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

2022-04-17

摘要: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归集、分配、记录和分析,提供相应成本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条件和难点,结合工作实际,对全成本核算如何更好地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 篇1:

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公立医院在兼顾公益性并承担为提供均等化公共医疗服务的同时,不得不直面市場严峻的挑战。自此,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逐渐被引入医院的管理理念和体系中。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预算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2004年,公立医院开始着手开发新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又称为总预算,是医院下一年度经营预算的总称,是指以医院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以业务量为主导,进而延伸到成本各资金收支等各个方面,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对与医院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全面预算系统是管理者将医院的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以目标利润效益为目标,以资金流量为纽带,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经营、财务预算指标为依据,并通过影响全体员工以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方式或过程的集合,这一过程通常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核等环节组成。

医院全面预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三大部分。

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一、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最高权力机构——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经授权后由日常执行工作的机构——医院办公委员会代为行使职能。医院办公委员会由医院的负责人担任领导、主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

二、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的日常管理、预算方案与财务结算报告的编制、财务预算的监督实施、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考核、财务预算的经济论证评价。

三、预算执行部门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单位,包括预算责任中心(职能部门)和预算业务科室。

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流程图

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程序要符合高效、良性预算机制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对“集权”和“分权”的一种平衡过程,是在充分认识医院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对未来进行预测并对医院各级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进行分解的过程。

预算的编制

成本计划与控制是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编制可以采用适当的成本预测方法、成本决策方法与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成本预测、决策与核算的信息与数据来进行预算编制。同时,在预算编制时,最好不要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而要根据不同预算项目业务发生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

一、业务预算的编制

业务预算具体包括收入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间接成本预算等各个部门预算。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具体包括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预算表等,

它是根据各个部门预算汇总编制而成的。现金预算是医院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随时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以确保到期债务的清偿,如果现金预算表明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计划的经营活动,医院就要根据现金预算的结果来调整其他预算,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

三、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具体包括资本支出预算和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等,是一种资本预算,它根据特定的投资与筹资项目编制而成,其也与医院战略存在共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资本预算服从于医院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医院以资本投资为契机重新塑造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

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根据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及预算管理现状、特征与机制,基于全成本核算的思想与理念,我们认为在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并实施了如下保障措施是必要的。

一、提高预算的全员认识。二、建立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三、充分利用成本控制的经验,建立责任明确的组织体系。四、构建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与成本管理机制产生互动效应。使全成本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在制度层面具有高度的融合,产生互动效应,此为彼用。

五、根据作业成本的思想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可以使每个核算单元都能够以责任中心的身份参与成本控制,从而使每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够得到公正的体现。

全成本核算模式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预算管理方式,是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与新医疗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方式。按照2012年开始执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全成本核算在医院将逐步全面推行,随着全成本核算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成果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开展基于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也变得更为可行。(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论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及实施建议

孙婧祎

摘要:为适应高校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财政部于2009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较旧高校会计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做了对比,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了制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实施新会计制度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高校财务人员适应会计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变化、建议

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4年时间,仍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烙印。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不断扩张,举债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办产业投资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存在使得高校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高校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高校经济运行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财政部开始修订高校会计制度并于2009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历经调查研究阶段、首次征求意见阶段,现已发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是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加强高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财政部门、管理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对完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需要。

二、高校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

旧高校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理解、收支与现金流一致;缺点是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教育成本核算不准确,不能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大不能满足学校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新高校会计制度(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规定将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是指在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某些特殊领域和特定业务,比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等保留原有的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高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不完全照搬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既能满足新时代环境对高校管理的要求,又体现了高校业务特殊性,避免了核算成本的浪费。新的核算基础将在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和债务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支持,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改善。

(二)会计核算主体的变化

旧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财务与基建财务分别核算,形成了两个主体,相应有两套账目和报表,分别反映学校日常教育事业活动和基本建设投资活动。这种分离既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也使得学校财务报表不完整,不能反映高校的整体经济活动和真实财务状况。新高校会计制度将基建财务纳入学校“大帐”,统一了会计主体,增加了“在建工程”等基建科目,取消了“結转自筹基建”等往来科目,使得财务报表更加完整和全面。

(三)资产类核算的主要调整

资产类核算的主要变化是计提资产折耗。旧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按照原值核算,成本在购入时一次性记入支出,在增加“固定资产”科目的同时,相应增加“固定基金”科目;在资产的后续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这种核算方式,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严重不符,高校的净资产虚高,而教育成本的核算也无法准确得出。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的分摊固定资产成本,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并对资产处置的相关业务的核算做了调整。新增加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用于准确核算资产价值。通过这一系列的规范,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更加真实、教育成本核算更加精准、财务报表数据更加可靠。

