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7-03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从小让幼儿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对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摘 要: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情绪、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情感引导和礼仪熏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教育 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我们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规范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一、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一)创造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特别敏感,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二)构建互动环境

我们把活动室墙面的处理权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绘画作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拉近幼儿与环境的距离。

(三)提供体验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与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资源十分有限。要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小环境走向大自然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开设礼仪课程

(一)有计划地实施礼仪教育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按计划定期向幼儿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如:在活动中,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说:“请帮帮我。”

(二)在游戏中获得礼仪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知识,而且理解了其意义。如:在“娃娃商场”游戏中,营业员热情接待,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得到了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三)因材施教

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等等。因此,对这类幼儿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较怯懦的,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个性霸道的,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逆反个性较强的,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其主要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等等。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实施生活化教育

(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地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良好的行为。

(二)在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来园、离园要求幼儿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要求幼儿文明用餐,安静入睡,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和同伴相处。

(三)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礼貌言行。营造具有暗示性的环境,如:在活动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

四、家园共育

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要求幼儿,那么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使家长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门做客、公园游玩、公共场合等,可以让幼儿多多使用礼仪。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一)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部分家长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重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2.家长礼仪素质不高,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无意间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孩子往往会记在心里,并跟着去做,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在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中不能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园共育是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针对现状,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养成教育活动,探索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帮助家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1.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我们定期为家长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信息,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教育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者。

2.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帮助家长正确把握培养孩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方面保持一致,使文明礼仪教育发挥持续的作用和价值。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养成教育,树立全新的育儿观念。

家园共育一直以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发挥家长独特的教育优势,充分满足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尝到甘甜。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1994.

[2]孙云晓,邹泓主编.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

[3]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中国幼儿园教案网.

作者:李霞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与幼儿礼仪教育亲密接触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从小让幼儿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对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若能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那如何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呢?作为教师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创设礼仪环境,感受礼仪文化

俗话说环境培养人,环境造就人,环境的渲染相对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优雅宁静的环境可以唤起人的高尚情操,相反嘈杂凌乱的环境使人变得粗鲁、易冲动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手中有垃圾的时候,在一个优雅洁净的地方他会选择扔到垃圾桶里,在到处都是垃圾的脏乱的地方他就会选择随手扔到地上,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所以创设优雅、美丽的校园礼仪文化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的垫脚石。在幼儿园美丽的礼仪文化长廊里,幼儿学会了各种礼仪标准姿势,如:坐、立、行、迎宾、司仪、升旗、握手等。在活动室活跃的礼仪文化墙周围,幼儿学会了正确的洗手、倒水、入睡、用餐、入厕、交往、打电话、来园、离园等礼仪行为。环境的魅力就在于不需要幼儿刻意去学习,而是在不经意间不着痕迹的将礼仪文化、礼仪行为规范渗透到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中。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自由的。

二、打造快乐课堂,学习礼仪规范

情绪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积极乐观、轻松自在的情绪能使幼儿全身舒畅,就像得到充足阳光照射的幼苗,茁壮成长;相反,消极悲观、紧张压抑的情绪会使幼儿思维受束缚,身心发育也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健康状态不佳的情况,就像得不到阳光照射的阴暗角落里的小苗,最终慢慢地枯萎。礼仪教学渗透的是礼仪行为规范,要求幼儿被动地去遵守行为规范是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所以需要教师去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幼儿营造快乐的学习天地。当你蹲在幼儿身边与他聊天的时候,当你提出一个话题和他们激烈讨论的时候,当你坐在地上和他们玩耍的时候,在这些过程中,你轻巧地将礼仪知识教给幼儿,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另外,打造快乐课堂可以通过教师的激情、鼓励获得,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快乐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快乐情感,鼓励幼儿快乐的学习礼仪知识,建立正确的礼仪行为规范。

三、礼仪课程游戏化,巩固礼仪规范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离开了游戏,礼仪课程就像一潭死水,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将礼仪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去实行的方案。比如:礼仪课《电话》中,教师将活动内容设计成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活动,在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情景表演打电话中应该被认可的良好的礼仪行为,在不断的玩打电话的游戏中修正接听电话和拨打电话的礼仪。

