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当下,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悄然成为一种潮流和市场趋势,它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实证分析,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高校应结合我国实际,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新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2007年4月,我们对河南省4所本、专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教育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心理需求,探索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的部分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为对象,采用座谈、采访、网上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这4所高校是河南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专业方向涉及经贸、建筑、医疗、卫生、管理、财会、信息技术、旅游等,具有一定的辐射面和代表性。发放问卷210份,收回2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达95.23%。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既参考了以往成熟的大学生创业调查问卷,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问卷内容包括40道问题,分为五大部分:对创业的兴趣、愿望及需求,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对创业风险的认知及心理承受能力,对创业目的及动力的认知,以及对创业面对的困难及其主客观原因的认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

1.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兴趣和态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创业意识较强,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96%的受访学生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但对创业知识了解较多的只占2%,另有4%的学生没听说过创业的概念。在“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个选项中,选择“很有兴趣”的占33.50%,选择“比较有兴趣”的占50.50%,两者相加比例高达84%;选择“不是太感兴趣”的占14.50%;选择没兴趣的仅有3人,占1.50%。

2.对自己创业能力的认识。尽管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但在展望自己的创业前景、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很多人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前景迷茫。在“你对自己创业的前景预测是一种什么感觉”选项中,选择“自信”的占19.00%,选择“迷茫”的占27.50%,选择“有压力”的占47.50%,选择“赌博感”的占6.00%,后三者相加竟高达81.00%。在“你对自己创业的能力感觉如何”选项中,选择“很强”的占8.00%,选择“较强”的占17.50%,选择“一般”的占51.50%,选择“较差”的占23.00%。

3.创业的目的和动力。在“创业的首要出发点”选项中,选择“解决就业”的占30.00%,选择“获取更多财富”的占36.50%,选择“挑战自我”的占33.00%,选择“寻找刺激”的占0.50%。这显示出大学生创业目的与动力的多元化趋势,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

4.对影响创业的原因认识。为什么大学生对创业抱有极高的热情,但投身创业实践的却不多呢?调查表明,主观原因在于其创业能力不足,客观原因是资金缺乏。在“你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选项中,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的占35.50%,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占61.00%,选择“亲人的反对”的占0.50%,选择“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占3.00%。

5.创业信息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52.50%的学生对创业信息的了解来源于媒体报道,通过学校教育宣传了解的占24.50%,同学交流的占15.00%,其他渠道占8.00%。有30.00%的学生希望通过活动加训练的方式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51.00%的学生希望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意味着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反映出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得知:第一,近几年创业教育的逐步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已逐步进入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之中。第二,大学生迫切需要政府、学校在创业相关政策、创业活动训练、创业资金、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显示了政府、学校在这些工作方面的不足。第三,更多的大学生以“获取更多的财富”作为创业的目的和动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务实态度,因此,创业教育中应加强“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思想教育。第四,由于创业能力与创业经验缺乏,致使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的心理准备不足,不敢闯,不敢冒险,意志不坚定,有矛盾心理。第五,大学生渴望了解创业、学习创业和体验创业,希望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训练,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1.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不配套,创业体系尚未构成。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试点阶段,各高校尽管也提“创业教育”,但多数停留在“口号”宣传或者应急的“治标”手段上,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

2.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我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是在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的“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表面上看似乎开展得很红火,但从实质上看,大多还停留在团委或就业指导中心所组织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或相关讲座中,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创业教育的一席之地。

3.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不多,途径单一,缺少创业实践环节。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言,无论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还是创业技能,无一不与实践能力有关,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导致同一类型的人才过剩,而社会所需的个性鲜明、创业能力强的人才不足,多数大学生只能被动地求职就业。学校创业师资欠缺,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4.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素质不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独立性、团结性、适应性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而这些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国家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相关的总体规划,将整体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把分散、零星的创业指导和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借用政府的力量培育其成长成熟,并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二)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新理念,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当前国家提出的“全民创业”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为创业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如建立创业教育指导机构,设立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创业教育活动专项资金,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等,以培育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三)改革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条件成熟的还可以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还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研讨、模拟式体验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构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办学模式。

(四)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完善创业人格

创业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高校应加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能正视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危机,促进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义.论大学的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

