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扩容快速、运行稳健、不断创新的良好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 篇1:

试析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资产实现证券化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国企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流动资金量,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对社会的要求。国有企业证券化的实现改变了传统经营体制下的融资方式,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文章从国有企业融资的现状入手,进而对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必然性和特点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国有企业对融资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参考,进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企;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资金充足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融资,从而拓宽企业资金的流动量。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剧烈,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保留盈余的方式来确保资金充足。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资金有所亏损,致使产生对外负债的现象。对此,国有企业必须针对其情况对融资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保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是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一)实施资产证券化使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深化改革,因此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开始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手段尚不够完善,致使资金的流动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原本存在着对外负债的现象,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一直止步不前。然而随着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便于企业深化改革的有效实施,从而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负债的现象。

(二)实施资产证券化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降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国有企业不得不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就要在资产市场中进行融资,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投资信用度不够,致使其在进行融资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投入量,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处在如此环境中时,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加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市场融资中的成本。

(三)实施资产证券化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为企业增添了新的融资方式,并给予了企业足够的资金扩充业务,加快发展。并且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实施,给资产负债的企业带来了存活的希望,同时也由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障社会各方面的协调。

二、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融资方式的创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融资方式的创新可以促使企业得到新的出路。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有效满足了人们对融资工具创新的要求,从而使其逐渐占据融资市场的主体地位。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融资手段中存在的资金流动小的缺点,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为我国国有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一)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融资

资产证券化融资较其它传统融资方式相比成本较低,利息也相对较少,同时支付资金的比率也较低,因此吸引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关注。在最初,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虽然要支付账户托管费等各种费用,但是从最终的费用上来看,其整体费用还是较传统的融资方式的成本要低。因此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其可为国有企业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

(二)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

对于资产负债的国有企业来说,利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进行资产融资,不仅不会在原有的负债基础上增加负债率,同时还会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减少负债率。因为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因此其对企业的信用要求相对较低,从而改变了传统融资成本高的缺点,可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减轻企业融资的压力,为企业提供资金进行发展。

(三)资产证券化是收入导向型融资

传统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要求较高,因此信用的高低决定了融资资金的规模。若企业的整体信用度不高,那么就会给企业的融资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无法用融资的方式为企业筹措到一定的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主要关注的是国有企业采用资产证券化后的收益情况,通过此方式,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进一步创新从而收获更多的利益。同时资产证券化对企业来说风险较小,并且由于大多数的企业都拥有或多或少的优质资产,从而促使大部分企业都可以采用此融资工具进行资金的融资,进而弥补企业资金上的漏洞,从负债转变为收益。

三、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困境

(一)缺少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立法

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少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限制。资产证券化立法的不完善致使企业在利用其进行融资时没有适宜的法律环境,进而当出现一些法律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资产证券化作为国有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应针对其设置相应的法律条文对资本市场的资金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也确保国有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权利不会受到侵害。

(二)财务税收等制度尚不明晰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对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普遍存在,国有企业会计对资金的处理又满足不了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致使出现了很多资产上的漏洞。另一方面,财务税收等制度的不完善也严重的影响了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实施,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和收益。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财务税收制度内容,明确规定出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在征收所得税的范围内;第二,资产转让是否在征收所得税的范围内;第三,是在资产证券化实施前,是否要征收预提税。只有将财务税收等制度内容进一步的完善,才能更好的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

(三)市场供求关系尚不成熟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施,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目前我国可供证券化的资产还存在着些许不足,无法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充足的资金供给。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较其它国家相比,投资的时间较晚,资产的规模还不够大,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会采取保守的手段进行,避免出现资金风险。因此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成熟,致使部分国有企业仍然享受不到资产证券化融资所带来的便利,以至于无法脱离负债的困境。

四、推进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

在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市场机制和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内容还不够健全,因此在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推动资产证券化融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

在资产证券化实施的过程中,应首先对税收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明确规定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需要进行征税的具体内容。避免因企业会计对资产证券化的处理不够成熟而产生问题。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改变了原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应针对此现象重新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国有企业的运营进行监管,避免法律风险的产生。

(二)基于企业自身特点加强国资管理

由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不同,因此在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资产证券化的制度之后,国有企业还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制定相关的国资管理的制度,从而加强对国资的有效管理,致使融资的资金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企业在制定国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资产定位,并顺应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内容,避免出现法规上的冲突,限制资产证券化的实施。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创新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正好满足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同时由于此方式的融资工具成本较低,致使国企对资金的投入较少,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业务量,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必须整体信用高的企业进行的模式,因此致使更多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一定资金的融资,从而缓解了企业的经济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才华.试析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J].金融与投资,2011(35).

[2]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武汉大学经管学院,2011(03).

[3]李骥.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3).

[4]陆军芳.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初探——以上海为例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2.

