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形式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体会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指示: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笔者体会到要做到这些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才能点燃课堂教学的亮点。而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交流。

二、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主人感。

三、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标 创设情境 评价方式 [正文]:

语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所以针对这些,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联系新课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大家都知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因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能力发展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要做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交流。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感受到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体验。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学生要体会到园林的美,特别是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苏州园林也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发动学生到网上、课外书上,或者自己的摄影中找到一些漂亮的园林图片。一时间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致很高,上课时 整个教室成了风景名胜的海洋,从中选了一些精彩的图片,让同学们比较这些图片的精彩之处,并适当地加以解说。可以说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景物美、园林美。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与苏州园林图片进行比较,苏州园林的美“务必使浏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自然让学生心悦诚服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 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主人感。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过于讲究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以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怨天尤人“付出得不到回报”,学生叫苦连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 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问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问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邹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的评价,学生还会畏惧教师,害怕上课吗?

此外,教师还应放开胆子,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要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从这种课堂,这种新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趣的了,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语文了,语文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三、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机制,要让学生晓之以“理”,必然要用“情”来帮助教学,内化教学过程。也即要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投入热情、激情才能有所获。为什么呢?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承文明以外,归根结蒂是为了培养人,具体说来就是培养知识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80%则是感情。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教育,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得做个有“情”人,在教学中要充满激情。激情是教师手中的潘多拉盒,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活跃充实,别开生面,因为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师生情感交流和谐默契,心灵撞击产生共鸣,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播下创新的火种。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交流一定是多维的,立体的,真正做到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此时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质的飞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涵养情感,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顺

用心

爱心

专心

利完成教学计划。“因为教师一个基本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而且全班的班风是由教师的行为来决定的。”(摘自《非常教师》) 师生交流中要有真情。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外,还有课外的思想知识,情感的交流,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交流,老师要想赢得学生人信任,交流时的“情”一定要真。“情”真才感人,情真才能打动人,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都是廉价的。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都是老师表达真情的方式。其关心要由内而外,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暧方面,我们要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抑或生活中遇到的解不了的难题,这些交流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能采用“创新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了适应新世纪“课改”的需要,遵照“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校教育心理学》,关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的理论,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2研究“课改”关于现代学习方式、新型的学习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研究课改关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过去被动的‘授--受式’为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及《语文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求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途径,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

三、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师能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发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等新型的教学观进行教学。

3学生能用现代的、新型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

四、“四步互动”式的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 1读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们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激起学生们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学生主动接受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2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教材与相关资料,探究、感悟、吸收、积累新知识,整理学习笔记,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点问题进行梳理,准备质疑。老师辅导学生如何整理笔记,如何梳理问题或疑点。

3讨论提高。在课堂上同学间、师生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对疑点问题通过相互论辩求得解决。事后自行完善、修改读书笔记。

4运用发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或研究型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与写作练习等。

第三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浅谈创新语文课堂

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因此,语文尤其需要创新,进而完成本身的特殊使命, 关于创新语文课堂,谈下本人拙见。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从事语文教学7年,在以前的教学中,无论自己在课堂上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不大。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更直观,更逼真。

二、走出“应试教育”怪圈,让课堂走进生活。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 我们应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传统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客体和主体的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

三、重视教学设计,巧妙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事、因人而异,但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应把握好一堂课的导入。平平淡淡,僵化无味的导入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而巧妙灵活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重视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传统教育命令式、恐吓式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教师要关心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交流,增进彼此的距离。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重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因此,教师与其板着脸孔,不如和颜悦色一点,态度谦和一点,对学生多一些人性关怀,促进了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五篇:初中教学创新模式初探与道德课堂试验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课题组针对当前初中生教育展开调查,发现在长期升学考试的竞争和压力下,课堂的评价最为直接的标准就是对于学生关于知识的掌握,即每次测试的成绩,以及各个阶段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整体境况堪忧;知识本位,分数本位的课堂评价标准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标准下,课堂的主体并非是学生,而是教师。满堂灌普遍存在,整节课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非是主动学习。基于此,如何转变课堂的行为主体为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填鸭式的教学,最终达到探究性的学习。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更应该转变的是对于学生成功的评价方式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道德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

