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在新课改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1:

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摘要: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仍然面临传统教学理念、个性化培养不足、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审美品位和创造能力,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方面,教师应推进主题化教学模式,利用单元整合主题模式进行主题内容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微课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浓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美术创作方法,感受美术的审美价值,体会美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主题式;微课

小学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自然美的审美品味,同时也需要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型学科,在传统教育环境中,艺术审美价值长期被忽视,教师教学缺少对于学生审美品味和艺术创造的重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课堂教学转变契机,教师需要重新认识美术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创新当中来。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仍然存在较大影响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授法来开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被动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接受和记忆,没有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和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可见其身影,其所产生的对于学生灵感的限制以及造成学生对于美术学习产生误解等问题也始终存在,美术教学没能达到培养目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缺少学生个性化展现

美术的藝术本质在于个性化的表达,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也离不开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挖掘。但是在目前的美术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对于美术作品的临摹之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将儿童简笔画作为核心教学元素。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是美术练习的必经之路,但是缺少了创造力的融入导致学生只能够机械式地进行学习训练,无法真正形成美的体验,无法拥有美的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差,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课堂互动,都缺乏教学质量,无法引发学生的关注和认同。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完全依赖教学内容,课程形式单一单调,无法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产生对于美的正确理解。一些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中,缺少从美术专业出发进行评论的能力,也无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大部分评价内容停留在“画得很漂亮”、“颜色很鲜艳”等描述层面,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评价当中获得收获。

(四)多媒体设备使用错误

在观察当中笔者还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乐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当中,缺少对于多媒体技术运用方式的钻研,不懂得如何将多媒体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巧妙配合,最终导致多媒体设备成为固定展现学习资料的屏幕工具,造成了教学时间浪费,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搭建主题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主题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选定某一个具体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以主题思考的方式理解课堂教学目的,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

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从教材出发,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多课程整合共同形成一个主题单元,教师再根据整合后的主题单元进行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设置专门的“人物画”主题设置,该主题课程可以分为人物画赏析、人物绘画素材观察以及人物画的绘画实践三个部分,分别由三堂课进行。其中人物画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现优秀的人物画作品,由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观察,吹了解人物画绘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人物五官,人物的身体比例以及人物的肢体动态等;第二节课为人物绘画素材,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对彼此进行观察,感受人物形象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想象爸爸妈妈的形象,来寻找人物特征,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人物习惯之间的关联。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强调细节观察,要求学生在素材观察中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细节,并在后续的绘画实践当中表现出来。第三节课为人物画的创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了人物形象细节,了解了人物画的绘画技法后,可以开展人物画绘画创作。教师可以采用绘本教学法,由学生自由选择绘画对象,编写故事内容进行绘画。教师需要强调真实性学习原则,要求学生以生活真实场景为依托,进行联想和创造,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人物画绘本。

(二)信息化教学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升级,例如运用微课教学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微课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优势体现在体量较小但内容清晰完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交互性的思考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创作欲望。例如在进行“空间表现”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制作,展现不同的空间场景,这些空间场景可以是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是艺术创作的场景。教师可以将拥有透视关系的真实场景和没有透视关系的创作场景进行对比, 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视觉认知方面认识到在空间场景的绘画中如何进行透视关系设置,了解空间表现的设计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新颖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美术鉴赏课程,进行拓展练习。目前学生群体开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接触网络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来开展教学拓展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美术历史教学方法,将历史上出现的优秀美术作品以网络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教师的介绍,帮助学生从宏观立体的视角了解美术文化,感受美术作品的创作特点,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薛青.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式课程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80-181.

[2]赵韶亮.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美术微课应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四年级《筒形玩偶》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82-183.

[3]胡丽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及意义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160-161.