【作者单位: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怡

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 篇2: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性建议

[摘 要]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扩容快速、运行稳健、不断创新的良好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现状;政策性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74

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1977年由美国投资银行家刘易斯·瑞尼尔首次提出的,过去的几十年国内外多名学者和权威机构,不断力求提出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资产证券化概念。美国“证券化之父”耶鲁大学法博齐教授提出,“证券化应当被广泛的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我们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贷款、消费者分期付款合同、租约、应收账款和其他不流动的资产包装成可以市场化的、具有投资特征的带息证券”。

美国学者格顿钠1991年提出,资产证券化应包含现金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资产证券化4个部分。2002年,我国学者何小峰 等人提出广义证券化的概念,并赞同格顿钠的观点。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作出了相关的界定。

2004年,我国学者姜建清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或其他债权性资产,通过特殊目的载体进行组合、打包,使其可以在能预期的将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信用增级提高信用质量或评级,最终将这种形式的资产预期现金流收益权转化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债券的技术和过程”。至此,人们对资产证券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央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扩容快速、运行稳健、不断创新的良好发展趋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常态化,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增长迅猛,基础资产类型不断充实,各类“首单”产品积极涌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境外发行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2.1 资产证券化创新业务发展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创新。第一,不良资产证券化重新发行。银监会在2016工作会议上要求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和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这不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开启,并对其试点范围进行了扩大。随着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陆续发行,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在间隔8年后“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渠道进一步拓宽。仅2016年,全国共6家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发行了14只产品,规模达156.10亿元,占试点额度的31%。

第二,鼓励住房租赁企业发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可发行不动产证券化产品。在这有利的政策环境下,物业租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市场的发展必将加快步伐。

第三,绿色资产证券化创新加速。国家全面鼓励绿色环保产业相关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发展,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银行间市场,兴业银行年初发行了26.457亿元的绿色信贷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池”全部为绿色金融类贷款,盘活的资金也将投放到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在交易所市场,“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公交经营收费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华泰资管—葛洲坝水电上网收费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产品相继发行。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资本与资产证券化的进程。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这大大促进了证券化融资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的展开。

2.2 强化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

从总体上看,信贷市场运行稳健,已发行产品运营良好,已到期产品足额完成兑付,次级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高于一般水平,有些产品年化收益率达22.9%,未到期产品运营正常,本息偿付有序开展。各大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促进其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通过持续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贷后管理等。《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等文件发布,均为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的操作提供了相关标准。

2.3 资产证券化市场扩容快速,稳健发展

根据中央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从2016年全年情况看,资产证券化市场延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企业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较2015年翻番,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

为防控金融风险,顺应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笔者建议继续有序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强化规范运作,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发行主体审慎评估抵质押物资质和贷款回收能力,构建现金流稳定的基础“资产池”,并确保笔数多、行业和区域分散,避免风险集中;严格披露“入池”资产抵押物特征、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情况、资产异动等信息;培育多层次合格投资人,适度降低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准入门槛,有序引导对冲基金、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参与次级证券投资;提高受托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公信力,建立責任追溯机制。

3.2 创新证券化产品类型

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可以满足各种投资者的需求,加大市场对证券化产品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市场的需求把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另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级提供了潜在优质的、流动性高的投资标的,因此,监管部门应支持货币基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3.3 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要使证券化资产顺利进入市场,就必须有一个健全的二级市场来保证其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由于我国二级市场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导致资本证券投资在很大的比例上由个人投资者支撑,最终使投资者结构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探索针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机制,便于投资者参与;出台资产证券化做市商具体法规和工作指引,提高交易效率;鼓励投资者主体多元化,吸引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在内的各类基金以及交易型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打破银行互持,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3.4 全面加强风险管控

要实现我国资产证券化质的飞越,解决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对资产证券化加强风险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应坚持发展方向简单透明、产品结构设计偏向简单的原则。在資产证券化业务推进过程中,审慎把控基础资产源风险头,健全内外部增信机制,加强跟踪管理和后督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满足第三方估值机构的查询分析需求。进一步研究风险对冲工具,不断完善市场风险指标和预测模型,加强信用风险识别和动态度量等。

3.5 提高信贷证券化发行的积极性

2016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商业银行的发行动力不足。笔者建议相关人员应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优惠政策,尽快明确SPV税收减免制度,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另外,更加完善风险资本计提标准,在适当范围内降低部分银行持有证券化产品次级部分的风险权重,提高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积极性;对高质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给予适当的风险自留豁免,待制度完善和时机成熟后再扩大至其他产品。

4 结 语

因具有风险低、收益稳、期限长等优点,在我国当前的资金市场供给过剩、中长期投资产品严重缺乏的条件下,资产支持证券为众多投资者达到与资产负债期限相匹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不仅切合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且符合了国家的政策导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本证券化在我国也将迅速发展,更有效地发挥资产证券化在宏、微观层面上的经济效应,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陈文达,李阿乙,廖咸兴.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姜建清.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从货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王元璋,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当代财经,2011(3).

[6]高铭,洛桑扎西,高雅婷.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7(3).

