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2024-04-25

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通用14篇)

篇1: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中学英语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

摘 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中英语的学习更应该摒弃以往的 “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并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倡导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集体备课;学习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规格也发生新的变化,这也要求教师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实施下,高中英语教师更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学习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教材以及教法的观念,为当今社会培养高规格的实用型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针对高中英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本人进行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透析改革目的

国家之所以对教育进行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这些人才走向社会能更具竞争性和优越性。然而,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有很强的应试能力,但敢于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却十分薄弱。因此,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 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也才能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勇敢探索钻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终生受益!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如何学习的本领,因此教师也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

1.英语组内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闭门造车就能钻研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此,同行之间对新课改的看法以及自身已有经验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总会有偏差的地方,经过一起交流和探讨才能形成更加成熟教学策略和方法。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把自己对教材上的理解和具体的课堂组织流程阐述出来,新颖而合理可行的方法可以互相之间得到借鉴并在各自课堂中实施,从而普遍提高英语课堂的高效性;而经过分析和讨论不太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也可以尽早得以摒弃,以避免影响到学生知识的习得,因此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各自的教学经验,能更好的探索出更能调动学生求知欲的学习方法。

2.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进入高中课堂,大部分老师会感觉学生举手发言以及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不如前,更多的时候即使大部分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愿意在班上展示出来,这可能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发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改变这种鸦雀无声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迫在眉睫。

班里应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小组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互相竞争的氛围,另一方面小组内“优帮潜”也能很好的实施起来。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下,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小组内可以互帮互助,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也能够让学习能力差的人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因此各个小组人数不易太多,否则并不能达到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的目的并且各个小组内人员学习程度差异均匀,这样才有利于“优帮潜”的有效实施。但若小组人数过少,则不能很好的探讨问题而得到更好的决策,也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恰当地安排小组人数,让小组内可以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内做到共同提高,最终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经过切身实施和调整,本人觉得小组内五到七人左右效果最佳)。

一方面在教师发号指令后,小组内快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组内探讨的方式来解决老师传达的问题;另一方面,若 老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小组内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和探讨哪些学习方法更有利于自学的高效性。但如若学生并不能良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还是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的形式一起得到解决,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学习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对学生采取合适的奖励机制,因此教师一定要建立各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的评价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加分奖励,然后以周或月的形式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列入班级综合评比中,最终可以进行适当的和调动性高的物质奖励(如表现最优的小组成员可以最先选择自己在班上的座位),而对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差的小组及个人也能起到一个约束和管理的作用。

3.针对性学习,狠抓薄弱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而薄弱环节得不到解决,学生整体水平得不到提升,对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高。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薄弱环节得到改善和进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其 整体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利用正确的方法来弥补学生英语学习的缺陷。例如,听力的学习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语言氛围的匮乏,很多学生出现听不懂或 及时反应等问题,英语听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要求学生每天按时练习听力,对于听力设置的难点和关键点适当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更好的抓住听音的关键信息,及时作出反馈,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对每一篇听力进行诵读和熟悉,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达到效果。有的学生存在着词汇量匮乏的缺点,拿到文章看不懂,生词太多,极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词汇的学习一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组内听写的方法考察学生的词汇量,把词汇的识记真正落到实处,然后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来进行实战演练。

新课程要求高中英语更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不再是单一的 “教师教,学生学”这种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因此,本人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真正意义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 和帮助下探究问题,实现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语言学习必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拥有探索未来,积极迎接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含玉,2008,中学英语语块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4.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5.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篇2: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作者/杨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广大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新旧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适当调整英语教学的理念,根据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探索的方向和具体实践的操作。

篇3:新课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一、英语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 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实际。教师无论教哪个年级都要把整本教材的话题、功能、篇章结构以及知识点等相关内容吃透。这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师要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 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增删、整合与延伸, 仔细推敲教学模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 这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的前提。

2.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及课后的练习。由于学生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是感知——感悟——模仿——理解——巩固——掌握——运用,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听、说、读、写等形式的练习活动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当堂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教学,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前针对单元相关主题进行大量的热身活动, 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等。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阅读课文时,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湄公河的图片, 向学生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设计几个有关湄公河地理位置的简单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比如是兴趣阅读还是解题阅读, 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目标, 兴趣阅读是为了拓展阅读能力, 而解决阅读是为了解决后面的问题, 只要目标明确, 就能快速解题。

