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有效性小学体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从课堂因素和非课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优化、改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入手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学内容有效性小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有效性小学体育论文 篇1:

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教学的正当性也是 一个由教学的有效性引发的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教学的 有效性与正当性问题,但是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的特殊性,文章结合 体育学科的特点探讨了在体育教学有效性基础之上的正当性及其关系。并认为:教学的正当 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正当性的核心,而教学正当性和有效性又需要 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与理念基础之上。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性;正当性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of Physical Educa tion Teaching

LI Qi di, SHAO Wei d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hool Sport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 ty, Jinhua 321004,Zhejiang China)

Key words: P.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legitimacy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各学科教学中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引入体育教学课堂的 一个新的词语,随着体育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有效教学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极大的关注, 但由于对它的研究并不深入,在理论上还是比较含糊不清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实践中的一些 偏差,因此有必要弄清一些有关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问题。本文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 的两个核心概念——有效性与正当性。在体育教学中,提法较多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很少提 到教学正当性。但教学的正当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因为指向某一目的的教学行为通常 总会对学生产生其他方面的随带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举动都将不可避免地会 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或消极的影响,有效性的价值取向往往使得教师只看到 教学本身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而忽略它所可能产生的随带影响作用,从而使得有效的 教学可能转化为不正当的教学,因此讨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体育教学的正当性问题是事在 必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 析。

1 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正当性的内涵

一般来说,有效总是指活动的有效,是在对活动的结果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反映的是教 学实践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如果某项活动实施之后,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目 的,并且为获得所期望的结果而投入的资源(时间、精力和经费等)较少,则可以说此项活动 是有效的;反之,则是低效或无效的。

有研究指出,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教学投入(或教學所耗)与教学 产出(或教学所得)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从这个视角来看,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 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1];或者是指教师遵循教学 活动的客 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 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2]。另一类界定,是从学生的学习 出发的, 在这一意义上,有效教学被界定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教学成 功实现了确定的目标,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教学的 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3]。

有效教学的正当性是指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符合人类最基本道德的属性。这包 括四个方面的含义[4]:1)正当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合乎法律要求的,合法性乃 是有效教学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不合法便谈不上正当(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 的各项受教育的权利;2)正当的有效教学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每一个社会都对 其成员的特定要求,它通常以某些道德原则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基本的道德原则,如向善原 则、尊重生命原则、诚实原则、公正原则等,应当成为评判教学在道德上的基本准则。教学 应当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性发展,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德之人;3)正当的有效教学应 该是公平的,所谓公平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基础不一、学业成绩不一的学 生,能够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这里所谓的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并不意味着同等对待,而 是说,教师不因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不良,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因学生的品行的不良, 而对学生实行差别对待,对于每个儿童来说,如果他是一名学校的学生,那么,他就应该受 到教师对他如同对待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第四,正当的有效教学应当以学生为目的,而不 是把学生看做是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为此,正当的有效教学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2 对体育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基本内容的理解

2.1 体育教学有效性基本内容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源于教育学中的“教学有效性”概念,但笔者认运用教育学中的 “教学有效性”概念为本身来理解课程教学的效果是有一定偏颇;其次,体育课程教学的特 殊性也要求体育教学有效性与其它课程教学有效性不同并体现一定的特点。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虽然有效性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沿用而来,但是经济学 角度的有效性概念与教学中的有效性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运用非常精确的公式算 法进行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数值,因为在物质世界概念中,人主要的对象是物质,而教学过程 中人(教师)的主要对象还是人(类学生),因此区分教学与其他人类物质活动对于研究教 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体现“教与学”的统一,把教与学 割裂开来谈论“有效教学”是不够准确的,因此应从教师教学行为实施与学生的运动行为改 变两个方面来认识“有效教学”——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 管理的有效性;学生则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学懂、学乐”。

2.1.1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就体育教学三大目标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体育教学学科特点的目标理应是运动 技能目标,其它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也是围绕此目标而展开。

从教学目标体系上分析,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复杂性,既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目标,如学 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 目标是各个层次目标中的最小单位,笔者认为以教材性质、课型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逻辑起 点。

