,教师是“业主”,采用互动、模拟授课的形式转变角色,超前换位,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到了高年级,各学院开设的《建筑从业实践》课程围绕建筑师在社会工作中的千辛万苦和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进行模拟体验与训练,并对各类失败与成功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讨论、研究、总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强化建筑设计的绘画和基本功训练,而是侧重于培养宏观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在社会中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体验和交流各自感受到的不同的设计文化,提高实践能力。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同样可以采取互动、模拟企业生产、制作的过程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考核评定的连续性、渐进性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途径的探讨。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市场的全球化,未来的设计不仅要注重风格,还要考虑更多的人、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就要求设计者具备多样的个性,不仅要成为设计师,还应成为设计文化的传播者。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来看,课程考核应以理论与实践知识点的考核为主,成绩评定也应如此;从社会整体与学生个体来看,则应考虑整体发展的渐进性与个体发展的连续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振琏.先“学”后“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专业办学新思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99).

[2]张小鹭.我国高等教育美术学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99).

[3]赵君超.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的反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99).

[4]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5]刘永福.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6]张文贺.平面设计的时尚载体——访法国设计师福里得里克·多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68).

[7]吴东.设计专业的多元化与语言化[J].艺术与设计,2004,(61).

作者简介:

宋寿剑,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作者:宋寿剑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摘 要: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需加强教学研讨和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避免填鸭式教法。要充分把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方式、过程和考核方法等三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典型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征概述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专业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表现技法、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第二,软件类课程,如photoshop、Illustrator、AUTO Cad、3D max等;第三,专业课程,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原理、居室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的包装设计、标志设计、POP、图形创意等;第四,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现代设计史等。

二、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征

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方案制作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较普通高校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学生除了倾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外,需具备自己创造、动手、制作等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应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范围较广,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强调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意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尤为重要。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建设,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方式、过程和考核方法等三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技能培养方法。①项目导入法。在实践技能教学阶段,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引入实际正在施工或设计的项目,使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案例分析,得到学科和行业前沿信息,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工作流程。即课堂与就业紧密联系,形成链条。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培养更加实用和适合的人才,在理论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了解今后的就业性质。目前,本校学生根据教师自己在校外进行的项目,参与具体工作,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已获得初步成效。学生毕业之前已经充分接触到校外的工作环境,进入工地,了解制作流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②工作室制度。目前全国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正在实施工作室制度,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等,利用专业和学科方向的不同,进行工作室制度建设,根据专业划分学科,针对不同要求配置机器、工具、材料、设施等,使学生在固定工作室进行实训课程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制作、完成各类课程方案。如产品设计工作室、首饰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如首饰设计工作室又分为金银首饰工作室、铁艺首饰工作室、概念首饰工作室等。近年来,本校也已建立了家具实训工作室、陶艺实训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摄影实训工作室等,材料实训工作室正在建设中。工作室利用率达到95.2%,并且各工作室所配备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中。

(2)教学过程改革——实训课程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弱化实践能力,而高职高专类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故从教学模式上应大力推广调节教学法,使“讲、练、评”相结合。通过教师课堂引导,使学生自主训练,进行方案、课题的讲解,分析利弊,培养学生口才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性思维方式带动实践操作。在本校学科建设方面,将所有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分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实训课程改革,在实训教学中提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多元化。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本校灵活教学,利用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查阅资料,思考自己课题,形成合理的上课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提升了实训课程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分析他人方案或自己制作的方案之前,先进行策划,再实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要利用先进手段,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设计,同时生动地进行讲解与表达。这既锻炼了个人口才,又展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改革——个性与共性兼顾。在考核方式中,摒弃一贯的出卷考试制度,运用教学观摩、方案讲解、视频演示、模型制作等综合手段进行考核,最终达到学生“用作品发言、用表达展示”的考核效果。在制作作品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主动启发,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特征,发挥最大潜力。本校对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原有的教育方法过于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在工作实际遇到诸多问题。目前,就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已经有了全面认识。

结束语:本文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职高专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有的改革方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需深入加强教学研讨和学习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参与的一分子。较普通高等学校重视理论研究的教学思路而言,本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避免填鸭式教法,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更加细化的渗透教学方法。在备课、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更加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点,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知识。本校在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分析、学习与借鉴,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改革。故每位教师都需要秉承着神圣的教育信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课堂结构设计,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龙.高职院校设计类精品课程的建设[J].神州民俗,2011(4).

[2]何宝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J].成才之 路,2010(1).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郝婷 贺庆文 李海霞

上一篇:住宅小区规划研究论文下一篇:白酒广告人文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