2.阅读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词, 中心句和主题思想。有的文章开头句就是该段所讲的内容, 其后的句子往往是围绕它展开的, 而通篇的内容是这些中心句的组合。有的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末尾, 有的甚至全段文章无明显主题句, 而隐含在整个段落之中, 这就需要学生有进一步的分析能力。

3.培养任务型阅读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是一种着眼于全局效果的阅读。它把阅读思维中理解到的局部知识与全文的构思联系起来, 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并能够强化对阅读材料的筛选能力, 吸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推动积极思维, 加快阅读速度。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 体裁各异, 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丰富的教材, 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进行阅读, 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此外, 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根据文章的体裁,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 掌握文章线索, 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4.在阅读中, 学生要学会分析, 概括文章。有的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对字面意义的理解, 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即根据读者已有的知识 (语言非语言) 以及上、下文中的某些信息词和信息句推导出隐含在文中但没有表达出的意思。有的文章要求读者分析作者的意图, 此项内容也是阅读中的难点, 但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只要教师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 不断引导学生, 在诸多的构成各种事件的因素中, 按照事物的量和质, 分析诸因素质的性质, 抓住其主要作用的因素, 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 是能够攻破难关的。

5.提高阅读速度。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解决问题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内容, 这是一种能力。“四能”互补, 讲究技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效率阅读的保证, 学生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心读、慢读、复读、指读、朗读和滥用词典,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 引导他们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 并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1.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课, 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寻找主题句、判断推理和词义猜测等策略的训练, 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英语的开端。在日常阅读训练中, 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记忆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步骤。 (1) 快速浏览全文, 掌握主题大意和基本事实; (2) 利用上下文联系及构词法猜测生词; (3) 根据上下文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4) 浏览文后的题目, 根据已知信息确认较为浅显、较有把握的答案; (5) 复读文章, 注意细节内容, 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理, 体会深层结构、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 完成较为复杂的试题; (6) 略读文章, 进一步核实答案。

3.强化阅读技巧训练。 (1) 限时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 (2) 注意细节, 多形式操练; (3) 多样化阅读。

篇4: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现今的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变化和改革,尤其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对于学生而言,获得和掌握很好的阅读技巧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抓住一切可能机会,通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多总结,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面对的是高考,是高考的分数,所以很多学生是为了做而做,为了分数而做。并不是把英语看成是一种人类交流的语言工具,去用它,去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多元文化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慢慢引导学生从内容,从兴趣开始。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困难。教材涉及到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激活他们对各种文化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从网上查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观看有关这方面的DVD、听相关的英文歌曲、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等多种形式导入文化。此外,在科学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材料,以进一步达到语言学习理论中的“移情”境界。

二、夯实基础,练好内功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完成阅读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快速阅读,整体上了解文章大意和轮廓。快速阅读是通过对整个篇章的浏览去获得文章的大意,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写作意图、主题、主要信息,甚至主要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常会使用以下策略:阅读文章的主标题、副标题,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注意每一小节的首句和末句。就“JOURNEY DOWNTHE MEKONG”这篇文章,笔者限制学生在十分钟时间内浏览这篇文章并且总结出这篇文章的大意,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再让几个学生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全班学生讨论总结出文章大意。

2. 深层阅读,局部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要点。深层阅读是一种有目的的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特定的信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教学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有意去获取篇章中某个具体的信息,如名字、某个日期、概念、事实等。

3. 阅读评析,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这一步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高屋建瓴,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三、培养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技巧训练

1. 扩大词汇量。词汇是影响阅读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词汇,阅读就等于纸上谈兵。然而英语单词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短时间内掌握大量词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清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勤记,多记单词;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单词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单词有很多种方法,在中学阶段常用以下几种:利用构词法记忆单词英语中有词根加前或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利用归纳法记忆单词,把同一方面的知识归纳在一起记;利用音标记忆单词,利用上下文猜词义等。

2. 扎实语法知识。英语语法是一种比较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在阅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凡是好的文章无不是在灵活运用该体系所规定的各中规则下完成的。因此只有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学生才能在阅读时准确捕捉作者意图,理解文章信息。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灵活运用英语教法,引导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动性去理解运用语法,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指读,也有的一目十行地读,也有的反复阅读。这些阅读方式都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与水平提高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1)按意群阅读。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遵循传统的语法教学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因此,我必须教会学生能按意群阅读,来改变往日逐字逐句地读,指读,心读。这样即便是很复杂的长句也可以两三眼看到头,很快理解文章的内容。

