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的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整体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对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和促进就业创业体系的必要性,面对目前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扶持体系不够成熟、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和素养欠缺等问题。为此,应从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和扶持体系、完善高校创业理论教育体系、积极构建高校创业实训平台、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建设完备的社会创业扶持体系等方面为着力点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强。2009年高校毕业生首破600万大关,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且自201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在连年增长、居高不下,对我国就业机制形成了巨大考验。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创新型经济较为全方面化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利用政策及社会资源自主创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谈到了“健全和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必要性。所以创业已然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种方式。

大学生创业成功异常地艰难,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也需要高校提供较为系统的创业意识和理论教育,社会提供平台和实践机会,国家提供政策和服务等支持。本文通过对在杭州市的高校部分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和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创业情况的现状,并分析出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扶持体系不够成熟

发达国家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本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充足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来解决创业者在创业初始阶段创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也提供了充足的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来支持创业初始阶段的微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加强高校、地方以及当地商业支持伙伴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高校大学生从专业出发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素养和实践水平。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配合高校创业活动逐步兴起的,以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为起点。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还处于试验阶段该现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一般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1.高校对创业理论教育体系不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还不成熟,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系统的课程,即使有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完善,学校并未提供给大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了学生没有掌握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规律,理论的缺失也同时导致高校创业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经历的熏陶和创业热情的培养。还有目前以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评判大学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导致高校为了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倾向于提供就业实习机会而忽略了在校创业训练和实践平台的建设。

2.高校创业实训平台匮乏。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的创业实践联系得很不够,该情况使得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和有效性。与国外成熟系统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仍有待改善。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高校缺少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大部分高校仅仅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和取得业绩,并没有将创业孵化或者是理念的培养和环境的造就作为一项长效工作。另外,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这影响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实际效果。譬如,在杭州市的高校虽然都在学校内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免租金等优惠政策,但创业园毕竟还是少数人的创业平台,多数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另外,大学生也很难得到系统的创业专业知识的培训。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以及创业素质欠缺

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对我国现有的创业政策不够了解;第二,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较低,面对压力和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第三,对创业这项工作的精神缺乏深刻的解读。创业者需要具备敏感地感觉市场机遇,捕捉市场信息变动的能。力,经营团队的管理能力及理财集资能力,发现人才和使用留住人才的能力等。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创业的意识,通过笔者调查,在杭州市的高校兼职中介机构的数量远远大于大学生创业园内创业企业的数量,且从事兼职工作的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从事过创业的大学生。且通过访问,不少大学生表示与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里创业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闲暇时间来从事兼职工作赚取外块,因为做兼职赚钱途径更加快捷。在家庭层面,创业能力发展获得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家长普遍希望子女在毕业后选择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支持子女通过创业来作为人生的发展的家长并不多。大学生创业初始的资金主要源于父母,而父母的态度及其支持力度就成了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的创业金额还是较为有限的。

(四)没有建设较为完备的社会扶持体系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围绕着引导、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题出台了-系列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上下级政策矛盾、执行不力、时间拖延以及保障不足等问题。目前,有不少银行私自抬高贷款的门槛,不愿给大学生提供初始的创业资金贷款;不少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办理创业时所需的人事代理、托管档案等文件照样收取相关费用,加大了他们的资金压力;另外,我国固有的传统就业观念深入人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市场趋于完善,许多产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社会暗箱操作现象较多,导致众多的创业成果和产权得不到保护。

二、解决办法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和扶持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世界各国应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本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推动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到成为新兴工作岗位创造者的转变。各级政府须了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做好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完善我国政策支持系统,减免创业初级阶段的税收,在全社会范围内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创业资源,形成覆盖面广、覆盖率高的切实的有效的创业支持体系。

我国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还要监督各项政策的执行状况和实施力度,并做出相应的有效的改进,避免出现有令不行的现象。

(二)完善高校创业理论教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扶持力度

1.高校应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创业的过程,通过活动来体会创业的过程和总结创业的经验。

2.高校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人才及技术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在科技、信息的获取、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让学生乃至包括教师在内的科研成果能和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高校要广泛利用海报、喷绘、校刊、校内网络阵地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创业对于自身发展、经济发展、国家复兴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可以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校友举办切合实际的创业经验的分享大会,宣传朋辈之间成功创业的典型,为广大大学生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这有利于在高校中形成积极创业的良好校园舆论氛围,促进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积极构建高校创业实训平台,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高校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施一批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成立学生创业、创新的兴趣小组以及创业协会、KAB俱乐部等创业创新类社团,并以社团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比拼大赛、校内大学生淘宝市场、大学生创业论坛等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活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水平。另外,高校还需制定各种鼓励支持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规章制度,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定量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高校可请相关专家对政府扶持政策进行充分解读,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利用政府的政策创办或扩大高校创业园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