2.1.2 体育教学方法与方法配备的有效性由于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经常被混淆,即容易把教学方法与教法、 学法、练习方法、教学手段等混为一谈。从理论上说,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 如在课堂教学中先有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后有学生的徒手模仿练习、初步练习;接着可能又 是教师的直观演示,因为教师发现学生并没有领会动作要领;经过演示,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集中观看正误对比;教师进一步示范等等,这些教学过程穿插了学生的各种活动、教 师的各种活动。

体育教学手段则是达成运动技术教学目标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因为运动技术教学是课堂 教学的重点所在,但由于运动技术难度不同造成了教学手段的复杂性各异,要完成难度较大 的运动技术教学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去挖掘运动项目技术的细节,充分了解运动技术的重 点与难点,来构思与设计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特殊性也是衡量一个教 师教学水平、经验、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评价因素。

2.1.3 身体练习形式组织的有效性教學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时间,严密组织 与管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运动技术的学练之中,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班级人数、练习要求、场地器材特点、学生掌握 运动技术情况而定。

2.1.4 场地器材布置的有效性场地器材的布置的最终目的是为有效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不同的 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各有所异。首先需要满足教学内容必需的场地器材,如篮球教 学内容需要有篮球场地(篮球架、尽量标准的篮球场等)、若干篮球等;其次,在满足必需 的场地器材条件下,还需要一些辅助场地与器材,如在跳远教学中,基本的场地器材满足之 后,有的老师还需要低跳箱、标枪与橡皮筋、气球、各颜色线条,有的老师则需要高处场地 (空中动作所需)等。

2.1.5 运动负荷预计的有效性有实验证明:心率超过180次/min的运动,对增进健康不利。因此,运动生理学家把18 0次/min的运动强度价值阈的上限。[5]由于体育课面对的是中小学生群体,他们 的发育状况 显然没有成年人完善,因此必然要比180次/min低一些。参照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等级评定的 K%值计算:K%= (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100%/(180-课前安静心率)。假设 某学生的安静心率是60次/min,那么该学生中——大(40%~70%)运动心率指标的参考值 为108~144次/min。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参考值110~150次/min既是实现运动技术学习的 需要,又起到持续性发展学生体能的作用。

2.1.6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调节的有效性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皆是教学的主体,失去任何一方都 不能构成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 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 生是否喜爱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因此一个事业心强、自信 乐观、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关爱学生的教师必定善于调节课堂气氛,而形成和谐、融洽、 愉悦的课堂氛围,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2.2 体育教学正当性基本内容课堂教学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还应该是道德的或正义的,这是KennethStrike所提 出的有关有效教学的正当性问题[1]。

然而,教学正当性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因“发展至上观”带来的效率、效 益和效能取向,使得教学有效性似乎已经足以表明教学的正当性,人们很少去追问,有效的 教学是否就一定是正当的教学这样的问题。有效的教学都是正当的教学吗?例如,当教师课 堂上以压制和强制的方式而对学生施以有效影响时,这样的教学可能是有效的,但能否称得 上是正当的呢?或者当教师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获得教师所期 望的教育结果时,这样的有效教学能否称得上是正当的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往 往比较重视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运动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者是“体育学习困难生”,则 较少去关注或干脆撇开不管。这样的教学可能会提高整体效率,但它是正当的吗?

鉴于以上现象,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并非正当教学,正当教学也并非一定有效。其次,与 其它课程教学相比,体育课程教学有比较鲜明的特殊性,教学的正当性问题就更显得更为重 要。在教学正当性问题上,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每个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权益的正当性体育课程是一门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具备上体育课的权益 ,体育老师没有禁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力,这在相关的体育法规中已有明确的规定。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由于体育老师专业化程度不 够或因没有对此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老师还以为体育老师在决定学生能否上体育课 问题上具有生杀大权,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无 故停止他们参加体育活动,这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时有发生,由于学生的不守纪律而禁止他 们参加教学比赛等。

体育教师的职责不是禁止学生上体育课,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于那些不 愿参与体育活动或不愿参与练习的学生,应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对于确有身体原因的学生, 也应安排好见习;对于体育活动过程中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则应耐心劝解,循循善诱, 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良好的教法去感染与影响学生。