(2)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由于受到传统的教法影响和受精读教学的制约,学生经常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这样即延误阅读速度,也打扰阅读思路,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去猜生词,根据上下文辨别词义,根据词性辨别词义,根据语法猜词义。懂语法,构词法的知识,在阅读时猜词能力就会大大增加。

4. 灵活运用阅读法。大多数的英语文章,尤其是说明文往往重要的部分存在于某一段,而大多数段落都有关键句topic sentences。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地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的能力。例如,在理解文章中的语义,情节,可以培养学生用跳读法来阅读。而推断题应采用细读法,通过对关键句地分析和对过渡词语的判断,可以略读无关紧要的句子和段落,了解文章的主题。

篇5: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蒋宏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环境英语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理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探索;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这几年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又有着颇深的体会。以下是笔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做的教学探索。

作为一次深刻的变革,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传授式逐渐变成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式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英语课的新课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就在摸索、反思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做了以下思考:如何才能贯穿新课改的理

念,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呢?在新高一的一堂写作课上,我在导入设计上做了以下的尝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熟练地掌握了there be结构,我的第一个导入活动就因势利导地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请翻译:(1)我家门前有棵大树。每个学生都能驾轻就熟地将句子翻译出来:There i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我接着再让学生翻译:(2)我家门前有座大山。(3)我家门前有条小河。对于这两个句子,学生翻译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但是,他们几乎都是用的there be句型,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于是引导学生分别将(1)(2)(3)句中的is改成stands,lies和runs,然后让学生讨论:修改后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有何变化?(英语教学论文 )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讨论去了,课堂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然后,他们得出结论:仅仅一字之差,就将大树的挺立(stand)、大山的静卧(lie)和大河的奔流(run)描绘得栩栩如生了。

这样一来,学生就改变了以前只是被动地听,思考与练习的时间少,学习效果差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Book 2A Unit 6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热身”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对未来生活设想的图片,让他们围绕未来生活话题畅所欲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拓展他们思维的空间。

总之,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有了不少的收获,却也还有很多不足。新课改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本身就是新的挑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姬秉新。新课程与教学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01.

[2]陶凤丹。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思考。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4)。

篇6: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导入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并将教学内容设置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给每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目标。(2)小组合作探究阶段。在小组合作探究阶段,为了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并设置具体的规则内容,例如,只有当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出具体结果呈交给全班之后才能称为完成任务。(3)组际交流阶段。当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各个小组进行结果汇报和质疑讨论,为确定科学统一的讨论结果提供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巡视,做出适当的指导、评价和引导,促进组际交流的最大效果得到发挥。第四,实践应用阶段。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作学习出来的结果,应该投入实践应用中去,让实践来检验。在这一个阶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独立运用,通过相关练习、实验等提高每一位成员的独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汇报评价、方法推广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构建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以问题导入,以问题结尾;精心设计,加强引导;加强交流,做好总结;及时评价,促进发展。只有坚持以上几条原则,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体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康安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践的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8.

[2]叶小和。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篇7: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新课改伴我成长

河南省郑州市102中学 王铁红

摘要: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乎祖国的未来。新课改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新课改理念应超前与现实并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细化课标要求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三维目标”,在课改中实现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探索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作者就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上的一点体会,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强化学习,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具体表现是:提高科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即平等对待、同等机会、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活”与“动” 的统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因此作者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开始,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方式和实施与评价,结合学校生物课程教学的具体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理念:

1.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新课改课堂,实施新课程改革,彻底摒弃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坚决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的心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标中明确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多元化,就是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学中情感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培养真正的人作为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编者、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共同对话的文本,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法,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过于对工具学科的重视必然会导致应试教育的升级,而生物学科课堂则比较适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生物学家艰辛的劳动和大胆的创造,他们给人类留下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财富,他们的科学理念、人格品德,同样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开掘,合理利用,将这些典型的科学史实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融 2 合,让生物课堂演绎人文情怀。时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在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 人的学习能力有多种,有记忆、阅读、感知、计算、推理、分析、归纳、判断等,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传统学校教育中有相当一些能力不仅难以考查,也难有培养的机会,如设计、组织、个性、合作、表达等。其学科课堂重视的只是记忆、阅读、感知、计算和判断能力,其他的学习经验者十分缺乏,更谈不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和具体实施者,应该在新课改中以“学习”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一改过的唯“分”论,要科学评价学生,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而且还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立足课堂,把课改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决策与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并为之付诸于实践:

