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19

作者简介:刘秀芬(1981—),女,汉族,浙江乐清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模式不断变化,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业财融合”就是在如此环境背景和挑战下应运而生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1:

成人高校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005年4月—5月期间,笔者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温州地区制鞋、服装、化工、眼镜、电气等12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开展了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调研。调查共收回个人有效问卷817份,企业有效样本338家,其中还对30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同时,还对温州某成人高校174名在读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通过对上述调研数据的分析,阐述成人高校在推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一、温州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状况分析

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凸现,数量已占温州市企业的90%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提高到80.3%。截至2004年底,温州共有个体工业户111424家,民营企业27979家,其中股份制企业410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3496家,私营企业10373家。很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逐步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跨国经营战略,2004年民营企业直接出口额25.5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5.8%,出口市场不断拓展,主导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长。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各类人才在专业化和复合化上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对懂国际经营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目前温州民营企业人才在数量、素质和能力上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此次调查数据基本验证了这一现状。

(一)温州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十分强劲

笔者对338家温州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温州民营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为切入点来了解温州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民营企业对经营管理培训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右:

数据表明,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对经营管理培训的看法中认为经营管理培训“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例之和是77.2%,也就是说,有超过3/4的企业认为管理培训是重要的,而认为 “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比例几乎没有(3.9%)。这说明现在企业培训意识的普及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培训需求也达到了较高点,温州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十分强劲。

(二)温州民营企业对通过学历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

温州是民营企业集聚的区域,温州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大多数是一个低学历的经验型群体。以往,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往往只注重能力不注重学历,近年来,继续学习的环境变量发生变化,再学习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生成,特别是随着温州民营企业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使温州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通过学历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有了改善,经济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也进一步旺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成人高校在读学员中民营企业员工数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许多民营企业员工把提升学历当作改变生活状态和工作态度的重要途径。

(三)温州民营企业对通过短期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观点普遍认同

温州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较复杂,员工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此背景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业务能力,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提升。我们从30家民营企业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近几年,许多温州民营企业通过组织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联系企业咨询公司、组织开展企业内训等形式的短期培训,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由此可见,温州民营企业普遍认同通过短期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这一观点。

二、当前成人高校的现状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成人高校却无法适应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一)成人高校的内容和形式都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从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基本情况来看,由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明显带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痕迹,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严重缺乏实用性;授课形式方面,普遍采用夜大学、双休班和函授班,无法很好地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迫使部分学员中途退学。对温州市某成人高校的调查表明,因专业不对口或工学矛盾退学、休学的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每学期有5.4%的学生因工学矛盾而退学、休学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需求的增加,退学、休学人数逐年增加,仅2006年第一学期退学休学率就达10%。由此可见,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内容、授课形式都已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二)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项目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笔者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管理培训项目对被调查企业进行测试,以了解企业对短期培训项目需求状况,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温州企业对管理培训项目的内容需求分布呈现特别明显的偏好。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温州的企业对质量管理和营销销售这两个方面表现出集中的趋势,达到50-60%,其次是生产管理培训,也是企业管理培训的热点;尽管财务管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行政管理、客户服务、团队精神等的选择率不高,分别为10-30%左右,以上这些短期培训项目具有强烈的实用倾向,这恰恰都是当前成人高校没有能力承担的。

(三) 当前成人高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培训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培训师资。企业对师资的评价和偏好是决定培训项目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下表是温州民营企业通过多项选择,对培训师资偏好程度的调查结果:

数据表明,最理想的培训讲师是有企业经营实践经验的高级主管或企业家,选择的比例几乎达到70%;其次是专业咨询机构的职业培训师,选择的比例将近50%。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结论是:高校教师是最不受企业培训市场欢迎的,选择的比例仅仅20%。同时,从其他的比例12%可以看出,企业理想的培训师基本包含在这三种类型中,其他理想的培训师资并不多。而成人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师资恰恰大多是高校教师。

培训效果的另外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讲师的授课风格和形式。同样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对企业管理培训在培训风格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结果表明,企业对培训的风格的要求以“案例丰富的实战分析”最为受推崇,比例达到65.3%,而其他的方式选择的比例并不高。这也恰恰是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

三、成人高校适应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成人高校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社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时限最长、形式最多、服务面最广、最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针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成人高校应以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为前提,调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并整合出优秀的师资力量,以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

(一)调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1、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创新,优化学历教育课程设置。正如我们所调查的,当前成人高校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造成学员中途休学、退学情况严重。这就要求成人高校不能以传统的成人教育眼光来设置学历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民营企业,了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详细需求,制定相应的学历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等。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计划为导向,结合学员素质能力水平,注重课程实用性和易理解性;同时可根据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也可实行“菜单—学分制”,即学员在保证完成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同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非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学分,最终获得学历提升。

