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2022-04-17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凸显出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初中教师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自主,着眼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意识的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篇1: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教师需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作风。关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注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创新,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帮助初中生负担减轻,初中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创新有助于贯彻新课标理念,促进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改革。

一、新课标理念概述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核心能力,新课标理念应运而生。初中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立足初中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方式技巧的养成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作风。促进初中学生在实践的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情感上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促进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实践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及养成语文实践能力。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等。要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实际语文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关于语文思考获得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知识体系框架,在语文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初中语文作文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教学观念在促进初中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学生进行高级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理念下倡导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及发挥语文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发展自己的思维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学习如何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创新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能。

语文作为人文情感较强的学科在实践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与生活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质,帮助国家培养现代化的人才,需要注重语文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初中语文学科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

二、传统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概述

初中语文学科学习历史悠久,在实践中经历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创新。在实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种种影响,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帮助国家培养现代化人才,无法促进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传统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分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随着中考的教育性作用不断加强,在过去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了应试教育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过分注重输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基础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不断输出关于中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应对初中考试进行专业化教学,没有正确看待考试对于学生是存在着借鉴学习,帮助学生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忽略了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感思考能力的人文性作用。

(二)传统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失衡

传统课标理念下,部分学校为了应对升学率的考核,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及信誉,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部分学校在传统课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教学失衡的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失衡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占比较重,在课堂t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而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发,同时教学实践过多,增加了学生的吸收知识负担,不利于学生真正吸收内化初中语文知识。

(三)过分为应试教育服务,学生学习负担大

传统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专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性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过多,学习语文知识速度过快,在实际教学中看似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任务不断达标完成,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对语文知识真正的吸收内化部分较少,过分为应试教育服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反而不利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过分关注考试,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忽略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作用

随着传统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弊端的显露,各地区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为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新课标理念有着创新作用。以下是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几个作用:

(一)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素质教育普及

传统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分重视初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忽略对初中语文个人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久持续发展。但是新课标理念中以生为本核心理念的普及,有助于促进教师关注提升语文学科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与个人素质的双向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提升自主个人素质,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贯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习惯

新课标理念中要求教师及校方关注学生的个体性质差异,要求初中語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结合学生实际,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符合初中学生的生活逻辑及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促进生活素质的提升。

(三)促进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观念的更新

新课标理念中要求贯彻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地位,注重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对初中学生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性质差异,在制订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学习辅导,确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及语言学习能力。在实践中贯彻新课标理念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立足学生学习主体,投入学生生活实践,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个体性质差异,实践中不断捉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仍存在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以下是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更新

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更新了自我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没有随着教学观念同步进行更新,即虽然教学观念得到了符合实际发展的进步,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正是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方式没有进行同步更新,不符合时代发展,没有深化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提升的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仍旧不高。表现在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无法跟卜教学进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及时完成初中语文课堂作业等方面。初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较大的自主性才能真正获得初中语文技能的提高,因此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并不利于进行新课改的深化贯彻。

(三)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

通过不断地进行新课标理念的普及,初中语文课堂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学生不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效率t及时复习初中语文知识。在学习与消化的两者之间平衡欠协调,这两方面造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

五、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如何促进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协调,以下是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

贯彻新课标理念精神需要转变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在实践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观察教学方式方法的反馈效果,适时转变调整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生活化,促进学生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协调,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二)立足学生主体,贯彻新课标理念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正确学习观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关注新课标理念促进白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自我主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德与个人修养,有助于学生贯彻新课标理念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转变课堂教与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促进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提升需要转变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生活实践等语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共同合作与交流中,促进不同学生之间不同学习方式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初中语文学习方式技巧,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共同进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吸收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促进新课标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及帮助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关注不同时期课标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不同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适应新课标理念发展,从而促进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永发.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0).

[2]陳亚荣.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8(30).

[3]杨月梅.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3).