2.2.2 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正当性因为同一班级、同一层次的学生可能在智力方面差异不大,但是身体素质、运动技术 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却会相差很远,在课堂教学中势必会造成运动技术学习的快慢问题,如果 体育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重视那些学习较快的学生,而忽视那些学生较慢或学习困 难的学生,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不正当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应实施差异性教学,重点 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然这样做会影响教学的效率,但体育教师需要 在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问题上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确保教学的正 当性。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方略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兴趣爱好 等进行合理的分组,实施分层次教学、差异性教学。

其次,教学过程是生成的,教学手段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是否产生问题 而展开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出现同样的技术错误与问题,当体育教 师为所有学生施予同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时,有些学生运用了教师提供的方法后,改进了运 动技术并产生了效果,此时教学是正当的;但是有些学生使用了同样的教学手段后,运动技 术不仅没有改进,相反,在理解与操作上却更混乱了,此时的教学又是不正当的了。

2.2.3 体育教师领导作风的正当性家长的作风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下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性格关 系:

团体动力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 win,kurt,1890-1947)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根据行使权利和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不同,将领导 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与民主型。美国心理学家李克特把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剥削式集 权领导、慈善式集权领导、协商式民主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以上这些领导的方式是根据 领导者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说明了不同人格领导具备不同管理作风。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领导者是教师,教师与企业领导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差异性, 教师虽然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与管理者,但他们的职权是受限的,并不像企业那样等级 分明。其次,由于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与学生时刻都处于双向的互动之中,而教师是课 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体育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刻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这样不经意的 影响有的是良好的,有的则是负面的。因此对习惯于运用强权对待学生的老师应加强自身的 修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师德,不能动辄施以粗暴的言行,使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教 学即使再有效,也是不正当的,而对过于放任学生的老师则应加强教师的威严与影响力。总 之,教学只有宽严有度,松紧有法,才能保障教学正当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4 教学比赛与运动游戏的公平性、公正性从运动竞技的本质而言,比赛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这也是体育的精神所在,但是体育 课堂教学并非竞技运动,它经常处于一种非正式化的情景之中开展比赛的,“运动员”—— 即每个学生对于竞赛的规则并不十分了解,还经常处于违规的行为,如在接力赛中有的学生 还没有等老师发令就抢跑,还没有过线就往回跑,第二位同学没有击掌就开跑。对于这样的 教学比赛行为,教师如果不加以纠正,则会场面与次序大乱,比赛也就失去了其公正性和公 平性。

再往深层次角度分析,公平性还体现在教学分组方面。如小学水平的教学比赛,四组 常规教学分组,男女生各两组,比赛结果早有定论:男生比女生快,素质较好的一组男生第 一。这样的教学是通常的,但也是不正当的,因为学生对于这样早已知道结果的竞赛会索然 无味,这时如果在竞赛过程中增加一个“或然性因素”,如在队伍的对面设置一个猜拳环节 ,赢了对手才能通过管卡,这样男女各组,素质好差各组的输赢就有了悬念,不仅学生的兴 趣会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会得到加强。

3 体育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实施策略

3.1 体育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的关系针对目前过于考虑体育教学有效性而忽视体育教学正当性的状况,笔者认为要搞清楚他 们之间的关系是纠正这种状况的前提,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正当性的关 系见图1。图1

教学正当性与教学的有效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教学的正当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前 提,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正当性的核心,只侧重教学的正当性或有效性都是残缺的,不合理 的。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可以表述为几种情况:教学有效且正当;教 学有效但不正当;教学正当但低效;教学不正当又低效。其特征与实例见下表2。

3.2 实施体育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的对策

3.2.1 实施体育教学有效性需以贯彻教学正当性为前提与基础 教学有效性概念过于强调教学的经济学价值,忽略了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 性。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不只是“一个”,而是有好几个:一个教师、多个 学生,这里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在众多互交过程中,人的主 观能动性会有很大的发挥。如果仅仅局限于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教学的效果,就会陷入否定 “人”在实践过程中巨大作用的错误认识论之中。因此在考虑教学有效性的同时,需要考察 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意志等活动的问题,即这些具有人气息的活动是否符合建立在人类经 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伦理道德。这就是从教学的伦理性视角来考察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学 的正当性。

