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夜间灯光数据以精确度高、客观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了近年来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指标。目前,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涉足面较为广泛,有部分学者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但是对于该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研究梳理和总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1:

整合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整合产业链与推进佳木斯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佳木斯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W2006-08)

摘 要:对产业链进行整合,目标是让整体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优质的效率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让整条产业链从产品设计、仓储、采购、处理、批发、零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让整个产业链更加高效,也能促进产业链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链的整合是适应现代化经济理念中成本控制的,这种新的思维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在运费上和劳动力上要注意成本控制的观念更加注意效率,将商品和资金的周转率不断提升效率以更加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关键词:整合;产业链;区域经济

产业链是将所处同一产业或者同一领域的企业,或是即使不是同一产业但有相关联系的企业,通过一定的关系将他们连接起来,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状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运转的速度,达到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增值的目的。产业链的产生,让不同的产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的程度如果越高,产业链的链条越紧密,同时资源配置也就越优化。在产业链的布局中,产业链的链条越长,对资源进行的加工也就越深入,所带来的产品的附加值也就会越高。根据对资源最优化的利用开发,产业链可以根据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和技术相互作用,达到资金节约、优化配置的目标。

一、产业链的具体功能

第一,产业链可以吸引聚集性投资。产业链的布局是可以促进产业内进行合理分工的,也可以调节市场中的供需平衡,这种产业链分为垂直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一般而言,垂直产业链侧重供需方面,而横向产业链更加侧重于协作方面。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可以吸引企业进行聚集性投资,一旦一家企业落户,就会吸引很多类似企业或者该企业的上下游产业的落户,可以让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产业链的发展形势十分迅速,有些已经超过税收优惠、土地政策,成为了企业投资者对环境的首要考虑因素。

第二,产业链可以促进比较,提升竞争力。产业链是对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要的,这决定了一个区域是否具备核心的竞争力。一个良好的产业链是会产生龙头企业的,完备的产业链可以促进龙头企业迅速发展。打造优质的产业园区,这种产业链的优化,可以促进配套上下游产业,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效打通,促进有序合理的分工,让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节约生产成本,以达到最大化的收益。

第三,产业链可以强化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产业链聚集了大量的企业,企业之间有相互替代性,也有相互合作性。在整个市场中,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的竞争关系,也有同盟关系,可以一起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互相抱团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整体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这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园区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产业之间可以形成互补的产业链条,这种互补性体现在产品、资源、功能上,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内在分析,这种产业布局会让整个链条更加互补,稳定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经济活动是需要具备足够的产业空间和区域空间的,这使得产业链的经济活动就需要将空间要素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之一,这可以客观地反映整体产业经济的产业链和技术经济的产业链之间的联系,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具有区域经济的特征。

1.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经济区域的关系

产业链是一个对于相关产业活动进行整合的集合体,是由若干个有相关关系的企业结合而成。从事类似经济活动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会努力寻找优势的区域位置,这可以让企业获得集聚性的经济效益,从而聚集到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区域。可以将原先分布在不同区域上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连接,逐步实现聚集,共同构成优势区域。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经济区域的关联度是十分大的,根据产业环境、不同企业的经济特点,企业会根据各自的优势而分别布局,或者是布局到更加适合自身经济活动特点的区域内,所以区域经济的尺度比较大时,比如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或者流域经济地方,产业链就会相对比较完整,然而经济区域尺度较小的,如果只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县域经济,那么就难以包括完整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相应的产业特色。

2.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的关系

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关系紧密,产业链是产业环进行逐渐累加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上一个环节追加投入,来获得产业的附加价值。在整体环节中,链环越是下移时,资金和技术的密集型更加明显,而链环上行时,资源加工、劳动密集的特征就会越明显。所以,一般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领域,更多的是从事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种产业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经济附加值也比较低;而在发达地区,更多的是从事深加工或者技术型的产业,这种附加值相对会比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会比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产业链的层次的内在关系,就是欠发达区域在产业链的上游,而发达区域在产业链的下游。

3.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现代产业链的价值体系中,产业链的空间形态让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产业集群,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点。在这种产业链中,形成蕴含多条价值链,可以推动“跨越式”的学习。将A产业链中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整合,运动到B产业链中,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效果,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一些产业链还面临产业冲突的问题,这也是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推进形成更加明确的分工体系,让各个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准确的分工,最大程度地消除不良冲突,推动整个产业链形成良性发展,更好地解决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三、产业链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产业链的整合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很大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可以带动企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還可以催生更多新企业通过区域的品牌效应,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提升区域的经济发展。