作者:王华

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2:

关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分析

摘 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在新课改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实效性;策略

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是实践性较强且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美术教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评判标准,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发散性的思维,甚至可用感性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门学科。而小学美术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扎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基础之上,将美术课中获得的意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效融合,综合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宏观上切合实际,同时达到不错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种课堂实效性,追求的是将教学的方式与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美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量与质的获取以及在人文素养和情感方面的量与质的熏陶。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美术技能是小学美术教学目的之一。但是,达到此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由容易至复杂的过程,而非“千人一画,千画一面”刻板的教与学。然而,小学美术教学与专业的美术教学要实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值得强调的是小学美术教学更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甚至是艺术素养;侧重的是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转换课堂主体,提高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没有基于美术的特殊性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仍旧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大纲的教授,这种讲授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讲解,技能方法的演示,最后是“照本宣科”的临摹。要提高小学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并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简单地理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是什么,要怎样做”,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怎样做?”。比如在关于颜色学习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教师可能就此忽视针对此节课教学方式的深度挖掘,只是简单地给出几幅图画,让学生自行进行颜色的涂鸦。事实上,美术的色彩并不像学生所了解的那么单一,色彩是可以调配并有其变化规律和奥妙之处的。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出现的颜色,比如教室中的、操场上的、草丛间的。他们会自己发现原来有些颜色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然后,可以浅浅地进行点拨提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能够获得这些颜色。最后,学生会跃跃欲试地实践,从而发现艺术的美与伟大,同时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名名画家,培养的是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讲究的是创造。同时,挖掘与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艺术天赋。因此,过于刻板而严肃的课堂氛围,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想象力,失去了兴趣便失去了动力,没有创造力剩余的只是机械的模拟,最终缺失的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甚至是教学的意义。

3.通过美术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为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努力。“世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正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热爱美,从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统一,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的实效性,更是培养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础。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小学美术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而设立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其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掌握的不应仅仅是美术的知识和技巧,更应该通过美术,感受到生活和自然的美,探究学习的乐趣。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能力、欣赏与自我欣赏、热爱生活和集体、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力的开发、独立分析以及实践能力都应该在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强化。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教学,因此,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肩负起这份责任,积极主动地走出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努力开发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參考文献:

[1]洪晓艳.关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74.

[2]夏文巧.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6):220.

[3]梁彦杰.论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44.

编辑 谢尾合

作者:林雪

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3:

论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分析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实践结果是否达到目的,即实际的效果问题。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实现美术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

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学科,而且因其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自由的绘画空间,所以颇受小学生的青睐,小学生中愿意上美术课的比例占得最大。他们喜欢美术课堂中的涂涂画画,愿意在课堂中动手折叠或剪贴,更喜欢美术课堂中那无拘无束的学习方式。而也正是因为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十分喜爱美术,才使得美术在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方面有了独特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的思想意识,它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位美术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要认识到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教师要明确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必要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还应该体验到美术的价值。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生绘画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规定过多的条条框框,而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欣赏美,多鼓励他们进行创作,让他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拓展教学资源

小学美术教材中每一课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比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搜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使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更有探索性,使美术课堂具有趣味性。传统的名胜古迹、当地的民俗文化、网上丰富的信息都给美术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并经过合理挑选和组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再如在教学绘画一些花花草草、建筑物等自然场景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近距离观察平时可能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引导学生对身边场景进行细致的观察、讨论,选景、作画,使其热爱校园、热爱自然。

三、丰富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而且要以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为依据,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活动应该更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动画片、讲故事、听音乐、演小品、做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增加美术活动

兴趣是从事一些活动的最大动力,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为此,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便成为了广大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可以通过环境及氛围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和动力。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多媒体教学有着突出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生成丰富多彩的画面,可以制作生动可感的声音,让美术蕴含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有效刺激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又能够将音乐、舞蹈、美术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五、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而不少小学美术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画进行评价,例如是否按照规定要求作画,是否贴近实物,是否采用了课堂上所学的美术技能等,只关注作品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他们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等。因此,教师要摒弃成人式的评价标准,着眼点不能单纯地停留于学生绘画技能的高低,而应关注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发展。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热爱,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

参考文献:

[1]徐莉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学园,2013

[2]郑贤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科技,2013

作者:梁彦杰

上一篇:环境监测现代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农业用地经营方式变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