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教学的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4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的语文阶段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因为我国城乡差距较大,有许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教学质量比城区相差甚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有效性教学的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有效性教学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1: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行动研究

编看编说: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我们除了从别人的优秀课例中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是否也需要静下心来进行一些理性思考?只顾埋头走路的人怎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学而不思则罔”,我们试图通过介绍一些有识之士对课程整合的深入思考成果,使您沉下心、抬起头,不绕圈子,少走冤路。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它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得好的课堂教学可能就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用得不好有可能就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 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的提出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用没用都要演、课件播放满堂灌、眼花缭乱没重点、错过机会没法办。

有用没用都要演:在课堂上一些教师把随手可以板书的字,或拿一个实物就可以说明问题的东西也制成课件在计算机里演一演,好像这节课没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就没有亮点,这就存在着一个课件应用必要性的问题。

课件播放满堂灌:一些教师把教学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而且用得过多、过滥,把屏幕当成了黑板、把教室变成了电影院,误认为课件越多、越丰富越好,这就存在着一个课件应用适度的问题。

眼花缭乱没重点:一些课堂中,教师的课件很精美,娱乐性很强,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教学难点也因教学重点被冲谈而难以突破,这是一个课件应用适当的问题。

错过机会没法办: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加深理解等功能,但要掌握好应用的时机,这就存在一个课件应用适时的问题。

2.原因分析

(1)为了“用”而用

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已被广大教师充分认可,一些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用信息手段,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不管什么课都在用,尤其是看到有些现成的课件制作得十分精美,认为在自己的课堂上不用就可惜了。更有甚者按照课件的程序和内容来设计教学,而不是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件,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本末倒置。

(2)为了“秀”而用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不是与学生交流和对话所生成的智慧火花,而把教学课件的展示作为教学的亮点。于是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精美的课件,配置了最佳的视听效果,就在课堂上像放映师一样不断地向学生呈现美丽、生动、神奇的场景,让学生在一片惊呼声中得到刺激。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充分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课件,不管课堂上需不需要都要把课件演完,哪怕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秀”课件。

(3)为了“不讲”而用

有些教师认为课件是万能的,试图用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用课件的情景再现代替学生的理解,用课件的练习代替教师的辅导等。其实课件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课件的展示是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但课件缺乏互动和交流,缺乏因材施教,缺乏人文关怀。课堂是生命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升。

以上三个“为了”是教师的认识问题,必须转变应用理念,而不会适度、适时、适当的应用,说明教师有“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走进的误区,在这样的误区中徘徊势必要影响教学效果,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劳动的重复、学生兴趣的丧失和教学效果的低下、无效、甚至是负效。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必须有效,只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促进有效教学。

● 保证有效应用应掌握的原则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非用不可,而且用得适时、适度、适当,这就是有效的。因此教学应遵循必要性、适度性、适时性、适当性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就是必须用。因为信息技术有它强大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媒体难以实现的,是无法替代的。在应用过程中只有在其他手段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考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才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和“亮点”,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手段在此时、此刻应用才是必要的。例如,小学语文课文《春雨》中有这样一句诗:“点红桃花,染绿柳牙”。这里的“点红”和“染绿”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用语言描述说不清楚,用动作又没法模仿,这种慢慢变化的过程只有用课件来展示是最清楚的,所以信息技术手段在此时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题。

2.适度性原则

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不贵于“多”,而贵于“精”,这个“精”包括课件要精美,应用也要精当,要解决其他教学媒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在最需要的时候呈现,如果使用过多过繁,不但失去教学的有序性,还会转移学生的兴奋点或使其过度兴奋,难以回到相对平淡的教师讲授中来。所以,应把握好媒体应用的“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适时性原则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一定要用得是时候,如果用的时候不对,不但不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会造成负效应。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学生个性化的思维,通过想象能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我们把学生能想象的东西用课件定格下来,那会迅速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断送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损失是巨大的。所以用课件一定要讲究“时候”。