依托道德课堂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逐步细化至各个阶段,如:七年级学生道德课堂的理论模式等;以及各个阶段道德课堂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构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型课堂。

三、基本思路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包括听说课,读写课,复习课等几种课型。我们课题组分工协作,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把新课标作为研究资料,所教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初中英语最常见的听说课为研究课

1 型,努力摸索出实用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来进行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前期准备

为了搞好研究,课题研究组首先搜集有关的英语教学的资料,购买了教学资料,教育理论书籍,订阅英语学习杂志。

课题组成员分工:董慧蕴校长负责该课题的全面协调工作;刘瑛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的研究;宋庭栋主任负责调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何涛老师负责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课堂评价转变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我们充分利用扶轮外国语学校作为郑州市教育局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体制优势,在本校的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授课模式的探究,找

2 到符合本校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本校选定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各一个班学生作为跟踪研究的对象,并于2011年9,10月对于这个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跟踪走访,个别谈话等形式,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并结合教师的授课模式与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座谈,以对比小学和初中英语授课模式的差异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学习英语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方法不科学,片面的认为英语就是个死记硬背的学科,对于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单词学习只是一味的背诵,丝毫不发掘其中的联系,特别是音标学习对于单词记忆的帮助。从而导致了随着单词记忆的难度增大学生对于单词记忆越来越吃力,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逐渐失去。

3、学习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效率不高。

4、学生情况。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学

3 习英语的学习。

5、家长素质。

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许多家长对于英语一窍不通,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除了给孩子报辅导班,也没有其他的帮助。更有甚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

同时在教师方面我们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情关注。

课堂上老师往往只是关注部分学生,如班级的优等生。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特别是学困生。

2、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教师还是习惯于自己讲,学生听,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未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方法。

在课堂内或课下的辅导中仅仅是就题论题,没有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应对与初中英语课堂模式进行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课题组成员各负其职,大胆探索,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4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贯彻新课改精神,将教学研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了积极探索新的课型模式,董慧蕴校长多次带领课题组成员奔赴北京四中,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认真观摩这些学校的英语授课模式,并与同行交流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学以致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在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在学习了名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后,结合本校实际,选定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予以实践。

六、研究的成果。

(一)基础教育道德课堂下的语言知识教学模式

1、传统课堂模式特点。

由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的是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尤其是英语的的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再加上如今的教育体制的限制,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就造就了传统的英语课堂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为主,一是课堂的主题是知识,主要有教师教,学生被动的学习,记忆知识。二是千课一面,教学模式单一,不考虑知识内容,教学程序化,基本遵循的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授新课的知识点—举例练习—学生遵循老师的例子练习—作业巩固。这些仅仅是为了教而教设计的,中心是教师教授知识,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探究知识的能力都无法进行培养。这样就使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成了少数学生学习的舞台。

5

2、道德课堂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道德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诚信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采取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才是把英语这门学科恢复为其基本功能,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应用,而非目前的考试成绩。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将所学知识英语与实际活动中,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在没有有效地外部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只能逐步对英语失去兴趣,从而丧失英语学习的动力。因此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设臵了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并辅以方法的运用,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英语这门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英语的使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整合课本知识,打破单元限制,根据课堂需要,学生情况,自由支配课本知识,设臵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也是体现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根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以英语课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邀请学生以情景短剧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完成知识点的讲授——导学案的练习——对话巩固——布臵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中小组的分配非常重要,结合本校实际,将班级学生以学习成绩优良差进行分配,并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分配组员。整个听说课的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使得人人参与,唤起学生学

6 习新知识的热情,之后布臵学生合作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导学案的练习,对话巩固从笔头和口头来巩固知识,最后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复习所学的知识。

(二)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课型,它主要是讲授每单元的新单词,句型,一般常应用于每单元的第一和第三个课时,主要讲授每单元A和B部分的新单词,句型。这些是整个单元最基础的地方,内容仅限于单词和一两个句型,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让学生开口认读新单词,并应用于对话中。因此如何将孤立的一个个单词变成具有活力的事物让学生感兴趣,进而牢牢记住。因此我们选取一情景剧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可以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对话。