(四)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1.高校对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良,设立系统合理的创业课程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系统的17门创业课程,创建包括“企业融资、利用资源、招聘员工”等主题在内的创业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创业的现实状况作为基本面,把创业典型案例的分析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切实感悟真正的创业理念、创业规律和创业能力,并将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富有启发的案例分析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激发灵感。高校可以减少专业课程的设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高校应该倡导大学生淡化学科界限,拓宽自己课程的选择面,增加选修课比重,鼓励在校学生进行跨专业、跨院系的多样化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高校或者社会举行的各种实践性活动,增强对创业的理解,积累创业经验和能力,并且不断锻炼人际交往和领导沟通能力,增强吃苦耐劳精神和善于思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创业大学生的长辈要进一步转换寻求安逸生活的传统观念,理性地、坚持地、充满信心地支持子女的创业活动,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向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子女提供后勤服务设施,为子女的创业活动在智力、资金和经验上提供帮助等。

(五)建设完备的社会创业扶持体系,加强创业成功的典型宣传

社会要坚持创业的舆论宣传和政策讲解,努力营造支持、引导、鼓励创业的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许多国外的公司都和高校的研究室进行了合作,高校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回报,公司支持高校的科研、实践和创业项目。我国的高校也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争取资金为高校举办各种创业实践项目,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另外,高校也可以邀请社会成功创业人士来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或开展专题讲座,使大学生从不同渠道接受创业教育。同时,社会和企业也应把提供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总之,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长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强化优惠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锻炼,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让教学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家长应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者也应该设立创业目标和规划,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作者:曹中成 胡哲

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的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整体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关于大众创新创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会议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据调查,想创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给各种困难挡住的也不在少数。如何让大学生“创客”脱颖而出,让“创客现象”留得住、传得开,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育内容,它包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孵化指导以及开展的创业活动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还不够完善,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人数较少、比例较低。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创业环境好,大学生创业能力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比例一般在20%-30%。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拓宽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之路。

近年,创业教育在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起步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有所增长、创业能力有所提高,但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还不到位。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大学生的指导还停留在创业技巧、创业政策、形势的分析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创业教育停留在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层面,缺乏创业实践教育。二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学科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没有融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形成有机联系,这就使学生失去了自身专业优势的依靠。在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和创业孵化方面,更是提得多做得少,做了又跟踪指导不足,创业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多层次、重实践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层次、重实践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是高校把创业教育做到实处的保障。构建多层次、重实践的创业教育体系,就要以社会和市场对创业人才的素质需求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设计。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开展常规的创业课程,根据专业和学制的情况,设立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把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系统进行考核,来普及和满足学生对基本创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可以开展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进行培训,着重于创业实操训练和能力培养,并从中筛选出可以跟踪孵化的项目。三是开展创业孵化指导和创业咨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是开拓创业孵化园区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业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素养。

(二)丰富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丰富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方

法,既要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授法,还要利用开设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关注团队活动、拓展训练、参观企业、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教学法。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的有利因素,关注创业实践和实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才能让大学生创业学习更有效果。

加强个性化指导,采用创业导师“一对一”的陪伴式创业辅导。导师从创业机会寻找、项目筛选、企业开办到创业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展开跟踪辅导。特别在创业之初,创业导师要帮助创业者深入考察市场、分析项目回报与风险,从而规避对市场、项目等因素考虑不周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现在创业教师师资缺乏的情况,学校要投入资金加强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第一,要促进师资和企业实践的结合,让企业精英进课堂,让教师进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第二,制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氛围,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方法及途径。第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加强学术研究,夯实创业理论基础,加快提高创业理论研究水平,丰富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并指导运用于创业实践。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和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创业的路异常艰难,除了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缺少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创业教育与培训和商务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做支撑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进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会把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作为择业的首要目标。虽然有想自主创业的学生,但由于父母的反对,很多有梦想有志向的学生无法一味的与父母反抗,甚至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想自己走出一片天,不想一味的生活在笼子里,不想找一个只拿死工资的工作,但是父母的辛苦和养育不得不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梦想。老一辈传统的思想也间接的影响到了下一代的发展。舆论的负面影响深。现在的媒体和社会上的一些人盲目的放大一些成功企业家的案例,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大学没毕业就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实例以此来激励中国的大学生自己创业。造成一大批学生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受到一批商家的蛊惑后,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代理、促销之类的工作。这样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另外,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课程少之又少,课程体系也不完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课程内容偏理论缺实践,可操作性不强,课程内容枯燥,授课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规划有限,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手段单,渠道有限,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极其有限,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经验不足、综合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都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憧憬,但是实际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对公司的各项制度等问题很模糊。甚至只知道生产产品,对于市场营销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欺骗。由于大学生自己在法律上存在的自区,很容易就触及法律的底线。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以及受到媒体和舆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很盲目。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性。大多数都是看到别人做的投资项目赚钱了,自己很受鼓舞,然后便盲目的要去创业。他们既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也没有承受困难和风险的能力。盲目的跟风以后,一旦受到挫折,便会马上放弃。创业是一个考验个人综合能力的事情,尽管有不少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成功的却很少。