[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责编:博雅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徐玉芳(1953-),女,河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徐玉芳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摘 要:当下,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悄然成为一种潮流和市场趋势,它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实证分析,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一、社会背景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在校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结合当前的鼓励创业与就业困难的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在校大学生开一家小店、经营一家学生餐厅、自办一间个人工作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1]。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然而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针对这些质疑,本文通过问卷、采访、网上查资料等方法全面调查了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并予以实证分析,就其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思考,并从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校自主创业大学生、非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商家、校职工等)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两类问卷,问卷一发放360份,主要是针对自主创业者的情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6份;调查问卷二共发放2 000份,其中覆盖了江西高校,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 940份。针对自主创业者的情况调查,从各方面着手,调查确定其创业方式(店面格子,网络等)与创业方向(服饰、精品、餐饮等);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营状况;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与非学生创业者的异同处;并调查在校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

(二)访谈法

对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典型人物采用了预约、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访谈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典型自主创业者进行深度调查,了解其基本创业情况,深入分析其创业目的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调查分析其创业心理及分享其创业历程等。

三、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一)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1.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67%的大学生认为选择自主创业是对大学生一个极好的锻炼,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并对毕业后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20%的大学生认为选择自主创业可以解决大学生的一部分生活费,鉴于此,他们对自主创业有一定的好感和赞同。而12%的大学生则认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不宜不务正业地自主创业。

2.其他人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根据调查,非创业者中有45.5%的人赞同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认为大学里应开设有关自主创业的课程。有39.2%的人不支持自主创业,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应当注重学业,不应偏离重心地提前自主创业。更有15.3%的人基本不了解自主创业及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初衷及目的。

(二)在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之路的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到,因自身发展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最主要份额。当今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愈加明显,加以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7.3%的被调查者认为选择自主创业是受外部压力的驱动,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受现实压力及将来就业情形的影响,有46.1%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和财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有的学生自主创业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爱好和特长个性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有的学生认为创业不失为就业的一条成功出路。同时调查发现,学生对创业目的相对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对创业的预期大学生们也表示只有做过初步打算,并没有准确明细的预期。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够成熟,还需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一些问题

由于大学生的身份特殊,要自主创业,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68.5%的人考虑创业),然而真正敢于实践及敢于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人却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我们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资金占了绝对位置,筹集资金是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道关卡;工作实践、社会经验的贫乏,被普遍认为是创业的重要消极影响因素;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也成为较大障碍。此外,没有良好的人脉圈也成为一大不利因素,成功的自主创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交流圈及有成功经验的人士指点等必要支持。

当然,自主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创业与学业相冲突的矛盾难以解决。据调查,当学业与创业计划发生冲突时,很多学生会放弃创业而选择专心学习,只有少数人愿意坚持创业,在校大学生的首要角色是学生,要兼顾学业和创业的确是一个挑战。

综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难颇多,要实现真正的创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过程,从创业的意愿到成功创业还需要很多的现实基础,多数人认为在校生现阶段还须经历工作锻炼,积累必要的经验,拓宽自己的人脉,丰富阅历后再投入创业。

(四)大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由上图可看出,大部分想创业的大学生认为在创业中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创业顺利发展。有些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比较全面,明白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都有过心理准备,理性选择创业。

四、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

(一)自主创业少不了社会的支持

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硬”和“软”的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的社会因素。“硬”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通俗地说是创业的资金来源;“软”的社会环境是指与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国家应积极地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增强扶持力度。

(二)高校尽快地开展创业教育

据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关机构的专业调研数据显示,89.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大多数学生没有下定决心走创业的道路。总体来说,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都比较缺乏,大学生对创业心动大于行动的现状仍是事实。高校应尽快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改变这种状况来促进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创业教育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在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校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实战平台,商业小铺布满校园,有近1/3的自主创业店选址在高校校园里,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可成为其成功经营的重要后盾和保护屏障。

此外,高校通过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深化就业指导课中创业教育的相关专题,从理论源头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认知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以此来完善创业教育课堂建设。

(三)创业须慎重,在校大学生须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在经过调查之后,综合各种因素来权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本文建议在校大学生们要慎重对待、理性创业: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非常重要,要合理地权衡学业和创业计划;其次,并非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自主创业只是职业选择中的一种;最后,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创业会同时面临成功和失败。对于一些真正有能力并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是值得鼓励和支持,但前提是对创业要有足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创业思维。

