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家庭观念、经济基础与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农村幼儿礼仪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农村幼儿在文明礼仪上也处于教育确实的状态。鉴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农村幼儿礼仪教育的养成进行实践研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篇1:

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           要]  为了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发展,解读“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提出唤起社会各界深入重视、督促幼儿园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等有关策略建议。

[关    键   词]  国学;幼儿国学礼仪教育;策略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精髓的学习与传承,引起了“国学热”现象,但在国学与幼儿礼仪教育的结合中存在一些争议。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开展礼仪教育对其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不学礼,无以立”,通过国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提高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往能力,为其一生的礼仪素养奠定基础。

一、国学与幼儿礼仪教育的内涵

国学即一国之学,区别于西学,从古流传下来,其内容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不是所有的都值得被采纳,需选择适合幼儿的国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研讨。笔者认为国学以古书典籍为载体,是从古代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及智慧的结晶,是优良的传统美德及道德思想。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的总和。幼儿礼仪可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对人友好,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来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综上所述,幼儿礼仪教育是指教育者针对3~6岁的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期望其能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中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的教育活动。

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指人们从国学的视角出发,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国学的精华部分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提升幼儿文明礼仪素养的教育活动。

二、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国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其礼仪教育思想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学礼仪教育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品格,利于幼儿在成长关键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幼儿的礼仪文明素质高低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素养水平,小到关乎孩子的精神面貌、为人处世方式及人生幸福,大到关乎整个社会风气及民族命运。所以,以国学为依托加强国学中礼仪文化精髓的挖掘与传承,重视、探究和实施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深远。

三、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唤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1.政策的倾斜

由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带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国学研究者、学前教育家等专业人士根据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国学的精华,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比如,整理归纳幼儿礼仪教育的国学内容,以《纲要》或《指南》的形式下发给各幼儿园,要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2.环境氛围的营造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精神环境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便于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可以在公共区域绘畫有关国学礼仪方面的图片,如《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在幼儿面前,加深幼儿记忆,融入其精神层面,使其学以致用;亦可以用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传唱大街小巷,丰富幼儿的精神环境;坚决打击社会上披着“国学”外衣的辅导机构,国学教育不是复古,不是身穿汉服,更不是诵经及国学经典的背诵。

3.现代科技的应用

3~6岁的幼儿喜欢生动、逼真、夸张、有趣的形象,可以从国学中选择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制成有关幼儿礼仪教育方面的视频,在观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幼儿礼仪。

利用电视、网络、抖音、西瓜小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些有关幼儿国学礼仪的公益广告或片段循环有序地播放,在潜移默化中可对幼儿、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或建立幼儿国学礼仪教育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愿学、想学的各界人士提供学习平台。

4.幼儿教师的培养

(1)注重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

职前培养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首要环节,注重未来幼师国学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幼儿园国学礼仪教育的持续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校积极与本区教育主管部门协作,把国学特别是礼仪方面的内容加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编制国学课程,促进国学理论与专业发展的融合。

如某师范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号召,在校内掀起了学习“国学”的浪潮。一方面,校长牵头带领着语文教研室和学前教育部的教师共同编写了《国学经典》《中职国学读本》《国学选读》等校本研修教材,并积极引导教师申报国学有关的课题研究,深入探讨国学理论与未来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另一方面,经常聘请国学教授为全校师生做报告或带领学生参观国学馆,充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实践,提高未来幼师的国学素养,为其以后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2)统筹规划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

省教育部门在调研全省学前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聘请国学理论专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系统规划培训内容,通过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为幼儿教师如何选择国学礼仪教育内容和策略指明方向。

(二)督促国学视域下幼儿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

1.园领导加强对国学礼仪教育的重视

幼儿园所有员工尤其是园领导应重视国学,明确其内涵,选取利于幼儿礼仪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国学精华为教学内容,团结协作,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发展。

通过幼儿园问卷调查发现:有的幼儿园会定期开展关于国学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众家之长,提升了整园教师国学礼仪教育能力;有的幼儿园开展关于国学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同课异构和公开课评选活动,激励园内教师积极研讨,促进全园教师国学礼仪教育的发展。