1.融进去,蹲下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要与学生一道寻找道理,从而达到共识、3 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融进去,然后蹲下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确定参与的方向,激发强烈兴趣,形成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我越来越体会到导语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精彩巧妙的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如学习“矿质营养”前导问:“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其次是让学生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我在新课改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探究,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钻研知识的兴趣。再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学习内容,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用谈话、交流的方式,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反馈,增强教师语言、表情等教态的亲合力,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变知识点的灌输为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的思考。

2.拓展教材外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训练体系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大胆尝试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动起来,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以实践者的行动改革教学,才能在困惑中追求,在研究中豁然开朗,在实践中分享成功。多年来,我总是要求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每节课上都有亮点,经常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切入的角度,如讲“无性生殖”时,我以绵羊“多利”入题;讲述遗传物质章节时,则从介绍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引入正题。使学生入课便有新鲜感。而在教法设计上则主要是单元整体教学和课堂教学。单元目标从单元整体出 4 发,对单元内课文处理的课时、教法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途径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实验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又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安排分组实验时,我改过去的随机分组为有目的分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新课标分享与合作的理念要求。课后练习分章节训练和单元训练,建立灵活的训练体系,包括巧妙的题目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标本测试、多媒体图象制作测试以及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3.加强外语和信息科学的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新课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它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都是提前数周或数天开始备课,充分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外文资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巧妙设计出人与计算机的“对话”,用不同语音提示答题的对与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一系列人机交互的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的目的。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学生们都情绪饱满、精神愉悦、积极参与、勇于表现,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通过新课标教学,我还体会到加强外语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维习惯,拓宽思维方式,我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还要和引导求学生跟我走,在诸如生物进化、动物行为以及遗传生殖等一些具有开放性内容的教学中,我总是采用让学生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再进行课堂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一个共同效果:外语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信息技术增强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知识量与日俱增,对学习生物兴趣的人数也倍增。

4.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恰当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也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合理公正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的体会是:课堂评价要细化、要具体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成绩好的、对成绩暂时后进的;对性格内向的、对性格外向的等都应注意根据对象、场合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测试评价应灵活,我尝试建立了同学间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个评价体系使学生们把学到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探求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新知识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一章节的知识测试中,我就没有以书本上现成的知识结论作为测试对象,而是利用多媒体制作图象,表现心脏的外部结构和形状,提出“直接出入心脏的血管有几根?”,“哪几根?” “它们里边分别流动着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其生理意义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围绕课本内容思考,结合人体生理发挥想象,收效非常明显。

以上是我实践新课改的点滴体会。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进行一点探索,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一路实践一路总结,深深体会到课改带来的春风。我在课改中成长,也在课改中收获,我所带的班连续两年位居会考榜首,辅导的学生多人取得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优秀奖。同时我也深深品尝到了课改带给我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无奈。但我坚信新课改是振兴国家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继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南.中学生物教学.2006(7):9-10.2.童庆年.新课改理念及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中学生物教学.2006(11):9-10.6 3.胡继飞.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观念转变.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薛广林.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教学评价的思考.中学生物学.2004年02期

篇8:新课改之高三英语课堂教学新探索

一、改变听写检查模式

传统的方法是老师读汉语, 学生写英语, 有的老师甚至连单词顺序都不改变, 导致学生作弊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我看来, 教师可以将听写模式多样化。

方法一:教师可以根据单词的难易度, 以及使用的频率, 将单词听写分成汉译英及英译汉, 可以出卷子, 可以在幻灯片上显示, 形式不一。

方法二:教师可以针对单词涉及的词组或者与所授语法相结合, 针对性的出几道选择题、填空题或者翻译题, 将知识连接起来。

方法三:传统模式中, 教师检查学生课文以及作文的背诵, 不是默写就是提问, 既费时又费力。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几个词组或者个别句子除去, 让学生根据剩余篇章填写, 事半功倍。

