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侧重于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需就新时代发展需求变化,制定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而为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而且基于实践,学生的思想观念势必会产生一定变化,更为注重自身创新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地方政府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探索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地方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地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地方政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探索

当前,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四川省创新创业工作在全国趋于前列,各地方政府都在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服务广大创业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主力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大军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各地方政府作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主导者,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一、地方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意义

1.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012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的队伍。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要求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发展科学技术战略的根本就是增强人们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担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创业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政府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服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缓解当前经济形势的有效措施。

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民间悲观情绪比较重。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讲,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 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减,竞争压力大,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催生就业岗位,因此,鼓励大学生创造新创业是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

3.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面对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社会的变革期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最明显的时期。所以,此时政府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成就大学生个人梦,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4.政府在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人脉、团队建设等多种资源的匮乏,而其中很多是高校不能提供的,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利于整合全社会资源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作用

1.相关概念界定。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行为和协同运作模式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协同指的是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个体),协同一致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者能力。“协同创新”被普遍定义为: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注重资源的汇集与各要素之间的合作,以知识增值为核心。

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是指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各种要素、资源的载体,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平台,其在不同层面的协调下产生,履行相关的职责和实现相关的功能,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教育部门等为主体。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除了高校教育理念落后、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实践教育等问题外,高校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课是一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经验引导的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对导师的社会经验要求很高。但是高校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或是缺少工程背景,这往往成为制约创新创业课教师上课的瓶颈。

3.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协同创新机制需要政府与高校共同配合,很多工作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协同平台的建设,一是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创新创业良好的环境氛围;二是加快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使高校有效与政府对接,强化政府及高校的服务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三是改变目前资源分散、要素单一的发展模式,推进社会资源有机融合;四是打破各单位间的主体壁垒,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汇聚,促进多个单位、学科、社会资源的整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链条。

三、南充市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探索

1.与高校、企业共建地方大学科技园。

与高校和企业共建科技园,走协同创新合作发展之路,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南充市目前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石油化工学校等专科10余所,完全有条件与各高校或联合几所高校共建科技园,为大学生提供项目孵化场地,提供入园优惠政策和入园后的全程服务,帮扶大学生毕业后就能创业。这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途径。

2.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或创客空间。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有核心产品或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一类是服务业的创业。其中,又以服务类的居多。市政府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创客空间,为服务类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并着重支持文化创意类和公益创业类的项目,这样一是利于这些项目的存活,二是利于营造校园内外,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

3.主动与高校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入驻高校服务创新创业大学生。

政府大力转变职能,全力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建立与高校的长效机制,再指派人社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定期定点到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帮助大学生申报创业补贴、联合高校开展SYB等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导师的帮扶及融资、贷款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贴心服务。

4.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学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地方政府主动与高校联合,举办本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提供高额的奖金及落地扶持基金、提供创业优惠政策、提供投融资保障渠道、为参赛学生提供和导师、创投机构、创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对接的机会,以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并建立长效机制,塑造城市品牌,吸引广大大学生主动组队参赛。

四、小 结

政府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全社会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需要政府主动营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需要政府保护。多措并举,吸引大学生创业是政府的任务,也是地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亚煦,罗嘉文,陈雨婷.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150-151.

[2]季沛,栾晶晶.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41-43.

[3] 周 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

作者介绍:

张磊,男(1983.1 -)山东泰安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国家创业指导师、SYB创业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与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张磊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下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侧重于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需就新时代发展需求变化,制定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而为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而且基于实践,学生的思想观念势必会产生一定变化,更为注重自身创新发展。所以,本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背景下建立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机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机遇分析

