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7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逐层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创业

摘 要:高校毕业生连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政府、社会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逐层、分步推进式的创业教育能够筛选出有兴趣创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相关创业的有关活动,经过创业导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帮扶从而促使学生创业成功。基于这种情况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讲述在高校层面逐层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逐层推进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2013年、2014年连创新高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即失业是目前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现实。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还牵扯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国家、社会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2013年5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然而社会所需求的工作岗位和毕业生的自我定位的工作岗位相差较大,使得毕业生理想和现实落差巨大,从而使毕业生找不到自认为合适自己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创业不失为解决自身就业和带动他人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

大学生群体大多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或者都会创业成功,因此多种渠道逐层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大学生创业一般分为两种“生存型创业”和“机会行创业”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进行的创业基本属于生存型创业,因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生存型创业进行指导和引导,使得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课程里面涵盖了创业教育,但只把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指导的一个部分进行讲解。创业教育课程中仅局限于一些创业流程教育,并没有分层次和人群进行进一步推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成功的可能性。在大学中切合实际地进行多方位逐层推进创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以黄河科技学院逐层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为例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

第一步,通过全校广泛、普及性的针对不同层次和方向的学生进行创业基础指导课程讲授,使得各个层次和专业的同学对于创业的内涵与意义、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流程、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制作创业计划书等过程有实质性的认知。使得学生对利用本专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有所了解。

在开展全校普及性创业教育之前,职业指导中心的职业指导人员根据学校以往创业成功的资料收集整理撰写出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整理归纳出不同方向和专业的学生创业规律、特点。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并且结合国家和本省市针对不同方向创业的优惠政策,总结出各个专业创业的大致方法、方向和各种扶持政策。实际课程讲述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创业的特点,适时引用本专业创业成功的例子并针对举例进行详细的创业剖析说明。在课程中适当进行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创业引导,如给机械制造和计算机方向的本科学生讲述创业课程时,就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大家进行技术创业而对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科方面的学生则鼓励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商务方向创业。在课程最后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中,大学生通过自己或参与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强化创业步骤的认识,增强创业的认知度,使同学们认识到整个创业过程大致分为几个步骤和阶段,在每个阶段创业者主要做什么事情。通过全校广泛的创业教育活动,不但使创业教育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初步分年级和专业筛选出有创业意向和想法的同学对他们留档备案,以便进一步进行跟踪指导。

第二步,在创业教育结束后,由职业指导老师或班级辅导员推荐有创业意向或创业想法的学生加入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下属的创业协会、生涯发展协会;或建议其选修有关的创业课程;或参加学校相关单位组织的二课活动。如学校职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的“创业大讲堂”、“校友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和营销俱乐部实践训练营等活动。创业协会和生涯发展协会会定期举办一些关于个人生涯发展规划的活动或创业的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内定期进行的跳蚤市场;外出为某个品牌进行市场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对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其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又让他们认识到市场的风险性、可预测性,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判断等各项技能。定期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和一些营销专家、管理学专家讲授创业历程,企业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让有创业意向的同学积累创业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创业。

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或团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规划大赛”和国家的“挑战杯”创业大赛或参与创业协会和生涯协会组织的活动,使得有创业意向的同学确定创业项目。职业指导中心在进行创业项目筛查后会根据不同的创业项目分配适合的创业指导人员或有资格的教师进行创业指导。创业导师会指导创业大学生或创业团队针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分析,确定项目可行后则指导撰写创业规划书,进行创业的初期准备工作。

创业导师在指导创业学生或者团队做好创业规划书后,把创业项目申报职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中心组织校方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该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给出具体的第三方建议或意见。同时创业导师协调学校和者社会的优势资源对创业学生或创业团队行团队管理、财务和销售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调整其创业心态,增强创业信心,鼓励其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对于确定创业的大学生或团队,由创业协会或该项目的指导教师推荐,职业指导中心批准进入学校的创业孵化园,由创业孵化园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所需通用办公设备,并签署相关协议。