4.适当性原则

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这也是备课的关键之处。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介绍历史人物诸葛亮时,如果用电影中的形象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会失去人物的真实感;如果改用图片,效果就不同了。再如,讲借箭那天早晨大雾漫天时,最好放电影片段呈现当时的景象。在讲草船如何受箭时,最好采用Flash动画演示草船受箭的过程。不同的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我们要了解这些媒体的功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 保证有效应用的具体做法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教育技术的先进。其实不然,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规律,必须探究学科知识的规律、学生认知规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研究教学的全过程。我们通过“一课十讲”的教学岗位活动(选课—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优化教学过程。

1.加强备课

(1)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体例,探索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备课时我们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典型备课”的思路。首先,要组织学年的教师通读教材、理解课标,从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然后把教材按不同体例进行分类,建立教材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其次,进行单元备课,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选择典型课例,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规律。

(2)了解学生

探索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知识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生动、直观的学具、图片和影像进行形象思维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由形象思维训练向抽象思维训练过渡。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了解媒体

不同的媒体有其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走出媒体应用过多、过滥的误区,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4)诊断整合点,形成教学策略

把握整合的落脚点。整合的落脚点,一般确定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整合点的确立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是整合的核心。要做到第一:确定整合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类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环境。目前,教学环境有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网上虚拟)。第二:落实整合环节。多媒体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落实到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一节课可以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作业这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应该用什么样的媒体、怎样用、用多长时间,这就是整合点。第三:选择整合媒体。教学的环节不同所应用的媒体是不同的,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用图片、演示实验、电影等;讲授新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伴随着教师的讲解进行的,所以采用的一般是手动的媒体。

2.建立评课标准,加强课堂监控

上课是对备课的检验。每位教师根据单元备课的主题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进行教学展示,每个听课者要根据评价量表来考量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观课者要观察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在授课中实现了哪些预设;在师生互动中生成了哪些新资源;教学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展现了哪些教学机智。同时观课者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来保障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强调课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认真的教学反思,难以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教学后的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和实。可在以下方面重点关注:一是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何,学生的讨论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课堂上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为下次备课提供可借鉴的素材,使“备学生”有据可依,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关注规律的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所感悟,将这些感悟记下来,从中发现和总结点滴的教学规律,并思考提炼出实用而创新的教学方法。三是关注课堂精彩之处。四是关注失败之处。五是关注灵感的产生。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有时教师会从学生那里得到灵感,甚至产生顿悟。教师应该把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

我校的一位老师在学校举行的“一课十讲”岗位练兵活动中这样反思到: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练人的,还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回顾我的语文人生,以前我只知道教这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教这本书。对语文的思考,也仅仅停留在怎么样把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的层面上。当激情过后,我不断探索反思,不停学习领悟,渐渐发现,其实语文承载着“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这三大功能。有了这样的反思,我就有了对待每堂课的正确心态。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节节公开课,课课有精彩”。始终以“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经营着自己的课堂。

● 打造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有效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题研究中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专家、教研员为理论研究支撑和实践引领,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提高教师落实课标、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为突破口,发挥三支队伍的整体功能,使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1.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其中教学管理能力非常重要。校长不仅要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而且还应该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备课组,一是有助于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二是使指导和管理更科学和有的放矢。校长(特别是教学校长)的听评课能力尤为重要。

2.建立学习型团队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和全国名师的课堂实践展示,给教师提供了“研究、引领、指导”等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广大教师与专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和解决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另外,在不断的学习、感悟、提升中,我校分别打造出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的中层干部学习型团队,千锤百炼、教法精湛的语文学习型团队,踏实肯干、思维缜密的数学学习型团队,个性张扬、业务精良的科任学习型团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独领风骚,用他们的真才实学形成了香滨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3.加强岗位练兵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结合“一课十讲”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例如,我校组织教师参加板图板画、解题能力、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实验技能等竞赛,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基本功;通过组织教师主题单元备课、个性化课堂教学、集体评课交流、个人反思等活动来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资源的选择、媒体手段的使用、精选习题等能力。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几年来,我校围绕课题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我们的课堂也从无效教学走向有效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科研的管理就是科学的管理,我们相信,在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学校一定会向着科学的方向,快速持续地发展!

