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研究为例论文

2022-04-17

区域经济研究为例论文 篇1: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采用DEA-Tobit两阶段方法对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考察,并从内部治理角度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X非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比较严重。在经营特征维度,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不良贷款率、非利息收入与存贷比、员工素质;在产权结构维度,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提升其公司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内部治理框架维度,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大股东的存在、较多的员工持股等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法人持股以及监事会的作用并未显现,高管人员持股水平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作用不大。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X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资产规模及盈利水平实现了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國共成立农村商业银行966家①,数量占到全部农村金融机构的42%,总资产占到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的64%以上。但农村信用社在公司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内部人”控制、农村信用社与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实际控制下面临的道德风险等问题。

在盈利增长的同时,有多少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治理结构是否有利于或者已经解决了农村信用社长久以来面临的公司治理难题?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是否获得了提升,公司治理过程中哪些因素有助于或阻碍着其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促进其公司治理的改善,提升治理效率?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理论及实证层面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公司治理的争论在于:传统的、一般性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否也适用于分析银行公司治理?尽管这一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但仍有很多研究表明,诸如所有权结构、董事会制度、高管激励等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商业银行特殊的经济功能和内在的脆弱性,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使用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时,需要将这一特殊性纳入考虑。Ross Levine(2004)、Sang-Woo Nam和Chee Soon Lum(2006)等学者指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相比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信息虽然受到政府更为严厉的监管,但信息不对称依然严重存在。宋玮(2002)在其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更要特别注意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李维安和曹廷求(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也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他们随后的研究中(2005)明确指出,只有以银行特殊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才不至于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一般化为“银行的公司治理”或“特殊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具有一般金融企业的特征,同时,又兼具合作经济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虽然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种结构基本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朱文彬(2009)在其研究中指出,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社员大会的权力被管理层架空,理事会不对社员大会负责,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偏离“三农”方向。佘传奇和任翔(2011)的研究则认为,政府通过控制农村信用社的人事权并通过影响其信贷投向,从而间接实施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通过高管选聘,政府分享了农村信用社的特定控制权,最终导致农村信用社被内部人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社员及股东对于农村信用社产权监督的缺失也为控制权的转移提供了机会。荆春(2012)认为,农村信用社内外部治理结构均存在问题,原因在于:一是股权结构的内在缺陷使得社员(股东)无法充分履行民主管理职责,也无相关的动力;二是社员(股东)的素质与农村信用社的要求相差较远,社员的文化水平跟不上,主动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意识较差,使“内部人控制”有了可乘之机;三是县联社虽然是独立的一级法人,但由于省联社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广大社员和员工所谓的民主管理徒有形式,难以实施。

当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国外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研究公司治理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国内研究多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为主。一是关于股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王文莉和赵芸(2014)认为,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应保持适度集中,避免大股东“一股独大”和小股东“搭便车”。这样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绩效。二是关于“三会”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目前存在两类观点:一种是认为“三会”对农村信用社的绩效影响不明显;另一种是认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时间、不同要素、不同背景下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2008)。三是关于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绩效的影响,曹廷求和段玲玲(2005)认为,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精神激励、管理者持股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马宇、许晓阳和韩存等(2009)认为,农村信用社总资产利润率与经理人能力和持股比例正相关,但是经理人绩效工资的实施却对总资产利润率有负面影响。

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凸显了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亟须通过优化治理机制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目标。本文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从理论层面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在微观层面使用DEA-Tobit两阶段方法对其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实证考察,并从内部治理角度,分析影响其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期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一)DEA-Tobit两阶段方法

本文选择X效率作为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对于X效率的计算采用非参数DEA方法,并参照Frei、Harker和Hunter(2000)关于X效率的定义(除规模和范围影响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以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总经济效率(综合效率,EE)作为X效率值,综合效率(EE)等于技术效率(TE)与配置效率(AE)的乘积,是二者的综合反映,用于反映农村信用社在成本投入既定条件下所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其中技术效率(TE)反映农村信用社既定投入下所能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而配置效率(AE)则反映其在要素投入价格既定情况下,合理恰当分配各项投入的能力。在给出综合效率(EE)时,我们将1-EE作为其X非效率,反映在经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

考虑到使用DEA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不仅受到投入产出变量的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影响其大小的重要原因,因此以Coelli、Prasada Rao和Battese(199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为进一步检验其他环境因素对DEA测算效率的影响,将DEA与Tobit模型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DEA-Tobit两阶段方法。两阶段法顾名思义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DEA方法对效率值进行测算;第二步以计算出的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环境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判断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及方向。可以将DEA-Tobit模型表示如下:

为使用DEA方法测算出的效率值,为各环境影响因素,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项。为了检验经营特征各因素对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在对X非效率值测算的基础上,以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营特征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面板Tobit模型的选择上,目前较为成熟的是面板数据随机Tobit模型以及面板数据混合Tobit模型。考虑到进行固定效应估计需要充足数据的现实情况,Honore(1992)提出采用半参数估计的方法来估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这种估计方法既解决了固定效应的估计问题,又无需对残差的具体形式进行假定,可以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得到一致估计量。本文将在随后的实证分析中,分别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混合效应三种模型进行估计,并采用Hausman检验、F检验以及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来确定所使用的模型。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样本,原因如下:首先,考虑到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且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2004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地区,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试点较早,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其次,虽然广东省经济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独大,而粤东、粤西、粤北处于落后区域,珠三角及非珠三角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等方面也对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为我们研究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绩效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样本;最后,广东省较早开展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末,全省97家法人机构中已有31家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剩余66家为农村信用社,而且目前已有部分农村信用社启动了改制工作,为本文研究产权形式对其公司治理绩效及结构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因此,本文选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目前广东省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97家,选取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样本,样本期为2011—2015年。其中,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包含30家农村商业银行②以及30家农村信用社③,这60家机构在数量上占到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数量总数的61.85%,总资产之和(15349.89亿元)占到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23587.73亿元④)的65.08%。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别分布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及粤北四个区域。

(三)变量选择及说明

选取员工人数、可贷资金以及固定资产净值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各项投入指标,选取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正产出指标,不良贷款率作为负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中,员工人数用在职职工人数数据(单位:人),可贷资金等于存款、同业拆入与央行再贷款三者之和(单位:万元),固定资产净值用账面固定资产净值表示(单位:万元)。价格指标中,劳动力价格=人均职工工资福利及培训费用(单位:万元/人),可贷资金价格=利息支出/可贷资金,固定资产价格=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

考虑到本研究目的是测算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因此选择DEA投入导向模型来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测算。表1给出了截至2015年底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入及产出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三、实证分析

(一)公司治理效率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选取的投入及產出指标,以及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 Solver软件对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效率值求解。求解出的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经济效率(EE)以及X非效率的统计特征如表2。

从表2的分析结果来看,总体来说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低于配置效率,表明农村信用社需要提高劳动力、资金及固定资产等要素的产出能力以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相对于技术效率而言,农村信用社在各类要素投入上的比例相对较为恰当,反映出配置效率相对较高。通过计算X非效率数值,6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平均值为42.09%,反映出其公司治理成本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比较严重。同时,我们在计算其X非效率值时,将不良贷款率作为负产出纳入产出指标,反映其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对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作为对比,我们还计算了不考虑不良贷款率负产出的效率值。当不考虑不良贷款负产出影响时,计算出的X非效率平均值为38.27%,表明不良贷款会对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水平的测算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考虑不良贷款的影响会低估X非效率。

(二)公司治理效率特征分析

1. 不同规模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表3列出了2011—2015年样本总体、大、小规模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平均值的分组情况。可以看出,无论农村信用社规模大小,X非效率值从2011年起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近两年上升的幅度更大,反映出近年来其公司治理效率的下降。我们认为这与外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以及农村信用社自身公司治理推进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不同区域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长期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从表4中各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年X非效率的平均值,可以看出X非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整体来看,珠三角地区农村信用社的X非效率值要低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该地区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最小,整体公司治理效率最高,粤西地区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取值最高,其公司治理效率表现最差。在样本期内,各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X非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 不同产权形式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特征分析。对样本总体按照产权形式划分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表5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的X非效率程度要低于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产权形式差异。

(三)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 经营特征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本文认为员工素质、业务结构侧重点及偏好、费用支出水平、资产质量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业务结构侧重点用涉农贷款占比表示;业务结构偏好用存贷比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反映;费用支出水平使用人均费用表示,反映成本控制情况;同时,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情况,使用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反映当前其资产质量。相关变量及其说明如表6。

为检验各因素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将上文测算得到的2011—2015年各农村信用社X非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营特征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为了分析规模对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规模因素变量,使用总资产作为代理变量,最终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为各农村信用社的X非效率值,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代表可能影响X非效率的各项因素。

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及相关的检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采用Honore(1992)的方法及其开发的回归估计程序,具体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7。

根据表7,综合似然比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等三个检验结果,最终选择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作为分析方法。

从具体各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存贷比指标在10%的水平下显著,资产规模变量不显著,其他变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高素质员工占比越高,或者员工的整体素质越高对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效率越有利;在满足监管要求以及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能够承受更高的存贷比,意味着其对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能力越高,越能够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收益,表明其治理效率也相应地更高;用于人力支出的费用越高,对应的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就越高,也可以理解为激励带来的产出增加覆盖了所增加的人力支出成本;当农村信用社拓展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力度越大,在其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公司治理的效率也就越高,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此外,反映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指标——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与X非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一致,资产质量越高,表明其风险管理水平越高,从侧面反映出其公司治理的效率;反过来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也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促进资产质量的提升。

在其他变量方面,涉农贷款占比与X非效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预期不一致,可能是由于虽然涉农贷款相比其他贷款风险大、成本高,但部分涉农贷款利率远高于一般的消费类贷款⑤。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规定的涉农贷款“三个不低于”要求,促使各农村信用社每年都要考虑满足监管达标,在涉农贷款的统计口径方面,将一些并不严格属于支农贷款的项目纳入考虑。由此,可能导致了涉农贷款占比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涉农贷款占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约为0.08)。规模因素变量与X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公司规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并不存在简单的正向关系,不排除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