2、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学历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限制了学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也激化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工学矛盾。成人高校需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和推广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有效缓和工学矛盾;在授课形式上,深化客户服务意识,以民营企业生产时间为依据,选派教师赴企业内部开展教学,实行“送教上门”服务,解决工学矛盾;尝试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进行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改革,学员能在规定的年限内选择时间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减少因工学矛盾引起的休学、退学现象。

(二)大力开发精品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项目,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1、把握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非学历培训的规律,开发精品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从调查中了解到,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非学历培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规律是以民营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基准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非学历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一样,初期企业会以生产管理培训或质量管理培训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其对人力资源的非学历培训的需求也随之变化。成人高校要以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把握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非学历培训的规律,开发多层次、多领域的精品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既能开设如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岗前培训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型培训项目,又能开设如项目管理、企业文化、营销销售、企业战略等中高层次的精品培训项目,以满足多层次、多类型的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

2、以非学历教育对象和内容为核心,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采取多种培训组织形式。当前温州民营企业普遍都是由本企业自己集中组织培训,比例占到72.4%。数据表明,基层管理培训企业自己集中开展依然是未来若干年主流的培训组织形式。但在中高层管理者培训中有些变化,趋向于由行业协会或区域组织来组织。由此可见,成人高校在根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开发出精品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的同时,还需以非学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为依据,采取不同培训组织形式。针对基层培训,成人高校可协助企业集中组织培训;针对高层培训,高层管理层团队规模比较小,企业自己组织单独培训较难,成人高校可联合各类行业协会或联系政府组织,共同做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整合优秀师资力量,形成人才高地,以满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1、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职培训讲师的整体素质。成人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着重针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实际设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全过程把握,使教师向着企业培训师的方向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高校教师一是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二是要到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从中学习实用的管理理念,再结合现代培训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教育培训;三是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新理念、新观点和学习授课技巧,使教师学会扮演顾问角色以指导学生。

2、调整培训师资结构,引进优秀兼职教师,整合优秀师资力量。在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的同时,调整师资力量构成,引进优秀兼职教师,如国内外知名的成功实业家、专业咨询公司的培训师、各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行业的专家以及责任心强的基层工作骨干等,可聘请他们为兼职培训讲师,参与策划培训项目、拟定活动方案、设计培训课程等,形成一支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作者:严晓鹏 林成玉

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2:

民营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作者简介:刘秀芬(1981— ),女,汉族,浙江乐清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模式不断变化,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业财融合”就是在如此环境背景和挑战下应运而生了。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内部价值链环节运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外部的竞争力,这是业财融合的重点工作。文章就民营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分析,并针对民营企业业财融合的应对举措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大数据;存在问题;应对举措

业财融合是指在价值目标指导下,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工具或者手段,通过业务层面与财务层面共同搭建的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形成一个共享数据平台,将共享数据源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帮助企业做好科学管理和决策支持,促进企业战略转型实现企业价值再造和持续化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手段。

一、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民营企业培养精通业务和财务的复合型人才

财务人员要走出来去与业务层面交流沟通,去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去参与企业项目管理,参与企业经营分析,参与预测决策等,这对企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培养的是一批明战略,知业务、精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快了民营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业财融合让财务人员参与了业务流程,促使财务人员对民营企业的运营更加了解,财务人员掌握业务流程也同时掌握市场行情、业务成本等等方面的信息。同样,业财融合也是能促进业务层相关管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同样也能促进他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改进管理方法,为民营企业财务分析、经营分析提供有利的依据,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有助于民营企业流程的管理,提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流程用以控制风险,业财融合可以促使相关人员有更多机会全面了解业务环节,有效識别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梳理公司管理流程,促进企业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统一化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例如为防止职务舞弊,设立的相互监督机制,在业财融合流程设置中,会增加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这些职权设置,在相应人员参与当中,更进优化管理模式,防止业务经办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职务舞弊,提升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业财融合也会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内部价值链环节运作效率的挖掘工作,梳理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有效的管理流程用于控制风险。

(三)有助于更加有效地配置民营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

民营企业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角度来,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然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业财融合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各业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数据交流实现深度的融合,财务部门根据企业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资料,做出财务数据分析反馈至各个业务部门和决策部门,各个业务部门和决策部门通过汇总数据,进行有效的判断和业务处理,业财融合有助于民营企业合理配置公司资源,降低成本,减少了信息部对称造成的各部门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的概率,提升企业经济目标利润。

