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以三亚学院为例,研究探讨了将两者相融和的措施、办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环境变化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指正教育的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医院校和本单位工作实际所作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思考

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临的永恒课题,是高校大力发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是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一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五大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这就是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总目标。

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管理、教学、服务、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可用网络体系图(图1)[1]描述。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1.1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国际上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各种意识形态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面临的难题很多。经济成分多样化,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均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各种新问题、新矛盾都会对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此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等都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1.2教育者认识上存在滞后现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未能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片面强调教育者意志的实现,单纯运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只是把教育当作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要求学生服从某种既定目标的约束,强调的是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适应关系。在实施教育时,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地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否认或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否认或忽视学生的权益,忽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很少从人本价值的挖掘上来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导致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高调但肤浅,难以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育成效低下。

1.3大学生自身问题越来越突出。

第一,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加之学习、就业、经济方面的压力及人际交往、情感、竞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大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中的心理异常率高达11—15%以上。第二,信仰问题。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关于社会主义信念的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和公有化是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问题,持非主流观点或表示茫然。加之,由于高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而留下不少空间,致使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增多的倾向。第三,诚信和道德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利益分配的多样化,以及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徇私作弊、恶意拖欠学费、逃避贷款债务、虚假求职等诸多方面。

2.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1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如对新进辅导员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每年组织部分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师”和“创业培训师”培训,尤其是结合主题班会教学模式的研讨,组织了辅导员主题班会教学竞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还计划开办“职业指导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班”,对更多的辅导员进行职业指导培训。

2.2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相结合。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与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学生工作者始终给予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贫困生是学生中一个较大群体,以我校护理学院为例,约占全院学生数的25—30%左右。为了全面了解贫困生情况,学院对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关注他们心理健康,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中,及时把各级各类助学金和补助发放给他们,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就业方面对双困生进行重点帮扶,使双困生就业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就业,坚持就业工作和就业情况周汇报制度,做好就业形势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工作。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及时传达落实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与政策、会议精神。举行专场招聘会、做好信息搜集,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护理学院根据国际上护士总体缺口的情况,积极开拓境外就业,成功打通赴日本工作渠道,每年有多名学生毕业后赴日工作。并积极与有关方面筹划,争取更多的境外合作项目,使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就业。

2.3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教育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性认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全年围绕主题开展系列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和学校同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与时俱进、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理论认识和思想境界、坚定了理想信念。

护理学院“天使之约”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已举办多年,该活动围绕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开展系列文艺、体育、学习和思想教育相关的活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不断优化活动方案,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为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了新的内涵,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品牌项目。

2.4坚持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仅有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因此,要拓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勤工助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各层次的生活状况,把校外的信息引入学校,把学校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护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的活动,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开展防溺自护教育,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更加深刻地体会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为深入推进高校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仁爱之心,学院和社区签署了“爱心天使护夕阳”公益志愿活动,派出数名学生志愿者到社区老人家里提供爱心活动。

2.5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医药所弘扬的“仁爱”“天人合一”、“大医精诚”、“医乃仁术”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更凸显出现实意义。中医药院校学生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客观要求。同时,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又有着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2]。

安徽是新安医学、华佗医学的发祥地,名医辈出,影响深远。面对新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学校积极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校训理念,弘扬“北华佗、南新安”的医学传统,努力提升内涵、彰显特色、推进和谐。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组织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学生赴黄山——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进行徽文化的实地考察:参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徽文化博物馆、棠樾牌坊群和西递、宏村古民居等地,了解了新安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徽州的历史和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徽州文化。考察期间还特别邀请专家作徽文化专题讲座,讲座从徽州印象和徽州脉络两方面,对徽州的社会、文化、名人、地理和历史沿革进行了精辟的介绍。让同学们对于新安医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更加坚定学习中医、传承新安医学的信念。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我们虽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但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实效。根据我校经验,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提出以下思考。

3.1关注个体,上好“两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树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点做深入研究,更要关注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特殊个体。“两课”教学要根据不同个体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把育人工作做到每个个体的心上。

3.2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

学生价值观上的消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好“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业观教育要从新生抓起,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在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上寻求最佳结合点。

3.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这几年来,受学业竞争、经济贫困、就业竞争、恋爱挫折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成为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注意加强自强自立教育,使他们善于沟通、善于交往,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冲突和挫折。

3.4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诚信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以多种形式,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为载体;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诚信教育要与监督考核机制建设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德育测评机制;诚信教育要与道德、素质、法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3]。

3.5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当今世界的竞争既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意志、毅力、精神的竞争。要教育学生应当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奢侈浪费、不攀比消费、不超前消费,不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为家庭和国家增加额外的负担。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贫困地区调查、科技文化、失学儿童献爱心等活动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3.6积极占领网络教育的制高点。

互联网带给校园文化的是丰富、庞杂,甚至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资源。良莠互现、正反交错、泥沙俱下,是一柄“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这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使得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许多学生对网络的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占领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一是建立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用健康的思想文化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减少“灰色思想文化”对他们的危害;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点,在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学生关心的方面提供便利;帮助青年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增加互动性,通过BBS、聊天室、QQ、E-mail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三是搞好网上“舆情收集”,使之成为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构筑正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4]。四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特点的网络教育专业队伍,及时发现不良信息,传递学校意向,传播健康思想,扩大正面主流舆论,抵制负面效应,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雷广宁,孟庆全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2008jyxm122).