从各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看出,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资产质量、员工素质、存贷比及非利息收入代表的业务结构,而涉农贷款占比、人均费用支出的影响较小,规模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从自身经营维度为其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 产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产权改革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时,除将前述的变量纳入模型外,还加入产权形式的虚拟变量。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为X非效率值,为可能影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一些内生变量,分別为员工素质(X1)、存贷比(X2)、非利息收入占比(X3),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X4),资产规模(X5),为变量系数,(X6)为产权形式的虚拟变量,当样本为农村商业银行时取值为1,当样本为农村信用社时取值为0,为随机扰动项。

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混合效应三种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结果显示,应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具体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8。

从表8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回归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到各变量,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结构的存贷比指标,以及反映资产规模的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员工素质、非利息收入占比、本息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占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有助于其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同时作为反映其资产质量的变量也是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对其具有正面的推动作用。此外,在模型中设置的产权形式虚拟变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并且与X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X非效率下降了,即公司治理绩效获得了提升,说明产权制度改革对提升其公司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3. 内部治理框架对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着重从股权结构、董(监)事会结构激励机制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公司治理框架对于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及其含义如表9。

实证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为X非效率值,为可能影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内生变量,为变量系数,为随机扰动项。

样本选择、模型检验方法以及实证分析软件与上文一致,表10给出了模型检验结果以及参数估计结果。模型检验结果同样显示,应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

分析表10中各变量的估计结果: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员工、中层、主要管理者持股将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独立董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监督,对于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这一实证结果与关于农村信用社股权改革中股权结构不能过度集中的这一制度安排相吻合,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仅约为0.04。除上述显著变量外,其余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前法人持股农村信用社股份的目的并非获得股金分红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投资入股,以使在该社获得比市场更加优惠的贷款和资金,相比其获得的各种显性及隐性的“收益”,其所付出的“成本”非常有限。省联社直接任命高管模式,使得董(理)事长对于所在机构的经营管理缺乏足够关注,所以法人持股比例以及董(理)事长从业经验在回归模型中并未表现出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的显著关系。对于外部监事占比未表现出预期的对于公司治理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当前外部监事的设置以及履职流于形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X非效率的均值为42.09%,表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偏离成本最小化的程度比较严重,整体公司治理效率不高。特别是从不同维度的时序分析显示,在近两年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的影响下,X非效率均值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显示出公司治理效率的恶化。而在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上,从经营特征维度来看,影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绩效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不良贷款率、员工素质、非利息收入与存贷比。从产权改革维度来看,实证结果发现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从公司治理框架结构特征维度来看,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大股东的存在、较多的员工持股等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法人持股比例以及监事会的作用在当前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未显现出来,此外,高管人員持股水平对于提高其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并不大。

提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率,除了稳妥推进其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其股权结构设置,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稳步提高并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水平也是重要的着力点。

注:

①截至2016年末,该数据为1055家。

②选取全省已经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部31家机构中除广州农商银行外的30家机构。由于本文实证数据获取以广东省联社作为数据收集平台,广州农商银行属于广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虽形式上受广东省联社管理,但高管任命等一些实质经营决策并不受广东省联社影响,在实证数据的获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未将广州农商银行纳入样本。

③为了便于比较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差异,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除选取全部已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机构外,在剩余67家农村信用社中,按照存款规模大小选取了前30家农村信用社。

④该汇总数据包括了广州农商银行的总资产数据。

⑤以清远地区农合机构(包括清远农商银行、清新农村信用社等8家农合机构)为例,截至2015年底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而非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8%;而对于涉农贷款中的消费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32%,非涉农贷款中的消费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1%。

参考文献:

[1]Ross Levine. 2004.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Sang-Woo Nam and Chee Soon Lum. 2006.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in Asia, ADBI Policy Papers.

[3]Sumit K. 1995. Majumdar.X-efficiency in emerging competitive markets:The case of U.S. telecommunica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6).

[4]Michael K. Fung.2006. Scale economies,X-efficiency,and convergence of productivity among bank holding companine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30).

[5]Farrell M.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 (General),120(3).

[6]Stavros Peristiani. 1997. Do Mergers Improve the X-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U.S. Banks? Evidence from the 1980s[J].Journal of Money,29(3).

[7]Bikker J.A.,Spierdijk L. and Finnie P. 2007. Market Impact Costs of Institutional Equity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6).

[8]Kwan, S.H. 2002. The X-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Hong Kong. FRBSF Working Paper,(14).

[9]Milind Sathye. 2003. Efficiency of bank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The case of India[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48(3).

[10]Frei F.X., Harker P.T. and Hunter L.W. 2000. 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makes a bank efficient?[J].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fficiency, Innovation, Regulation, edited by Patrick T. Harker and Stavros A. Zenios.

[11]Tobin,James. 1958. Estimation of Relationships for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J]. Econometrica,(26).

[12]Coelli T.,Prasada Rao D S,Battese G E.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3]Honore Bo E. 1992. Trimmed LAD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of Truncated and Censored Regression Models with Fixed Effects[J]. Econometrica,(60).