(四)有助于民营企业风险管理,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业财融合,打通业务循环流程,促进各业务层相互交流信息,促使财务层与业务层的深入沟通,有助于激励员工、量化业务指标、提高内部管理效益,最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最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例子比如正泰电器,在面临欧洲国家对中国光伏进军欧洲筑起的贸易壁垒,上至企业管理高层,下至企业普通员工,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业务层面信息共享,一面有理有节的去打破贸易壁垒,一面又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从产品品质质量、产品服务上赢得国外客户的信赖,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理想目标,它能达到股东、债权人、经营管理层、一般员工甚至全社会各自利益的均衡,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想持续化发展,就会选择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为企业财务目标,而业财融合恰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支持。民营企业的业财融合是在日常运营管理当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价值体系,将财务的工作延伸到业务当中,通过业务与财务的资源融合信息共享,将原来传统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评价分析的过程,并将分析结果用于经营决策最终协助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民营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职能划分、经营决策不明确

在传统企业管理中,民营企业因为决策者的个人爱好,或者管理制度善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企业组织架构与各项职能划分不明确。比如,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组织架构虽有设立但是职能划分不清晰,一人多岗或者授权不明确职责不清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丧失凝聚力,不利于业财融合。传统的民营企业组织架构通常按照相应职能划分部门,比如负责采购的划入采购部,负责销售的划入销售部,负责资金管理的划入财务部,这样的组织机构不利于业财融合的一体化。也有的企业经营决策朝令夕改,战略目标不明确,导致业务层面执行难度加大,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业财融合。

(二)信息化统一布局、技术支撑手段达不到要求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并没有达成业财一体化,有些民营企业业务模块与财务模块相互分离,各成一套,数据集成靠财务人工汇总,财务监督变成了事后监督;有些企业虽建立起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研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但是各模块数据因为技术手段或者人才缺失等等原因导致相关数据关键链接点与数据集成无法达成,也有模块数据自成系统相互之间不衔接导致财务数据采集难度加大,财务与决策层无法从各个模块管理系统中判断出正确的分析数据,成了“最豪华的摆设”。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是需要统一布局的,不能各成一套自成江湖,数据集成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达成一体,才能完成整个业务信息流的一体。此外,关键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撑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也是更早实现业财融合的关键所在。

(三)专业技能与企业平台机会供给问题

当下民营企业中,很多财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很高,财务工作还处于核算会计阶段,财务人员自身认知危机意识不强,导致个人学习能力不强;民营企业对财务功能需求不高,财务功能也只限于日常财务核算,数据统计功能,并没有给予财务团队投入更多的学习培养机会,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发展和财务成长。民营企业的部门设置,使得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有局限性,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持着门外汉的态度认为财务深奥,财务又对业务不熟悉,两者业务对接起来甚至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局面,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打破这些局面,善于挖掘人才,敢于培养人才,组建业务扎实的团队,提高公司企业管理能力。

三、加强民营企业业财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梳理组织架构与职权划分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尚不完善,财务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工作能力水平,业财融合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隶属关系,业务交流相当有限,业务部门对财务专业知识和处理流程不了解,财务人员限于对公司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导致彼此之间沟通上存在专业上的鸿沟。搭建业财融合的组织架构,建立专业工作团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强调的是民营企业的业财融合不仅仅是强调提升财务团队的整体素质,还要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资源,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力量,带动一切可以带动的人才,财务工作者可以成为民营企业业财融合团队当中的成员,相关管理工作者也可能民营企业业财融合整合成为团队当中的主力人员,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可以成为集精通业务与财务的人员,IT人员在优化信息系统流程当中,因为财务知识的更新与业务流程的熟悉,同样能在业财融合团队发挥有效的作用。在组织架构中,可以结合相关团队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进行不同的职权划分,这样更有利于团队人员发挥效力。

其次,业财融合应该是适应本企业的,根据公司的机构设立和业务流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调整组织机构划分职权,当岗位设置冲突、流程复杂或者组织机构设立不合理时,都会导致公司人力、物力等资源上的浪费,如民营企业当中设立的稽核部门,审计的稽核岗位与财务的稽核岗位都是稽核岗位,但在职权划分上,两个稽核的角度与职能权利划分是不同的,这些是在组织架构设立的时候就已经配置了相应的职权,因公司实际经营需要设立。同样,业务流程设置过于复杂也会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比如某民营企业一车间员工的一笔小额的费用报销,要经过小组长签字,车间主管审核,生产经理复核,总经理审批,财务稽核,财务经理审批,出纳解付这些程序,一张报销单需要不少于6人的经手签审,工人跑一趟就要花个好几个小时。在业财融合后,业务流审批可以借助软件系统发起审批流,减少跑腿时间,还可以实行部门主管负责制减少经手审批人,简化审批流。因此说,建立适应本企业的业财融合,正确梳理组织架构与职权划分对业财融合及其重要。

