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实践管理论文

2022-04-19

商业银行实践管理论文 篇1:

管理会计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业盈利模式进入新拐点,经营理念、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等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为提高经营效率,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在城商行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文章以A银行为例,从管理会计的建设背景及应用情况入手,总结分析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3.051

1 管理会计的建设背景

①经营转型压力带来管理会计建设的迫切感。在目前经济转型调整阶段,城商行面临着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质量形势严峻等挑战。经营压力趋大,使得各家城商行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加快产品创新,通过管理会计的精细化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②大数据的兴起为管理会计的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商业银行业务数据量大,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及依赖性较高。大数据的兴起,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分析工具与思路,也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③产品的合理定价需要科学准确的成本依据。合理的产品定价是银行整体营销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若对产品定价缺乏市场敏感性,自身的定价能力不足,就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而管理会计将为价格策略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撑。

2 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情况

2.1 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的基本情况

A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形成了以经营战略目标制定、以全面预算管理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以业绩评价体系对预算目标的执行进行引导,最终通过绩效评价不断完善战略目标的正向闭环管理模式,并构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为决策机构,以计划财务部为牵头管理机构,以经营机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为执行机构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目前A银行完成了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并不断摸索和完善预算管理、落实责任、完善绩效考核等的运用。

2.2 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的主要工具

①管理会计核算体系。A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主要依赖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全成本分摊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等。自2011年以来,A银行采用手工计算的方式,逐步引入了资金转移定价、全成本分摊、风险成本管理和经济资本成本管理理念并进行宣导。随着理念传播的深入,2013年A银行采用“先试行、后推广”的方式,通过近三年的时间分批次完成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通过对产品、部门、分支机构和客户等多维度投入产出的客观核算,为商业银行解决成本管理、产品定价、部门评价、分支机构评价和客户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A银行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的经营目标来指导日常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依据战略导向设定预算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分级管理的模式来进行目标任务分解。预算编制内容包括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并形成了拟定目标、编制预算、条线审查、综合审查、审议审批、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执行与控制和预算调整的全流程管控模式。在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采用分级预算的方式,让条线管理部门、经营机构充分参与编制,共同梳理上年度的经营状况,合理安排年度工作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用跟踪、分析、控制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年度总体预算目标的实现。③业绩评价体系。A银行以预算执行为基础,依据管理会计成果由“规模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效益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模式。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按照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经营效益、发展转型和社会责任五大类设立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多维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以经济增加值为关键业绩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机构、条线、产品的盈利状况,从而促进业务条线不断优化产品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回报率,将经营目标与业绩评价相统一、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

2.3 运用意义

①为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经济新常态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管理会计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因素,细化核算各项业务及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通过从条线、产品、客户等多角度对历史数据的风险和处理,将大量信息按照管理会计的理念整合在一起,为经营管理人员做出有效可行的经营战略决策等提供支持和依据。②为经营机构业绩评价提供公平合理的数据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对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的合理计量,运用管理会计核算工具,满足了A银行机构、条线、产品维度业绩评价需要。通过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为经营机构和条线管理部门的业绩评价及绩效激励等提供了数据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当期经营业绩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及可对比性。③为产品定价提供合理的价格底线。产品定价是基于产品成本和费用基础上,考虑目标收益、风险定价、客户贡献度和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拟定各产品价格的全过程管理。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为A银行的产品定价提供了准确的成本和费用依据,为各类产品提供了合理的价格底线,确保了银行各项业务的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序定价。