1.企业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产业的分工和布局的要求就要更加精准,这使当下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让整个产业链的链条也逐渐增长。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是表示着产业集聚达到了一种规模效应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以此趋势下去,未来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超大规模的企业,二是专业化生产能力较高的企业。企业都不可能在自己的生产领域实现绝对化的优势,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环节的优势,只能是在某一个环节或者是几个环节中比较突出,因此在整体产业链上,更加紧密的链条关系会让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也会让资源配置达到更高的效率。通过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建立起联系,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都达到最优化。产业链的优势达到内部管理费用,严格控制标准化生产等进一步降低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成本和销售成本。企业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可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2.催生更多新的企业

整合产业链会推动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这种集群是可以催生更多新的企业的,新企业可以在集群中产业优势成长起来而不会被孤立。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互相交流,根据交流的结果,来寻找自身在发展中的不足,及时更新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关注更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产业集群中的龙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所属的行业来进行更深度的技术研发。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依据龙头产业的集聚优势,降低准入门槛,让整个产业链形成良性发展。由于整个产业链的特殊性,会吸引金融机构、投资者们的目光,更加熟悉集群内的产业特征,让企业更加容易获得贷款、配套扶持政策等,就可以大大降低新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有利于企业提升相应的技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3.有利于整体创新氛围的形成

在产业链存在的地区企业,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和交易环节所需的各类费用,而且有利于信息的交互和资源的共享,推动产品技术的创新,形成一定的创新氛围,增加技术优势,提高利润空间。在这种产业链的发展中,可以让企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必须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让企业之间通过资源的整合来进行创新,用科学技术等更新换代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最终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产品的利润率。同时产业链可以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行研究开发。产业链的集群优势,让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进行不断的竞争,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可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技术方面和内部公司的管理方面,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

4.打造“区域品牌”的经济效应

产业链的整合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品牌的打造对于吸引企业投资、人才引进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都是有一定帮助的。这会和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区域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吸引各方资源的投入,而各方资源优势都比较集中的区域,又更加容易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加入其中。这有利于整体区域打造品牌效应,实现经济效应的最大化,也让区域中的公共资源可以提高运用效率,促进产业链中企业的发展。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络体系,彼此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共用基础设备和人力资源,从而形成有秩序的产业链体系,突出整体的品牌效应。比如说贵州地区的茅台酒效应,就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形成群体效应,打造区位品牌优势,让整个区域内的企业都能感受到产业链的叠加效应。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也是企业珍贵的品牌价值。

5.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区域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个区域经济的配套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确。这些发展战略的背后,都体现着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决心。产业价值链有利于促进整体的产业发展,是一条重要的价值纽带,逐渐培育形成由龙头企业为主导,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带动一批企业的集聚发展。让整个产业都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企业之间的互通交流,打造以价值链为中心,重点产品联动配套,相互配合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如何更好地构建与整合产业链

1.加强培养战略的制定,培养高素质人才

产业链的发展整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这涉及到很多学科,比如经济、专业技术、法律等多个方面,在构建完整产业链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加强战略培养,将一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吸纳进来。他们不仅要具有管理能力,能够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综合能力,有更高的战略眼光来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对于产业链长远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2.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技术创新

企业是产品研发和社会创新的主体,起着非常重要的创新作用,但是如果仅是依靠企业来进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是需要逐利的,要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建立学研结合的研发方式,为整体产业链提升技术性优势奠定研发的基础。在产业链整合的过程当中,要鼓励学研結合,让技术创新、研发项目成为一种常态,提高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积极性,让各种创新领域的技术人才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将创新技术进一步转化为创新成果,从而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进学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也增强整体产业链的技术竞争力,提高经济收益。

3.采用相对集中策略,促进区域产业链健康发展

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需要一个地理空间为基础的,这会促进区域性的健康发展,产业链的集中会让整体区域经济也相对集中,区域产业可以借助产业链的优势,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增强整个产业链抵御风险的能力,优化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发展。在进行产业链布局时,采用相对集中的策略,可以打通产业的上下游,让产业之间相互配套整合,从而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协调发展。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进行产业链的布局时,不仅要符合我国现有的产业政策,还要与国家的长远规划相匹配,这才可以让产业链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和更高的经济收益。所以,要在打造产业链的整体进程当中,对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究,以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导向,来开展产业链的布局。地方政府也要出台一定的支持政策,让整体产业发展有相应的引导,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整体产业的优化升级。

五、总结

我国经济发展迎来巨大考验,全球经济的运行负增长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个背景下产业链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一些产业链存在断裂的可能性。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通过财政政策来吸引制造业企业回归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我国也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发展,加快产业链的整合,逐渐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加快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步伐,让企业更加具有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红瑛.基于区域产业链差异化的西部经济研究新视角——评《西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与政策优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09):2+195.