(二)加强全员业财融合意识

业财融合对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相关财务工作者或者管理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在实践中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及行业现状,去探析业务整合基点,提出创新的整合方法,提高业财融合的管理能力。

业财融合关键在于执行力问题,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必然有着高效的执行力,这是团队成员的意识问题。管理者要对业财融合有着强烈的意识,只有通过业财融合,才能更快更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只有加强自身专业业务水平,有着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才能提前預估企业潜在或者即将发生的风险,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做出经营决策或提出经营建议,调整战略计划。

(三)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即成,需要整体筹划,要接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信息化产品才能更加有利于自己公司的业财融合。建立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需要决策部门牵头做好规划,各业务部门通力协作,公司与信息厂商实施方充分沟通,根据公司现有流程结合信息化软件业务流程,统一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操作流程指引,并根据成本效益与实用性原则,确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能够满足业财融合管理需要,打通各个模块管理系统,建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企业管理型平台系统。

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水平是一个统一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过程,各个业务模块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集成统一的,信息化支撑就离不开决策层的统一部署,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沟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能更快的实现业务之间的高效沟通,通过数字化系统能更便捷的分析和存储数据,增加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财务机器人也进入民营企业的视野,且有逐渐替代财务基础核算工作的趋势,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要逐渐由核算型财务会计往管理型财务会计转型,企业也应积极完善自身的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经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大力培养业财融合复合型人才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企业业财融合的团队规模及知识边界也需要不断的扩展与更新,企业应发挥平台作用,力争为业财融合工作团队搭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平台,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业务培训管理机制,对于业财融合对于新业务要做好新课程的开发,团队新成员要做好公司业务情况及财务体系培训。财务人员也应该走出“账房先生”的保守思路,由核算型会计转变到与业务型相结合的管理会计上去,借助信息系统和一系列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多多参与项目预算、企业的流程建设、经营决策中去。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者也应利用业财融合整合机会发挥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融合业务、财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民营企业业财融合是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企业不断的变革与更新,业财融合已经融入到了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决策、绩效考核、销售、生产采购管理等等方方面面,业财融合以其开放性、共享性、双面性来引导企业大阔步的迈向经济发展步伐,民营企业发展也逐步向着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管理化转变,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仍将会面临着更多实际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对策是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的关键,民营企业就要不断的强化内部管理队伍,优化管理环境,顺应新趋势才能提高竞争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参考文献:

[1]辛敏,安雨彤,罗淀.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9(11):19-21.

[2]林巍巍.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9):80-81.

[3]周洁.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探析[J].财会通讯,2019(4):116-120.

[4]张中卫.对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J].财会学习,2019(3):18-19.

[5]付正红.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J].财务审计,2021(6):190-191..

[6]汪惠龙.浅谈中小型企业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J].商业会计,2019(4):186-187.

作者:刘秀芬

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3: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促进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然而受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问题的制约,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因而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出发,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投资 融资 利润分配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不能没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管理核心,中小民营企业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中小民营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现状却是问题重重,在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三方面均存在制约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因素,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难以得到加强。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建立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已成为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由于自身条件有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利润分配。

1、投资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是企业希望未来获得相应收益的资金增值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决策是尤为关键的财务管理职能。企业把握良好的投资决策,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深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衡量投资成本和利益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理想”和“头脑发热”的现象带来的投资风险。

2、融资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因其资本构成特点普遍具有资本不足的问题,因而为了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资本注入渠道来扩充资本。所以,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又一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旨在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筹资通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

3、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相关的财务管理,其主要内容是要使利润率本就相对不高的中小民营企业更合理地分配利润,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

综上所述,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且利润率相对较低,强化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已迫在眉睫。由于投资、融资和利润分配三方面的管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若要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真正得到有效的加强,就必须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对策。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闭塞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来源有二,即内源(内部)融资和外源(外部)融资。前者主要表现为股权投资,而后者主要表现为贷款。其中贷款包括银行贷款和来自于民间借贷市场的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管理难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两大融资渠道闭塞引起的。

(1)缺乏能够吸引股权投资的项目。一般来说,股权投资和追加投资往往都是在企业实施收益稳定且前景较好的项目时,而吸引投资者以股权方式进行的投资。然而,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以及自身规模的限制,能够拥有收益稳定且前景明朗的项目不多。因而,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的难度也比较大。