3 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①数据信息充分性、完整性难以保证。优质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依托众多外围系统,其数据来源多,统计口径复杂,统计粒度多是基于账户或交易维度,要实现条线、机构、产品、客户、客户经理等多维度的绩效评价,就对外围系统数据信息的充分性和完整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A银行类似,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短,成熟度及完善度不高,有些数据仍需人工录入。加之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主动管理和运用数据的意识不足,导致错误数据、无效数据及重复数据等出现。各上游及外围系统数据的完善性和准确程度,将直接决定管理会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②业绩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多集中在机构及条线层面。A银行在业绩评价体系规划中,虽然力图实现对客户、产品、部门、条线等多维度盈利能力和贡献的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成果主要通过经济增加值这类绝对额指标在业绩评价中进行体现,且多用于经营机构及条线管理部门的考核评价。未从多视角、多层面推广至产品、客户、客户经理等维度进行盈利能力及综合风险分析,评价维度过于单一,指标体系过于强调绝对额指标,未结合效率性指标如RAROC来进行综合评价。③业绩沟通反馈改进机制,尚未得到有效重视。业绩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A银行虽然按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绩效评价,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偏差及绩效评价结果的细化原因及关键因素。业绩沟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原因是重视度不够,过于注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绩效评价结果的通报,缺乏有效沟通。对于部分经营机构对自身盈利情况掌握不足,对于总行的政策措施理解偏差的情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不利于经营机构业绩的持续改善与提升。④交叉营销的增多,对分润系统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随着核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深,各机构对于经济增加值的关注度日益加深,机构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交叉营销后的利润分成也逐步受到机构的关注,利润分成涉及业务的增多,其准确性要求也逐步提升,A银行目前暂无分润系统,交叉营销业务的核算全靠手工调整。但随着精细化核算的深入,手工核算量日渐增大,精确度也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对利润分成系统的需求日渐迫切。

4 意见和建议

①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从源头确保数据质量。管理会计系统的信息数据多依赖于核心系统、信贷系统、资金交易系统等,数据来源多,统计口径复杂。而城市商业银行多存在业务数据分散,数据精细化、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想获得准确的管理会计数据,对源系数数据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从上游系统中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内容,提升数据质量,确保管理会计系统能准确实现机构、条线、产品、客户、客户经理等多维度的精细化核算。②预算指标体系应遵从于战略目标,注重业务与财务指标的关联。预算指标是战略发展目标的短期体现,应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预算指标制订的过程中应注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协调性和内在关联性,降低业务指标与财务指标间的偏差,提高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在业绩考核评价中的公平性。同时也应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确保预算指标体系的导向性作用能得到充分体现。③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有效传导经营理念。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有效地跟踪、沟通与辅导,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只有借助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管理会计同绩效评价相结合,才能持续引导经营机构从规模化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引导经营机构从产品定价、业务风险、资本耗用等方面不断调整定价策略、风险管理策略、降低资本消耗,将对短期利益的关注转向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上,真正实现以产品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业绩评价结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总行战略措施是否合理,帮助总行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策略,调整相关政策。④加强大数据背景下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财务数据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只有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关联、分析和加工,才能为银行的业务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有效的数据信息需要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来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将管理会计的成果有效传导至业务决策层。因此,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未來管理会计在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5 结论

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城市商业银行要在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开展精细化成本控制、多维度业绩评价、分层次精准营销和全方位渠道整合,并通过全面预算将战略目标分解至经营机构,以绩效评价引导经营机构确保战略目标的完成。只有通过定性决策与定量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将管理会计这一工具运用于日常的经营管理,真正地提升城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武.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研究与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2]张雪梅.浅析管理会计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20(4).

[3]郭黎明.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金融,2019(5).

[4]陶能虹.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金融会计,2011(1).

[作者简介]肖珠(1986—),女,汉族,四川金堂人,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硕士,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及绩效管理等。

作者:肖珠

商业银行实践管理论文 篇2: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与发展趋势

摘 要: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强则其存在的时间也会较长,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存亡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商业银行与市场经济接轨时间尚短,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最后对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实践现状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趋势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与;发展趋势

0引言

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当中,因为无法预料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离,从而有承受经济方面损失的风险。当前,加强财务管理已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每个方面,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财务风险持续高企,难以有效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及可持续发展路上的“阿克琉斯之踵”。

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如下:其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相比其他行业,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低,其经营模式是利用客户存款或其借款运营,即为负债经营,这表明其本身就存在无法消除的内在风险导致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其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潜在性的,商业银行不断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由于贷款是以转账结算形式进行的,所以贷款的款项又转入银行账户上,增加了存款数的同时,相应增加了可贷资金。商业银行这种信用创造模式可以一定期限内掩盖已经出现的财务危机和不断变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其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可控性。即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和决策机制,包括强化内部信用分析评价体系、降低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等,可以有效降低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达到控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目的;其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扩散性。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运营模式,极易加倍放大风险并引起市场上的各种连锁反应,这将造成较大范围的潜在风险,甚至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所占比重较大,而城市商业银行中也会出现政府的影子,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地方的发展,而不能从自身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由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大部分流向机场、高铁、地铁、房产等资金需求量巨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中,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3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实践现状