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入住孵化园后,由孵化园统一根据创业项目的行业特征聘请企业导师或成功创业的校友作为第二创业导师,这样两位创业导师就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对于创业大学生或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存在创业冲动、资金短缺、对于市场判断不准、定位不清、技术、管理和经验不足、盲目投资等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帮扶。例如对于创业初期资金短缺问题校内创业导师就可以利用学校下拨给职业指导中心的专项创业基金,校友、校友会和企业的捐助资金,对此项目有意向的企业或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融资。创业资金可以一次性投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投入。创业资金在投入前即和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约定偿还时间、偿还方式等偿还规则。如是企业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基金,则按约定回报或进行撤资。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能够如期按约定归还创业基金或对企业或风险投资基金做出回报,是企业能够良性运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按时归还创业基金或回报投资者这样既能激发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责任感,又能培养其诚信和感恩意识。这样也有利于创业基金的良性循环利用和学校孵化园的信誉。在创业大学生或创业团队创业过程中遇到市场定位不清、判断不准、技术、管理和商业经验不足等问题时,校外创业导师可以利用自己在创建或管理企业时判断、定位市场、资金投入、技术、管理、财务、业务渠道扩展等处理企业生存及发展问题的经验指导帮助创业初期的企业处理类似问题。创业导师在进行实际企业操作性指导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进行心里方面的支持辅导。创业指导方式可以采用现场辅导、网络指导、定期巡诊和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以便使大学生创业者或团队顺利度过创业初期走向正规。

创业导师在指导创业初期即给大学生创业者或团队约定指导结束时间。创业导师指导的年限一般和资金退出时间相关联,而创业基金进入与退出时间又与企业生存规律相关联。通常情况下企业在成立的前三至五年内失败率较高,因此创业资金的注入与退出的总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创业导师指导和退出的时间年限也通常为三至五年。

第四步,创业孵化园区每年会根据孵化园区中创业企业的发展情况选出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实力和潜力的企业,由园区进一步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一到两年的重点帮扶使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经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和孵化园区共同按照入住时签署的协议进行考评,如达到要求则搬离孵化园区,由孵化园区分不同情况推荐进入郑州市科技园区或者高新开发区等科技聚集区,如达不到要求则组织专家和企业一起联合查找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进一步进行孵化推进。

大学生通过创业不但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但是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总体推进较晚,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利的环境因素,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发展不仅仅需要高校的支持,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6-98.

[2] 王本贤.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帮扶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2):55-57.

[3] 赵乐发.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8-110.

[4] 焦红艳.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14-48.[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崔钢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完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度开放性、实践性的活动,高校应打开“围墙”,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本文试图借鉴教育生态学理论,结合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创业教育的意识生成环境(学校)、社会成长环境(政府)、实践培养环境(企业)等几个方面来探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让大学生创业教育最大化地纳入到社会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优化 创业教育 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认同度的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必将成为我国我省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借鉴教育生态学理论,结合我国尤其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创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创业教育的意识生成环境(学校)、社会成长环境(政府)、实践培养环境(企业)等几个方面来探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最大化地纳入到社会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促进我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发展,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基本意义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对象是所有有志于创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学校创业教育体系只是整个社会创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所以,从宏观上讲,社会应构建一个和谐系统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涉及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及社会创业实践系统。只有这几部分有机衔接、紧密结合、相互延伸,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才能有效实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实施。

我国大学自2002年开展创业教育以来,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大学以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为主的模式、二是以组织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的模式、三是以构建创业园或科技园为中心的模式。三种模式因思路主要局限于校园之内,基本上都是大学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业创新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突破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从优化创业生态环境的角度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应当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探讨的一个关注点。对今天的大学创业教育而言,打开“围墙”,走出校园,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和社会因素,构成一个优良的社会性、系统性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关键;大学、政府和企业是现代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三者应以经济发展为纽带连接起来,交叉影响,互相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优良生态环境。

二、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

1 以学校为意识生成环境

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创业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创业意识及其支配和产生的创业活动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与构建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便是积极引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大学作为创业活动的主要单位理应在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对大学而言,其核心任务就是将创业理念融人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利用其知识、课程上的优势为学生夯实基础,博而后用,帮学生建立一个立体的创业意识的知识结构框架。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要加强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创业创新能力源于他精深的学科背景、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开启智慧的课程内容,因此,以“三大基本建设”为根本,夯实创业创新根基,应该是构建学生创业自我环境的主要思路。第二,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和一支具有创业背景的技术专家、企业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以及法律专家等人士组成的兼职创业导师队伍。他们应以前瞻性的创新观念、开拓性的创业精神、科学的创新思维、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的能力,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要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开设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课。如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设创业精神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实务类教育选修课程。第三,为准备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开设模拟创业、实战训练的选修课程,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到针对性教育,得到针对性提高。