2.提升教师国学礼仪素养

哲学家张岱年曾说:“我们常讲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优良成分和腐朽的成分,依我看来,优良传统占1/3,腐朽的东西占到2/3。因此,我们要分清多与少、大部分与小部分的关系。”比如,某些国学读物过渡重视群体、君臣、社会价值等,否认儿童的个体价值,过度束缚人性,压制人的本能和天性等。以《弟子规》为例,讲述了儿童在家、对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需恪守的行为规范,可里面存有愚孝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辩证地对待国学内容。教师可多查阅国学礼仪方面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如“国学馆”“育灵童国学教学资源系统”“弟子规公益网”等,丰富国学礼仪知识,增强国学素养,时刻谨记所教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尝试开展国学礼仪方面的主题活动和幼儿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和实践礼仪。

3.创设国学礼仪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国学礼仪教育,创设特色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潜移默化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在空间上,可在班级的墙面、通道、走廊等区域布置适合幼儿国学礼仪教育的古诗词、图画或图文结合的作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如孔融让梨、一诺千金、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等。在内容上,环境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与教学活动相适应。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计划,统筹规划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定期结合幼儿实际分别布置生活、学习或公共礼仪等国学专题。在材料上,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多提供适宜、变化、操作性的材料,小班多提供成型的、功能单一、便于操作的材料,中大班尤其是大班多提供些半结构化的、功能多样的、相对有挑战的材料。

4.丰富国学礼仪教育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幼儿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和互动中获得国学礼仪教育。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師,教师可以通过体验情境、扮演游戏、操作实践、故事或动画欣赏、榜样示范等全方位地促进幼儿内化国学礼仪教育。

某园教师利用自己的穿着打扮、环境布置、古饰品等,打造出一个“古色古香”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扮演国学礼仪教育中经典中的角色,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黄香温床等,在情景和榜样示范中加深对角色的认识,通过操作,感知幼儿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读本中挑选礼仪教育精华方面的内容,与奥尔夫音乐、舞蹈、手语、儿童剧、体操等相结合,促进幼儿对国学礼仪教育内容的理解;亦可在幼儿餐前、饭后、起床等零碎的等待时间播放礼仪教育方面的国学音频和视频,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礼仪行为。

5.重视家长和社区的配合

为了避免产生“5+2=0”的礼仪教育结果,幼儿教师可通过国学礼仪教育专场活动、讲座、幼儿国学礼仪评价表等多种活动与家长沟通,激发各群体学习国学礼仪知识的积极性。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家长,如某家长是国学理论的爱好者,可以请其开展国学礼仪教育的专题活动,发挥家长优势,促进幼儿礼仪的发展;有的园会定期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如共度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开心愉悦的节日氛围中渗透国学礼仪教育;有的班级让家长记录并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礼仪表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教师应注重联合社区,在社区开展习国学知礼仪、国学礼仪教育专题讲座和儿童剧等活动,吸引社区人员参与,让其知礼、用礼,传承国学礼仪教育,规范幼儿的礼仪行为。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EB/OL].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ll_pd/wh/201212/t20121210_974970.shtml,2012-12-10.

[2]孙爱苓.大连市S园中班幼儿礼仪行为现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3]王敏.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山东教育,2009(Z3):61.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教育部.3-6岁认同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张健,张静.朝阳市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97.

[7]张岱年.会通中西综合创新[J].社会科学家,2000(5):8.

[8]刘晓东.“救救孩子”以及如何“救救孩子”:中国幼儿道德教育之改造[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30.

[9]张建亮.以《弟子规》构建服务外包职业素养标准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6):79-82.

编辑 赵瑞峰

作者:朱丽平

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农村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家庭观念、经济基础与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农村幼儿礼仪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农村幼儿在文明礼仪上也处于教育确实的状态。鉴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农村幼儿礼仪教育的养成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对策策略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进深。礼仪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农村地区,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信息封闭,思想落后,对孩子文明礼仪的驾驭缺少重视。这里所说的幼儿礼仪,是指对3—6岁幼儿的行为习惯、品质、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引导学生遵守一定的规范,加强幼儿的素质品质教育。鉴于以上,必须转变农村幼儿教育的观念,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塑造孩子品格,提升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幼儿礼仪教育内容