二、改变课堂复习模式

传统的高三英语复习课堂, 基本上是学生与教师人手一本复习材料, 从头读至结尾, 关键是这种情形会持续半年之久甚至更久。学生起初背的很认真, 但是见不到成效, 就慢慢懈怠了。我认为,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复习, 不必把一轮二轮分得那么清楚。教师可以将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告诉学生, 让他们提前预习。然后将重点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要大胆删减, 不要面面俱到, 要以点带面, 充分发挥学生举一反三和理解想象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上的内容要足够精练。教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利用15-20分钟来处理导学案, 剩余时间可以用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将专项练习引入课堂。比如, 可以利用10分钟左右向学生传授如何做阅读理解中的猜测词义题。在导学案上, 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典型的例题, 向学生展示做题技巧, 然后再配备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运用一下这种做题技巧, 享受到这种成就感。

例如:词义猜测题的主要设题方式有:

(1) The underlined phrase“take off”in para2 means______

(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them“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 to?

(3) Which of the definitions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exotic”in the third paragraph?……

例题:

Morning, noon, and night, her tongue was endlessly going, so that he was forced to escape to the outside of the house–the only sidewhich, in truth, belongs to a henpecked husband.

The underlined word“henpecked husband”in this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 man who_______.

A likes hunting

B is afraid of hens

C loves his wife

D is afraid of his wife

解析:D破折号起到进一步解释说明的作用, 由此前的信息:“他为逃避妻子的唠叨而逃到屋子外面”可知“他是个怕老婆的人”, 因此答案为D。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既复习了所学的旧知识, 又掌握了高考题型的做题技巧, 解决了一定的难题, 还是受益匪浅的, 教师也会有一种工作上的成就感, 两全其美。

三、改变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 教师一般都是统一规定错几个就不合格, 结果面对那么多长的不合格卷子, 又是很伤脑筋, 学生也会没有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 将评价标准层次化。比如, 基础好的学生错3个不合格, 稍微薄弱点的错6个不合格, 比较薄弱的错10个不合格, 没有什么基础的对10个就合格等等。在这种标准下, 学生有了可以容易实现的目标, 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努力地成果。实行一段时间后,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 适时地调整, 灵活掌握, 充分勾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人会说, 学生只对10个或者8个单词有什么用呢?与别的学生差距又那么大。我不这么认为。至少学生可以积少成多, 比放弃学习要好, 有了目标, 就有了动力, 更有了希望。

有人说, 新课改让老师轻松了, 老师真的轻松了吗?我不这么认为。课堂上, 老师说的话比传统教学少了, 但是“功夫在课下”, 老师的任务更重了。老师只有充分备课, 才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那么精彩实用的导学案。

有人说, 新课改让学生放松了, 作业少了。作业真的少了吗?新课改的进行是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让他们明确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确定疑难点, 为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9:新课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关键词】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培养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阵地。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本文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激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英语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实际。教师无论教哪个年级都要把整本教材的话题、功能、篇章结构以及知识点等相关内容吃透。这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师要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增删、整合与延伸,仔细推敲教学模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的前提。

2.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及课后的练习。由于学生吸收新知识的过程是感知——感悟——模仿——理解——巩固——掌握——运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听、说、读、写等形式的练习活动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当堂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前针对单元相关主题进行大量的热身活动,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等。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阅读课文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湄公河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设计几个有关湄公河地理位置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比如是兴趣阅读还是解题阅读,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目标,兴趣阅读是为了拓展阅读能力,而解决阅读是为了解决后面的问题,只要目标明确,就能快速解题。

2.阅读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词,中心句和主题思想。有的文章开头句就是该段所讲的内容,其后的句子往往是围绕它展开的,而通篇的内容是这些中心句的组合。有的主题句出现在段落的末尾,有的甚至全段文章无明显主题句,而隐含在整个段落之中,这就需要学生有进一步的分析能力。

3.培养任务型阅读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是一种着眼于全局效果的阅读。它把阅读思维中理解到的局部知识与全文的构思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并能够强化对阅读材料的筛选能力,吸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推动积极思维,加快阅读速度。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丰富的教材,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进行阅读,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此外,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抓住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线索,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4.在阅读中,学生要学会分析,概括文章。有的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对字面意义的理解,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即根据读者已有的知识(语言非語言)以及上、下文中的某些信息词和信息句推导出隐含在文中但没有表达出的意思。有的文章要求读者分析作者的意图,此项内容也是阅读中的难点,但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教师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引导学生,在诸多的构成各种事件的因素中,按照事物的量和质,分析诸因素质的性质,抓住其主要作用的因素,进行必要的逻辑推理,是能够攻破难关的。