作者:孙唯

有效性教学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的语文阶段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因为我国城乡差距较大,有许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农村教学质量比城区相差甚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本文通过在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有效策略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上已经进入九年义务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已然成为我国在素质教育上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更应该做好扎实的基础,所谓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首当其冲,找到影响上层建筑不稳定的基石,从而让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水平不高

据调查,农村的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经历过正规的教师资格培训,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历较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较弱,例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方言,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的选拔,许多教师的普通话根本不过关,要么是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要么干脆用方言进行教学;在这个信息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农村教师知识储备,严重拖了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后腿。若还是没本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去教学,那他们所带领着的学生质量,更是前途堪忧[1]。

2.教学环境差

很多农村小学由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原因,导致教育事业落后。因为教学条件的不允许,孩子们能看到的课外阅读资料又特别少,他们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大山,对于大山以外的事物一無所知......经济条件与办学条件的落后等原因,更是严重阻碍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3.语文教学方式落后

在农村地区很多任教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类院校的相关培训,在实际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正确的语文教学引导,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严重束缚,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讲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学生往往都是在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难以激发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农村语文老师恰恰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很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2]。

二、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策略

1.提高师资教学整体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并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加强小学农村语文老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我们要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在职的进修制度。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其次,抱有一颗积极学习的心态,不断获得新时代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最后,在加强老师知识面的同时对教学的基本功进行深度有效的训练,培训的内容应该包含:第一,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她必须拥有良好的敬业态度,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教学方法。引进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教案,借此基础上拓展自身的教学创意。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内容中即渗透着地理和天文知识,又可以与音乐及美术等艺术类的学科相融合。所以,只有提高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才能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精深,理解得更透彻,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完整清晰,才能让学生爱上课堂。

2.加大教育投资

教学改革已经在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铺开,而艰苦的教学环境以及简陋的设备很难在农村地区展现出较好的课改效果。农村地区的相关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在农村小学中配备相对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也能够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授课,将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灵活。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农村一线的老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引导以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水平[3]。例如,老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下节课的教学计划,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激发起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会在好奇心的助推之下,阅读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的探究式学习。另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延伸,让学生之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故事的后续发展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撰写出与故事发展相关的小短文。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发挥创造能力,而与同学间讨论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升华,通过文字的表达有效的使语文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通过强化多媒体熟练的运用,以此来拓宽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视野,使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享受。总的来说,通过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既能让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能使其综合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三、总结

虽然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很多挑战,但是只要学校和教师的心里有着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换而言之,想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应在在教材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转变以往腐朽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一边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一边调动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我们课题研究的同时,一边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一边对其加以改善,才能够将农村在教学的改革上得到充分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崔晓红. 菏泽市农村小学语文师资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5,(06):120-124.

[2]凌梅.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有效性论述[J]. 亚太教育,2015,(12):27.

[3]韦晖. 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河池学院学报,2015,06:68-72.

作者:李云洲

有效性教学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才能够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巨大。但以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耗费时间、精力而收效甚微教师们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希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下面我将结合教学经验来总结如何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一、课前充分预习

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了解了知识的重、难点,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然而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在预习时仅仅是查查生字,读读课文,并不能够达到预习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做好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目标明确。在初期应先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指导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之后逐渐过渡到为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阅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2、鼓励质疑问难。预习过程中,除了摘录课文的词句,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学生标记的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进行标记。做记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回忆出预习时的问题,并注意重点、难点。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着重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静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并且语文课堂应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章就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但是许多老师害怕课堂太冷清,通过不断的问答来使课堂气氛活跃,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束缚住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形成思想上的惰性。还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牵引学生。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探究的兴趣。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符合生命节奏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对于简单易懂或有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快节奏进行。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则需要耐心等待。就像一支乐曲,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跌宕起伏。同样,看似平静无波澜的教师,实则孕育着一场狂风暴雨。等待并不会拖慢课堂效率,而是在为即将涌现的思潮做铺垫。教师只有将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活动,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与创造。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让学生以发现与探究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各种感情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利用眼神、语言、动作、神态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并用这些情感来感染学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教师的以真挚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才能被感染。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四、紧扣文本特色,提领而顿地教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最具特色之处。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点,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没有标点。这就要求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揣测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在阅读时,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加能够体会出文章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思想。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情感,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宽泛而充满探究意义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并不需要抄下标准答案或是死记硬背,虽然学生的语言稚嫩,有些地方还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表达出的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都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文本特色,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合情合理的“工具性”,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性”而服务,这样一举两得,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才能够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胡丽娟

上一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模式营销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