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还是有所欠缺的。根据调查表明,只有6%的大学生对创业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表示很熟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半只半解。

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竞争的赛场,优胜劣汰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考验。创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阅历有限,和生活环境的局限许多创业的大学生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准备。

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一)从政府层面来讲,需建立信用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和表彰力度。政府可考虑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大学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把各种创业竞赛落实到实处,把优秀的创业项目落实到实践。对于好的创业项目,应该加大表彰力度,政府可以对于好的项目,帮助学子们找到更好的投资人,助一臂之力。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应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首先,积极开展创业大赛,为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搭建平台。各种形式的创业比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创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创业能力和素养,还能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和机会。参加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学习较为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会全面地认识一个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参与比赛锻炼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并结识未来创业伙伴,结识风险投资家、商界和法律界人士。 其次,大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有力的项目指导孵化。政府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还可以组织会议、开展项目孵化促进会、创业基金项目遴选等活动,给企业、高校、创业大学生、金融机构和企业孵化器之间牵线搭桥,促进双方或多方的创业孵化合作。另外,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创业教育合作,一方而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学生授课、开讲座或者个性化的一对一创业项目指导;另一方而企业也可以承担创业教育的实训教学,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最后,高校和大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高校要通过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园区、筹划各类创业实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创业能力,孵化创业项目。同时,大学生也要自立自强,创造条件不断地锻炼自己,可以以项目为依托建立自己的创业团队,组织并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贾利娜,王万江,吴鹏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3年第19期?

[2] 吕延勤,杨培强.制约高校人学生创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9 (4)

作者:潘丽

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高校要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更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借鉴和引进外部力量,克服创业知识外部化的障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 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559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经验,从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到目前,大学生们的创业活动还普遍停留在一种创新实践活动中,尚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 虽有极少大学生创业成才的事例,但还不能真正反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系统化。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综合式的创业教育。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

1.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就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2.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薄。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且创业成功率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畏惧和创业知识、能力的不足以及创业经验的匮乏。

3.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欠缺。高校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果离开创业知识去谈发展创业能力,则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能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能力越发展,知识掌握得越好。而且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在于发展能力。因此,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都是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都很重要,不应有轻重之分。

4.创业教育的开展对象仅局限于少数学生。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创业大赛,自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各个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三、创业教育的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具体规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向和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它标志着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依据,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为:

1.培养创业意识。这种意识指大学生能自觉地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意识。(1)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观,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既创造社会财富、又创造就业位置,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的新理念。要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大學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3)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要大力宣传一批艰苦创业的大学生典型。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2.构建创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鼓励大学生学有所长,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所创新,这是创业教育的奠基工程。但仅有专业技术特长却不懂管理和人际交往也不能获得成功。因此,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主要还应该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如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文史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3.锻炼创业能力。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是:(1)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2)市场拓展能力。国内企业都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面对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管理先进的跨国企业,因此,必须学会审时度势,抢占市场。(3)组织能力。要建立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员工凝聚力,形成团队精神,使之为创业目标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4.健全和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包括:(1)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积极进取、敢为人先。(2)自知之明和自信自强。既能看到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更能毫不畏惧地迎接任何困难与挑战;认清形势,将创业期望值放在合理的高度。(3)卓越的胆识。创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可能不止一次的失败,没有过人的胆识只能一事无成。(4)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襟。能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压力与挫折,具有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5)稳定而积极的情绪。顺利时沉着冷静、稳中取胜、再接再厉;逆境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镇定抉择。(6)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业者往往不可能拥有业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因此,有了适当的项目和果敢的决策,还必须有一个各方面专业人才默契合作齐心努力的团队,需要创业者以一种宽容精神进行合作,相互经常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功。

四、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基本前提。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广泛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如参观、访问和请优秀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活动;建立创业教育服务机构,拓宽资金来源,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

(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就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开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设计和研发课程”、“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必须改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公共课程设置, 并在课程中强调开放式讨论、案例研讨、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教学手法的运用。

(三)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更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者、创业团队在创业时在管理层面的风险,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准创业者,将会有能力提高新事业在各方面的生存和拓展能力。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大学学业培养计划以修课或毕业学生为指针来衡量成功,而是应该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为判断。大学教师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更主要地应该是经验式的引导,注重创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

(四)积极借鉴和引进外部力量,克服创业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高校可以邀请更多的校外企业家参与创业教学培训、评审等活动,或者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增加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他们的自身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高校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推行导师制,向学生或学生创业团队推荐和委派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不仅可以传授创业技能和常规方法,而且其思维模式及其价值观等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鼓励名师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参加本科实践实验教学;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向大学生开放各基礎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此外,还要加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许多大学生创业之所以失败,问题不是他们缺乏创业意识与技能,而是在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必须要把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创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平台。

(六)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本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更缺少对创业教育的评价。然而,随着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变得日益重要,因为只有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振宇.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教育管理.2007(6).

[2]傅纯恒.在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论坛月刊.

作者:侯静娴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低碳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