(四)其他会计科目的变化和调整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净资产类科目进行了精简,“固定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被取消,由“本期盈余”、“累计盈余”取而代之;收入类科目新增“财政拨款”、“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收入”等,取消了“教育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科目;支出类科目新增“资产折耗”、“财务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取消了“拨出经费”、“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增添了教学、科研和其他业务方面的科目;负债类科目主要增加“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其他科目无实质性变化。

(五)财务报告体系的主要变化

在旧高校会计制度中,高校核算基础为由收付实现制,因此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而新高校会计制度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财务报告中需要增加现金流量表,来反映高校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对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好的掌握高校的教育事业活动及其经营状况,为管理或者投资等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对于高校内部而言,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内部管理者掌握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控制财务风险,为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三、高校应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制定与新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规范体系

会计制度侧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财务制度侧重财务行为的规范化,而会计核算却是以规范的财务行为为基础的。财政部和教育部已制定了与新高校会计制度相匹配的高校财务制度,而高校则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结合新高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制定出一套更加细化的、符合本校现实情况的会计规范体系,从而为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财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依据。

(二)做好固定资产全面清理工作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耗是高校会计制度一个重大的变化。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照净值列示,寿命期限或者受益期限内要系统的计提折旧。这种变化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来说,采用新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来核算即可,可是对于已有的固定资产,需要确定其折余价值入账,其价值判断和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和繁琐,因此,固定资产的清理和数据收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而在清理工作进行前,由于种种原因,难免高校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首先要查清问题,根据固定资产实际状况及时调整,确保帐实相符。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各种、各类资产根据使用年限和使用状况确定其资产折余价值和剩余年限,为转变资产核算方式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毛荣芳

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 篇2:

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难点及对策

摘要: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归集、分配、记录和分析,提供相应成本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条件和难点,结合工作实际,对全成本核算如何更好地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立医院 全成本核算 对策

一、背景

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我国公立医院提出精细化管理要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完善公立医院财务核算制度,加强费用核算和控制,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指明了方向。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借助经济管理手段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认识成本、剖析成本,为医院管理者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开展全员参与、全要素涵盖、全过程衔接的全成本核算,合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无疑是落实深化医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意义

医院成本是指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活动中所耗费资金的总和。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来看,医院成本分为医院总成本、科室(单元)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以及床日成本等;按照成本性态来看,医院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可控性来看,医院成本又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医院将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加工成管理者有用信息的过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体现在“两个全”:一是要素全,既有直接成本,又有间接成本,既算可控成本,也算不可控成本。横向来看,全部科室、全部核算单元,纵向来看,医院、科室(单元)、病种、项目,对构成成本的所有项目均要进行计量、分析、考核和控制。二是过程全,与医院经济运行有关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全成本核算范围。如资产购置活动,从计划、论证、招标、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到报废整个过程各个环节,是否节约费用,是否降低成本,最终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医院成本中反映出来。全成本核算能为内部分配提供合理可靠数据,为医院运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形势下,科学补偿机制的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的健全,医院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深挖探索全成本核算和管控措施,以提升医院运营效果。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发展

公立医院传统的成本核算大多以奖金分配为目的,是对各临床科室人力成本、物资领用、设备折旧、消毒洗涤、水电氧气等耗费进行归集和统计,以完成奖金计算和发放。通常通过手工或半手工作业的形式获取数据,对科室耗费仅限于可划分、可归集部分,准确性和及时性都不高,无法全面反映科室实际成本,不能作为成本分析的有效参考依据,成本管控的作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公立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巨大变化,基于奖金核算目的的成本核算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不足。全成本核算先是对医院各级各类成本进行全过程反映,然后归集分配到临床各科室,包括医院、科室、单元、病种、医疗项目五个层次。通常利用信息软件进行归集和分配,建立分摊标准和核算体系,通过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决策等环节,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条件

(一)基础环境

1.组织基础。医院应成立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建立以医院领导为负责人,财务部门为抓手,信息部门为支持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同时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制度落实,可在各科室设立兼职成本核算人员,协助开展本科室以及全院成本归集工作。

2.制度基础。医院要贯彻落实《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各项财经法规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同时按照全成本核算的类型,对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等单独制定相应的核算流程和工作规定。