5.提高阅读速度。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解决问题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内容,这是一种能力。“四能”互补,讲究技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效率阅读的保证,学生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心读、慢读、复读、指读、朗读和滥用词典,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引导他们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并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1.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课,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寻找主题句、判断推理和词义猜测等策略的训练,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英语的开端。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记忆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步骤。(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主题大意和基本事实;(2)利用上下文联系及构词法猜测生词;(3)根据上下文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4)浏览文后的题目,根据已知信息确认较为浅显、较有把握的答案;(5)复读文章,注意细节内容,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理,体会深层结构、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完成较为复杂的试题;⑥略读文章,进一步核实答案。

3.强化阅读技巧训练。(1)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2)注意细节,多形式操练;(3)多样化阅读。

篇10:探索语文教学新课改

初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应紧密联系起来,语文课程应根置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包括的内容: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好演员曾是人们对优秀教师课堂上的期望,因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精彩表演,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教育学生。但今天的教师更应该做一名导演,把演出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上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接收器,而是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动地体验者。这样,学生在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时,就会学会合作,能够体验成功。

新课程实践中进行的尝试及感受:

篇11: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探索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 张 燕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见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12: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楼乔娜

(浙江宁波奉化高级中学)

摘 要: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不应该单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的粉笔式教学模式,而应该多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传达的理念,又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上课;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同一感

中学历史学科新课改理念强调历史教学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为目标。在当今的课堂上,我们教师确实在逐步摒弃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满堂灌”教学,更多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是具备了现代化的特征,资料和图片也足够丰富,但倘若过度依赖于多媒体,从不教“书”转而为教“课件”,换汤不换药,这其实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而让学生来上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走上讲台,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思路去演绎课堂,对他们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在近十年教学中,曾经做过多次该教学模式的尝试。近期我把高一历史必修一的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交给学生来上,四个子目录运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两个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通过对他们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的整个过程的观察与了解,确实让自己看到了很多积极方面。

一、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

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增加知识积累。让学生上课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而且它所持续的时间往往多于45分钟,空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备课中发现,他们PPT的制作技术有了新的提高,更好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在网络上查询资料时,增加了教材以外的历史学科知识,较全面地了解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欧洲、日本等几支新兴力量的崛起过程。上课之后,他们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更是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主动接受知识和拓宽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科的一般学习能力主要分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四项能力,而这四项能力若是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上,它们能得到更好的体现。()鼓励学生上课就是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桥梁。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看它是否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我认为,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它的覆盖面更广、更有渗透力。它不只让上课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还调动了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自主性。教育始终要保持一种新鲜感才有其生命力。在习惯了历史老师的上课风格之后,对于自己身边同学摇身一变为“小老师”的现象,听课者的心理上充满了更多的期待,部分学生为了密切同学的友谊,便在课堂上配合“小老师”,他们在课前更为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课的内容。在上课时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也比平时更为集中,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会主动去关注“小老师”的纰漏,例如在小马老师书写关于“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的板书时,只顾分析而忘了写,下面的听众就轻声直接指出,这既体现了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又促使他们发挥主人翁意识。

再则对上课学生而言,他们的备课就是在经历一场最为充裕的自学体验,据了解每个参与上课的学生都至少阅读教材内容三遍,并在阅读过程中圈划课本的关键语句,提取有效信息,试图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他们不惜牺牲周末有限的休息时间,在网络上搜集“新兴力量的崛起”的有关课件或教案,个别学生在浏览了下载的课件之后表示不满,决定自己制作,他们始终把握着课件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在课堂中或课后穿插一些练习,尽管在后来的课堂演绎中显示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例如对练习的讲解准备不充分,但当他们与学生交流成果的刹那,让我感动的是背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然而,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他们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特殊能力发挥的最高境界,所谓历史学科特殊能力根据递进关系,分为识记鉴别、领会诠释、分析综合、评价论证四项,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挂钩。我这里以小邬老师设计的一教学环节为例。她在讲到“东方巨龙腾飞”的一目时,小邬老师运用了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国“腾飞”的表现,一开始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年代尺,这既符合高中生的竞争意识,又锻炼了听课学生的绘图能力,复习了建国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后来又发动全体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列举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灵活性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永恒追求。