五、结语

调查研究得出在校大学生走向成功创业的三大基础:资金、经验和创业综合素质。

第一,没有资金的支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第二,经验是在校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又一大因素,对市场运营的了解直接影响创业的路途,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参加专门的创业培训或在企业实习积累相关经验。

第三,良好的创业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融资能力、人际交往等。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等致命的弱点制约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将无法面对创业时的种种困难。因此,创业前要充分了解创业的风险及相关情况,调整心态迎接创业的挑战。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做到创业能力的积累,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培养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多接触社会。由学校走向社会,积累各方面的人脉资源、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将有助于创业。当代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沉淀和技术能力,在创业时应把握自身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施险峰.试论当前大学创业文化的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0).

[2]大学生创业手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张邹.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的管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1(1).

作者:徐蕾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南昌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八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现状及他们对外界的包容、支持和帮助的诉求,提出只有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在校大学生创业更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提高,为增强经济活力、减轻就业压力、推动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创业 问题 建议

“在校大学生创业”这个社会现象,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和讨论。在校大学生怎样看待创业问题?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让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南昌市八所高校的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创业环境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进步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作为新增劳动力中最具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一个创业热情高涨的群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组织和个人都对此进行了调查,但多数都不够具体、详实,不能体现当下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情况。

二、调查目的

通过实际调查, 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各种因素,了解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状况, 认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需求,探索政府、学校和学生应如何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这八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涉及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方向涉及经贸、建筑、管理、财会、外语、计算机、水利、园艺等, 具有一定的辐射面和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84%,有效率87%。问卷内容包括12道问题, 分别涉及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领域的选择、创业素质的具备、前景的预测等一系列问题。

四、结果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浓厚,但实践程度低

数据显示,对创业感兴趣的人群占调研样本的82.8%,但其中只有6.5%的人付诸实践。这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从对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看,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没有优秀的创业团队、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资源以及资金不足成为主要因素,分别占58.9%、56.5%、52.2%、46.3%、38.7%。这与受访对象的观点是一致的。被访谈的学生提到,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自己创业的想法,可是实践起来有很大的困难。首先,绝大多数学生,即使是经济管理等综合类专业的学生,在对于如何真正创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第二,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交际面都很狭窄,和他们熟悉的也大都是同班或是同一院系的同学,这给创业团队的组建制造了很大的困难;第三,很多大学生由于和社会接触的较少,对于社会持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认为在创业过程中非常容易被欺骗,不敢走出去;最后,资金不足也是一个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自身没有什么经济实力,而国内和省内的风险投资尚不成熟,专业化程度较低,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这样没有清晰的前景、不容易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项目投资非常谨慎,使得大学生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

2.创业领域选择以兴趣为主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调查中,51.1%的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3.4%的人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低的行业,20.7%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仅有4.8%的人选择了当今热门的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通过数据我们了解,当今大学生在创业时受自身学科的影响很小,而兴趣在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中影响最大,大多数人在选择创业领域时还是以兴趣为导向。

3.更希望获得实践型创业教育

在创业教育方式的选择中,73.4%的人选择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学习,17.2%的人选择请成功人士讲授经验,6.2%的人建议在媒体上多宣传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3.2%的人选择请专家讲授理论。这说明在创业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比起传统的理论的教育模式,大多数学生更希望通过实践来学习。受访者认为,一些学者型的老师在讲授创业知识的课程中,内容较为陈旧,与现实的社会状况不相符合,很多东西不具备可行性。而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育能给他们很多启发,更有时代性,可行性较高。绝大多数人认为,真正实地学习对他们的创业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他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一个企业的运作情况,能够很直接地获得当下的行业信息,能够迅速地学习创立一份事业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

4.理性对待创业与学习

当创业计划与学业有所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9%的学生选择“边学习边创业”,22.4%的学生“放弃创业专心学习”,12.9%的学生“找人代为管理”,而选择“休学创业”的仅占3.9%。这表明,当创业与学业有冲突时,大多数人还是会兼顾二者。这与受访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名列前茅,但是都能保证跟得上学习进度,由于自己知道会比其他的同学的学习时间更少,所以他们平时更加充分利用时间,上课更加认真听讲。