[2]张忍.敦煌文化产业链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8(008):129-130.

[3]王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以唐山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011):40-41+78.

[4]李铁成,刘力.产业链相关理论及其来自中国的研究拓展述评[J].现代管理,2019(001):162-170.

[5]金碚.以创新思维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8(04):45-48.

作者简介:孙凌云(1972.04- ),女,汉族,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管理学;通讯作者:陈博(1969.07- ),男,汉族,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曲红(1973.04- ),女,汉族,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作者:孙凌云 陈博 曲红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夜间灯光数据以精确度高、客观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了近年来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指标。目前,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涉足面较为广泛,有部分学者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但是对于该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研究梳理和总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夜间灯光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维度的应用:城市交通的经济影响研究、经济发展格局研究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并总结了该数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夜间灯光;区域经济;健康;交通;格局;高质量

传统意义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往往以该地区的GDP指标为衡量依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运用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误差,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Thomas G Rawski(2001)认为1998年以来的GDP实际增长率远远低于官方公布的值,后来Shiau Allen(2005)基于这个问题采用支出法对1978—2002年的中国GDP进行估算,发现其增长率将近低于官方数据4个百分点。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GDP数据是可信的,任若恩(2002)批判了Rawski的观点,认为能源增长率不能类比经济增长率,以国内航空客运增长率作为GDP增长率上线是不可取的行为,并举例肯定了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对于运用GDP统计数据评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学者为了提高研究的精度,选择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作为GDP的代理变量。

目前,学者运用的灯光数据可分为DMSP-OLS和NPP-VIRS两种。DMSP-OLS数据相对于NPP-VIRS数据而言辐射范围较窄,更容易引发灯光饱和与溢出问题,降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李峰、张晓博等,2020)。夜间灯光数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夜间灯光数据客观性高,不会出现人为谎报、统计人员有限等问题。

第二,空间分辨率远远高于传统数据,所提供的地理单元信息精确度更高(黄春芳、韩清,2019)。

第三,统计的覆盖面从横向的地理范围到纵向的时间范围都十分的广泛,并且不受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Dave Donaldson&Adam Storeygard,2016)。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的以上优点,国内外学者日益广泛地将其数据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交通、经济格局和发展质量这三个维度。本文主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这三个方面,总结夜间灯光数据在各个维度的应用,并对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一定的展望。

1城市交通的经济影响研究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人们到邻近城市的时间距离不断缩小,交通可达性加速度提升,学者开始把视角转向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上来,其影响效应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Aschauer(1989)较早的研究了基础设施与GDP增长的关系,运用美国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分析得出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生产率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后来Clarke(2017) 在Aschauer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夜间灯光数据,采用DOLS和VECM估计,进一步证实了其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学者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方面,往往以铁路运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ArcMap将2012-2017年本格拉铁路10km缓冲区内灯光指数增长率分布可视化,可发现短短6年的时间内铁路周围的灯光指数增幅高达101%,本格拉铁路的建设有效地带动了洛比托、卢奥等周边城市的发展(肖建华等,2020)。但是铁路建设对城市经济影响有多大幅度,是否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这个问题,王振华、李萌萌等(2020)将交通可达性指标作为核心自变量、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因变量对全国283个城市进行空间回归分析,选用SARAR模型计算得出交通可达性每提高1个單位,城市经济则会提高0.06个单位。并提出了“同城效应”即:铁路的建设不仅会提高同城的经济发展,对于周边城市的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带动效应。可是交通的发展对于周边城市经济一定是正相关关系吗?有学者提出了与“同城效应”相反的概念“集聚阴影”即:由于竞争机制的作用,大城市的经济增长会抑制周围的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黄春芳、韩清(2019)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证实了“集聚阴影”这一现象的存在,研究得出高铁的发展对于距离高铁站低于80分钟的城市具有经济带动效应,高于80分钟的城市具有经济抑制效应,这一现象的提出能够引起高铁运营规划部门的重视,考量设置多中心空间战略,将“集聚阴影”变成“阳光地带”,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后来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中心城市高铁线路的开通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非中心城市;从城市群的维度来看,高铁的开通对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的积极影响优于中部地区城市群(陈丰龙、王美昌,2020)。

