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行为礼仪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行为礼仪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师形象,还能够提高他们面试的成功率,在他们以身作则的同时,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礼仪课堂建设,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将来就职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礼仪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礼仪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1:

中小学礼仪教育系统化略论

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

一、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内涵界定

个体礼仪的形成与发展伴随人成长的一生,不单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任务,伴随之的礼仪教育也由此必然要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仪教育的这种长期性特征对学校礼仪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是提升礼仪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内在需要。追求实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礼仪教育的题中之义。礼仪教育实效的追求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把握,而礼仪教育是否实现系统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现实需要。我国具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党和国家基于现实考量,不但高度重视中小学礼仪教育,更对其系统化建设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引导与支持。如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制定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因此,增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无疑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现实需要。

本文中的礼仪教育系统化,指的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安排中小学各学段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以完成各个学段礼仪教育目标任务的过程与结果。第一,礼仪教育系统化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追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性的目标追寻过程。对于礼仪教育而言,其系统化首先就是对自身整体结构进行合目的性理想改造和合规律性现实建构的实践过程,其目标就是保障礼仪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目标状态,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增值和最佳化。因此,作为过程存在的礼仪教育系统化具有永续递进的性质取向。第二,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一种结果状态。礼仪教育系统化除了是一种建构过程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在这种语境下的礼仪教育系统化,体现为系统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和谐有序,是作为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过程的目标实现,是礼仪教育构建的最佳状态。礼仪教育系统优化状态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条件,时空背景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诱使这种最优化状态发生变化。因此,礼仪教育系统化状态事实上也体现为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性质取向。

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构建系统化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广大教育者也在实践中为之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客观而言,直到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在系统化衔接协作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

1.礼仪教育实施零散化

礼仪教育具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首先要求中小学礼仪教育要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然而,从实践而言,虽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并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但由于这些目标内容体系更多为原则性要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礼仪教育在事实上恰恰在实施中欠缺对科学性的应有考量,“缺乏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内容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1]这直接造成现有教育呈现出以运动式为特征的零散化、碎片化状态。其突出特点就是教育实施者往往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自身经验或所谓“上级指示”“领导意见”来组织实施礼仪教育,而甚少去思考教育实施的科学组织和系统规划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礼仪教育科学性的缺失以及盲目性、主观随意性和零散性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欠缺科学依据考量而造成的系统化不足、科学性丧失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效性的提升,因而值得我们警醒。

2.礼仪教育实施割裂化

整体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本意。礼仪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系统论原则,从整体上建构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乃至路径实施体系,以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因为缺乏整体性的科学意识,现行中小学礼仪教育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而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缺失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不够突出,“重知轻行”问题突出。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也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礼仪教育却恰恰存在着“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道德知识的传授多,而具体的操作技能少,扎实的行为训练缺。尽管知为行之基,没有知则没有行,但行更为知之本。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止步于礼仪知识的传递,而没有扎实的礼仪实践训练,那么礼仪教育的目标将难以达成,其实效性更无从谈起。二是礼仪教育路径载体的完整性不足。尽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礼仪教育路径载体做了规定,明确要求礼仪教育实施路径要体现立体化的特征,但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渠道却依然较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式,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单一化问题。由于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组织实施形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而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预期的教育实效。

3.礼仪教育实施无序化

作为一个层次衔接的系统过程,学校礼仪教育需要不同学段的协同协作,单一学段不足以承担起这个重任。这就要求中小学各学段的礼仪教育要从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品德规律为依据,将礼仪教育按照科学的阶段顺序进行分解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教育序列。然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为礼仪教育序列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在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目前因序列化不足而导致的礼仪教育简单重复现象还是有所显现。这种因序列化不足而造成的简单重复不但显现于不同的学段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礼仪教育的简单重复、不讲层次划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给人以“空大套”的感觉,使得学生不仅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还为后续的教育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来自于学生“年年搞教育,年年不换样”的感慨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解。当前,礼仪教育因无序所引发的简单重复现象,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礼仪教育序列化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着力点

对于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要准确梳理现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实践中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我们认为,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可以从如下四个向度着力。

1.构建系统化的内容体系

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尽管从过程结构视角入手,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应该包含各个组成要素的系统化,如教育目标的系统化建设、教育方法的系统化建设、教育载体的系统化建设,等等,但这依然不能动摇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之所以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这主要是由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因为,作为教育过程结构系统中的“血液”,教育内容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2]还是教育工作方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就会没有方向,当然就更谈不上实际效果。因此,礼仪教育的系统化首先要实现对教育内容系统化的追寻。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不但要弄清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总体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更要关注这些内容在对象发展不同阶段的呈现次序及呈现方式。归根到底,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就是要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品德发展实际和满足学生现实需要上做文章。