[2]李俊.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医学与社会,2008:12(21):58.

[3]刘似丽,高建林.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3.

[4]李幸福,白军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百度文库,201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8jyxm122)。

作者:许晓燕 孟庆全

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以三亚学院为例,研究探讨了将两者相融和的措施、办法。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巩丽荣(1975-),女,黑龙江大庆人,三亚学院大学生学业信息咨询中心、大学生学务协调中心,工程师。(海南三亚572022)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于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于学生而言,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大学生迎接竞争和挑战,“更好地走向社会”的优质阶梯,学习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于高校而言,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则成为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两者必须彼此渗透,相互融和,才能取得教育实效。

一、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必然

学风建设在培养人的总体任务中起着内在的、核心的、关键的作用,它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这就涉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这与学风建设的本质和内涵是一致的。为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联系实际,抓住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增强荣辱观念,使其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这既是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本质。

二、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系统建立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两项要素内容,在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路径上的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为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有机融合,发挥育人作用,就要在一个耦合的系统中开展工作,发挥相互的促进作用(见图1)。

1.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系统宏观内容

优良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品牌”,是育人能力和品质的标志。作为高校,三亚学院不断深化内涵发展,聚焦自身工作理念(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专注学风建设,通过组织机构改革,制度机制完善,人才队伍培养和工作平台建立,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了工作系统,为两者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提供了宏观支撑。

(1)一体化组织机构的建立。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组织机构既是一种松散连接的组织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学科、专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式结构。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得到不断加强,三亚学院在组织机构建设中也面对同样的问题。由于职能性强,分工较为明确,工作业务(尤其是学风建设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属于学校的不同职能部门,虽然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都在开展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实际上是两条不同的运行线路,各行其是,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运行,虽然学校和分院的纵向垂直关系较强,但部门间横向联系却很薄弱,造成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的松散关系,形成了一种松弛的连接方法,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也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的开展。对于这种不利于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结构关系,三亚学院及时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分工协调。一是丰富教务处职能,使教务与学务形成良性互接,教务处设置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四个职能工作块。二是建立大学生学业信息咨询中心和大学生学务协调中心,通过咨询和协调服务,满足学生主体的主动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业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发挥部门在学风建设和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个性成长工作中的推动作用。三是强化二级分院管理职能的重心下移,分管教学的分院领导要协调学生工作,加强、完善和优化分院办公室职能和人员配置,办公室统一负责教学、科研、学工、党务、行政人事工作的日常管理。从而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提供组织保证,也就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具体工作操作中实现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一体化制度机制的完善。三亚学院办学的基本观念、基本价值、基本图景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思想引领,“现代大学制度的‘轴性理论’、坚持公办大学机制的稳定性和民办大学机制的灵活激励性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理论’下的充满活力和高效运行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办学机制的探索、‘职业化全位理论’的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思想”等为三亚学院构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了思想指导。三亚学院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一体化管理目标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和创新一整套管理制度,如,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例会制度、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交流协作制度、专职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度、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等,要求以“学的好”来落实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学校使命;以“学的实”来落实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的正”来展现党建工作、德育工作的成绩;以“学的有内动力”、“学的自觉”来落实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育人理念;并要求人事工作、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学风建设积极主动地开展和落实,从而为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使专业教学、思想教育、健康人格养成相互交叉融合。

(3)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培养。一个工作系统能够生机勃勃的运转,源自人才队伍的推动。三亚学院以“志业、敬业、专业、乐业”、“有团队精神”为价值向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肯于奉献,业务精干的师资队伍,使学院教师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以良好的学风推教风,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风建设前沿的先锋队。三亚学院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同时结合三亚学院的特色,按照“12345”的标准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1”即辅导员队伍要执行职业化的要求;“2”即辅导员工作要富有爱心和责任心;“3”即辅导员要具有豪气、大气、正气的三亚学院校风精神;“4”即从事辅导员工作要志业、敬业、专业、乐业;“5”即辅导员要有智、信、仁、勇、严五种品德。经过学院的精心培育,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辅导员队伍。

(4)一体化工作平台的搭建。要使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彼此贯穿工作始终,必须搭建有效的工作开展平台。

三亚学院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在“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学院使命驱动下,在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目标要求下,学院提出了“31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和五种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建立了七大人才培养平台,即专业建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多层面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教学平台、健康人格教育平台、人文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改革与创新平台、质量监控与保障平台,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素养、人格、人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系统微观内容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两者都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两者的微观结合点。