3.人员基础。全成本核算和管控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作,要向全院职工传递成本管理理念,使其认识成本核算的意义。对医院的管理层和中层干部强化成本意识,对医院成本核算人员加强培训,使其了解成本核算的方法,提高技能。

4.信息系统支持。全成本核算的组织基础不仅是建立相关成本管理机构,重要的是搭建信息平台,所有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均可以在平台中获得,合理运用成本核算软件,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核算体系建立和数据采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成本核算深度划分核算单元,确定各核算单元的成本项目、费用要素和支出明细。通过医院HIS系统和成本核算软件,对需要的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工作量、服务结果等数据进行采集,坚持从业务源头、最小单元、最小项目采集起,不从会计数据简单分摊,确保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三)制定核算流程。通过对人力成本、物料消耗的直接计量,以及公用支出的合理分摊,将医疗辅助成本和管理费用分摊到临床科室。采用项目成本归集的方法,计算出院病人成本,根据疾病诊断信息计算病种成本,根据诊疗业务量数据,计算诊次(床日)成本、出院人次成本。

(四)核算表单及其应用。按照国家卫计委《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的总体要求,在编制《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和《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的基础上,根据各科室业务实际情况,对科室收入支出结余情况按照月度、季度、年度进行汇总分析,结合主要经济指标形成分析报告,为临床科室明确年度成本管控目标、探索管控措施提供参考意见,成本核算的结果要与科室绩效考评挂钩。

五、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难点

(一)结果运用要满足医院发展和临床实际需求。在公立医院实际操作中,为了提供对医院运营管理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科室类型、不同业务流程和项目,甚至不同阶段,调整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以及计算方式,量身定做临床实际需要的成本报表,便于分析和探讨管控措施。

(二)核算单元的划分。由于传统成本核算科室口径过于宽泛,无法满足全成本核算需求,需进行进一步划分,理清门诊与住院、医疗与教学、医疗与科研、诊疗与医技、诊疗与护理、本部与分院的收入与支出边界,才能核算科室全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等。但是对于核算单元如何划分,目前无相关制度规定和范例,主要是结合医院实际和由核算深入程度确定。

(三)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运行体,各类人员在门诊与住院、本部与分院、医疗与教学、医疗与管理以及同一科室亚专科之间频繁流动。为了准确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就需要动态考勤员工工作时间,清晰反映多角色员工在各部门的出勤情况,防止出现单一按照花名册和工牌对人员所属科室进行“一刀切”划分,减轻角色对人力成本在不同核算单元之间分配的较大影响。

(四)业务流程的重组。需要对医院的成本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成本核算需求。比如人员调配和考勤登记、物资出入库管理、固定资产调拨和报废流程等,相关业务科室的信息系统设置和报表内容格式均要符合成本核算要求。

(五)信息孤岛的整合。医院各部门在不同时期启用的信息系统,由于大部分仅与本部门业务相关,未考虑相关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问题,形成信息孤岛。要实施全成本核算,需要将各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在全院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及时、准确获得所有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提高效率。

(六)尚未纳入核算范围的成本内容。虽然全成本核算已经充分考虑医疗服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的所有耗费,但一些成本由于计量和分摊难度等问题仍然没有被纳入,值得成本核算工作者共同思考。比如土地成本、 医护人员的市场价值、医院品牌形象价值等。

六、提高全成本核算对医院运营管理效果的对策

(一)制定内部服务价格,公平合理考核科室成本。内部服务价格是指一个机构内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采用的结算价格。医院的每个业务部门都可以视为一个成本责任中心,后勤辅助部门为其提供的各种服务就可以体现在内部服务价格之内。内部服务价格对于提供服务的科室来说表示收入,对于被服务的科室来说则表示成本。制定内部服务价格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科室之间的责任转嫁,便于公平合理的考核和评价科室成本控制和管理情况;内部服务价格有利于弥补成本核算中简单分摊造成的不合理,使成本核算数据更准确、职责更明确;实行内部有偿服务,还有利于调动提供服务科室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与全成本核算相适应的资产管理流程。建立物资库存预警体系,提高物资管理能力。主要有通过条形码实现高值耗材全过程跟踪管理,防止事后损失。通过规范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对基建投资、设备购置等重大投入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集体研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对病源少、产出低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控制,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三)成本核算与预算、资产、绩效实现多位一体的联动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价值管理活动,渗透于医院所有经济活动之中,涉及医院各项业务和人、财、物各个要素。通过充分发挥医院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效益,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建立医院全面预算体系,在精简合理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发展规划编制预算。运用科室成本与科室绩效挂钩的手段,达到管控科室成本的目的。通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联动,可有效加快医院资金运作效率,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财会[2010]27号.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S].财社[2010]306号.

