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法下初中物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初中物理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不少初中生因为不习惯物理中的抽象逻辑思维特点,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物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得到重视,在物理学科中,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假设法下初中物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设法下初中物理论文 篇1: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物理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被引入物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不断完善和发展,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创新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6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法和物理学科的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学生可以释放个性,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获得物理知识。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结合,开创了物理教学的新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主动获取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应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打破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充满浓厚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我们常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物理学习也是如此。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创设冲突认识情境,结合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构建与学生生活认知相反的情境,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的物理知识都可以用课堂实验来演示,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利用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冲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科学素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教师要引入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一方面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营造探究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二)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探究内容

初中物理涉及简单的热、力、光、电等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物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层探究,将生活现象用物理理论知识来解释,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到生产劳动的一线,通过實地参观和亲身体验,感知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有些教学案例已经显得陈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物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当前的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物理知识和技能,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物理教师应逐步丰富学生的探究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层层递进,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组建学习小组,提高探究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物理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却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有些学生虽然具备探究能力,但是物理知识面却很狭窄。为了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防止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实现学生的互帮互助,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初中物理知识多而杂,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加了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物理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准组建学习小组的时机。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预习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享,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宽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新知识,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难以理解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在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或分组设计实验,小组间的对抗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改进实验教学,提升探究兴趣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实验教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引入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做了改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物理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物理认知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设,从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实现物理知识的发现和再创造。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物理实验和受实验条件影响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动画模拟再现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激发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在课后,物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强化教师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认为物理难学。学生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每天死记硬背各种物理公式和物理原理,致使物理成绩难以提高,身心俱疲,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防止学生出现问题堆积的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物理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物理知识讨论会,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和解答,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学习物理的小技巧,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初中物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指导建议,因材施教,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实践

探究式教学法虽然已经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知识讲授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为主要目标,认为其他的教学活动都是无关紧要的,实验教学也是可有可无的,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阻碍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物理教师把过多的课堂时间都放到讲解理论知识上,甚至将实验课也改成了教师对实验过程的演示,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如此,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原理,一旦考试题目出现变动学生就又不会做了。

(二)重结果,轻过程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过分注重探究结果,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关注,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越积越多,学生的探究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难,逐渐失去探究的热情。為了使学生的探究结果符合教学要求,有些初中物理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一味地将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学生,反而打乱了学生的想法。只要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相同即可,至于过程则并不关注,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要求而篡改实验数据,这样的教学毫无意义,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重传统,轻创新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有些物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操作过于复杂,还得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等,会浪费很多备课时间。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只能在座位上等着,教师解决了问题才能继续讲课,费时费力。还有一些老教师更是认为传统教学方法要比现代化教学方法更有效,他们不愿意创新,仍旧认为黑板是最好的教学工具。这种种原因导致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物理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物理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初中物理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雷雷.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2018(7).

[2]田志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26).

[3]孙宗强.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剖析[J].新课程,2018(6).

[4]邓俊龙.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33).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王辉

假设法下初中物理论文 篇2: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策略探究

摘 要:初中物理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不少初中生因为不习惯物理中的抽象逻辑思维特点,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物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得到重视,在物理学科中,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从物理教学实践出发,从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层面来探讨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策略。研究结论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和初中物理实验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关键词:物理实验;自主学习;初中;教学策略

物理重视实验的科学,通过实验的开展,既可以验证物理猜想,也可以发现和总结物理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通过物理实验方式学到的物理知识,比直接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影响要更加深刻。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主动去探索物理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目标得到实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 实验开展前引导学生自主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就必须充分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在教学实验中,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自己就代劳了准备工作,学生只需要按照流程来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即可,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时间效率,实际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并无益处。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过程。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看。

(一)物理实验原理的预习

初中生所涉及的物理实验,基本上都是基础物理实验,其实验原理都在教材中有所涉及。大部分初中生并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就使得学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若是学生要参与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他就必须提前预习物理实验原理,这样才能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比如说“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物理实验中,学生在预习中就会知道其实验原理为:保持电压不变,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测试电阻的大小。

(二)物理实验思路的整理

物理实验思路,是指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思路来验证物理猜想。实验思路是基于实验原理的,同时在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方法,以上文中“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为例,其实验思路就是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来测试电阻的大小,不过在测试的过程中,针对同一种影响因素的实验测试,需要基于“同一个实验前提条件”。学生思考物理实验思路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的一次猜想和预演,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三)物理实验要求的把握