四、礼仪教育生活化,提升礼仪成效

整天在幼儿园内、教室里的孩子们,一旦有机会去外面,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发出兴奋的信号。他们在一个无形的课堂中观察、探索,没有平时的压抑和束缚,对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反应远比在室内来得快,探究的兴趣也比课堂上浓厚。在公交站台,幼儿看到乘客们自觉地站在站台上等候,当车子到站的时候,排队依次上车既不会造成车门拥堵还节约了时间,幼儿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遵守秩序所带来的好处;在银行内,许多市民同样在1米线后有序地排着队等待办理业务,这些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生活中礼仪规范无处不在,只要善做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原来人人都是幼儿礼仪行为规范的榜样,多为幼儿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幼儿就能轻松快乐的学到礼仪知识,建立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从而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在幼儿与礼仪教育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创设优美化、课堂打造游戏化,把幼儿引入生活情境,指导幼儿的礼仪行为,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从而习得了初步的礼仪规范,初步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礼仪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从容,也让每个生命更高贵!

作者:何海英

幼儿礼仪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弟子规》与幼儿礼仪教育初探

(福建省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摘 要:《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它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氛围;礼仪养成;礼仪品质

一、选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优化幼儿环境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面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一是师幼共同围绕主题活动内容,开展礼仪教育主题墙创设。二是在区域游戏环境中创设如“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美食一条街”里的“对饮食,勿拣择”等标语。这样,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礼仪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三是创设《我学弟子规》经典诵读角落,让幼儿在与区域材料的互动中,巩固对《弟子规》的理解。

二、诵读《弟子规》,促进礼仪养成

在培养幼儿学习礼仪时,我们选择《弟子规》中孝敬父母、行为礼仪、学习礼仪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利用各个时段开展诵读活动。做到“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一是开展“餐前五分钟”常规诵读活动,让孩子们在餐前诵读“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告诉小朋友,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营养成分,我们要想聪明、健康,就要做个不挑食的孩子。二是开展“起床十分钟”,利用起床后的环节,组织孩子边观看《弟子规》配套动画片边誦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牢记了《弟子规》的内容。三是离园五分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自己反省:“上幼儿园时和老师同伴打招呼了吗?吃饭时你是否安静就餐?”等等,并让孩子用相应的《弟子规》短句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同时,在指导幼儿吟诵《弟子规》的过程中,采用配乐、节奏、接句多种形式的诵读,大大调动了幼儿诵读的积极性。

三、践行《弟子规》,内化礼仪品质

1.结合游戏活动,实施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如,在“出门”礼仪的学习中,让幼儿欣赏有关“出门”礼仪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了“公交车”的角色游戏。游戏中幼儿扮演盲人、老人、孕妇,在“马路”上幼儿们搀扶着“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车上幼儿给“老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懂得“长者立,幼勿坐”。在“聚餐”礼仪中,创设餐厅情境,孩子们扮演餐厅服务员、客人,在餐厅里自然习得“对饮食、勿挑拣”;在园礼仪,“路遇长,疾趋揖”等。幼儿在游戏中习得了正确的礼仪行为规范,并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结合一日活动,巩固礼仪行为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餐点、集中活动、午睡、游戏活动、离园等。礼仪教育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生活。我们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进行学习,通过一日活动不断强化、巩固以形成习惯,并能灵活运用。如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时,要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问起对,视勿移”;在班级的图书角,我们要求做到“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提醒幼儿阅读图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集中活动时提醒幼儿要做到“勿箕踞,勿摇髀”;孩子盥洗时,要求做到“便溺回、辄净手”;起床时做到“冠必正,钮必结”,让幼儿自我监督,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生活中贯穿《弟子规》教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巩固了幼儿行为,提高了幼儿素质。

3.融合实践活动,践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不利于他们对“礼仪”这一概念的理解。对此,我们将《弟子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我们提供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运用材料大胆操作,给孩子充分讨论、相互学习的机会,不断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达到一种“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学习境界。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走进社区,传送礼仪”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礼仪诗歌吟唱会”和“礼仪情景剧”两场活动把《弟子规》礼仪教育推广到社区,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一起上台表演,年轻的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跳舞,年迈的奶奶在一旁扮演着“慈母”缝补衣服……我们还在现场为社区观众分发了“入则孝”的国学内容,邀请在场的所有观众与孩子们一起诵读《弟子规》,感受经典文化的气息。

近几年的尝试,在对幼儿礼仪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弟子规》为载体,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弟子规》。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氛围中,逐步懂得了传统的礼仪,日积月累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范晓艳.《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编辑 任 壮

作者:黄萍萍

上一篇:统计行政许可制研究论文下一篇:行政问责制完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