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相结合的产业模式,但是并非简单的合并,+的深层含义为依赖、利用互联网的智能化、创新化、大数据平台等优势特性,突破传统行业发展瓶颈,促使传统行业创新改革,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此结合具备一定的跨界性、重塑性、开放性、共享性特征。就高职院校来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全新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是新型教育理念和前沿技术资源相融合,以及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互联网+时代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合理利用新时代特征、前沿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方式,促使互联网可以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度融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衍生,既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所以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需有意识地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的位置,并将其与学生专业教育相融合,指引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资源与实践训练平台发散思维,以助于其自主发现创业创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二、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策略

(一)以大赛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符合考核学生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平台,呈现了社会与行业的人才需求特性。所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应侧重于融入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课程内容,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但是课程内容的理论层面与实践设置应合理配置,防止过度倾斜,阻碍学生综合发展。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基于创新创业作为导向,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确保学生明确意识到兴趣爱好、专业和互联网之间的连结点,以及在社会行业发展中实践应用的重要意义,基于专业知识体系,实现其与互联网的深层结合,开拓创新思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大赛

首先,聚集所有智慧策划创新创业大赛。将有关负责人组成组委会,协同商议拟定大赛方案并审核大赛重要事项,构成具备可行性与创新性的总决赛方案、同期活动方案、赛事评审方案。创新创业大赛小组可组织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专家反复研究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借鉴比赛成功经验,在方案设计中全面呈现以赛促学、促教、促创等理念。

其次,融合多方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成员单位应积极组织整合系统资源为创新创业大赛奠定支持,促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行业发展实现高度融合,而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应切身参与赛事筹备与项目评审工作,从而为大赛提供强有力的财力和智力支持,另外各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校际大赛与省际大赛,并科学指导大赛项目。

再次,协调全省全校能力承办创新创业大赛。将承办大赛作为省内重点项目进行贯彻落实,筹备工作需切实做到安全保障、会务服务、赛事协调、宣传推广、活动推进、商业合作全面到位,而赛事组织则应做到工作流程系统化、大赛过程透明化、赛事服务精细化,从而为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合理利用新型技术推广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可通过新型技术进行大赛推广,以总决赛官方网站、赛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元化平台发布大赛相关信息,并推广有关项目,以呈现互联网+特色,提高大赛关注度与影响力。

(三)以校企合作建设广阔平台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通常会基于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创作,由企业负责资金方面,以获取好项目与优秀人才。基于此特性,高职院校在創新创业教育时,应强化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及其实际情况,以合作方式引进企业专业人才指导学生实践,以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并明确自身创新创业想法的不足,通过专业人员指导调整创新创业项目方案,开拓新思路,通过反复实践研究等,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具体方向,改进项目方案。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可以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还可基于校外合作实践平台,形成完善的项目方案,在获得企业支持的同时开展实践,详细记录项目整个过程,形成结果报告,此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韶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8):13.

[2]顿小红,蔡磊.基于“互联网+”大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1(20):128-129.

作者简介

罗仲耿(1981--),男,广西贵港人,在职研究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作者:罗仲耿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当今社会已迈入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当前一种新型载体和商业模式,在各行各业已经迅速崛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但是根据目前文献整理和调研的结果来看,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近些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党的十八大以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对莘莘学子们的创新创业精神给予积极培养,积极促进当前的教育体系革新,培养高素质、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积极肩负风险的创业队伍。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现阶段,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问题越发凸显,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构建出符合“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目标还不明确,学生意识培养还有待加强