[3]孙阳,余波,朱晓梅,程香玲.深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实践与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3,(3).

[4]兰娜.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全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22).

作者:张苏

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 篇3:

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践工作的思考

摘要: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个长效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文章就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实践的经验、暴露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实施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 实践 问题 效果

近年来,有人认为医院全成本核算过时了,都去关注单病种成本核算和临床路径,很少研究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殊不知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论单病种成本核算还是临床路径的规范都应建立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个长效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

山西省眼科医院自2006年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以来,对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有效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信誉,不断加强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院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成本核算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医院成本核算能否顺利运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结合眼科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实际,拟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成本核算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实践经验

1.先行调研,广泛宣传,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全院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崭新工作。为了能够使其平稳有序地进行,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等。在此基础上,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亲自挂帅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财务科牵头着手进行操作,设立专职核算人员。通过召开多次中层领导会、成本核算专题会等形式,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能把成本核算简单地理解为医院进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合理调整奖金分配,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益,减轻患者及国家的负担,同时也使医院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2.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1)升级相关软件,进行相关人员培训。在提高职工认识的基础上,为保证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数据配比的合理性,成本核算数据及操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医院设备科、后勤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核算软件”和“材料成本核算软件”先后进行升级,使升级后的软件数据库数据能够自动归集,并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使其对相关软件的操作、制度及核算都熟练掌握。

(2)适时进行清产核资。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4个方面,并制做标签进行登记管理,摸清了医院的家底。

(3)进行基础数据核对登记。对各核算单位占用的房屋面积重新测量统计、登记。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合理设置用水、用电大用户。做好水、电及各工作量基础数据的采集、记录。

(4)合理分配采集数据包括消毒、洗涤、维修、加工等内部服务项目的数据。

(5)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医院物资、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科室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3.核算工作。

(1)确定科室成本核算对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用成本科室、管理科室、医辅科室、医技科室和直接医疗科室为科室成本核算对象,统一全院各部门的统计口径。

(2)科室收入。将科室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大类,总的归属原则如下:①直接收入:是指由一个直接医疗科室自行完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100%计入各直接医疗科室。包括:床位费、材料费、护理费、诊查费、特护费、输氧费、处置费等收入。②间接收入:是指由直接医疗科室开单,由医技科室接单共同完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按一定原则分别计入各直接医疗科室。包括:检查收入、手术收入、麻醉收入、药品收入等项目。③病人欠费。按相应的欠费项目,不作为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收入;欠费收回后,作为相应科室收入。

(3)科室成本。将科室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大类,总的归属原则如下:①科室可控成本:是指各核算科室可直接控制的支出。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采集的数据信息按科室核算对象直接归集到科室的费用(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医疗保险费、临时工工资等费用)、材料消耗(包括: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费用)、科室公务费(包括:差旅费、培训费、业务招待费、宣传广告费、电讯费、电话费、邮资费、医疗事故鉴定及赔偿费等费用)、计量维修费、洗涤费、其他费用等项目中,构成科室可控成本。一些无法确定消耗数量的成本按一定比例分摊。②科室不可控成本:是指各核算科室不能直接控制的支出,主要是指行政管理费用(包括:管理费、图书费、医疗垃圾费、管理部门的水电费等项目),一般根据各科室人数或面积进行分配。

(4)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各家医院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实施。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成本核算不断完善和合理。眼科医院在成本核算前期运作过程中,由于在科室对应、管理费用及零余额的分摊上考虑不全面,影响了数据的客观性。后期通过对成本核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全部数据能准确的分摊到各核算科室,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成本核算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职能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是医院的费用部门,控制好这些部门的费用支出,对医院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的做法是对后勤服务部门实行费用包干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没有发挥出增强职工成本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临床和医技科室没有起到联动降本提效的作用。

对后勤服务部门实行内部转移价格,明确成本费用归集,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大力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医院负担。医院后勤开支是医院成本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水、电、气等诸多方面,降低消耗大有潜力可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社会去办,利用社会资源为医院服务,减轻医院负担。社会一时不能办的后勤服务要引入市场机制,制订合理的消耗(开支)定额,减少“跑、冒、滴、漏”,杜绝浪费,降低消耗。