[14]宋瑋.德国银行监管模式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2,(4).

[15]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6]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7]朱文彬.论农信社改革的法律规制[D].广东: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18]佘传奇,任翔.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模式和外国成功模式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19]荆春.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农村信用社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20]王文莉,赵芸.农村信用社内部公司治理对绩效影响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8).

[21]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四川的经验分析[J].农村经济,2008,(11).

[22]王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4).

[23]曹廷求,段玲玲. 治理机制、高管特征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以山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8).

[24]马宇,许晓阳,韩存等.经营环境、治理机制与农信社经营绩效——来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7).

[25]谢朝华,陈学彬.论银行效率的结构性基础[J].金融研究,2005,(3).

[26]徐晓雯,时鹏.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28(1).

作者:王德祥

区域经济研究为例论文 篇2:

《老区建设》(下半月刊)2016年总目录

【国家基金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话语权失落的原因及对策

程东旺(第16期)

税费时代乡村“权利文化网络”的变迁:1949-2005

傅 琼 杨 辉(第16期)

茶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 邹心平(第18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刘泽双 张平平(第2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江西现代林业发展问题研究

冷小黑 张小迎(第4期)

江西省房地产市场发育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何风琴 陈荣清(第8期)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以“精准扶贫”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

陈全功 蔡 立(第6期)

试析中央苏区红军伤病员管理措施

刘国秋 谭宗梅 吴依林(第10期)

能源税收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理分析与政策建议

魏 伟 董安平(第14期)

生态移民后居民满意度研究

——以宁夏中卫市鸣钟村为例

张 伟 张爱国(第24期)

【思想政治研究】

“八项规定”顶层示范:一种魅力型领导方式的开始

曾南权 张 倩 魏 琴 李书颖(第2期)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梦 陶冬林(第2期)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研究回顾与展望 傅李琦(第2期)

保持党的纯洁性文化建设探微 闵文杰(第2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意义 闵燕君(第4期)

物质本体论视角下对“信息”本体论的研究

曾艳红(第4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王 沁(第4期)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当代意义 万闽劼(第6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析论 娄琴铭(第6期)

中央苏区时期罗荣桓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贡献 刘金如 蔡 娟(第6期)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

陈纯仁 唐 娜(第6期)

浅析马克思“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符悠悠(第6期)

论“情理兼修”的重要性及主要方法

刘金如 朱艳平(第8期)

论邓小平的党建责任思想 陈 婧(第8期)

论新形势下中国梦的践行 王海平 吴小龙(第8期)

中国共产党人对腐败问题的防范与反思 刘 佳(第8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及其意义

黄 超(第8期)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探析 冯寒妍(第8期)

基层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高 阳 高立伟(第10期)

加强高校党委班子建设的若干思考

——读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方法》有感宗 辉(第12期)

协商民主视阈下舆论领袖的引导与规范

许 立 潘 洋(第14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伦理秩序建构

蒲丽娟(第16期)

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孙芳兰 蒋何琪(第16期)

浅析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 曾 铭(第16期)

高速公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王 伟 李千友(第18期)

毛泽东土地改革思想的价值及意义 陶冬林(第20期)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下党建工作的比较研究

赖运荣 余仙平 史桂春(第20期)

试论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邹颖佳(第20期)

论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哲学向度 颜 玲(第22期)

复兴之路背景下国防教育的当代启迪 游妙惠(第22期)

社会稳定视阈中的政治信任建构论析

孙芳兰 杨瑜芳(第24期)

虚拟视域中延伸认知问题探究 刘天杰(第24期)

【“三农”研究】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爱生 陈宗文(第2期)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程 航(第6期)

新形势下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熊国红(第6期)

城镇化进程中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闫佳宁 陈明华(第8期)

抚河流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以南昌县三江镇前后万村为例

闵忠荣 徐 威(第10期)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严朝炎(第10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江西省丘陵地区中心村规划编制探索

——以南昌县垱上中心村为例

闵忠荣 洪 亮(第12期)

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现实意义、有利条件和对策探析

刘 玉(第12期)

非营利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 姚丹青(第12期)

“三农”视角下乡贤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刘 祁(第14期)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以吉安市長塘镇为例 郭少华 张梅龙(第14期)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以南昌市近郊为例

魏春红 陈诗曼 郝秀珍 宋泽宇(第14期)

【扶贫研究】

关于会昌珠兰教育示范学校教育扶贫的调查和思考

上官涛(第22期)

【反贫困研究】

论“精准扶贫”之“空谈与实干”的辩思

杨定玉 陈 松(第4期)

传统村落旅游业扶贫开发的路径选择

——以江西省新干县燥石村为例

郑艳萍 胡林波 胡海盛(第6期)

精准扶贫SWOT分析

——以进贤县为例 邹文宽(第10期)

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

——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赵 珂 曾 薇(第10期)

引导与激励:论乡村精英与农村扶贫

曾 薇 赵 珂(第12期)

移民安置区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思路探讨

——以赣州市三峡移民安置区为例

张 栋 郑瑞强(第16期)