在物理实验开展中,物理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环境等,都需要认真对待,任何一个环节准备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中,需要准备电流调节和检测设备,因为电流是变量,电压则可以通过电源或者电池供给。此外还有不同的实验材料,例如不同材质的导线,同一材质但是粗细和长度不同的导线。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还要考虑温度等环境因素。学生对物理实验要求把握越准,说明其提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物理实验的了解越深。

二、 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指挥学生操作实验过程,甚至亲自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这并非是一种好现象。真正要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教师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并且记录下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留待评价的时候进行讨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将会真正沉浸到实验体验中去,从而对物理实验产生真正的兴趣和思考,从而推动实验兴趣发展。

(一)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一个拥有诸多步骤的过程,任何一个操作步骤不合理,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初中生不一定能够兼顾思考到所有因素,这也是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不放心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而要进行实验教学干涉的原因。然而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自己缺乏自主操作权,就很容易丧失主动思考的愿望,从而跟着教师节奏走,当实验做完,其学习能力依旧没有得到发展。若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实验过程,他会主动思考“我该怎么做?”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思考与操作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二)学生主动仔细观察物理现象

在物理实验中,物理规律是通过物理现象表现出来的。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是总结物理实验结果的基础前提。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中,电压和电流可以通过仪器测量获得,在实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因为实验设定电压恒定,因此需要观察的是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电流的变化,电流的变化观察,可以通过电流测试仪来精准测试,若是没有测试仪器,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上设置的小灯泡的亮度来间接观察电流变化。此外,在其余电学实验如“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等,其实验现象也需要通过认真观察,才能为后面的结论总结奠定基础。学生只有真正进入实验操作状态,才会认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

(三)学生要记录物理实验中的現象和数据

实验现象在观察之后,要进行记录,然而更重要的是记录物理实验数据。尤其是“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等物理实验,必须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才能够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对初中生来说,既要操作实验过程,还要观察实验现象,更要记录实验数据,要么就是一个人通过非常合理的协调安排来同时做好这些工作,这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调节和学习能力;要么就必须积极主动跟别人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一个物理实验,这也是主动学习和成长的一种表现。

三、 实验完成后倡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分析与总结

对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实验准备和实验开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总结物理规律,从而完成相关的物理知识建构,形成物理思维,为最终开展物理研究或者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物理问题奠定基础。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角度出发,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总结出实验结果。初中生在此过程中,将会很好地自主钻研和思考物理结论,从而促进自身物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一)以实验为基础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初中生对于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都有记录,以此为基础进行探讨,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拓展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规律的了解和掌握都是来自教材定论,但是通过物理实验学习之后,初中生不仅能够做到“知其然”,而且还能够做到“知其所以然”,明白物理规律的来源以及经受住了现实实验的检验。以“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为例,通过实验之后,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从这个角度来看,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所以学生就能够明白有些电器元器件上直接标明电阻数值,这就是因为其电阻是固定的。由于初中物理结论实际上都有一个假设情况,那就是“理想状态”,因此实际上物理实验现象和数据,未必能够非常精准的符合物理规律,这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背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这种思考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同时,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也会真正开始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在物理实验中适度排除一些干扰因素,然后直接思考物理规律,这是总结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通过物理实验过程,才能自主形成和发展。

(二)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物理實验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拿出教材,以教材为基准进行探讨,看看自己在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基本符合教材的,有哪些地方存在错误或者遗漏,有哪些地方做的比教材还要更有创意一点。教材中对于实验的处理,是比较规范,且比较严谨的,学生在于教材实验的对照讨论和分析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在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反思自己的一些实验思维和操作方式,从而实现自主成长。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初中物理实验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比较经典的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利用家中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将自己的实验、网上的实验和教材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不同的实验思路。尽管实验原理基本上一致,但是实验思路可以进行改变,并且实验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差异性优势。初中生若是能够按照这一方式进行实验反思,就会对以后开展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物理思维得到极大的提升。初中生做一个物理实验价值在于训练物理思维,培养核心素养,而不是局限于物理实验本身所得到的结论。初中生若是能够通过教材实验、自身实操实验和互联网实验资料三个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其自主学习能力就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了。

四、 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实验准备过程、操作过程和总结过程中,都需要自己主动展开思维,并且动手操作,甚至还需要主动跟人交流,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对初中生而言,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作为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手段,实现物理知识的建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81.

[2]张兴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9(4):71-72.

[3]雷贤明.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7):34-35.

[4]苏炳超.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探讨:以“变阻器”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19,35(4):25-26.