2 以政府为社会成长环境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助于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因此,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因此。创业教育要以学校为主,但更大的责任还在于社会系统本身。因此,政府应从民族发展的战略视野出发,为创业教育提供优良的宏观政策环境。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担负倡导者、组织者和扶植者等多重角色。各级政府应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出发,针对高校创业的实际需求,不单单从就业这一个层面来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更要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予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搭建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其内容包括:

首先,组建协调管理机构,搭建政府、大学、企业沟通和协调的平台。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几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协调由于企业和大学各自的运行机制、目标、价值取向而产生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其次,协调财政、金融、保险、经贸、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最后,要广泛筹措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条件。

3 以企业为实践培养环境

有专家指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增加商业实践是必然趋势”。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创业意识最终只有落实到创业实践当中,才能真正折射出其价值和意义。创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意味着它不能脱离一线市场而存在于象牙塔,需要经历市场的考验。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就需要相关的企业来承接创业引导的任务。

关于创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些企业界人士一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经济利益,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并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且,在法定意义上企业没有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加入到创业教育的活动中,成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因此,尽快转变观念,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加大对大学的支持力度,积极投入到社会性创业教育活动中,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对企业来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其核心是要加快创新步伐,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而要实现这种战略转变和升级,企业只有与大学合作。所以,企业在获得大学创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必须要“反哺”学校,比如为大学提供生产领域中的科研课题,并给予资助;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持、风险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支持等方式保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搭建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及生产实习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专业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完成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三、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完全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创业教育是从大学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直到职后教育、终身教育及对全社会、全民生态和环境进行文化重构的社会综合性教育。所以,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最终取决于能否建构起有利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优化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取决于学校、社会、企业及其他部门是否能够构成一个浑然成立体、有机的生态整体并达到优化的境界。从目前的社会教育生态看,我国的创业教育还缺乏完善的、真正有执行力的、造就大学生个体主动创业和保护创业者利益的政策机制,缺少专门的社会化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支撑的机构。没有营造出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迅速调整思路,重视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促进现代创业教育的持久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蔡 宁 刘景枝 陈 瑾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

〔摘 要〕 要合理开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积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遵循理念合理性原则、目标科学性原则、反馈及时性原则、学科综合性原则。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合理性;目标科学性;反馈及时性;学科综合性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这对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呼声。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情智并重、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理念合理性原则

为保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合理运行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树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第一,系统性与交叉性相结合的理念。所谓系统性,是指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要进行全方位思考,要具有全面性:一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即创业学科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等,但创业教育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相互重叠、相互交错的。[1]也就是说,每一种课程类型都要实现多种创业教育目标。二是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基于一个系统而展开的,在建立一个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整合起来,因为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知识课程,是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2]大学生创业教育往往依赖于良好的创业环境,而创业环境要靠社会上多方来提供。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还需要创业园区、行业协会、工商界、劳动保障部门等提供资源、服务和信息,并通力协作,实现资源交叉,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使创业行为外显的实际媒介,创业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深层次的锻炼。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既不能放松对相关理论的课堂教学,也要依据创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要贯彻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特定的理论课程模式。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教师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的,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双边活动。而创业实践活动是具有创业教育意义的特定实践模式,是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是以利用实践为纽带的、以实践成果为评价标准的教育方式。一些高校以第二课堂形式为主开展创业教育,如参观考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家论坛以及创办科技园、项目孵化器等。[3]虽然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增强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业实践活动受学校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局限,区域及校际差异较大。如果仅仅有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就会使创业教育覆盖面较窄,无法完善地构建起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理念。当代高校创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普适性。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为就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如果大学毕业生长期没有工作,自身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也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会产生心理失衡,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家庭带来不和谐的隐患。国家之所以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虽然创业教育有着明显的普适性,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注意针对性,即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开展不同的教育。每个学生的志向、兴趣、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反应变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开发受教者潜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教师还应逐层递进地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创业信心、熟悉创业流程、降低创业风险,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目标科学性原则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其创业成功率。美国学者拉尔夫指出,一个课程目标的最终确定,是源于受教一方的学习需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创业教育专家对教育方案的建议而定。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详细完整地阐述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该文件指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开展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开展创业的过程,并认识到创业的特殊性质,能辩证地认识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者等要素;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具备撰写创业计划的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的素养,以及具备把握企业市场运作的决策力;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在投身创业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创业的客观规律。[4]