一是生活礼仪。幼儿教师应该着重向幼儿传递在生活中需要的礼仪,让幼儿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礼仪。例如正确的、规范的走路姿势、注重仪容仪表,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勤于洗澡;在用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含义,让幼儿学会节约粮食;在公交车等公共场合,教师引导幼儿不喧哗、不乱丢垃圾,给老弱病残优先权,尽量帮助自己可以帮助的人。

二是学习礼仪。学习礼仪是指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遵守的礼仪。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要积极的发言,配合教师的工作,保持良好的纪律,禁止交头接耳,要学会尊重 其他幼儿,保持个性。

三是交往礼仪。教师要对幼儿的道德规范进行教育,让幼儿理解道德文明的重要性。要引导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文明用语,在受到帮助的时候学会说谢谢,在感到抱歉的时候学会说对不起,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到重视,但是却忽视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农村幼儿孩子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幼儿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影响下,农村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还没有形成特定的体系。孩子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没有注重自身的行为习惯,缺少必要的礼仪道德,导致孩子文明礼仪教育不到位。

三、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展开途径

(一)利用绿色童谣

童谣对幼儿按的过程中,的成长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是直接经验。绿色童谣,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童谣方式,在绿色童谣中,让幼儿获得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利用绿色童谣,提升幼儿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是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没有兴趣,幼儿学的累,教师教的更累。绿色童谣必须围绕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因此,童谣必须结合幼儿教育的细节,看着寻常的教育环节,往往蕴含着教育价值,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童谣,从幼儿直接学习经验出发,落实教学细节丰富幼儿的精神品质。同时,绿色童谣的运用,必须要节奏感、新颖感、韵律感,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 幼儿参与文明礼仪绿色童谣的创编幼儿可以从主体地位进行理解,学会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2.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该与家庭教育进行密切合作,综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农村教育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后,幼儿园要开展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家园联系,让幼儿有效参与到绿色童谣为载体的文明礼仪活动。同时,还要进行亲子联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将绿色童谣这种教育形式传播到每一个家庭,家长幼儿之间一起学童谣、编童谣、玩童谣,促进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给幼儿最大程度的感染。一些简单的标志对幼儿成长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让幼儿站在主人翁的主题位置,自己选择图片,选择游戏内容,践行各种礼仪。教师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对幼儿进行行为训练。教师在传授礼仪文明知识之后,需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示范,加强幼儿的行为训练。在幼儿模仿动作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在遇到错误的时候,及时的给与纠正,帮助幼儿规范动作。例如,在早上接待的时候,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在孩子走进幼儿园的时候,培养良好的问候行为,逐渐提升幼儿的文明素养。

(三)利用故事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幼儿处于一定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下,爱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以故事法为突破口,加强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例如,教师给幼儿讲述《借铅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理解字后,向幼儿传授介绍东西方面的文明习惯,并且向幼儿提出问题,“我们要借东西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比较有礼貌?”、“我们递东西的时候,怎么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并且以图片为附注,加深幼儿的直观印象。例如,最最经典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用直白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故事意思,并且让幼儿选择不同的角色将故事情境展現出来,让幼儿理解其中的谦让、尊老爱幼的思想,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礼貌。

(四)加强礼仪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结合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文明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幼儿教师需要将礼仪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发现在生活中礼仪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将幼儿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礼仪的含义。例如,开展主题活动“乐于助人,我快乐”的主题活动,教师要采取大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的形式,大朋友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收拾东西等等,幼儿可以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会温暖别人,小朋友对大朋友说谢谢,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

(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与幼儿是孩子的重要榜样。家长需要给幼儿应有的尊重,但是不要讲幼儿看作是成熟的大人,幼儿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合礼仪的举动,家长应该给与幼儿及时的纠正,与幼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教师是幼儿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出良好的表率,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评价,让幼儿充满信心,师幼之间共同成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9:53-55.

[2]郑晓燕.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153.

[3]王定琴.幼儿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239.

[4]冯武仙.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6(24):64-64.

[5]邱水英.开启幼儿精神品质的大门———以“绿色”童谣为载体,有效开展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5(4):61-61.