2.成本核算虽然增强了职工的成本意识,利用激励机制的经济管理手段将成本与绩效挂钩,也力争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利益分配,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单纯以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将会造成科室重收入、轻质量,不合理检查和用药、不规范的收费等现象。同时,会导致某些科室为减少或降低成本,不敢引进先进设备或新技术,影响其正常业务的开展和技术进步;还会导致某些科室偷工减料,最终还是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所以如何将成本核算与医疗服务质量挂钩,是现阶段面临的亟待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就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3.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分摊是难题。由于医院属事业单位,在2010年前《医院财务制度》出台前,医院对医技科室大型设备和房屋建筑的折旧费不计提和分摊,仅提取简单的修购基金,对于无形资产就更无从反映了。对医院来说,每一设备、房屋建筑的价值均不同,其分摊方法也应不同,但目前仅用同一标准简单衡量,使采集的数据既不准确又不具可操作性;且有些固定资产数额极大,残值较高,不考虑残值,直接导致的结果也是数据不准确。

山西眼科医院在全国专科医院排名前十,这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一项无形资产,有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的。但在实践中医院却不能将此无形资产单独列式并核算。其实医院的品牌就是一项无形资产,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名称不同,无形资产的含量也不同,它会给医疗科室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成本核算中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是医院成本核算的一大缺陷。

笔者认为,医院毕竟不同于企业,有些管理成本是无法精确分摊的,因此,在遵循因果、效益、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确测算出总的管理成本,然后按人或病床数量进行分摊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便于操作的方法。只有把管理成本分摊工作做好,才能使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做到位。如何科学地公摊管理成本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医技科室和门诊科室核算尚欠合理。医技科室和门诊科室因工作性质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核算办法对其进行核算。眼科医院采用的办法是将医技科室收入按一定原则分配到直接医疗科室,将门诊科室收入统一归入门诊部,再将门诊部设为直接医疗科室的方法。这种办法虽然考虑到了不同科室的特点,虽做到了收入统一核算,但却包含了一定的主观因素,致使核算结果不够科学合理,也制约了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发展。

医院如果将临床和医技科室按照风险利益共担原则,进行捆绑式核算,比如将临床开单科室的收入同医技收入挂钩,按比例将医技科室的收入分摊到临床和医技科室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各科室的积极性,防止科室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促使各科室主动参与成本控制,树立大局意识。

5.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尚待完善。目前开发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IT企业各自为政,还没有基于一个行业标准的平台来进行,医院对于这类商品的甄选也往往缺少准确的判断,从而失去医院成本核算的专业依据。笔者认为,国家卫生部应当与财政部联合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于不同级别医院的、具有政策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医院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标准,由各家医院在这个标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具有本院特色的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真正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和实时化。

三、医疗成本核算的效果

1.眼科医院自开展医疗成本核算以来,广大职工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而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及需要必须的现代管理方法;它不仅仅是财务人员个人的事情,更是需要医院领导者、广大职工全力配合的,关系医院职工切身利益和医院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医院每一名职工的直接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为此,眼科医院专门成立以院长为首、财务科人员为辅,结合医院各相关科室成立成本核算小组。使强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观念成为医院每一位职_T都迫切要求的自觉行动。

2.开展医疗成本核算以来,树立了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新型的管理手段,不但关系到医院的收入、支出核算,也关系到医院效益的核算。目前,医院成本核算最显著的作用就是临床路径,只有精确的数据,完善的操作流程,有力的监督,优良的医疗技术,才能将临床路径执行好,才能做到“三好一满意”,缓解医患关系。眼科医院自2010年部分病种施行临床路径以来,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科室的医疗成本。

3.自开展医疗成本核算以来,在医院建立起一整套的横向管理和制约机制,其归结到每一个临床科室的时候,可以利用成本核算实现它的直接成本归集和间接成本的分摊。每一核算科室每月都能结算出它的直接、间接核算成本。例如直接成本是记录洗了几件衣服、领了多少手术耗材、出了多少次差、用了多少水电耗费的成本。过去医院管理比较松散,很多后勤管理无法和发生的单位去对应。而现在引入成本管理以后,流水线过程非常分明,发生数量直接跟个人与科室成本效益挂钩,科室人员自觉地互相监督、提醒,科室成本明显下降,所谓“群众监督机制是最有效的”,基本实现了横向制约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责编:李雪)

作者:李契 郑建中

上一篇:职业卫生管理学论文下一篇: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