江西省高校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现实问题与对策探讨 余 冲 宋佳梅(第18期)

【历史研究】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考察 杨泽华(第4期)

论中央苏区的农民政治动员 于丽霞 刘圣兰(第8期)

雷州半岛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考察 高诚苗(第8期)

从历史上看“中国道路”的特点和启示 王 磊(第8期)

中央苏区时期青年工作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刘大胜 罗 铮(第20期)

李善长案评价之比较戴月寒(第20期)

井冈山根据地大学生群体早年求学经历考张梅龙(第24期)

略述东莞翟氏与书院的历史渊源 阮浩衡(第24期)

【经济研究】

基于品牌文化的江西老字號创新发展研究

——以江西老字号“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为个案 林 芸 吴泓颖(第2期)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的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意蕴 熊来平(第4期)

2005-2013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与产出的绩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 余冬林 谭海艳(第6期)

欠发达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杨海波(第12期)

基于KMV模型的农业类上市企业信用风险度量及分析

——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郑 文(第12期)

江西省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胡 敏 金艳清(第14期)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鹰潭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张兵红 万 敏(第14期)

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聂 虹(第14期)

江西第二产业在新时期下的承接与转型

左荣昌 杨 柳(第14期)

“营改增”对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汪川一(第16期)

江西省铀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戴 军 涂海丽(第16期)

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促旅游发展探究

钟小根 胡亚光(第16期)

基层人民银行应关注的“红线”及防范对策

张思莲(第16期)

【法学研究】

食品召回制度初探 董文晶(第2期)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法制史教学设计改革

贺梅开(第6期)

构建大学生法治理念机制的路径探索 汪 灵(第6期)

合同成立后生效前的责任规制研究 李志雄(第6期)

论公民理性与法治文明 黄晓妹 陈富国(第14期)

新环保法实施背景下江西环境执法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

谢 丹(第18期)

刍议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刘文安(第24期)

专利劫持的产生及法律规制刘皓璇 柯金佳(第24期)

【社会学研究】

国外“传媒反腐”的四点经验 王卫明 杨 帆(第2期)

浅析郑州市金水区、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管理实践及经验

左晓丽 吕昕阳 李 浩(第2期)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以新浪微博热点娱乐新闻事件为例

吴艳芳(第2期)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徐海涛(第4期)

略论我国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瓶颈及破解

刘 玉(第4期)

网络生态下核心价值观实效研究袁 杏 蔡东伟(第4期)

南昌港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曾 新 罗伟强 洪方烨(第6期)

从权力运行视角透视权力腐败成因

李 凤 王彦辉(第6期)

我国网络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 冰(第8期)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研究 文劲松(第10期)

城管职能拓展与城管执法完善探讨

——以北京市为例 李泽宇(第10期)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可持续运作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L机构为例 张 琴(第10期)

对南昌市会展区位分析及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廖剑南(第12期)

浅谈赣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柏海珍(第12期)

新生代女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刘 玉(第14期)

钢梁制造类国企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

——以J公司为例 李世敏 邓今朝(第14期)

关于群体事件中暴力现象分析的研究述评

卢文娟 龙瑞全(第14期)

赣江水体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 周少燕(第14期)

从碎片化支持到整合性支持:江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治理路径 余 冲 童莉娇(第16期)

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引导中的角色定位 李耀锋(第16期)

中美日等国关于报废汽车回收政策的比较研究

谢 军 赵惠卿(第16期)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六安市为例陈兆清(第18期)

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建设赣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初探

段 勇 刘德亮(第18期)

基于地脉和文脉的庐山市桃花源景区旅游形象研究

魏伟新(第18期)

医学生社会比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方必基 许欣悦 刘彩霞 刘 边(第18期)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导向研究

魏伟新 盛 婕(第20期)

社会工作服务海南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

梁淑平(第22期)

《旅游法》实施前后江西导游生存状况比较研究

黄华荣 严 红(第22期)

人际信任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蔡升桂(第22期)

浅析制约县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以进贤县城为例邹文宽(第22期)

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泰安市泰山区为例 张 莉(第22期)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市场化问题与对策略探

舒建国 张立杰(第24期)

地方农业院校服務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林 靓 李 峰(第24期)

农民生态权益保护研究莫小雪(第24期)

江西省萍乡市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研究

李 红(第24期)

【经济管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朱倩倩(第10期)

基于SWOT分析的梅岭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的探讨

邹奥博 何风琴(第10期)

革命老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结构问题研究张瑜豪(第10期)

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省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高 玫(第18期)

江西省县域工业园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胡 敏 胡林春 金艳清(第18期)

政府职能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以江西为例艾 娟(第18期)

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李小红(第20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

胡婷婷(第20期)

德国物流园区建设启示万 璇(第20期)

江西核电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

戴 军 涂海丽(第22期)

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业集群治理 推进江西两化融合

章临婧(第22期)

当前节能型机关建设的几点思考

熊文瑾 杨 君(第22期)

【文化与艺术研究】

为“河州花儿”正名之管见 潘尚光(第16期)