作者:袁静 陈霞

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幼儿礼仪教育实践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幼儿礼仪教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提出以游戏为载体探索打造游戏环境,将礼仪教育贯穿幼儿一日生活;通过家园合作,做好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以榜样引领培养良好的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更快乐、更健康地发展,让幼儿受益终身。

【关键词】农村幼儿 礼仪教育 游戏环境

幼儿期是幼儿养成社会规范意识的敏感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农村幼儿礼仪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探寻适合幼儿的礼仪教育策略,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幼儿融入自然、适应社会的指路明灯,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环境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全面发展,让幼儿受益终身。

一、打造游戏环境,将礼仪教育贯穿幼儿一日生活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应该是说教式、炼狱式、苦练式,而应该从认识儿童开始,幼儿天性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优势,不会客观判断、易冲动……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学习、探究、建构知识,让他们自由自主、身心愉悦地参与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熏陶,通过游戏活动让礼仪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为幼儿的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根基。我园全方位打造礼仪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我园精心设计以“播种文明,收获温馨”为主题的礼仪形象墙,让教师、幼儿、家长一进校园大门就看到维尼熊、跳跳虎、悠悠驴三个小动物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画面,使美好的心情从早晨入园开始。我园还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计长廊,如小班的礼仪儿歌长廊、中班的礼仪故事长廊、大班的礼仪游戏长廊,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学礼仪、用礼仪。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园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进行礼仪引导。如玩滑梯时,提醒幼儿互相谦让,不争抢、不推挤;洗手时,引导幼儿排好队洗手。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教育契机,通过幼儿的日常表现,评选出礼仪小标兵,激励幼儿学礼仪、用礼仪。如在幼儿入园时,礼仪标兵和值班教师佩戴礼仪绶带笑脸相迎、主动问候,在教师和小标兵的示范引领下,幼儿学会主动问候他人。

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

由于我园地处农村,父母对于礼仪教育的意识不强,他们觉得孩子小,没必要去计较幼儿的一言一行,觉得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如在幼儿园饭桌上,幼儿将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扔给别人,自己喜欢吃的不管别人同不同意就去饭碗里抢,教师跟家长沟通,要求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家长却觉得老师是小题大做,往往当成了耳旁风。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实现家园的同步教育,我园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帮助家长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礼仪教育能力、传播科学的教育策略。我园还成立了“家园共同体”,开设“新父母”课堂并定期授课,邀请资深教育专家前来讲课,及时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走出教育误区。同时,我园开展礼仪教育大讨论,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意识、教育方法都有所提高,如某位家长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的故事,让家长们意识到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家园共同体”的成立,让幼儿园的礼仪教育踏上了新的征程,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三、榜样引领,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为了幼儿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我园通过说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做礼仪操、演礼仪节目,为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铺路架桥。儿歌短小简练、节奏明快、音乐性强,我园开展了“说礼仪儿歌”活动,如每天幼儿就餐前,教师引导幼儿说用餐儿歌《吃饭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心情愉悦,吃饭喷喷香。基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我园开设了“讲故事”环节,每周通过微信将故事内容、揭示的道理以及教师的故事音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听故事、明事理。“做礼仪操”,即为了展现幼儿的活泼可爱、乐观开朗,我园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自编自创礼仪操。礼仪操分为问候礼仪、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四个方面,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锻炼了体质,又学会待人接物、团结合作、尊敬长辈、谦让守礼、认真倾听等礼仪知识。在“演礼仪节目”中,我园定期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生活自编礼仪情景剧,让幼儿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明辨是非。如幼儿在礼仪故事“我的饭馆开张了”展演中,学会介绍自己的特色、待人接物、与同伴相处。可见,教师每“播”下一个动作,幼儿将收获一个习惯;每“播”下一个习惯,幼儿将收获一个品格。让幼儿时时刻刻与文明相伴,用它美化自己的言行,積极争做小小文明人。

四、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让礼仪融入幼儿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模式。为了让礼仪融入生活,我园定期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尊重谦让等礼仪习惯。如我园先后开展了走进海军纪念馆、泰州动物园、园博园、田园牧歌等亲子游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增进了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长关系;先后举办了“感恩有你”“共享爱的阳光”活动,让幼儿学会感知父母和周围人的爱,学会表达爱、回报爱,增强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应遵循幼儿天性,立足于幼儿发展特点,引领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空间,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幼儿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指路明灯,让其终身受益。

(责编 杨 春)

作者:夏志群

上一篇:气象行政执法论文下一篇:校园物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