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1

从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来看,因为理论与具体实践方法的不同,不同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和流派也由此产生。而对于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因其价值标准、思维导向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存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即便如此,教育管理的基本图示依旧存在,它主要由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伦理主义理论导向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教育管理

摘 要 教育管理是影响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否先进。然而,目前我国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进程。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

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所服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由多个元素有机组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教和学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教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整体效能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文章接下来就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进行探讨。

一、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所面临的问题

1.教育管理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

教育管理观念会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管理者们在进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都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是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们不主动研究新情况,最后使得陈旧的管理理念保护了落后的管理方式。

2.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法,引发被管理者的需要,让被管理者的行为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期望发生。由于我国现在很多小学都是公立学校,很多的小学管理者都没有注意到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很多小学教师都只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与兴趣教学。教师拥有强烈的热情与兴趣无疑对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不可能太长久。

3.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活动中,没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与淘汰机制来作为支撑,使得管理主体往往会存在能级不符的情况。其次是思维上存在着定式。很多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把教育管理单纯地作为行政管理工作来抓,下面的教师们只需要按照“行政服从,执行照办”这样的工作方法来工作,从而遏制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二、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方法

1.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主权,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2.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激励广大的教师努力地工作,是保障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任务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分工不分班,促进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3.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要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系统。学校必须对管理层以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道德情操等进行经常性评估,评估系统要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2)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小学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即使是学校的管理层。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们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缺陷,而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

三、结语

教育管理科学化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够让小学管理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要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克服困难,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文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做到教书育人,还应该做好各种管理工作,让学校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素质教育呼唤班级管理科学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72-74.

[2]杨琼.加强养成教育应以科学化的管理为保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79.

作者:黄训品

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2:

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探讨

从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来看,因为理论与具体实践方法的不同,不同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和流派也由此产生。而对于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因其价值标准、思维导向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存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即便如此,教育管理的基本图示依旧存在,它主要由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组成。在现在的中国,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学主义理论导向

1.1功能和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对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很好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分析。

1.2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

量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人品道德的考核[1]。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是为诸如岗位责任制等量化教育管理提供了便利。当然,教育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必须要保证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地提高。因此,竞争在所难免,而成绩与名次成为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则会因为服从管理的便利而被尽可能地排除。

虽然以科学主义为理论导向的教育管理理论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推进改革作用很大,但是会让教师和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服从的机器。而且,理论过于模式化,在运作的灵活性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对人性的忽视使它违背了伦理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

2 人文主义理论导向

2.1人际关系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人际关系的研究较迟,最早始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他率先把人际关系与教育管理建立了联系,二战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后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研究对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

2.2人类需求的满足

从人文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不断演变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求,即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从人类的内在目的出发去推动人们的具体行为,就形成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

人文主义的理论之所以在教育管理界被广泛运用,是因为人文主义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因此对处理教育界官僚主义的弊端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组织的发展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都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管理方式在理论领域的结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产生深刻影响。

3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

伦理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无论是整体思想,还是推己及人,都是伦理思想的闪光点。中小学教育也需要以伦理为准绳。

3.1做与行的统一

做与行的统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是要求人无论在团体组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应受到伦理的约束。管理也是通过设定一套伦理准则去约束别人的行为,使其符合规范。通过做与行的统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坚持道德理想主义的指引,将道德理想作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2人伦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公司中的上级与下级,还是家庭中的长辈与晚辈,都存在一定的尊卑与长幼关系。而这种人伦秩序在教育管理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要求办事的严肃认真、待人的宽容大度、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遇事的沉着冷静、团队中的合作团结。而这些,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领域的融合与发展都让许多专业人士认识到,旧的、单一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无法解决新时期教育管理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管理思想必须要博彩众家之长,走向融合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管理领域的民主和科学。在上述三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更要坚持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局势,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建生.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学周刊,2012,01:29-30.

[2]赵朝晖.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255-256.

作者:高艳华

科学化小学教育管理论文 篇3:

“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分析

【摘 要】如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的倡导素质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的群体,中小学教育改革规模与质量均持续增大,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需要在中小学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学生不同的个性化与自尊自信的情感交织,需要中小学生教师适当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体性。所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本文将分析在“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意义,并研究了“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小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传统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特点是,过分强调教师为中心,要求所有学生均要顺从教师的安排,作为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莫过于高高在上。传统的中小学生教育的理念总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了服务人、培养人,努力让学生的身心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时刻要求以学生为主,有效地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及时的改正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改善教学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西方文化的渗透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让每一个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独立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模式、个性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

1.“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如今,传统的教育管理因素依然体现在文明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制度上,部分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仍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手段,比如体罚、打骂、当众批评等,即时在国家的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有些方式是禁止的,但是这些现象依旧屡教不改。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懂得教育的实质,只知用粗暴的行为去教育学生,造成了很多制约教育管理发展的悲剧出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没有机会去全面发展,缺乏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主要的行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的行为。

1.2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积极的融入学生

从当前的教育制度来分析,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的群体,在中小学生受教育期间,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各种方面都在逐渐的成熟,如果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彻底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就剩下只能使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手段。一般情况下,老师一直都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中小学生不能像对待高年级的学生那样的严厉,老师需要摒弃长辈高高在上、严肃的形象,需要老师像朋友一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循循善诱。一改以往老师死板严厉的形象,与学生融洽的打成一片,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改进。因此可以看出,融入于学生群体中对学生与学校的发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1.3推动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在日常是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细心教导与培养。在现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很大部分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划分,甚至把成绩的优劣当作更换学生座位的一大依据标准。这种优待成绩好的学生,冷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非常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对成绩不优异的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容易使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受挫。“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让老师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一味强调学习的课本成绩,增加对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行班级踏青、冬游、春游、等各类活动,可以适当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与身心,让老师和学生树立起人人平等的观念,打造一个可以平等融洽交流的平台。

2.“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2.1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进行“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要把构建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的校园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校园的管理工作秉承科学化、人性化的原则。对于学校来说,最大的工作莫过于教育工作,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也还与全体学生息息相关,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快慢。对于心智与思想都不是很健全的中小学生来说,对老师的恐惧心态是对教育管理工作是不利的。营造“以生为本”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有归属感,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导,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

2.2强调教育管理理念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当今这个不同文化传播速度很快的世界里,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群体之一,学生容易受到多元的文化的影响。所以面对具体问题必须要切实分析,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很深入的融入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就无法真正的与学生做好交流,难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致使在教育管理方面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谈心,科学有效的使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在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来说,利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方式,老师有意识的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与此同时,定期地调整分组情况,防止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2.3革新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教育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在对中小学如今的教育管理手段与制度来分析,学校和老师都要求学生优先学习课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份工作给忽略了。即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学习课本知识,但是走出校园之后,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遵循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演变情况下,很多家长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等等,一张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以生为本的教育手段就是要严格要求在教育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和谐友好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增强教育管理制度的公信力与公平。

2.4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比较标新立异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身为教育管理者主动走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知道学生所想,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起来才能游刃有余。随着新课改的工作的持续开展,作为一名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懂得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调动和激发中小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也是主体,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如学生身边成功的案例或者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名言警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学习。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老师要把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促进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形成也是对中小学生催其奋进的一种科学方式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我们简析了“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中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与相关对策,管理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高效满足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力度与质量。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并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闫文兴.“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36):13-13

[2]吉哲.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90后新生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208-208

[3]赵媛媛,孙明娟.“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1)

[4]杨会.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亚太教育,2015(26):289-289

[5]田欢.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旬刊,2013(5):226-226

作者:李雪勇

上一篇:家庭和学校和谐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