晚清使臣关于西方女子教育的认识及其影响

余冬林(第16期)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江西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李志强 朱湘辉(第16期)

网络虚拟现实中的文化雾霾及其生态协同治理研究

端木潘婷 余 杰(第16期)

融入新媒体艺术的老年人交互设计策略

许 迅 郑哲清(第16期)

【文学研究】

论湖北中篇小说创作的叙事张力(下) 李志敏(第6期)

【文学与艺术研究】

《哈克》的性别批评分析与解读 徐润英 袁邦株(第4期)

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及启示

蔡德清 朱卫东 陈雪娇(第4期)

鱼玄机诗歌的女性意识探赜 唐飞凤(第4期)

老区民间木偶戏班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塘坊乡木偶戏班为个案 何颖川(第4期)

赣南苏区红色歌谣的历史作用与价值研究卢致苑(第4期)

从宋代题画诗看宋诗的理趣 宋佳俊 黄雨芯(第8期)

黄梅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研究

戴先英(第8期)

《论语》中的色难 杨成友(第10期)

论红色歌谣在中央苏区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卢致苑(第10期)

【文学与文化研究】

文学生态视角下南昌采茶戏的审美精神探析

胡 妮(第12期)

生存伦理的探寻之旅

——解读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赖华先(第12期)

《紫色》的核心价值意蕴及当代启示

李小兰 蔡东伟(第12期)

试论江西书院的社会影响与现代启示

汪凤娟 周 慧(第12期)

江西省轨道交通站名英译规范化研究

林 芸 吴 静(第12期)

【文化研究】

红色文化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邓幸俊(第2期)

论湖北中篇小说创作的叙事张力(上) 李志敏(第2期)

【文化与传播研究】

一票制旅游政策对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以凤凰古镇为例

李玉峰 苏成信 张 倩(第14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公民新闻发展研究

余 杰 端木潘婷(第14期)

基于红色诗词体验的旅游产品策划探讨

周晓雷 刘运涛(第18期)

民俗体育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叶小明 洪燕燕 汤 俊(第18期)

江西地方戏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路径

——以萍乡采茶戏为个案许爱珠 周宏亮(第20期)

江西乡村休闲文化建设研究李 玲(第20期)

浅析经贸新闻外宣翻译之技巧

曹南洋 王金明 吴华南(第20期)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秦 文(第20期)

兩宋时期江西僧侣文学家探析

吴万和 王胜奇 李国兰(第22期)

传统文化与夫妻和谐之道 王维江(第22期)

泛媒体时代公民媒介接触情况的观测与疏导

郑晓燕(第22期)

浅议民宿设计 王秋蕾(第22期)

两宋时期余干文学家浅析

王胜奇 彭小猛 董 宁(第24期)

文化平等与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李 倩(第24期)

文化自信何以必要王沙沙(第24期)

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抚州市打造“汤显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品牌为例侯丽娟(第24期)

【图书情报研究】

引文分析法在我国图情领域的应用研究

——基于CNKI2000-2013的数据分析唐飞凤(第12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赣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韩 琨 李慧慧(第2期)

建构主义视野下师生关系重新定位

——以中国法制史教学为例 贺梅开(第2期)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及运用

汪燕春(第2期)

全面收费背景下弱势研究生心理关怀探析

董金梅 熊申英(第2期)

校企联动搭建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策略研究

林慧英 孙 平(第2期)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以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志强(第2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何爱萍(第2期)

基于叙事的中医英语口译教学杜雪琴(第2期)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调查与思考 戢焕启(第4期)

当前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困境、目标与路径

闵文杰(第4期)

以银行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初探

华 美 刘美丽 郑慧静(第4期)

浅议大学生宪法观念及其培养

高转辉 张白雨 刘 根(第4期)

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课程组合教学方式探讨

周 密(第4期)

任务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沈惠娟(第4期)

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使用价值

邹小英(第4期)

小学语文与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万清兰(第4期)

国防生党员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以江西依托培养高校为例

江天光 张俊桃(第6期)

医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四个载体”构建探究

朱卫东 蔡德清 曾亮宇(第6期)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方向

——以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傅建轩(第6期)

地方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与探索

漆艳春 蔡德清(第6期)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 瑜(第6期)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陈丽莉(第6期)

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 邹小英(第6期)

高校干部德的考评困境及创新思考

王秋先 苏庆红(第6期)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徐慧萍(第6期)

引导文教学法在育婴师抚触技能培养中的运用

赵莹莹 路海萍(第6期)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曾秋霞 谢丽萍(第8期)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软环境建设探析李一健(第8期)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探析

宫 毅 崔玉霞(第8期)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黄月胜 祖 彦(第8期)

引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路径探析 卜 婷(第8期)

新媒体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刘流民 喻 婷(第8期)

浅谈徽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王 静 崔学明(第10期)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赵莹莹 路海萍(第10期)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黄月胜 祖 彦(第10期)

构建《管理学》生态课堂的路径研究 仲小瑾(第10期)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徐 辉 颜 华(第10期)