作者:陈子夏

资产证券化试析论文 篇3: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资产受益凭证,并据以融资的过程。尽管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无关系,但是不能因为次贷危机而否定资产证券化。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渠道的可行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能起到改善作用。

关键词:融资 资产证券化 中小企业 可行性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表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但是由于众多原因,比如企业自身原因、国家整体宏观政策、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与信用担保平台建设缓慢等,导致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陷入困境。而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形成了巨额闲置资产,因此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解决阻碍其长期发展的融资难的问题。其中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流程

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确定融资目标。交易发起人(即原始权益人)选择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转移或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选择的标准主要有风险分散度高、风险控制性好、风险可测性强以及规模经济性明显。而SPV作为一个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独立实体,其职能涵盖了整个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第二,SPV将所选资产重新组合,建立资产池。第三,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为了吸引投资者,降低融资成本,为使该种产品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SPV必须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信用增级方法有很多,具体的信用增级措施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措施通常是寻找第三方担保,例如保险公司与银行等。内部增级常用方式有利差账户、超额利差等。第四,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向投资者融资。第五,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格等后续流程。由以上流程可见中小企业要顺利实行资产证券化,必须要建立在诸多基础上,比如一定的法律基础与信用基础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

三、 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

(一)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整体发展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灵活,筹资规模不限,融资成本较低,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受原始权益人的信用等级约束。对于后危机时代中那些较难在银行正常获取信贷以及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讲,不失为一种较为合适的融资选择。中小企业尽管资产结构不理想,企业信用级别不高,但是通过资产剥离与信用增级,就可以达到资产证券化融资要求的条件。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客观上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发起人主观上愿意选择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才能有资产证券化的后续流程,也是其可行性的关键保证。其动机大致如下:1.资产证券化融资优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者是表外融资,优化财务结构;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信息披露可以减少。2.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发起人的资产结构,减低信用、利率风险等。3.提供了一条获利途径,存在提高股东的净资产回报率的可能。

(二) 投资者较为广泛接受

一种金融产品的流通,必然需要投资者的接受。而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的接受也是保证其可行性的体现之一。而市场上的投资者较为接受证券化产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证券化产品经过信用增级以后信用级别较高且表现稳定。稳定的现金流使得投资者更青睐于此。二是相对于同评级的其他投资产品,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回报更高。三是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随着投资者投资经验的累积,加之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风格,对投资产品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而证券化产品有着不同于普通的金融产品的特性。股票风险太大,而债券收益较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较高收益而风险相对较低,大大增加投资吸引力。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因而能为投资者所了解和接受,这正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资产证券化加速连接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

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存在一系列的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的信贷风险处于高压之下。近些年,大量的住房贷款挤占银行贷款规模,改变银行贷款结构,使得银行业处于高风险状况,而资产证券化能实现银行信贷风险的减压,而同时也搭建了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桥梁。资产证券化在为银行业减压的同时利用信贷资产,为市场输送了资金面上的新鲜血液。

(四) 完善的法律基础是资产证券化的制度保证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基础薄弱,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其财务会计体系透明度很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信息不对称。2005年,被称为“中国资产证券化元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将信贷资产证券化明确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在《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试点监管管理办法》颁布后,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公布了《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操作规则》、《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有关税收政策》等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这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相关法律体系,规范了资产证券化,使参与者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有法可依。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业务,既存在着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四、 后危机时代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衰退,也把资产证券化推到了风口浪尖。我国正处于资产证券化的初步阶段,不可否认,资产证券化具有金融创新意义,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是经过金融危机后,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被过度利用和滥用了,我们应该在现今的后危机时代反思我国资产证券化,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大致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

(一) 金融服务机构专业度不够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的金融服务机构有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服务机构等。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无论是打包资产的定价,还是信用增级,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有效的市场环境和足够多的具有权威公信力的资产评估或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在信用敏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制度不完善、投资者认可度不高、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整体专业性不高导致资产证券化在顺利发展道路上遭遇阻碍。所以培育一个成熟的评级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有力推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建立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主要加强评级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

(二)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适合资产证券化的资产

选择合适的可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是建立资产池的基础。中小企业大多选择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租赁收入等。但可证券化的资产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而部分中小企业的资产较难满足高同质性、高稳定性、高套利性与低风险性的要求。另外部分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也较难建立资产池。如果规模较小,则需要组合类似资产,构成一个证券化资产池。另一方面,政府应适时介入,建立风险补偿资金,即银行对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将获得政府的风险补贴,如此或可缓解部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应当加强立法体系建设,使资产证券化方面相关法律体系趋于完善。当缺少合适的资产的矛盾缓解后,制度方面的障碍便成了主要的矛盾。

(三) 信用体系欠完善

资产证券化需要良好的信用体系作保证,众多环节都需要信用基础,包括发起人出售资产环节、SPV的信用增级环节、评级机构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评级环节以及信息披露环节等。而当前我国的信用体系问题却不能很好地支撑以上环节的顺利进行,资产出售中的过度包装现象、信用评级机构所评级别的不可信问题以及信息披露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并不鲜见。另外,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构建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其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诚信自律,以诚信为企业文化,同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自律经验,为构建我国危机后的信用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颖森.新形势下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与发展的反思[J].武汉金融,2010,(2).

2.王元璋,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当代财经,2011,(3).

3.宫少林.企业资产证券化前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欧哲琳

上一篇:医院全成本核算论文下一篇:督导下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