2经济发展格局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格局的研究,一方面是从城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视角进行分析的。恒梅、马晓东(2020)以淮海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灯光像元总数作为该区域的经济总量、灯光强度作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采用加权标准椭圆差测度区域经济重心的变迁,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出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中心并且对周边的城市影响力最大。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于区域经济空间化的分析方法都与恒梅、马晓东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比如,标准椭圆差、重力模型、变异系数、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区域的差异,区域可大到研究全国293个地级市及4个直辖市或全国省域范围,以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为目标(刘华军、杜广杰,2017);也可从单个省域出发,运用DMSP-OLS灯光数据实现河南省GDP空间可视化表达及动态分析;区域也可小到市级以下的县域,研究三大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域的带动效应(曾冰、邱志萍,2018)。

另外,是研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虽然将城市经济空间化的夜间灯光数据可分析得出经济总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长,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倪金星、杨剑(2016)将人均GDP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叠加,采用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识别我国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大,东部地区是全国经济的增长极,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但是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并没有成为经济塌陷区。同时在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时,应考虑省界效应,避免省份边界县被忽视而出现经济产出明显低于其他县的问题。后来有学者将研究区域从县级扩大到市级单位,李翔、朱江等(2019)运用经济重心和标准椭圆差方法分析得出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虽然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也带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贫困地区的落后现状仍需要改善,各地区均衡发展的同时又保住绿水青山,才是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体现。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主要对脱贫、城市扩张与经济效率关系、环境污染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

在脱贫问题上,国家经济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离不开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学者将夜间灯光数据引入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对中国贫困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扶贫质量评估等方面展开分析。在研究贫困县发展现状方面,Elvidge、Sutton(2009)利用全球人口数量除以夜间灯光数据计算得出全球贫困指数,以30弧秒分辨率绘制出了全球贫困地图。除了对全球贫困人口进行分析以外,对国内贫困现状进行研究的也不在少数。区域贫困水平的估算是制定减贫战略的关键问题,Yu,Bailang(2015)运用夜间灯光数据估算重庆市38个县的贫困水平,测度VIIRS与DNB夜间灯光综合数据在中国县级贫困估算中的能力。王成力、周伟等(2018)以夜间灯光强度指标作为贫困县的经济发展速度的评价指标,将全国592个贫困县的灯光强度增长速度分为缓慢型(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快速增长型(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总体上全国贫困县夜间灯光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东部与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

在城市扩张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上,秦蒙、刘修岩(2015)指出城市初期蔓延会导致生产要素的分散,生产要素的外迁不可避免增加了外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政府会变相的以税收等形式转化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外迁的生产要素也提高了企业需要投入的运输费用,对城市经济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要素的集聚更有利用城市的发展。但是要素的集聚对于市域以上的区域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唐菁菁、庞芳莹等(2018)选取了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东盟8国,将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因变量,城市的单中心程度指标和省的单中心程度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要素的单中心集聚虽然对8国的省会城市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全省整体的经济效率却起到严重的抑制作用,所以加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才是关键所在。后来有学者比较了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于城市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不同敏感度,发现人口规模越小且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对于自身的扩张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秦蒙、刘修岩,2019)。

在环境污染问题上,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究其产生的原因,秦蒙、刘修岩等(2016)运用夜间灯光判定城市蔓延程度,构建以雾霾为因变量,城市蔓延度和人口规模为自变量的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城市的扩张、人口的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并且相比大城市、小城市的扩张会让雾霾污染更严重,应控制小城市的无规则扩张,优化中小城市发展体系。除了雾霾问题,节能减排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陈志建、刘月梅等(2018)运用夜间灯光数据模拟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以协调好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制定在减排的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方案。

4结论与展望

目前,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城市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带动效应研究,对于城市扩张后遗留下来的环境污染、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人类疾病发病率是否提高等问题涉猎较少。基于此,应考虑将夜间灯光数据渗透到包括低碳消耗、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各地区贫困测度与评估等研究中,增加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范围。

在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处理上,会受到大气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该数据的精确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健性,加强对数据本身处理方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夜间灯光数据本身对于城市经济的度量程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夜间灯光数据直接来源于灯光亮度,其数据不能像GDP数据一样进行结构性分解,具體折射到各类具体经济活动之中,并且夜间灯光亮度也会受到各地区风俗文化、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除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数据精确度提高以外,学者后期还可以将现有的研究成果整合,探讨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如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生态状况与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寻找城市经济生态安全区,以谋求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安全的平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将城市经济水平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分析人类活动产生的灯光强度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钱安,李峰,张晓博,等.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统计指标能力评估——以京津冀地区县域GDP,人口及能源消耗为例[J].测绘通报,2020,522(09):92-96.

[2]黄春芳,韩清.高铁线路对城市经济活动存在“集聚阴影”吗?——来自京沪高铁周边城市夜间灯光的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

[3]Donaldson D,Storeygard A.The view from above: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data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6,30(4):171-198.