(2)银行贷款闭塞。就我国当前现状来讲,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概率非常小。根据现行政策,企业申请贷款必须提供含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且资产负债率必须满足银行的放贷标准。而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又普遍具有资产负债率高的特点,加之受资本结构的限制,可供抵押的资产价值又不高,因此在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查尤为严格。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采取风险补偿的办法来降低自身风险,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更是“惧贷、惜贷”。

2、急功近利,盲目投资

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因而当企业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后,就必然会继续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向外扩张,而投资就是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然而,投资总是与风险相伴,一旦企业没有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将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在创业初期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后,便失去了创业初期的冷静,开始变得急功近利,急于向外盲目投资以期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多利益。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下,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选择项目时往往就忽略了对项目可行性的深入调研和考察,只是对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估而没有对整个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全面的评估判断,尤其是缺乏对项目风险大小以及企业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有效实施并达成预期目标的考评和判断,加之许多投资项目甚至是企业从未涉及的业务领域。最终导致后续资金和管理经验的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从而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甚至投资失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成本控制缺乏,利润分配不合理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对中小企业经营利润具有绝对支配权,因而在利润分配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利润分配时没有立足于企业长远利益,只顾眼前,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理念和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将利润多分配于非生产领域且核算不实、控制不严,铺张浪费,导致中小企业成本费用过高。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三、中小民营企业现存问题的成因

1、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第一,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商业银行都采取稳健和集约经营相结合的策略以降低风险,因而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惧贷、惜贷”。尤其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的贷款方式,不仅费用较高,而且许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价值有限,同时又因为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鲜有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难以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人,这些都造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第二,民间融资缺乏有效通道。一方面,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原本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萎缩,致使中小民营企业从民间融资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上市的条件,因而无法利用证券资本市场这一融资最佳通道进行融资。同时,由于全面流通和资产分置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将长期存在难以解决,极大地增加了中小企业板块的潜在风险,进而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成为了为少数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此外,我国债券市场也未对中小企业开放,因而中小企业除银行贷款外的民间融资渠道也十分闭塞。

2、造成中小企业盲目投资的原因

由于我国对许多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准入条件规定比较严格,尽管近年来颁布了许多行业放宽的政策,但却难以有效落实到实处。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可选择的行业受到限制。据调查,我国目前允许国有投资和外资进入的领域分别约为80个和60个,而中小企业能够进入的领域仅仅为40个。这种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现象使中小企业投资难度加大,因而在投资时容易丧失冷静的判断,一旦有投资机会便盲目地投资,唯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投资可行性弃之不顾。

此外,尽管有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也因为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投资时比较谨慎,在主观意识上对投资风险防范比较重视,但是在客观上却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机构不完善且能够掌握到的信息量有限,加之缺乏投资风险防范的专业人才,因而导致这些中小民营企业防范投资风险“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投机心理,依据主观对投资风险大小进行判断,觉得风险小就盲目进行投资,而违背客观事实。

3、造成利润分配不合理的原因

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制订科学的利润分配战略,对于哪些利润分给投资者、哪些用于生产投入而哪些用于成本管理和经营费用等等的分配比例都弄不清楚。即便有些企业也尝试去制订利润分配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实际情况的考虑,往往制订的比例不合理。要么是分给投资者的利润过多,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积累不足,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要么就是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过少,影响投资者追加投资的信心,从而不利于企业融资。再者,在分配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缺乏完善的控制体系,导致成本费用过高,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也瓜分了一部分利润。

四、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投资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进行周全的分析和考虑,不仅要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水平,还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能力,首先,在投资立项上要进行管理与控制,对投资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其次,在投资项目管理上要进行分析与控制。项目投资以后,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不能以投代管,投资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2、改进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闭塞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改进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具体说来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创新。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制度的改造,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实质是委托专门的机构集中管理企业内部员工购买的企业部分股票,并按股份份额分配红利的一种方式。

(2)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实力并优化自身融资条件。中小型企业要建立符合中小民营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因自身条件的原因常常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强化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在中小民营企业缺少外源支持的情况小,也能促使企业有序的经营和发展。

3、完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机制

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自身规模的限制,采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对其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控,以便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混乱导致的成本费用过高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应在企业的统一监控和筹划下,建立起有序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者的责任,完成相应的预算指标。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应当分别针对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三个核心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投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这样才能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田登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0(12).

[2] 薛海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10(32).

[3] 刘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32).

作者:李长福 吴美慧

上一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实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