在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则通过制定和执行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和条例,来引导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是,提倡自主创业,鼓励多出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创业教育的有效运行是围绕人进行的,只有契合人类发展整体利益的导向机制才是合理和有生命力的,大学生也应在创业教育指导下,朝着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方向开展创业。国家按照社会需求调节创业项目时,对于那些目前不太重要或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项目,可以通过一定政策减缓或抑制其发展;对于那些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需求、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创业项目,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或资金补贴引导其快速发展。这就实现了国家通过有效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作用,以促使创业者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抑制某些创业领域的畸形发展和恶性竞争。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大学生创业者主动掌握国家的创业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大方向,使其创业工作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区域重大产业计划,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并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5]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共享社会资源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创新是最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只有不断寻求创新、寻求突破,才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向经营效率高的企业流动。创业教育大力提倡创新、积极鼓励创业的理念,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教会大学生在社会需求的引导下开展创业,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呈现一片繁荣之势,使大学生所创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与发展。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也应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来规划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在当今社会,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创业理想,可以使大学生不至于毕业后茫无方向,使他们的个人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既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社会积累财富。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创业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就业者,更是新岗位的创造者,且自主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就业方式。创业精神的熏陶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让大学生努力钻研新问题,直面各种困难,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并能制定自我长远的发展计划,勇于自主创业。通过创业知识的构建、创业能力的锻炼和创业实战训练,能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

三、反馈及时性原则

为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在良好状态下运行,需要在广泛收集和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反馈原理,不断优化其运行。反馈控制法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之一,为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负反馈控制,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使信息的传达灵敏而通畅,以广泛收集和迅速、准确地传递反馈信息。为此,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或人才应用部门应该对创业教育人才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系统、准确地收集各种数据,分析其中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创业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应构成连续封闭的环路,如图2所示。封闭的环路代表了信息的良好沟通,环路断开便意味着信息流的中断和沟通不畅。

创业教育的效果怎样,必须由受教者和第三方来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创业教育的不断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和政府四个评价主体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各自职能、角色之间的交叉协调,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得出客观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数据,以促进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6]要做好创业教育的评价过程,必须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反馈:

第一,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在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体系中,高校与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反馈和互动最关键。为了全面评价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每学期在期末考试前,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问卷调查,使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更加直接。调查问卷应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由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给创业教育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并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分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奖和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據。这一做法,是一项促进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会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形成创业教育教师重视教学、热心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教风。

第二,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目前,有些高校几年一次或一年一次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顺便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调研,收集反馈意见。[7]这样的方式缺乏连续性,所得来的数据往往也不全面。创业教育如果要具有更高的实效性,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必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反馈联动机制。一方面,双方必须有专人或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收集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意见。毕业生每年都有,用人单位对这些数据和意见收集的工作量还是很大,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工作效率会受影响。另一方面,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要畅通,信息反馈的频率要增加。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要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多种形式,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应保持至少每年一次的创业教育效果反馈。

第三,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反馈。政府对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指导,是创业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将希望政府做的事情及时告知政府。政府也应收集社会对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高校,指导高校灵活地调整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

四、学科综合性原则

创业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考验,需要创业者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创业知识,从而有效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横断学科。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跨学科模式。[8]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游离于高校各门课程之外,而是要对整个高校的各学科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重构。同样,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必然涉及很多的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等,如表1所示。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既涉及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也涉及技术层面的。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运行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制度层面的;就其技术层面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创业教育中的软件应用、创业教育中的数据库等,都是很专业的理工科课题。而近代兴起的一些交叉学科(如协同学、创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等)也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综合。[9]只有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并充分吸收各学科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手段,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丰富和发展,才能完善其结构,改进其功能。

总之,要想合理开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合理运行,需要高校教育者及社会上一切关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切实坚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才能真正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激励创新和培养创业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 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14).

[2] 张务农.我国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形态、问题及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3).

[3] 商应美.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

[4] 李曜明.高校须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12-08-18.

[5] 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5).

[6] 赵丽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

[7] 郭志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

[8] 杨 超,刘志阳.美国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逻辑及特点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4).

[9] 王子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徐 芳

作者:袁芳逸 吴恺

上一篇:诉讼独立经济法论文下一篇: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