作者简介:温建辉,福建省莆田市,莆田擢英中学。

作者:温建辉

假设法下初中物理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个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涌现在众多教学工作者的面前,使得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转变自身以往的陈旧教学理念,将培养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众多物理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着初中物理教学,分析能够有效培养班级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物理是一门能够将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之中,能够在自身脑海中灵活调用以往所学理论性物理知识内容,依据自身的思维能力,运用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对提升初中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必须意识到初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深入研究能够提高初中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自身对物理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物理教学策略,为班级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

一、物理思维方法的基本概述

将结构较为复杂的物理实验或者物理知识,通过假设物理实验过程、简化物理实验、比较物理知识等方式,找出物理实验或者物理知识的本质,在自身脑海中创设物理实验的情境和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内容,这种方法被称之为模型思维法。依据对某项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的了解,采取逆向反推的方式,将事件的时间和因果关系进行颠倒,探索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方法被称之为逆向思维方法。物理思维方法众多,其不仅包含以上所讲解的两个思维方法,每一个物理思维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初中生在遇到物理问题时,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思维方法,依据物理问题中涵盖的已知条件,进行假设问题答案、猜测解题步骤、验证自身猜想、逆向推理物理问题、建立物理问题模型等,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在接受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直接影响其学习各项物理教学知识内容的速度,若是初中生思维能力较低,其在接收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时,难以将抽象性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且难以在脑海中建立以本节课程物理知识为核心的模型,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是由其知识储备量和各项综合应用能力共同构成,初中生具备的思维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注重培养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最终教学目标。物理习题训练是加深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印象和检测初中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工具,初中生依据自身在物理课堂中所学知识内容,采用各项思维方法,探索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具备较高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

三、初中物理思维方法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模型思维能力

在各项初中物理教材之中,涵盖许多的物理实验知识内容,其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物理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创设与物理实验有关的教学情境,让班级学生设想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然后再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初中生模型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如在开展电路连接实验教学活动时,物理教师提前准备小型电池、灯泡、电线、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等工具,物理教师让班级学生在自身脑海中设想电路连接的实验过程,如线路的设置、电压表所处位置、电流表所处位置、灯泡所处位置,让班级学生在自身脑海中建立物理实验模型。在物理实验设想环节结束之后,物理教师可以将自身准备的实验工具分发给班级学生,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将实验的具体过程与自身的设想进行对比,找出自身在设想过程中遗漏的部分,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图像思维能力

仔细观察图像,掌握图像中涵盖的物理知识内容和物理原理,如各项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或者函数关系、某项物体运动的规律等,利用图像中含有的物理知识,解决各项物理难题,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图像思维方法。如在进行《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时,物理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在网络中搜索与教学知识内容有关的电路连接图片,将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资源。物理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班级学生展示自身搜集的图片,向班级学生提出“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其电路连接方式,找出其中线路连接错误的电路”问题,学生依据自身的观察和所学电路连接知识内容,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布置电路连接绘图任务,让班级学生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绘画在草稿纸上,从而培养班级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

(三)进行物理专题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初中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逆向推理是其常用的解题思路,依据自身所学知识内容和解答物理习题的经验,假设物理问题的答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和验证假设,从而完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学习任务。如在进行《速度》课堂教学活动时,物理教师先向班级学生讲解速度、加速度、时间、路程等知识内容,在学生初步消化和吸收教学知识内容之后,物理教师设置与本节课程所讲内容有关的物理题目。物理教师为班级学生预留几分钟的思索时间,让班级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内容,尝试解答物理习题,在学生思索结束之后,物理教师采取逆向推理的方式,先是假设物理问题的答案,依据答案进行反向验证,最终完成物理习题的解答。物理教师将逆向解题的技巧传授给班级学生,设置相似题型的物理习题,让班级学生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解答,从而逐步提高班级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等效思维能力

在确保事件原有结果和性质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将物理研究对象、物理实验的背景、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科学的分解,替换其中某一个已知条件,使得其能够转换为自身所理解的物理问题,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等效思维方法。如在进行《二力平衡》课堂教学活动时,物理教师先向班级学生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特性,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实验,小组学生可以将抽象性的物理概念替换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小组学生可以将小型玩具车作为物理实验对象,在玩具车的两端系上长度相等的绳子,在绳子的两端系上同等重量的橡皮,观察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变化,接着加重某一端绳子所系物体的重量,观察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变化,从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在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习主导权交还给班级学生,学生在利用生活中常见物体进行物理实验时,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等效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之中,能够加深自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意识到培养班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物理教师深入研究现有的物理思维方法,依据自身对物理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找准物理知识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采取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步引导班级学生运用各种物理思维方法,学好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秀.初中物理教学与逆向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周刊,2015(40):50

[2]夏青.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时代教育,2013(22):201

[3]扎西加措.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3(20)

(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100)

作者:周仁平

上一篇:电机控制户外广告论文下一篇:节水灌溉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