三、促使学生自我同一感的顺利建立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其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科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中提到青少年期应建立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感,这对学生的忠诚品质的确立有重要作用。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在学校能否顺利实现同一感,关键是教师要鼓励并支持学生做一些尝试。

当我提前告知将“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交给学生自己来上时,每个班都有同学主动报名,其中有一些同学平时的成绩在班级表现一般,但他们的每一双眼睛里都盛满了对历史学科的热情。我除了提醒他们要注意把握时间之外,其他没做任何规定和指导。因为只有完全的放开,他们才能更好地去体验教师这个角色。整个流程后,有几位学生用文字和我这样交流道:“我感谢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拥有了很多第一次,整个过程中有紧张、有兴奋、有烦躁,但又夹杂着些许成就感和说不出的喜悦。”而这些许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就是她内心积极的自我同一感的建立。还有位学生在听了我对他的鼓励之后说:“当老师真的很不容易,肚子里要有足够的知识量,我的爷爷奶奶也是老师,经历了这一课,我更要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奋斗!”在此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对个人,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完善了其人格,树立了人生奋斗目标。据我观察,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凡是参与上课的那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以往有了提高,丝毫看不到一种自我挫败的消极的同一感。

历史教学是一门学问,而追求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历史教学模式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学生是历史学科的学习者,也可以是历史学科的教授者。我们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发现不同问题,听辨不同声音,懂得多元理解,敢于“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所以请选择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历史教学的模式不再单一!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一、融入一点生活味, 让“死”知识化为“活”生活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以给学生提供生活和发展的养分, 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 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 以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 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例如, 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时尚总是通过服饰、饮食、建筑等表现出来的, 然后把历史的焦距对准70年前的上海影星阮玲玉, 创设了一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学习情境。如“服饰”以阮玲玉为上海某服装店做的广告照片为例, 请学生为它设计一段广告词;“饮食”以阮玲玉爱吃的美心酒家的小吃为例, 你觉得当时摩登的阮玲玉除了中餐外有可能选择西餐吗?“建筑”则给出阮玲玉曾经居住的地方的图片,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中国的建筑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回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有何利弊?概括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特点。“社会习俗 (婚姻) ”以阮玲玉1930年主演的电影《野草闲花》为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善于运用课前导入, 唤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语所产生的点题、凝神之作用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同和使用,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 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高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的教学中, 坚持采用课前导入的方法, 对新课的讲解和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比如, 在进行《政治文明历程》的第二单元教学时, 就针对其中古代西方文明部分选择了影响广泛、资料丰富的《木马屠城》《罗马起源》等西方传说作为引言, 尽量在课件里展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画面, 并采用通畅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古代西方文明的开端, 让学生们犹如穿行时光隧道, 感受到了西方的性格与脉动。又比如在具体的有关希腊、罗马历史的课前导入中, 用下面的一段文字——《光荣的希腊》:希腊人缔造了西方的文明, 但是自己沦为野蛮人的奴隶……《雅典与斯巴达》:这是一场智慧者与勇敢者的竞争……《罗马的征服》:罗马人的征服是西方历史上最辉煌的征服, 它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这样便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波澜壮阔的场面、鲜为人知的细节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 不仅有导入点题之妙, 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收效很好。

三、变换教学角度, 加强知识内容与思想的整合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高中历史教育无疑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之一, 作为历史老师, 肯定都可以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在国家生活和培养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 可能因为教学设计缺乏生动和闪光的地方, 使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被动和消极, 以至影响了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老师最好站在学生立场去换位思考, 尽量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 并通过可以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东西来做为教学思路的设计基本点。学生并不冷漠, 他们是热血激扬的, 老师多借鉴历史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成败得失, 多帮助学生体会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真谛等, 就会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的热情, 培养他们关心现实、认同高尚的精神气质。

在《经济文明历程》对工业革命的教学处理中, 笔者没有按照惯常的教学思路去反复强调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等知识内容, 而是适时地切换了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方面向学生交代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越来越陶醉于自然科学带来的成就, 忽视了人的地位、价值, 淡化了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联系核武器威胁、恐怖主义横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让大家对历史与现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行新的思考……试想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方式, 人类共同命运的话题怎能不引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气氛活跃而理性, 师生共同奏响了新时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四、家庭作业的处理要体现针对性和符合新课改精