2.打造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应由单一到复合,形成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一是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系统性,因而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首先必须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已在德育课程中设置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一批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开设了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必修课程中礼仪教育的分散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碎片化,以课程为载体的礼仪教育实施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夯实专业课程礼仪教育渗透的同时,可以考虑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政策引导、课程规范等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二是搭建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系。实践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之义和必然要求。真正的礼仪要被学生所掌握,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强化。因此,打造立体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除了要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在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搭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系,以形成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协同实施、相互配合的礼仪教育实施格局。

3.配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离不开礼仪教育主体的承载与运作,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礼仪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过程。礼仪教育主体的作用决定于其自身的观念和水平,对于礼仪教育的组织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教育者自身特定的意识与素质就成为了礼仪教育能否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礼仪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证礼仪教育系统化的科学构建、全面落实和有效开展。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对于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和系统建设无疑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需要在礼仪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专门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基础上,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担任礼仪教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相关培训,在提升既有师资队伍素质上着眼。

4.健全评价性引导体系

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可以为實践指明方向,引导实践者实践。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校礼仪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教育的系统协作问题,致使不同学段的礼仪教育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弊端,并由此引发了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搞好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以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与教师重视礼仪教育,贯彻落实礼仪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引导体系,既要求搭建一个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要求建立多主体、多类型的评价系统,实现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管理评价与专家评价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涛.中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5.

[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导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7(7):75.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赵欣,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商务外语与学前教育专业科,讲师】

责任编辑︱张 丽

作者:郑敬斌?赵欣

礼仪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浅谈行为礼仪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

[摘 要]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行为礼仪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行为礼仪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师形象,还能够提高他们面试的成功率,在他们以身作则的同时,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礼仪课堂建设,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将来就职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行为礼仪;学前教育;职业生涯;影响

礼仪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拥有良好的行为礼仪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积极践行行为礼仪的精神,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当中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塑造教师形象

行为礼仪有利于塑造教师形象,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赞誉。行为礼仪能够展示教师的相关文明程度和道德标准,能够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学前知识,为教师打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基础,因为本身礼仪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并且会减少不同学生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导致某些观点的不合,但是只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行为礼仪,就能够让教师自然而然地得到尊重,帮助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行为礼仪教育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与学生交往的原则,促进他们对沟通技巧的学习。正确指导教师学会尊重不同学生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行为礼仪风度,得到学生的信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型人际关系。

二、促进就业

行为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生拥有更好的职业。对于现在大部分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礼仪素养程度不够高。例如,在职业招聘会上,招聘经理看见某个男生西装革履,但是头发却乱糟糟的,这个经理会选择他来应聘工作岗位吗?答案很显然是不会的。现在某些学前教育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了,就不必要对自己的外在礼仪太重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就业环境压力大。如果有着良好的礼仪和较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应聘工作岗位当中更胜一筹。所以良好的行为礼仪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自我的职场气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打扮和包装自己,让自己在招聘会上更灵活地应对招聘者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促进师生以身作则

进行礼仪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成为教师后以身作则,积极的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为学生做出榜样。教师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谈举止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状态,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而且在实际的课程教育过程当中,接受过礼仪教育的学生,一定会表现得举止大方,行为得体,还会把礼仪教育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知识的讲解,还会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良好的行为礼仪素养,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和为人处世的风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促进校园活动开展

进行礼仪教育能够促进学校积极开展校园实践性行为礼仪活动。在校园开展的多项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当中,主要有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两个教学部分,对于礼仪课程教学也是一样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禮仪的相关性知识,但是在平时不加以利用,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这些礼仪性的知识。因此,学校的教育者就要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校园性的礼仪实践性活动,学校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水平,同时也能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礼仪讲座、电影播放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学校礼仪教育氛围。

五、促进礼仪教育课堂建设

进行礼仪教育能够对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产生影响,高效的礼仪教育课堂能够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养,明确做人准则。而且礼仪教育的教育课程非常少,教师仅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的礼仪行为素养程度并没有得到明显地提高,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当中遇到瓶颈性的关键问题,所以进行礼仪教育,能够让学校积极地将礼仪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利用相关教育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程度,让学生通过学习礼仪的知识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建立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行为礼仪素养程度。

综上所述,行为礼仪教育在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意义深远的,而且行为礼仪的养成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要共同努力,共建一个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邓云灿.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J].学前教育,2016(11).