3.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许多商业重要的信贷档案资料严重缺失,没有具体的归纳,管理工作不当,有些借款人的财务资料、贷后的检查报告、保证人的财务资料等缺失缺漏,数据的缺失就会阻碍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判断,对贷款的分析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管理手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方法,面对财务指标的时候只会让专业的人士研究并对作出解释,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制定一个指标,根据这个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判断,然后按照传统的办法进行评分,商业银行的这种管理手段对信贷风险敏感度很低,也不会很好的防控信贷风险。

3.2风险管理缺乏良好氛围

管理理念构建了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熟人文化”较为严重,执行起来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违规、越权等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对于违规人员和行为缺乏必要的惩处方式。经营思路明确了企业前进的方向,但有的银行为了占领市场份额、扩大业务量,往往忽视风险管理制度,更有甚者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其置于对立面,从而带来了放宽条件、规避监督等一系列行为,自我放松了风险管理的要求,反而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

4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趋势

4.1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首先就要完善商业银行的预警体系,根据多种的信息渠道,对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管理,风险预警体系要严格的遵循全面预警原则、及时報告原则、快速反应原则,就是要银行每一个岗位都要有预警的职责,一旦发生各种预警的信号,相关人员要及时报告这一现象,采取相对应的行动,在紧急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快速反应,在对系统中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一级预警一般会先采取“紧急行动方案”,随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措施,例如建议资产保全提前介入,二级预警可以采取建议更换保证人、建议更授信条件等措施,三级预警一般会采取要求特别关注预警企业、要求调低信用等级等措施。

4.2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第一、明确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分化部门的职权,避免出现职权过大的现象;第二、设立监督机制。在银行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稽核部门等内部控制部门。上述部门经由董事会直接负责,可以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牵制,各部门、各环节要互相监督与配合;第三、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由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负责,以便能够在处理紧急情况时真正做到有针对性、不推脱;第四、事先制定紧急事件的应急计划,强化内部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

4.3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

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首先,需加强对贷款支付管理。银监会在2009年7月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为的是加强固定资产贷款的风险把控,完善贷款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该办法规定首先要加强贷款流程银行管理措施,推动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其次,要强化资产贷后管理,不合理的银行绩效考核导向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的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增加了银行的财务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落实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责任:一方面,坚持全流程的管理原则,控制贷款的全流程,并根据银监会制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将贷款流程进一步细分为九大环节:受理、调查、风评、审批、签约、发放、支付、后管和处置;另一方面,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降低挪用贷款的风险;再次,强化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的审核工作,增加贷款人受托支付等一系列手段。大额度贷款要在借款人进行实际交易时,通过委托银行进行支付,把资金直接给到交易对象,确保贷款资金流入经济实体;最后,加强贷后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动态监测以及对贷款账户的管理。

4.4量化银行的隐形风险,管控和限制“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

中国银行业协会基于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资产规模、净利润、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发布了“中国银行业100强排行榜”。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1.7万亿元,百强商业银行达到资产总额的96.06%。百强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为16490亿元,占比97.6%。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资产规模高达99.49万亿元,其银行业占比高达56.94%;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广发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41.09万亿元,其银行业占比为23.52%;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的资产规模为34.14万亿元,其银行业占比为19.54%。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占百强银行的半壁江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大部分都已变成“重要而不能倒”银行,其金融系统风险较高。鉴于我国银行机构发展的不均衡,应考虑限制我国大中型银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具体要全面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其一,限制大中型银行的规模,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其二,限制大中型银行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监管套利;其三,限制大中型银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避免导致风险转移到监管较少的银行。只有准确量化银行的期望损失风险,适度管控和限制大中型银行的规模和业务,才能平衡“重要而不能倒”银行与“非重要而不能倒”银行的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4.5合理设定董事会人数,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合理设定董事会人数,提高独立董事比例,降低内部董事控制董事会的风险,增强董事会结构的合理性和民主决策的权威性。鼓励独立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董事会议,真正发挥其自身价值。

4.6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業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随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逐步落实,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加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逐步理顺,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和稳定预期,增加恶意逃废债成本,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也随之降低,特别是对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的边际影响更强,最终将有助于中国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5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许多问题,而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一部分,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力量,因此需要对商业银行投放进行正确的策略判断,同时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耀萱.大数据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金融视线[J].中国商论,2015(16).