5.外界的帮助很重要

从“对政府改善创业环境的期望”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税收优惠”、“敦促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在校大学生最希望政府做出的努力,两者都占22%的比例;其次是“放宽新企业的审批及简化审批程序”与“放宽贷款政策”,所占比例分别为19%、16%;认为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和“舆论支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2%、9%。这些数据体现了在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对资金、知识和政策支持等外界帮助的强烈需求。

6.创业出发点明确,主动培养创业素质

在关于“创业首要出发点”的调查中,有40.2%的学生认为是“获取更多的财富”,39.9%的学生认为“挑战自我”,16.5%的学生认为“解决今后就业”,3.4%的学生“寻找刺激”。说明现代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并不是让他们创业的主要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环境影响和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个性所导致的。我们看到,挑战自己、锻炼自己,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是他们选择创业的出发点之一。可以说在校大学生创业并不是盲目的, 他们注重实际利益的获取,也注重自我能力的升华。

7.大学生创业前景预测

在对大学生创业前景预感的调查中,约占40.1%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创业前景充满了压力,而26%的学生则感觉到迷茫;对自己创业前景信心十足的学生也不少,约占17.5%;8%的学生觉得有赌博感;8.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调查数据表明,尽管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业前景很是看好,但在大多数学生的心中,创业仍旧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另据访谈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毕业后继续走创业的路子,其中很大部分人选择在校创业时的行业,他们认为大学时期的创业经历给了他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从中获取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对社会的认知深度和宝贵的创业经验,这将给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五、大学生创业,自身是基础,学校和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1.大学生创业,自身努力为基础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慎重选择创业项目、创业方式

由于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没有风险意识,对市场和行情的把握不准确,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并没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往往显得一厢情愿。所以,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慎重选择创业项目、创业方式,在创业前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最好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人员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

(2)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创业技能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专业知识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障碍,在校大学生应主动充实自己,积极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很多大学生对创业信息的了解不多,也没有在相关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缺乏创业能力和经验,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要主动地了解创业信息,积极参加创业培训,接受专业指导,提高自身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业,学校支持为保障

多数受访者提到,学校的创业教育、创业氛围及创业支持,是大学生选择创业、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南昌大学在2001年4月成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创业者提供了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江西师范大学从2002年开始创业教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集“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江西师大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基地;2007年9月,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在江西财经大学成立。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支持、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

(1)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给予充分的宽容和理解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念头,但目前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学分修读方式和日常管理规定往往限制了在校学生创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学校能够通过认真调研和试行,针对有浓厚创业兴趣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给他们充分的宽容、理解和鼓励,让学生不必在创业和学业之间“两头为难”。

(2)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

创业教育既是素质教育又是技能教育, 涉及的面比较广。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载体、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是加强创业教育的重点。要更好地将创业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明确的创业观,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形成明确的创业观,树立市场意识,激励学生从专业切入,开展特色创业。

(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搭建创业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机会,供有创业动机的学生施展才华,实现他们的创业愿望。此外,学校也应对参与创业的学生进行实际指导,正确引导他们创业活动的进行,使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少走弯路。同时,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为大学生创业谋求更平坦快捷的道路。

3.大学生创业,地方政府支持为东风

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国家所制定的一些创业政策不一定能够适应地方创业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够以地方的高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

(1)从大学生实际出发,推行切实可行的创业优惠政策,确保创业政策的落实

地方政府在制定创业政策时应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推出切实可行的创业优惠政策。另外,在创业政策的落实上,政府也应加大力度。

(2)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传统的创业资金往往来自创业者自身的积累,但现在,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法筹集资金创办企业已经越来越不可行。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障碍,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 积极探索利用技术、专利、知识、信用等担保的融资渠道, 真正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社会环境方面,在校大学生创业毕竟是新生事物,人们怎么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一种好的创业氛围,能够带动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所以政府应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宣传,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好的舆论,为在校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只有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大学生创业更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高,才能使“创业”真正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参考文献

[1] 夏志芳.大学生创业观调查与分析——以H高校为例[J].中国知网·科技信息,2007,(5)

[2] 郑禹.创业教育——大学教育新的责任与使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

[3] 赵丽霞,单联娟.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与创业意识形成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曾维平

作者:上官飞 李淑贤 陈巧清

上一篇: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论文下一篇:政工师安全监督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