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在2012年的高职目录中提出,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开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的模式进行教学。专业平台课主要包含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相关内容;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变频器技术、电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掌握典型的电力电子产品及应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针对高职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如“教什么”和“怎么教”,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电子专业;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各类各级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所需人才的顾虑,高等职业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周期以三年居多,它和传统的本科段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别,因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相关介绍

(一)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应用电子技术方面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掌握电子产品的维护、维修、生产组织及管理工作;电子产品装配线、调试线、产品检验及实验的操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现代化自动生产线的电子设备运行和维护;单片机编程与技术开发;电子产品的推广、应用、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中,貫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业务培养要求

1.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1)掌握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电子整机电路的读图与定性分析知识;(2)掌握电子产品维修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了解电子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3)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基本结构与运行原理;(4)了解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

2.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1)具备对电子元件熟练的检测应用能力,对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改进和设计能力;(2)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能力;较强的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能力;(3)具备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能力,在生产一线生产操作的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4)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控制计算机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6)具有对电子设备、产品进行销售、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训条件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的比例。校内实验实训室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又是按培养目标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因此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参照企业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应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摄像编辑实验室,数字声像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彩电维修实验室,全自动生产装配线,工业级的SMT生产线。

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需要建立的是“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毕业证书所对应的是公共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以及素质教育等培养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则是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职业技能这个模块;然而在实际教学环境里面,往往忽视双证所占的比重。

1.关于“教什么”的现状

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应加强一般职业能力培养和为专门课服务的功能,淡化文化教育的功能。而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多而杂。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却是学而不会,会而不懂,懂而不精。

学时安排不合理。首先是文化课与专业课课时分配不合理:总的来说是文化课课时比例偏多,专业课偏少。其次,各专业课之间也有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主干专业课和非主干专业课比例不合理,专业方向重点不突出。最后是专业课理论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理论偏多,实践偏少,特别是缺少实验课。

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课的学习尤其如此。比如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安排。

2.关于“怎么教”的现状

教学方法沉旧。目前教师采用的主要模式仍旧是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课的教材一般是由点到线再到面,一章一节讲清一个知识点,教师大多是以书本为主,每章每节按顺序教下去,理论上缺乏综合应用,实践也是理论的验证居多,缺乏实用性,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好。

考查方式沉旧。考试历来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势下适应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自然还是抱着考什么学什么的心态。而教师同样也是以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目前的考试而言,绝大多也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也是以“纸上谈兵”的形式出现。填空选择、问答计算的考试形式,考查的还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需要在考前一两天突击就可以搞定。如果学生平时不需要好好学,考试也能通过,对于学习没有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学生来说,当然不肯花时间去好好学习。

教师本身的原因。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缺乏生产实践的经验,动手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容易走“理论主义”的路线。

总之,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好的机遇点,抓住这个机遇,拿出一个完善的培养应用型应用电子专业类人才的方案应该是一件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树贵.电子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13,(03).

[2]杨一军.电子技术专业实践的探讨与运作[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作者:瞿敏

高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 篇2:

高职电力电子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在2012年的高职目录中提出,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开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的模式进行教学。专业平台课主要包含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相关内容;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变频器技术、电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掌握典型的电力电子产品及应用。

关键词:电力电子教学探索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结合了电子电工、电能变换、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强电和弱点结合的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降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名称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高职类电力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所在学院从2007年开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模式开始进行高职电力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教改探索。直到2012年,新版的高职高专的专业目录中,首次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在高职的电力电子专业的教学中,采用“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的模式进行教学。

1.专业平台课

电力电子技术是依托电子技术、电力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选择《电子技术基础》、《电力变流技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三门课程作为专业平台课。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在《电子技术》课程涉及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传统的教学中,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鉴于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单元划分,每一单元确定一个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应用案例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放大电路的学习中,设计一个音频功放的案例,指导学生通过音频功放的焊接、分析和调试,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电力变流技术》课程包含电力器件的知识、各种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驱动和保护电路的原理与实现等内容。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

1) 单相整流电路模块;

2) 三相整流电路模块;

