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的要:普通高中教育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政治课是最能体现时代要求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也要进行改革。文章通过描述抛锚式教学的学习理论教学方法介绍了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和原则。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篇1:

对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与高考相结合的浅识

新教材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把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新课程教学及以后备考复习中必须贯彻落实新教材的这一指导精神,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又要保证教师在教学及备考复习中的引导者作用,注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思、再现、深化和拓展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对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与高考结合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以教材为根本,坚实基础知识,逐步提升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后,政治教学及高考范围有所拓展,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五本书。考点众多、内容繁杂、记忆困难。所以教师帮助学生疏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提纲挈领至关重要。

经济生活方面可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来整合知识,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生活方面可按照不同的主体来整理,即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生活方面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来整理,即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自身的发展到讲我国的情况,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方面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两大体系四大块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大块。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学及以后复习可以按两大主体,即国家、国际组织,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比如先讲国家理论,再讲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讲国际组织也是先讲一般理论:国际组织的产生、分类、机构、作用等,再介绍一些具体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无论是新教材教学还是日后复习,教师都要让学生学会有序整合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便全面系统而又有所重点地把握知识。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主干知识,还能对每个知识点在哪一课哪一框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考试时遇到考查内容,学生才能迅速锁定知识点。可见,要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首先扎实知识基础。

二、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采用“以谬误混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命制一些类似的题目,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辨别正误:只要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另外,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典型的主观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例如,某农村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小康村”的号召。在水通、电通、路通的前提下,还必须家家户户的住房要求是统一的砖木结构,统一粉刷一新。结果该村面貌倒是焕然一新,但大部分村民却负债累累。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这一材料很典型地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再比如:我市(普洱市)每年举行“茶叶节”。市民积极参与,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提升了普洱市的地位,带动了经济发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对其成长的影响。通过这样一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干知识。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能提高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塑造着人生,优秀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实战演练,精选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审题难度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回答的观点得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而且表述要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高考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

例如,2009年我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公开招考“大学生当村官”的举措深得民心。同样2009年浙江高考题中就有这么一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要答好这一问,首先要求学生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变化、文化生活道理。然后审材料,找出小杨给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这就需要对材料分层次,挖掘其中包含的各层意思。再运用文化生活教材的理论逐一分析。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发展,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他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题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解题的方法,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对题目材料和设问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多角度思考、创新性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教材术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与今后备考复习,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坚实基础知识,逐步提升学生能力;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难点;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成真正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淋漓尽致的发挥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优势,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彦勇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篇2:

从抛锚式教学看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

摘的要:普通高中教育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政治课是最能体现时代要求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也要进行改革。文章通过描述抛锚式教学的学习理论教学方法介绍了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和原则。概述了抛锚式教学的基本步骤,从而为有效政治课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定位转换一共先进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 抛锚式 角色定位 转换

一﹑抛锚式教学的方法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一)搭建脚手架

抛锚式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当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在不知道如何进行单位换算时,教师就会及时地参与教学:首先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思维接近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然后向学生提供获得进步所必需的援助。除此之外,还包括鼓励学生在课本和其他信息源中发现相关的材料,或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镶嵌式教学

在贾斯珀的几何探险故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镶嵌式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镶嵌式教学作为历险故事的自然组成部分,产生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例如,在邦尼牧场的营救任务一故事中,随着历险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获得一些辅助信息,如如何使用指南针,如何看地形图等,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习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信息的“镶嵌式教学”,以排除学习中的障碍。

(三)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合作学习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五)由学生担任教学的指导者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教学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所富有的挑战性以及作为指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丰富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担任教学的指导者,让学生在角色置换中获得新的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二﹑抛锚式教学中的政治教师的角色

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聚焦在变革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层面上,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评价观念,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 传统观念上的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时间的被奉为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这样的传统制约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妇儒皆知的对教师职业的赞美。一方面表明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和高尚,另一方面也包涵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要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作业流程操作,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

2. 新型的政治教师角色

抛锚式课程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最在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达换,即政治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政治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从政治新课程基本的理念来看,教学是政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政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特别是只有表面没有实质性的交往所发生的居高临下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

三、如何利用抛锚式教学促进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1.教师即促进者

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大受教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学习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开放的“应试”和接受评定。但是,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了。借助于各种教学技术手段,学生可以自行获取知识信息。通过以各种媒体为主要形式的“平行学校”,学生可以不需要政治老师讲课,也能知道政治的最新知识。政治教师的主要职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与错误等。

2.教师即研究者

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给政治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政治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者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政治教师应根据周边社区的资源等条件,自觉地把教育实践作为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教育活动。就目前的客观条件而言,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定位在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的方面,在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以及以行动研究为主,目的是使自己成为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自我教育者和研究者。

3.教师即改革者与决策者

要实现知识的传授者、促进者、研究者的角色功能,教师必须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改革者与决策者,必须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而不能再像传统教育那样受到过分“控制”和自己的工作被专家所详细框定。政治新课程需要教师依据自己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自主地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协商他们的学习计划。国家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及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使教师与“上级”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上级”命令的执行者,转向自己专业工作的主动决策者。外部对政治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也转向帮助教师找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促进政治教师的发展为目的,政治教师必须参与学校的决策,同时必须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政治课程改革不再只是自上而下的,而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政治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人物,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也承担起更复杂的责任。

注:本文作者王群为浙江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文.共建教师发展的开放学习环境——探索以网络为中介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师教育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5.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建筑与人网站Start论坛文章“上音之行——学习之旅:热身问题”[DB/OL].http://www.21start.net/jianzhuyuren/bbs/dispbbs.aspboardID=5&ID=17&page=1.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5]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和德育价值教育研究,2005.

[6]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2003.

[7]钟启泉,张华.在东西方对话中寻求教育意义,2002.

[8]霍尔姆斯.等著.比较课程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9]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作者:王 群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及时的开展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新课改下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一下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在完成自身的教学活动之后,及时地对自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主动性、探究性的教学总结,帮助教师更好的、更客观的了解到自身教学的优、缺点,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完善,从而形成动态、良性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应该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反思的问题

1.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在不自觉中产生变化,这是因为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了倦怠性。正是因为这样,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及时地对自身教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对自身教学态度进行反思,才能够端正自身位置,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对教学组织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度、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简单来说,高中政治教学能不能顺利地完成,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反思,否则教学就会脱离原有的轨道,甚至阻碍教学的开展以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从表面上来看,政治教学内容是教育部、学校预先制定好的,但其实不然,因为教材内容仅仅只是高中政治教师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更多的是教师对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比如有机地整合内化教学内容等。而高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才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同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良性发展。

二、关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1.是否發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具体要求有:第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还不能够完全理智的对待学习,其感性往往控制着自己内在的动力,正因为这样,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确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肯定,从而提高学习的正能量。

2.是否选择性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多媒体必不可少。

3.是否恰当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上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因此,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情境化,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在课堂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因和条件。

4.是否及时书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来讲,其内容要反映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反思,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盛铁石.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1(24).

作者简介:李茂林,男,本科,就职于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研究方向:新课程的教与学。

作者:李茂林

上一篇: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科技发展下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