由于听说课是每单元需要讲授新单词和句型的课程,这也是每个单元中最基础的知识,如果新单词句型掌握的不好,就为之后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而新单词的教授对于学生又是枯燥的,传统的方法只是教师领读,集体朗读,直至最后提问学生。这样教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单词各个之间比较孤立,二是无法提供英语语境,学生只是机械的替换句型中单词,无法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课就成了以录音教读和单词替换练习,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很孤立,无法和之前所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所设立的情景可以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是家里和父母

7 的对话,家里的兄弟姐妹的游戏,学生间的对话,以及模仿现在流行电视电影中的某一个场景,还有名著里的对话。这些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排练起来觉得有兴趣,设计的句型也以学过的句子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的营造英语学习的情境,同时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我们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采取的新举措:

1、针对学生设计情景的需要,为学生补充讲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习惯,人文地理。

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每天只有在英语早读和课堂里,学生才能使用英语的机会。课本上只是讲解知识点,对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只是零星的讲,不系统的讲解。因此学生对英语只是课本的内容,对于英语国家的具体印象不多。

因此我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讲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讲授的是人的外形外貌及衣着。我就借此补充讲解了,英语国家的传统服装,例如英国的苏格拉人传统的方格裙子,燕尾服,以及正式场合男女穿着的正式的礼服的要求。

第九单元讲授的是食品,我就补充了西方人饮食的特点,早中晚餐的饮食习惯,比如晚餐是正餐,是由于西方人中午不团聚,中午休息时间仅是一个小时他们只是简单地吃点快餐,但是下班时间早,晚上全家人聚会在一起,一起吃得很丰盛。下午四点左右就要下班了,大家休息一下,因此被叫做下午茶时间,西方人习惯喝的是红茶,里面添加牛奶,糖等,以饼干点心为主补充能量。

2、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8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班班通系统的备课平台,课件库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特别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都是以英语播放新闻的,同时也是更新最快的语言,新词层出不穷。我们借助于电子白板可以把最新的有趣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把现在最新的时政新闻展示给学生,并对于现在出现的一些新词予以讲解,例如新流行的跑酷。 电子白板的应用我可以穿插图片,也可以让学生当堂书写,并且让学生直接相互改正,这样让学生更直观的面对错误,并且能当堂改正。

3、整合课程内容,根据实际需要使用。

在课堂之初的检查阶段,让学生更具实际需要编写短剧,并比设臵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这样让学生就带着问题观看,既练习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由于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随后结合课程内容可以把本来先讲的内容放臵后面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到一个高度,从而促进学习。而编写预习的情景剧,也可以让学生锻炼了写作,动口能力。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方式以终结性为主,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评价。但是传统的评价只是对个体学生评价,那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鲜有回答对问题的机会,即便给他设臵认读

9 单词这么简单的任务,那么这种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认读单词,如何使用也是一知半解,给了他机会没有老师的帮助也很难完成。因此我们改变评价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评价,每个人可以积分,等到下课时以总分评价胜利。或者让两个小组展开竞赛,比赛内容为所学的单词和句子的背诵,同样以总分评价。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就会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实施后,对于英语的学习有极大地促进,每节课前学生都要积极准备,小组内成员还相互提醒督促准备。为了获胜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或努力的为本组成员帮助学习,直至学会。每节课还未结束,各小组都能认真算本小组的分数,能不能获胜。即便不能获胜,课下小组也要一起总结,找出问题,争取下节课获胜。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高涨。

在每阶段的考试来临之前,如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小组也要制定目标,指定本小组考前誓言。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二三位学生,以好中差学生分配,最后四个小组以本小组的平均分为考核,平均分数高的小组获胜。考完试后获胜的小组每位组员可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就可以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最终转化为学习成绩的提升。

从事课题研究一年以来,我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的有了提升,在设臵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课堂情绪的调动有了自己的方法,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升。所实验班级的英语成绩也有用了提升,主要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很高,大

10 多能够开口说,喜欢说,愿意写,喜欢写。

七、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之前有很多同行进行研究,但是如何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少让学生掉队,跟得上教学进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题。课题组成员成员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有限,研究工作做的不细致。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有限,研究工作做的不细致,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基础教育道德课堂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实验还有其他方面值得探讨,例如初中英语的读写课,语法课的课型探究等,随着教师的理论水平的提高,将来会进一步进行后语的研究。

11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案全人教版下一篇: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