三亚学院通过建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标要求和观察点,为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建立了微观结合点。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十四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九个观测点,涵盖了学生大学阶段“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发展素养”方方面面的要求和需求。作为一级指标的“思想品德修养”,旨在引导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强烈的法制观念。“专业知识与技能”则致力于改变过去只注重学业成绩,忽略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态度与素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专业实践”等方面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和营造自我进取的氛围,克服学生学习盲目性和被动局面,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目标。“职业发展素养”以培养能够“上岗、上阶梯”的人才为目标,为学生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三、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措施

1.不断创新教育载体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以去惑、学以致用、学以济世”的学习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三亚学院严格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定为学院重点教改课程,学院设立了社科部,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专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学院按照16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还注重在专业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专业素质,坚定学生职业理想。学院积极倡导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渗透职业意识和专业意识的教育,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学生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注重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坚定学生职业理想。

(2)合理利用管理载体。三亚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通过教学管理制度、考务管理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奖惩助贷制度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积极创造活动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是将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学院着眼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活动和学术科技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思想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社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活动中,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投身社会的激情,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我是谁”、“我和你”等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和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教育;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新生大学第一课”、“我在大学最后一课”,各类文化节(芒果节、寝室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外语文化节、记者节、体育欢乐节等)、人文艺术各类活动(学术讲座科技文化月、安全文明月、阳光健身月、师生演讲辩论月、缤纷社团活动月、毕业感恩活动月)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团课、业余党校、主题团日活动、明星班级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五四评优等),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

2.抓好三个关键教育

(1)入学教育。新生的可塑性较强,依照新生的这一鲜明特点,对大一转变期的入校新生要开展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活、学习方法及生活规律介绍活动,使新生快速适应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转变及从高中单一学习为主的生活转向更为复杂的“社会化”生活场景的变化。三亚学院每年9、10月均会开展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持续进行专业教育可以保持学风建设的活跃度,专业的深入了解和持续强化,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在课堂深化专业教育的主阵地外,三亚学院开设了“三亚大讲堂”,邀请国内外名师来校做讲座,解读学生专业学习的相关困惑和问题。

(3)职业规划与就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优势和潜质,明确努力方向,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客观分析就业形势,积极舒缓就业压力。《三亚学院健康人格培养手册——毕业篇》是三亚学院进行毕业生就业教育的指导性手册,以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总之,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同的思想内涵、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及教育内容的紧密相连为研究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工作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探索依据,我们要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使高校育人工作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陆风.浅谈高校“方向—层面—个体”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为例[J].科学社会经济,2010,(4):97-100.

[3]王刚.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整体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33-35.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巩丽荣

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论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有效途径。对于高校来说,大学阶段是生命的重要时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起点。本文主要对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措施

引言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基石与灵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过程中能够起到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所学校的无形资产。我们在《儒家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课题中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风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高校学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

从狭义上讲,高校学风指的就是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应,简言之,就是学生们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从广义上讲,高校学风指一所大学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在相当长的教育教学、学习实践等环节逐渐建立起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学校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也是全校教工和学生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在治学上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就是有意识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说,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我们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来更好地建设学风,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学习风气的重要性,从而达成一定的思想共识,继而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联系概述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学风建设的目标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而学风建设的本质和内涵也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风建设有指导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青年学生既充满着时代气息,也存在不少迷惘与困惑,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以及高效建立良好校风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指导不容小觑。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学风建设有激励作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的作用能够激发和调动大学生们形成良好学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设立奖助学金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及三好学生等,通过物质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激励,引导学生向榜样靠拢,不断反思和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促进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1. 从高校角度开展学风建设

在调查“你觉得哪些方式能有效的改善学风”,有95人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改善不良的学风,其次有93人认为改善不良学风的有效途径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再次有83人觉得加强学校的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能有效改善不良的学风。最后有65人和59人分别认为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师生关系和谐能改善不良学风。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是认同的。其次学生们也认识到改善学风的主体是本身,在调查“你认为那些方式能有效的改善学风”,除了“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因此,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学生们也认可学校的管理作用,毕竟,学生离不开学校的管理,认为学校严格考勤、严格管理对改善学风也有帮助。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定期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比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如书法比赛、知识竞赛、诗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习标兵的带动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在活动中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和进步。

最后,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实践锻炼,在此基础上,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对于学生寝室内出现的水、电、和物品损坏现象,应及时进行解决,力求为学生提供舒适温馨的校园生活环境。在我们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对学校提供的服务基本满意,在不满意的意见中就有设计宿舍、食堂和个别服务部门。因此,学校要重视后勤部门的保障工作。

2.从专业教师角度开展学风建设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个人魅力。授课时更新教学方法,帮助高校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力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及时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学生踏踏实实的学习文化知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师德概念,增强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发挥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适当采用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道德建设,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生主体方面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形式。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鼓励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他们去思考其中的人生态度和做人道理,帮助引导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

4. 制度方面

规章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保证。高校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校纪班规深入人心。大力开展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高校要以构建约束机制为依托,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考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试作弊惩罚条例,以考风正学风。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全体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探讨思想政治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为今后如何建立符合各类高等院校自身特点的学风制度,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贺俊.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李依默 肖祖鹏

上一篇:汉英语言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