[4]梁双陆,梁巧玲.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来自外太空的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2):44-60.

[5]Aschauer D A.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2):177-200.

[6]肖建华,邬明权,周世健,等.“一带一路”重大铁路建设生态与经济影响遥感监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1):4605-461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YJA790068)。

作者简介:孙婧(1995-),女,湖北武汉人,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吴忠才(1973-),男,湖南汨罗人,博士,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商圈、旅游产业。

作者:孙婧 吴忠才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展现形式,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介绍了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方法,在了解新四军红色文化的前提下,站在全新角度,探究弘扬红色文化途径,融合地区发展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关键词:新四军;红色文化;区域经济发展

红色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结合了各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寄托,红色文化彰显出革命性与先进性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开拓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将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结合,抓住时代机遇,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组成

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是由新四军军事战争主体与活动区域所衍生出来的,包含新四军相关联的人物、事件与精神的资源总称。就其结构组成来看,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新四军当时所使用的武器与生活用品构成了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主体,这些物品陈列在新四军军史相关的纪念馆中。在革命斗争中所设定的方针、政策与部队精神构成了新四军的精神文化。

二、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

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八个省份的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战斗过的地点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使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生机。

(一)城市视觉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是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与工业设计专业相结合的设计形式,对其自身属性与构成来说,城市形象设计包含市花、市树、标志性建筑、宣传片、纪念品等内容。高质量的城市形象设计系统,可以提高城市文化水准,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可在招商引资、发展特色旅游等领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盐城作为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点,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点,当地拥有128处红色遗址,在这里,至今流传着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作为城市地标,经过电视宣传片与媒体的宣传,成为了新四军红色资源的城市名片,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方案中,达到传播新四军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凸显了新四军红色文化,彰显了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形象设计[1]。

(二)红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红色旅游产业不仅是传承新四军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还是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内容。以新四军相关的部队旧址和纪念馆等作为主要物质文化载体,发展红色旅游被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政治工程,传播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工作者要保持一颗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规划纲要,发展红色旅游不但能够让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能为革命老区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打造红色旅游区,集餐饮、住宿、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充分发挥出了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共同发展。随着旅游项目的发展,刺激了当地经济。红色旅游产业中,参观革命纪念馆是免费的,但是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收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打造红色文化纪念品

新四军红色文化纪念品多種多样,从材质上划分有陶瓷、金属、木质等。从种类上划分有军械模型、肩章、明信片等。文化纪念品大多选择在革命纪念馆、陈列馆进行销售。被国家命名的红色经典景区每年的客流量庞大,带动了相关文化纪念品的销售,这些纪念品承载了新四军的红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纪念品的设计风格同青少年的审美观不相吻合。为此,近些年新四军红色纪念品将向卡通化与萌版方向发展,既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建设新四军影视基地

新四军作战范围广泛,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根据新四军革命历史拍摄的影视剧获得了各项大奖。拍摄地点也成为了旅游度假区。借助红色影视作品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加大投资力度,修建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在拍摄红色主体电影的过程中,鼓励群众演员加入演出,增大景区影响力。在影视基地,游客能够感受到新四军电影的拍摄。为丰富军民文化生活建设新四军大礼堂。礼堂中摆放新四军当年所用的武器,向游客展览,并播放与新四军有关的电影和歌曲。

(五)强化旅游创新服务

让红色旅游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尝试创新,运用创新思维传递悠久文化,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发展。可将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同风景旅游相融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划定文化旅游线路,搭配创新营销理念与正确的管理,要抓住地区特点,不但提高了旅游过程的可玩性,又达到了红色教育的目的。红色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相辅相成,既培养了红色精神,还感受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让旅游体验更加独特。

旅游思维转变后带来的是新主题的形成,在主题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背景,让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下去,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可让更多的人了解。依赖新的旅游模式与特别的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加速经济发展[2]。

(六)建立文化品牌体系

深刻理解新四军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构建新四军红色文化过程中要重视整体品牌的塑造。文化底蕴的作用不能忽视,找到红色文化核心,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让这种精神同时代背景相融合,形成品牌效应。根据时间轴形成完整轨迹。搭建红色文化主体框架之后,整合各地红色资源,逐渐加入到主体框架之中,不但能够保护各地遗址,传递民众爱国精神,还能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增强对新四军红色文化的整体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结论

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珍贵财富,借助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调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加入到红色文化活动当中,利用多种经济形式,全方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联动,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现勇.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在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与策略——以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文化学刊,2020(11):111-116.

[2]贾经经,俞小和.近年来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05):103-107.

作者:夏莹莹

上一篇: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汽车行业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