3) 单相逆变电路模块;

4) 三相整理与电路模块;

5) 驱动与保护电路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际验证的模式进行。同时在完成教学内容后,通过1周的集中实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控制技術相关知识。在该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CPU的接口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设计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必须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鉴于此,采用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进行教学,同时开发了一整套的课程学习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依托以上三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知识来源,是学生就业的技能基础。在该专业的开设时,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力电子产品设计、生产、调试和服务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各类变频器、驱动器、开关电源、特种电源、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和设计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辅助设计、调试以及售后和售前的专业服务。鉴于以上目标,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变频器技术》、《电源技术》和《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这三门核心课程。课程的基本安排如表2所示。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典型的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应用的课程,包含电子技术、变流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同时变频器是工业电力电子产品,在工业应用上具备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电力电子专业教学的典型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课堂和实验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通过两周的专用周完成一个单相变频器的安装和调试,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电源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其类似。

当今,电力电子技术是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此开始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新能源领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

3.总结

对于高职高专的新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我们采用“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平台课程完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完成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提供的保障。但由于该专业是一个新专业,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对课程的教育形式、方法等进行反复的优化和修改。

参考文献:

[1]刘晋,牛印锁,文俊. 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06): 64-65.

[2]曹锋.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5): 206.

[3]王瑾,郭前岗.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9): 108-109.

作者:雷刚 施芸 王涛

高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 篇3: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在高职电子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电子专业英语的教学建设。文章针对当前高职电子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对电子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电子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跟上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之外,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以适应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电子类专业的建设中,也应越来越重视专业英语,面向生产和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 高职电子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足

多数的高职院校由于英语过级率的缘故,只重视了基础英语的教学,而忽视了各学科专业英语的建设。据了解,多数高职院校将专业英语课程纳入选修课;而且该课程的课时数大都为30节之内[1]。甚至很多学校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看作凑足课时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课程建设、资源分配、奖惩政策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其他专业课程。根据2011年广西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系在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进行的专业调研中发现,毕业生普遍反映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专业英语知识,很难进行快节奏、高强度的专业知识更新。

1.2 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在学习初高中英语和大学基础英语时就一直对学习英语抱着抵触心理。这一群体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低,他们一看到英文就莫名产生厌学情绪。而且他们影响着身边的其他同学,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持无所谓的态度。

1.3 教学模式单一导致教学收效甚微

限于条件,电子专业英语的教学都使用单一的填鸭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乏味地讲解生词表、阅读课文的形式[2]。忽略了ESP课程的本质——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课堂缺乏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与方法

2.1 加强课程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深化教学活动,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以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纵观国内社会经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在电子及相关行业内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大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速度。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必须具备自主学习新兴知识、技能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在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ESP课程的建设。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电子类专业课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多种专业EDA软件都是英文界面,并且绝大多数电子元件的数据手册都是全英文印刷。这给专业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给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启发。专业教师在进行ESP课程的教学时,应借鉴专业课程中“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机房进行以应用为导向的探索式教学。例如将《电路分析基础》中的“正弦交流电三要素”内容与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结合,引导学生将专业英语的学习贯穿到专业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中。以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记忆各类专业名词的效果。

总之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确实地掌握ESP课程中的知识,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3 选用符合专业特色的教材

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情况都不同,因此难以找到通用的ESP教材符合各院校的课程建设要求[3]。一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英语的教材是由任课老师个人选定,缺乏对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的宏观把握。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时应重视教材选用环节,教材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①教材与行业发展步调统一。

②教材与该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建设统一。

③教材与院校电子类专业发展特色统一。

有条件的院校还应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到教材的编撰工作中,编撰教材应注意理实结合。

3 结语

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重视电子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不断深化电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极大地加速了电子类专业学生对行业软件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行业内的工作环境,能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芳.专业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252-253.

[2]郭宁.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

[3]邸荣光.电气工程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作者简介:李思(1987-),女,瑶族,助教,英语专业学士学位,现任职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学秘书兼任专业英语教师。

作者:李思

上一篇:法官廉洁自律意识论文下一篇:国际刑事责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