论文化认同与英语专业学生“全球公民意识”教育

何艳秋(第10期)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邓春生 刘伟华 余亚微(第10期)

江西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何爱萍(第10期)

浅谈学分制改革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徐 冰 龙石爱(第12期)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黄月胜 祖 彦(第12期)

关于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满意度研究

——以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 李江顺(第12期)

新加坡大学生共享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及启示

徐光井 胡静丽(第12期)

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彭康清(第12期)

大學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多元评价实践研究

邓春生 刘伟华(第12期)

改进城乡结合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南昌市青云谱学校为例 陈 萍(第12期)

CLIL教学理念下的医学英语ESP教学

焦培慧 罗江霞(第14期)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研究

——以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为例李 娜(第14期)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傅建轩 唐厚珍(第14期)

我国高校MOOC发展与挑战策略分析

韦 慧 陈巧玉 唐帅琦 谢珠珠(第14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分类教学的难点及反思

刘天杰(第16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廖敏霞(第16期)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探究

滕晓华(第16期)

江西省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宋 芬(第16期)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不足及纾解

——以井冈山大学为例熊来平 古小明(第18期)

地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 刘传江(第18期)

欠发达地区高校联合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模式研究

——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刘晓丽 仰和芝 游 河(第18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廖礼平(第18期)

高校研究生会工作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冯 放(第18期)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创新幼儿期刊内容

马丽莎(第18期)

语料库基础上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陈 怡(第18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陶礼军(第18期)

市场需求背景下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郭艳燕(第20期)

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仰和芝 赵玲玲(第20期)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课“浸入式”教学法应用研究

陈满娥(第20期)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途径研究

罗江霞 樊丽娜(第20期)

校企合作中学生“党员空乘”优势探微

芦 燕 张建国(第20期)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窘境与途径

周 密(第20期)

关于“加快推进江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 谢元海(第20期)

浅议校本教研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刘 静(第20期)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成长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卫生学校专业课教师A老师为例

潘建华(第20期)

ESP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陈智钢 金利明(第20期)

关于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舒 醒(第20期)

音乐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性功能路径研究郭艳燕(第22期)

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邓菊云(第22期)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幼儿期刊栏目设计内容选择

马丽莎(第22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袁 霞(第22期)

微课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钟英法(第22期)

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渗透

傅凌芳(第22期)

家校沟通:基于个案研究的高校特殊生教育研究

赖晓琴(第22期)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与培育对策研究

方必基 刘彩霞 龚明姣(第24期)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

——以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中心的考察

何先成(第24期)

小学阶段民族节日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例

裴艳超(第24期)

小学课堂口头评语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花雪莹(第24期)

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策略的探究

王红毅 杨 柳(第24期)

【书 评】

一部材料翔实、知变求通的力作

——评《中国传统词学重要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 杨建武(第18期)

【综 述】

学人关注革命老区发展暨巴文化研究

——“新常态下革命老区发展暨巴文化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综述何先成(第4期)

区域经济研究为例论文 篇3:

基于广义费用的成渝运输通道客运量分担率模型

摘要:本文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研究成渝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分担率。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在分析成渝间运输通道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等5个衡量指标,建立运输通道客运量分担率的广义费用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进行解析,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关键词:成渝运输通道 Logit模型 广义费用函数 客运量分担率

运输通道是连接主要经济区并承担大量客货运任务的运输线路,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量的分担率问题是近年来对运输通道领域研究较多的内容。本文考虑成渝运输通道内旅客的出行全过程,包括市内出行和通道内出行两部分,综合分析影响旅客出行的几个衡量指标,从而计算出成渝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1]。

1.成渝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成渝运输通道是西南地区内部交流的主轴,是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主要的客运通道[2]。成渝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有铁路和公路,其中公路分为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分为普通铁路和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

以成渝运输运输通道沿途主要客运站作为网络的节点,用Di表示,i=1,2,…,n;四种不同运输方式采用的运行线路作为连接相邻节点之间的弧,用Ekij表示,i,j=1,2,…,n,k=1,2,3,4,5,分别表示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不同运输方式;两个不同节点Dv、Dj间连接弧的弧权用Ckij表示。将四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5个衡量指标转换成对应的费用指标后,作为两个客运站间某种运输方式的连接弧的权值。如此可得到成渝运输通道间的加权有向图G=(Di, Ekij, Ckij)。

假设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都选择交通方式效用最大的路径,且预先知道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效用,基于以上理论,就可得到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模型。

2.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模型

目前对于运输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Logit模型的流量分配为主,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通过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然后根据客运专线建成前的现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进而研究当客运专线建成后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情况,从而得到不同运输方式的分担率[4]。

2.1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

关于广义费用值的计算,一般有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种。若决定某一属性的诸因素具有独立性,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且可以相互地补偿,则宜采用加法规则对各因素的广义费用加以合并。如果决定某一因素属性的各因素相互独立,所起的作用也是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只有当各因素都较优时,它们所决定的属性才能较优,而一旦其中某一因素较差,即使其他因素较优,整个属性也很差,则采用乘法规则求解[4]。

根据四种不用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旅客在出行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分析[2],确定将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作为衡量指标,并计算相应的广义费用函数。