[2]成洁.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J].统计研究,2014(2).

作者简介:

赵灵雁,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作者:赵灵雁

商业银行实践管理论文 篇3: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及策略建议

【摘要】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说,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应不断优化风险管控办法。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控问题已经受到高度重视,且资本作用也发挥了实际效益。其经济资本管理作为银行业未来风险和价值管理领域的核心手段,逐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采用的现代化理论。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运作情况及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提出相对之策与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经济资本;商业银行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

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吸收银行各类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以资本来制约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在确保获得必要回报及建立健全资本管理体系时,应不断依靠经济资本管理内容,预设好适度增长的范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的收益回报水平提升银行主体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在过往资本管理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国家信用提供的隐性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本概念缺失、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资本计量不够清晰等。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资本管理上向国际银行业学习靠拢,取其精华,形成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虽然初见成效,但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足,迫于监管压力被动执行

目前,在商業银行逐渐实现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进行综合性经营管理编制内容,应不断强化对风险资产的约束行为。商业银行主体应根据我国提出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内容编制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以此帮助商业银行取得良好的发展。但还是有部分商业银行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在业务扩张时,其速度单纯基于业务发展愿望而确定倒推所需经济资本以及财务资源的数量,而不是在经济资本的增量基础上确定业务增长计划。这一错误做法可能使得经济资本预算约束弱化,无法在事前对风险资产的扩张进行约束,最终超出了经济资本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且在发展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2.信息技术手段和基础较薄弱,计量方法尚显粗糙

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的技术与数据库建设上存在滞后现象,其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基础较为薄弱,其经济资本计量与考核所需无法得到满足,难以准确、全面地分析风险问题,同时也无法对经济资本进行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情况加大了量化处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市场改革,在资本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以及计量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商业银行尚且无法对经济资本总量进行科学的度量,无法精准合理地把控各个分支的经营、收益、风险成本,对于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进行相应的配置管理。

3.关于经济资本管理内容与市场风险的评估与操作分析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因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从而导致其无法形成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长此以往,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会对经济资本和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化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观

当前,全球金融局势动荡日益加剧,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急需树立起全面的商业银行现代化风险管理理念,这其中包括经济资本条件、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预防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银行应明确认识到关于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内容,从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经营模式转型与业务发展转型,协调效益、质量与规模的发展,寻求一条均衡、科学的发展之路。

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发展模式上取得真正的转变,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应根据目前经济新形势要求,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在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中,提高经济资本收益,进而获得更多竞争上的优势。

(2)建立以RAROC和EVA为核心考核内容,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过去,商业银行的考核方式单纯地追求利润规模以及存贷规模,这一模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设计经营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时,应当把RAROC与EVA融合起来,使其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如此才能实现银行业务结构及资产结构的优化,进而化解控制风险与追求利润之间的矛盾,在业务和盈利模式上取得转变。

将RAROC和EVA作为考核标准,可以反映出经济资本,使所得结果更为科学。此举可以取得如下效果:其一,以经济资本约束银行业务的开展,避免银行盲目扩张;其二,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在各分支机构之间分配时的合理性,最大化总行的合并资本收益。另外,在商业银行按照相应的经济资本指标运营时,应充分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员工在有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后,可有效在各分支机构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有效约束各分支机构潜在的风险行为,如忽视风险、盲目扩张等。

(3)丰富经济资本的主要内容

早期,风险计量技术更多是运用在对零售业务的信用评分上,如今也被运用到测算公司客户违约率上。然而,我国资产风险测量与统计工作在数据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可推动内部评级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升级技术配置,配套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以满足经济资本管理实施的需要,积极以IT技术为支持,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对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的重视度,以便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为估量各类风险要素提供依据,如日常经营、重大信贷决策和PD等。

(4)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与应用中,商业银行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在培养出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员后促进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风险管理制度下,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培养其专业技能,如最新的风险计量知识、经济资本管理知识等,提升风险经理的数理统计及定量分析授信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金融危机的快速逼近,在全球化金融动态形势下,强化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极为重要。同时,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是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企业价值。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提高对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经济资本计量技术水平。以此在不断优化经济管理内容时,可有效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与其他国家达成战略上的一致,在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中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资本管理效益。

作者:吴莹莹

上一篇:民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电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