[2]王云山,韩严亮.学前教育与礼仪教育的碰撞[J].学前教育,2015(5).

[3]李立林.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教育周刊,2016.

作者:覃彬宁

礼仪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3:

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性及实践

摘要:礼仪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评判中常用的评价手段。由于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开始着重发展素质教育,幼儿阶段作为启蒙教学的最佳时段,进行适当的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其未来的综合发展中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学活动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小学;重要性;实践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而礼仪教育作为国人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相关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行为,还对弘扬中华民族“以礼待人”的优秀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礼仪教育开始被重视,在现代社会表现出好的礼仪修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因此文明礼仪养成必须从现在开始。

一、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处于性格习惯的养成时期,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幼儿接触过礼仪教育后,能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顺利,并且能够使其在与他人互动交流时的过程较为轻松愉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误入歧途的青少年都缺乏礼仪教育,包括现在社会上的“公主病、熊孩子”等现象,都是由于幼儿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礼仪教育而产生的。礼仪教育一方面是让孩子明理辨是非,另一方面则是让其常怀感恩之心,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其少走弯路。

2.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注重礼仪发展,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逐渐形成儒家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现代社会,礼仪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幼儿的礼仪教学活动中,“孔融让梨”等故事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另外让幼儿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著作,也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以此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幼儿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礼仪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沟通工具,注意文明对话可以让过程更加轻松高效。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加入礼仪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素质的提高以此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助力[1]。所以对小朋友进行礼仪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目前礼仪教育中存在和问题和挑战

1、社会环境制约了礼仪教育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往往受家庭、学校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国人的文明礼仪素养明显缺失,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耳濡目染是我们从小接受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幼儿是没有自动筛选的能力的。尤其伴隨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抖音、快手……”大量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其中的不文明语言和行为以及危险动作都在悄无声息地制约着幼儿的发展。

2、幼儿礼仪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家庭,父母和长辈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最合适的人,却只重视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充实。尤其是在类似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由爷爷奶奶照顾。在这样的家庭,大多数的幼儿都严重缺乏礼仪教育。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只关注成绩,把所有教育任务和责任都抛给学校和教师。

作为教书育人最合适的地方,幼儿园并没有完成对礼仪教育的任务。教师和家长相互推诿责任,没有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现在大多数幼儿园很少开展素质教育相关的活动,与其说是对幼儿进行发展教育的地方,倒不如称之为“托儿所”。

3、对于幼儿不文明行为加以制止却没有注重教化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人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往往采取消极制止的策略,缺乏积极构建和正面引导[2]。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小朋友之间争抢、吵架等行为,往往会采取责备、质问甚至是打骂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这样的问题依旧会发生。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喊家长、罚站或者抄写这样的惩罚措施,小朋友之间的争执问题会被暂停却不会终止。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总是会按自己的认知实行恐吓式教育,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其实不需要刻意进行,在最基本的日常行为中就可以融入礼仪教学。见到老师问好,回到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吃饭之前洗手,帮助别的小朋友……完成这些最基本最平常的小事其实也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教育。通过这些小习惯的逐渐养成,幼儿礼仪教育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幼儿在良好的习惯下不断成长,这对于其整个人生来说都会产生重要的意义[3]。

2.利用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文明礼仪

由于幼儿的年龄问题和身心发育特点,对于外界存在的危险都是懵懂不知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引导他们了解可为和不可为的行为。通过讲述自身和身边人不文明的行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告诫他们不要学习这样的行为,同时教师还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学习故事中一些简单的礼仪知识,逐渐增强自身的礼仪素养。

3.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加深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开展活动往往是成功进行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幼儿园应该每周定期开展礼仪专题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幼儿开展教育。这样可以使礼仪教育活动生动化、形象化,这样也有便于幼儿接受新的知识,帮助他们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重阳节”、“中秋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具有别样意义的节日,适时地展开相应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巨大作用,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礼仪教育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坚持不懈地对幼儿灌输文明礼仪的概念,同时在实际的生活交流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园作为辅助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地方,需要保证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给小朋友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并且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需要趣味性的教育方法,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生活学习必需的习惯,以此提高国家下一代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董克亮.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龚楠.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问题及实施途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v.3;No.105,188-189.

[3]崔炳芹.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No.386,104-105.

作者:邱梅

上一篇:计算机用于医院管理论文下一篇:图书馆馆员高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