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人的“互交”作用特别明显,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的同时, 还具有身体语言的间接与直接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特别频繁,既有相互观 察的学习,又有身体之间的直接的接触,这些在体育活动中特殊的交往形式会导致教学过程 的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强调教学有效性前提下必须考察教学的正当性。

3.2.2 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当性需要上升为教学的有效性层面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运动器材等各种因素互交作用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考虑是 教学的正当性,即以学生主体的角度考察教学的各项活动符合教学的伦理性规律,其次在此 基础上,我们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有些教学行为是正当的,但是不一定高效,如新课 程改革以来,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这就 产生了高中阶段的选项课程教学,但是这种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的选项教学也导致了近年来 学生选择内容单一、锻炼身体不足等状况,例如某同学在高中三年内都选择篮球作为教学内 容,那么这样的选择也是有问题的,虽然篮球能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也有耐力、力量等素质 ,但是与专门性的力量练习和长跑练习所发展的力量与耐力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有些看似 正当的教学行为,却不是高效的行为,需要在关注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即教师在贯彻课堂教学思想、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与评 价方法等方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在实施教学过程 的正当性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3 把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达成途径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众多,如前所述,主要有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应性;教学方法与手段配置的合理性;组织学生练习的高效性;场地器 材布置的美观性;运动负荷安排的适量性;课堂气氛调节的艺术性等等,在关注众多因素的 前提下,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个人的教学机智,找到一个能充分表现 且符合教学正当与有效性的个性化途径,为体育教学服务。

3.2.4 把握体育教学正当性的达成途径教学的正当性与教学的伦理价值相关,因此我们思考正当性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的主体性 与师生交往的互动性。首先,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不同的情感与情绪,会对教 学的效果直接起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 正当的教学行为;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之中,教师 在指导学生、反馈学生等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既不能放纵学生,让学生为所 欲为,成为“放羊式”的教学课堂,更不能谩骂、侮辱、殴打学生,使学生遭受阴影甚至身 心摧残。

4 小 结

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是体育课程教学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学的正当性是教学有效 性的前提,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正當性的核心,这个辨证的关系为目前教学只重视教学有效性 的现象给予一个警示:在追求教学经济学效益的同时,不能违背教学的伦理性规则。贯彻既 正当又有效体育教学是体育课程教学一种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11):69-73.

[2]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3]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4]程红,张天宝.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5]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91,122.

[6]陈广文.论教学的生成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9-84.

[7]叶献丹.运动技能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大目标中的地位[J].浙江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72-476.

作者:李启迪,邵伟德

教学内容有效性小学体育论文 篇2: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研究

摘要:从课堂因素和非课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优化、改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入手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实施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很多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意识仍然不高,对于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无所适从,并且缺乏相关的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作为参考。因此探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十分必要。

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的开放系统,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师和学生、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操作程序等诸多要素。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其整体功能的优化。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符合体育学科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以及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成功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协同合作、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构成体育教学这个可控、开放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对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整合优化,从而通过各方面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要求,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塑造健康体魄,发展个性,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种晦涩、抽象的陈述方式模糊了体育教学的具体目的指向,很难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根据学习理论,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结果(效果)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内部心理变化表现在五个性能方面,分别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动作技能(一种程序性知识)和态度。用这五种性能陈述和划分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具有更有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下实现这五方面教学目标入手。

一、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课堂因素。(1)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指向,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组织的理论依据,正确、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可以使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操作性,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目标定位不仅要包含必要的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注意课堂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2)教学内容选择与搭配。新课程体育教材并没有对每一课时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了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由于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都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关系到能否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3)教学方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特别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对于低阶段的小学生宜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考虑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等方法充分合理利用时间。(4)教学设计方案制定。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是教学方案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将要进行的课堂动态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教学方法选用得当,教学活动及时间节点安排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浪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提升。(5)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处于全身心开放的状态,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体态更加协调,学习热情更加饱满,这是体育课堂教学高效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打开窗口,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获得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此外,教师自身素养,是否能适时给予学生正确适宜的评价,是否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的选用与组织安排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非课堂因素。在以往长期的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从课堂构成要素(内因)出发分析研究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而忽视了非课堂因素(外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因此,研究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非课堂因素(外因)也十分必要。