(1)经济性

用各种运输方式的票价Mk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Mk=RkgLK (1)

式中,R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运价率;L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运行里程。

(2)快速性

将旅客在途中的旅行时间和市内交通的耗费时间作为快速性的衡量指标。城市内的旅行时间应包含在通道两端城市内的交通时间,即考虑旅客全程的旅行时间。

Fk=(Lk/υk+2lk/υ)gv(T) (2)

式中,υ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旅行速度;Lk为第k种运输方式枢纽与居民小区间的距离;υ为市内交通的速度;V(T)为旅客的时间价值。

对于距离在300km以内的出行者来说,城市内交通耗时占整个旅行时间的比重为20%~50%。这说明市内的交通衔接对高速条件下的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客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DP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P为地区人口数量;T为劳动者平均劳动时间。

从i地到j地或从j地到i地的旅客平均时间价值,可视为两地旅客时间价值的平均值,即V(T)=(Vi(T)+Vj(T))/2

(3)方便性

这里考虑将由于某种运输方式的发车频率、站内走行时间等因素而造成旅客等待时间看做候车时间(W)进行分析。由候车时间W造成的费用损失为:

Bk=WkgV(T) (4)

(4)舒适度

舒适性用旅客恢复疲劳所需的时间来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的舒适性,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越好。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行特性和服务设施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舒适度(Pk),为了在效用函数中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舒适度特性,必须将舒适度量化。由于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输方式的舒适程度,经综合考虑,推荐舒适度的基础值取各种运输方式票价的5%~10%。

(5)安全性

根据文献[5]的研究,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这四种运输方式的安全性Sk依次下降。

由于安全性无法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我们认为安全性相对于其他服务特性具有独立性, 并且其他特性与安全性同时较优时,该方式的效用才能最优,因而安全性与其他特性应是乘法关系。由于舒适度含有乘客的主观成分, 因而为其单独设置系数。因Mk、 Fk和Bk同为价格单位,故采用同一系数。因此,研究用如下加法乘法相结合的关系式表示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4]:

(5)

式中,μ、ψ为服务特性的系数。

2.2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Logit模型

Logit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6)

为消除指数级增长导致的结果差异严重扩大,对模型进行改进,把广义费用值进行平均,改进后的模型为:

(7)

式中, 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平均值[4]。

3.算例分析

以成都——重庆间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为例进行分析。考虑成渝运输通道间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不同运输方式。根据现有数据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的对应参数。

相关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2]和文献[4]。

(1)经济性

根据现有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快速列车、高速大巴车、普通大巴车和航班的评价,参考文献[2]、[4]中的相关研究数据,客运专线的票价取为硬座和软座票价的平均值,为110元;既有铁路的票价按现有三类快速列车的硬座、硬卧和软卧票价的加权后的平均值,为70元;高速大巴车得票价取为110元、普通大巴车取为90元。

(2)快速性

根据《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成都市常住总人口为1286.6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51.3亿元,根据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全年工作日为250天,按每个工作日8h计算,全年平均劳动总时间为2000h,从而计算出成都市人均时间价值为:

同理,2009年年末重庆市常住总人口为112.3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4亿元,计算出重庆市人均时间价值为:

二者的平均值为17.7元/h。

客专:客专在途运行时间取为现有动车组运行时间的平均值2.25h

既有铁路: 既有铁路在途运行时间取为线性主要快速列车运行时间的平均值5.6h

高速公路:高速大巴的单程运行时间根据文献[4],取为3.5h。

普通公路:普通大巴车的单程运行时间取为4h。

(3)方便性:四种运输方式的候车时间分别为0.7h、0.96h、0.25h、0.5h。

(4)舒适度:根据前面的分析,舒适度取为票价的8%。

(5)安全性:安全性指标来源于文献[5]中的数据。

表1 不同运输方式衡量指标计算表

根据文献[4]中的数据,确定服务特性系数的取值:μ=0.021,ψ=0.087

从而得到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为:

根据运输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的广义费用模型,计算各个指标值,最终计算出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如下表所示。

表2 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率计算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客运专线凭借其技术经济优势,承担了最大的旅客运输任务,既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分担率相当,普通公路的分担率最低。

4.结论

Logit模型是研究多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成渝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四种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客运专线因其固有的快速性、安全性,为旅客节省了大量旅行时间,同时价格相对低廉,对于提高客运专线的市场份额具有积极作用。另外,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客的时间价值也相应提高,旅行速度将是乘客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而客运专线因其速度高,将更加得到乘客的青睐。因此,成渝间客运专线在客运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铱莹,彭其渊.客运专线对运输通道分担率的影响[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28(12):16-19.

[2]孙秀倩.客运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张迦南,赵鹏.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法研究[N].北京交通大学大学学报.2010,34(3):142-147.

[4]何宇强,毛保华,陈团生,杨静.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N].铁道学报.2006,28(3):18-21.

[5]孙朝苑.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铁路客运量分流的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04(4):44-46.

[6]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张涛.区域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陈爽 陈露

上一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电视新闻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