编辑 谢尾合

作者:万云英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篇2: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核心探究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凸显出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初中教师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自主,着眼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意识的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鉴于此,本文探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学者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使其具备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足够的思考和实践空间,使其在自主思考、分析、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其学科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一、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培育创新土壤

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单向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师生教与学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想要实现课堂良好互动,就必须要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使学生能在课堂中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索、讨论,各抒己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项交流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也要转变以往的交流方式,要以亲切的语气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无法准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也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先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行为,之后再提示学生去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引导学生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感悟。要做好对学生自尊心与自我发现意识的保护,使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平等、理解、宽容,并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出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二、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无法很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需求,所以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处理教材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能朝着社会生活与自然开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而在此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学习意识也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朱自清《春》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春天的景色,使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大自然有所感悟,感受到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样子,杨柳依依、杏树梨树开满各色的花,之后再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讲解,通过有机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与语文教材内容,可使学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对于解决问题来讲,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因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造型人才造就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文章的阅读,并不断的去寻找、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何种问题,教师都要先肯定其发问态度,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评价哪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富有挑战性或是新颖性,哪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多。只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萌发出创新意识,在与其他同学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在《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莲”进行评价,多数学生对于“莲”的品质都是持有称赞的态度,就是教师又继续发问: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呢?鼓励学生将自身对于“莲”的不同态度大胆表现出来,如一些学生认为“莲”忘却了自己出自于淤泥,吸取的是淤泥的养分,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起再现创造成果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才是主体,要大胆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调动起创造积极性。如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优势,一些寓言故事或小说童话等完全可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学中,教师便可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和自编自演课本剧,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研读课文内容,并结合教材中的人物情态、故事情节创造性的进行课本剧的编创,这些无一不在体现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创作成果和其中的优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获取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起语文学习和再创造的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大胆改革教学方式和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再创造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并在不断的引导和教学中使其养成较强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文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发明與创新·职业教育,2021(7):47-48.

[2] 康东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1,28(6):1147.

作者:吴胜欢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篇3:

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考

摘  要: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逐渐显得愈发重要。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需要从观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在观念上要树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方法上要通过生活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学生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遵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角下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成分

(一)树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之所以教师无法有效渗透进传统文化,就是因为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即便教师将中学的所有课堂时间都花费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无法教授完。而在平常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文化太过博大,教师在教学时都是随课堂内容而进行渗透,没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最终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无法形成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树立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当做目标,就要注重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课外的古诗词;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学会古诗词的写作基本规律当做教学目标,就要重点进行诗词格律的教学。只有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才能显著[1]。

(二)利用传统文化丰富课程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又能够反过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因此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进行创新教学,教师需要使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忽視语文正常课堂的教学[2]。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屈原》的教学中,由于这部作品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是对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控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是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这篇戏剧文章时,将近代的历史和古代屈原当时的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代人物的思想在近代历史中“活”过来,从而唤醒学生心目中对传统文化更强的认同感。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依旧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和生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创新感。使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另一项要求,它通过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借助语文课堂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将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上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的小说,这些小说或者表现神魔鬼怪,或者表现风俗人情,或者描写才子佳人,是我国古代人民现实和精神生活的普遍写照,教师在对这些小说进行教学时应当使用更加形象的教学手段,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红楼梦》电视剧对应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根据影视对古代的服饰、文化、礼仪等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针对其他的小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排演小话剧,对古代的传统文化做出现代化新编。

(二)开展生活实践

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消融在历史长河当中,而是深深融入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不能不注意到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现实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生活实践,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且让每个同学对生活进行观察与调查之后,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传统文化带到课堂当中,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3]。

三、开展情景化教学

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度和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情景化教学创新。情景化教学不仅能够通过情景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情景的表现使传统文化更为直观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可谓一举两得[4]。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达,教师在开展情景化教学时通常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完成情景的营造。例如上文提到过的播放电视连续剧的方法。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我国民间音乐和相关的图片的形式,使学生与作者达成审美人格上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在进行课堂创新时需要结合课文教材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传统文化的渗透,依旧以教材为出发点,而不是将语文课堂变成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在创新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牛爽,范淑婧,王丹琳.国际视野下高中传统文化教学创新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语文教学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9(7):57-61.

[2]崔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写作:下,2017,000(001):87-89.

[3]孟祥鸿.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3(11):121-122.

[4]刘小龙.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8):250.

作者:许申国

上一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中专英语教学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