目前, 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呈现三个不同的层次, 即:历史专业班、文科班、理科班。如果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够充分体现分层次的教学和布置家庭作业, 就不可能贯彻好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也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因此, 我们在平时比较重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以高二年级为例, 笔者一直采用自编习题, 而且是分类区分, 按照不同的情况布置各种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 笔者对历史专业教学班的作业和训练层次有较大的提高, 无论是训练的次数还是难度都尽量接近高考的要求。同时, 还时时提醒自己, 一定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来处理练习和考试, 并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 多指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多布置开阔思路的小论文、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切入问题、多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启迪……俗话说:“愚问得愚答, 老师要在这些方面肯下功夫, 多动脑筋, 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学生和发展的需要。

五、对多种版本教材的灵活及时的综合处理

历史学科目前参考的其他版本是人教版与大象版。但是, 重点参考的人教版。这样做基于两点认识:第一, 人教版的权威性;第二, 广州等重要城市正在使用该版本。那么, 根据这样的情况高二年级历史教学的处理方法简单总结如下:首先老师对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通读, 寻找出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共同的知识重点, 而对不同版本的各自特点和特殊处理方面就采取挖掘其闪光点的方法融合进平时的教学中去;最后尽量通过对比的方式启发自己的教学, 在实践中摸索, 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正确的情感与价值的熏陶与培养。

篇14: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效;兴趣;参与

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逐渐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而长期以来旧的教学设计和练习方法使体育课变成了学生被动地在老师的指示下统一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的锻炼得到一定的保证、便于管理,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仅仅是为上课而上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强调学生的体能训练,教学内容多以竞技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一种劳累感。现代人文情怀下的体育教学则是要转向现代的时尚运动,回归休闲快乐的体育,为学生提供一些养生保健的最新疗效,以学生的健康为中心。例如,瑜伽、游泳、滑冰等等,能使学生一上体育课就能迅速投入其中,在乐趣的世界里认真学习,从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种自然、休闲的体育教学模式下,会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打破了传统的主观认为体育仅仅是跑步、跳远等繁重的运动项目的思想局限,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一、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分类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顺应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并逐渐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爱好。接下来,我就讲讲分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1.减少课堂教师讲授内容,增多学生的实践环节。

2.丰富课堂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能够遵循自己的意愿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改变以往统一式的教学内容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

3.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注重对包括运动文化、健康教育、日常运动方法在内的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日常锻炼习惯的形成。

(二)教学形式的转变

1.由单纯以上课为目的的教学到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教学。改变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教师讲、学生做的课堂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顺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采用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如开展多样的体育游戏、小组交流实践等形式,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考核内容和模式的改变

1.内容自选。避免以统一的硬性指标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达标,从注重健身、发展个性出发,在基础达标科目上加上对学生自选科目的考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时间自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随时自请考查,只要尽自己所能,在规定的实践范围内完成基础项目和自选项目的学习任务,都视为合格。这样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减轻考试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为兴趣而学习,体验体育运动给自身带来的愉悦和改变,从而为学生日后形成锻炼习惯做好铺垫。

(四)课程进度的安排

在高一阶段开展公修课,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高二开始实行专选专项的课程形式,由学生自选项目、自选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学习,以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讲要求、讲动作、做示范,而后学生自行训练、练习,然而时代发展需求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此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俨然被淘汰了。现如今,体育教师应积极丰富教学方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以往很多教师在体育课上只带学生学一些田径类的项目,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田径、球类、游泳、健美操、轮滑等等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教给学生。其实我们的运动项目五花八门,无论是传统的体育项目,还是新兴的体育项目,我们都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没有必要把课堂内容搞得那么单调,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现代体育教学要注意改变沉闷的课堂以及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天生体能素质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去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得到锻炼,身心获得愉快的发展,这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实行课堂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如同一节体育课有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每一个项目都配备不同的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自行选择。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教育精神,推陈出新,联系实际,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

参考文献:

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新华出版社,1998.

上一篇:学雷锋从小事做起宣传讲话下一篇:“群众路线怎么走”专题讨论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