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始阶段,虽然这类院校都设置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办了相应的专题讲座,还举办了相应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甚至建设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各院校都在努力前进。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不少教师与学生都缺乏积极与主动性,从事该领域的教师本身也缺乏在公司中就业经历,缺乏创业经验,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创业。大学生之所以不主动进行创业,其关键原因就是害怕创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同时自身能力相对欠缺,也缺乏足够的支持。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目标,不断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局限于理论学习,尚未形成系统有效教学模式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发展,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积极改善自身的教育培养方案,并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的革新,不过具体而言更多还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对相关的专业与实践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融合。多数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开设了必修课程,但选修课程开设的很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是仅仅提供一些选修课程,就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是要深入的融入到学生人才培养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则是当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而言还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构建更加契合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当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个目标显然不具有契合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形式较为传统,缺乏实践场地和互联网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是片面的对课堂教学产生依赖性,虽然也借助互联网开展有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但是也仅仅是基于这种竞赛形式的实践活动,即便是有实践基地,也很难让大学生能够对创业诸多环节进行真实模拟。况且当前这类院校很少建设相应的孵化基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各环节模拟及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前可以以基地为起点平台,孵化培育好后再进入到市场,并接受市场的考验。不过想要这些孵化平台发挥良好效果,还需要学校在人、财、物力等层面给予更多支持。可是目前这类院校可以投入的资金较少,而且相关场地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高校并没有建设较高水平的实践基地,这使得大学生很难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力量整体较为薄弱,而且这些教师队伍本身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来兼任,他们本身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这样他们很难将真实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大学生。虽然这些教师能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因为缺乏实践支持,就存在着显著的“纸上谈兵”之嫌,对大学生今后创业与发展带来明显的不利作用。虽然这类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但是至今并没有培养较为出色的专业教师,这使得该领域的整体师资力量较为匮乏,从事的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很难对创业课程的本质特点进行深入理解,也不能对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核心进行牢牢抓住。对创新创业课程仅仅从理论知识层面进行论述,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这样就很难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资金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基础性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缺乏足够教育扶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的鼎力支持也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价值的重要基础。目前,这类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自主设立的创新创业基金,以及一些民企投入的一些投资资金,另外还有就是一些校友的赞助等。然而校友捐赠等诸多模式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为此,可以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整体较少。而且高校也不是盈利的商业单位,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资金就少之又少。没有资金的投入,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类院校即便有心把创新创业教育搞好,但是不能有的放矢。因此,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场地、改善教学设施设备等,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也很难对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进行点燃,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构建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这个创新模式之下,要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这显然极为关键。不管是创新创业教学还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亦或是孵化基地,都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具体教学。为此,第一步就需要构建具有全面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再建立总体目标和分层目标,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该创新创业教育的稳步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教育建设的加强,主要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显然不是让在校的大学生今后都去开公司、办企业,来进行创业,这显然不契合实际,当然,这也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实施,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使之有更多的机会遴选合适自己的岗位。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有两类,分别为具体的学科课程与实践课。学科课程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并在专业学科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融入进其中,是为了学生掌握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只是而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调研及企业走访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技巧。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之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需要给予及时的调整,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与课堂教学建设给予强化。让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教学环节,还要创新教学模式,譬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参与、研究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还需要构建相应的交叉课程,对教学资源共享给予更好的促进,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互联网+进行更好的融合。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上还比较缺乏,而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资源建设,并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专属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为一些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走向社会前进一步的孵化培育;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或机构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打造一支具有出色的师资力量团队,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与保障,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就显得极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严格规范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引入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第二,加大对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聘用力度,并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为大學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在线指导,通过抖音直播或视频录制等方式满足学生主课堂之外的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第三,积极在社会上引入各类专业人才,譬如一些创业咨询师、成功企业家等,同时还将他们聘请为兼职导师团队,借助于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取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接受高品质的创新创业指导。

(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的建设

资金投入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到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一是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励基金,用于支持一批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二是划拨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等,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专项经费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校友)赞助,拓宽并完善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三、结语

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也带来重要的挑战,机遇是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虚拟仿真、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手段;而挑战就是在此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必然会对传统教育思维形成明显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于互联网等先进思维与技术,并将其科学的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壁垒,重塑创新创业育新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岳 鹏,李红蕾.“互联网 +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253).

[2]卢 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1.

[3]吴爱华、侯永峰(2017)。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国大学教学,8,23-27.

课题及编号:2019年广西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19JGA402)

作者:朱新辉

上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论文下一篇:农村学困生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