以上数据显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体育课程安排的合理度”、“本地区及学校的教研氛围”、“班级人数”是非课堂因素中影响力度较大的六个因素,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关心程度”、“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则达到80%以上,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三大非课堂因素。而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于中,“教研氛围、课程安排”要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鉴于上文对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主要应从如何优化、改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出发。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与搭配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学情与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要保证每一节课堂教学切实有效,首先要始终明确当下教学目标与长期教学目标,并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以外智慧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与意志力较薄弱,新颖、充满乐趣的教学内容与情景设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与持久的专注力。清晰明确的教学主线、缓急适宜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更加严密、有序、高效,避免学生产生机械、疲惫的学习心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放松、宽容的环境下自觉学习,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予以接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难易度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度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与鼓励,满足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这种融洽、和谐、信任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与催化剂。

3.学校方面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把体育教学放在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强体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增大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购置与管理力度。只有学校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投入、管理,优化教学资源,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有发展空间可谈。

参考文献:

[1]徐瑞芳.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01).

[2]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颜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大家,2011,(18).

[4]尹秀峰.体育教学目标的习得性能本质类型和结构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5]张万永.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效的非课堂因素探究[DB/OL].http://xkmh.zjer.cn/sp/1/ty/ktyj1/17353.jhtml.2012-05-04.

[6]蒋波.对非课堂因素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探究[J].运动,2013,(17).

作者:万红霞

教学内容有效性小学体育论文 篇3:

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在对体育教学有效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思考,皆在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为改善农村小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有效性 思考

健康中国战略给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学校体育,小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因此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是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顽症。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令人困惑的现实焦点,也是重要的理论难题。

一、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体育教学有效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具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体育教学。

二、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几点思考

(一)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是导致体育教学有效性偏低的重要因素

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当体育课和文化课相冲突时,体育课要给文化课让路,甚至是体育课被文化课彻底挤占。加之农村小学生本人及家长的健康观念淡薄,学生参与度和家长关注度不高,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得不到正确认识和对待。

(二)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情况不乐观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偏低的关键因素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学历较低、外出进修和培训少,教学观念落后。受农村条件艰苦的限制,他们相对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缺乏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和必要的培训和进修,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三)场地器材设备的短缺导致体育教学环境较差是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的客观因素

众所周知的农村条件艰苦,体育教学环境较差,场地器材等经久不修或者严重短缺等现象视为普遍现象。另外,农村小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也都大大的受到了限制,这些客观的非课堂因素是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四)体育教学评价和国家体质测试等环节的不规范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关口性因素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设计随意,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标准低等方面。国家体质测试工作的开展也相对比较随意,有些不负责任的老师更是随意填写小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等。

三、对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管控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缺少“三位一体”(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程度

农村小学的校领导要重视体育课,让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也应该正确对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本人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只有三位一体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才能让体育教学从根本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人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能使小学生从被动的教与学变成主动的教与学,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对农村小学来讲,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从体育教师的数量,年龄,性别以及学历和职称等各方面入手,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减少或者杜绝非专业教师代课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只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让体育教学的主导权落地有声。

(三)物力: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

体育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没有这些基础保障,有些体育教学项目就无法进行。一味的只进行一些非器械或对场地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学生逐渐就会感到枯燥,逐渐对体育教学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基础,要尽可能的保证基础项目例如足、篮、排以及跳绳等项目的开展。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小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意识,减少破损,减少维修。

(四)财力:体育经费的投入方面

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农村小学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首先要加大对体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的经费,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保证他们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外要购置和更新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五)宏观政策性文件的落实方面

各农村小学领导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相关的政策性文件,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等国家层面的要求,健全体育教学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组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开足体育课,开好体育课。认真做好国家体质测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开展。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以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好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

四、结语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从重视程度和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一些关口性因素等抓起。从宏观上保障体育教学,才能从微观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跃一.新常态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65-67.

[2] 廖青.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18):58-60.

[3] 萬红霞.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研究—有效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59-260.

作者:李爽

上一篇:大课间活动中的小学体育论文下一篇:学生创造力培养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