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税制改革实施至今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现行的税收政策仍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税制改革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 篇1:

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现行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现行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财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向东部倾斜的发展政策,在东部地区建立开发区,并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上东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增大;为减小这种差距,1993年以来,国家增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中国税收季度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来看,东中西部的地区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趋势,可见现行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为促进区域经济长期、均衡的发展,必须对现行的财税政策进行改进。

1现行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现行财税政策中的权限制度不科学

财税权限制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权与事权相脱节、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清两个方面。地方财政收入虽是上升趋势,但仍难以保证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这种财政反向运行现象造成了经济落后地区的财力困境;况且部分地方政府过多地担负了中央政府应该承担的财税支出责任,这种事权错位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地方财力方面的困难程度。

1.2现行财税政策中的扶持机制不完善

财税扶持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机制。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转移支付取向不合理、横向均等化效能不足两方面。没有完善的转移支付分配原则、方法或指标的作为前提,就难以做到规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大、项目设立过多、资金管理透明程度不够,导致其横向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差,因而现行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3现行财税政策中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财税补偿机制主要包括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生态补偿和损失援助等机制。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税收返还作用有限、税收返还计算不公平两方面。通过近几年的税收数据来看,税收返还对地方税收的激励功能和增强地方财力的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各区域的自然状况、经济水平和公共服务等客观条件差异也并没有考虑进现行的计算方法中,可计算税收返还基数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本身就属于中央税收或共享税收,所以税收返还办法增大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有碍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4现行财税政策中的分配制度不合理

经过不断调整、改革与完善,我国财税制度形成了5类、18个税种的复合税制体系,通过对公共预算收入逐年增长,中央财政收入逐年下降的情况分析可知,现行财税分配机制存在地方财政分配机制扭曲、区域产业税收效应弱化的问题。

1.5现行财税政策中的评价机制不规范

财税评价机制包括财政投资项目后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国有企业绩效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评价等机制。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规范、评价结果欠缺实用效力两方面。比如财政绩效评价指标设置过于平面化、单一化,难以保证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合理性,没有真正起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作用。

1.6税收政策的调整并没有使中西部获得比东部地区更多的税收优惠,西部地区的税负仍然重于东部地区。综观我国已付诸实施的无论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部崛起中的税收优惠政策,它们无一不是从我国东部开发中所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中移植过来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之所以在东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由于这些优惠政策东部享有,而中西部不能分享所造成的。但当这些优惠政策从东部移植于中西部时,东部地区并不丧失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权。况且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体现出产业导向,对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并无特别的鼓励措施,对产业结构的引导能力不强。目前,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发展的是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行业倾斜度却明显不够。因此,寄希望于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力不从心。

1.7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1994年税制改革后,“生产型”增值税使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的税负重于其它产业。我国西部地区依其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形成了以资源开采、重工业等这些资本有机构成高为特色的产业布置格局;加之对“生产型”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的优惠措施,时至今日还没有惠及到西部地区。

2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改进措施

2.1科学改进财税政策中的权限制度

首先,要明确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支出的责任界线,并明确规定双方的支付比例,从而确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以及双方的专项职权和共享职权等,防止继续出现责任不明、事权下移而财权上移的情况,杜絕地方政府替中央政府承担财政支出的现象;其次,中央应当将财权适当的放到地方,避免“中央集权”现象,比如将财税政策方面的解释权、调整权、减免权等适度的交由地方,以增加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地方财力。

2.2逐步完善财税政策中的扶持机制

首先,重点完善转移支付的体系结构,逐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尤其是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克服平均主义,增加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一般转移支付比重,还应大力推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其次,加强对转移支付运行的管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拨付标准。比如增加转移支付管理的透明度,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促进转移支付的合法化、规范化,从而增强对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扶持力度。

2.3逐步健全财税政策中的补偿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财税政策中的补偿激励机制,明确财税补偿激励的渠道;然后,为了反映地方分享税收的收益与系哦啊了,在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原则的前提下,设置税收返还项目,但是应严格控制效率性税收返还的比例,效率性税收返还占税收返还总额的比例不能过高。

2.4合理调整财税政策中的分配制度

首先,重新整合共享税的分享比例,“营改增”政策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但是此方法只能在短期内维持地方财力,为解决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政府支持力度低、转移支付困难等问题,建议再次增加地方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并逐步简化收税管理办法;然后,逐步完善地方收税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加快资源税体制的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大力推进房地产税的改革进度、增设遗产税和环境保护税等方法来实现。

2.5逐步规范财税政策中的评价机制

首先,完善财税政策中的绩效评价制度,可以通过科学确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的标准、明确财税政策绩效评价主体及其责任、拓展绩效评价内容等方面来完成;然后,强化财税政策中评价结果的应用,可通过强化财税政策中的绩效评价立法、公示财税政策中绩效评价的结果、建立再次评价制度、设立评价结果应用质量等级指标等方面来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逐步完善财税政策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为了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快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就必须重视现行财税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逐步进行改进、完善,最终实现财税政策长期、有效的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克清,刘海二,刘姁姁.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1,07:9-13.

[2]王曙光,樊迪.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6,13:114-118.

作者:白俊杰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 篇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我国税制改革实施至今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现行的税收政策仍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税制改革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资源税 消费税 税收优惠

尽管“十二五”期间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不同地区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差距还在拉大。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税制改革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目前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1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行税制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间各项税收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化,有些政策的制约性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现行资源税不合理,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税自1984年开征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从量定额征收的标准。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于2011年对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对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资源型企业与地方的利益,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但由于改革范围和改革力度有限,目前的资源税仍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征税范围狭窄,很多该征税的资源尚未纳入到资源税当中,这不利于西部地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西部地区依靠资源丰厚优势来增加税收收入的有利条件。其次,从量计征的征税方法不合理。从量计征无法真实反映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动,不利于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转型升级,更加不利于地方财力的增长。其次,征税之外存在不规范收费现象。在资源税费混淆的局面下,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会导致各地资源企业的税费负担高低不同,无法形成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

1.2 现行消费税不合理,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消费税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首先,消费税征收范围狭窄。主要是针对烟、酒和化妆品等消费品课征高税,而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和部分高档消费品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其次,消费税征收环节不合理。目前消费税实行的是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纳税,这有利于节约纳税成本,但容易产生人为恶意避税的问题,造成消费税的流失。[2]这些不合理进一步拉大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因为消费税是中央税,作为消费税征收地的中西部地区,虽然通过征收消费税而获得不少税收收入,但由于要上交国家,因此地方政府所得很少,这样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积累发展财力。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服务业发展迅速,营业税属于地方税,东部地区所征收的营业税都归地方所有,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最终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日益增大。

1.3 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缓解东、中西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国家曾制定了一系列向西部地区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经常“放宽”或私自变相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不仅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3]比如说,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落后导致外来投资不足,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地方政府经常实行各种变相优惠政策,如低价出让土地或直接减免各种行政性收费或以财政返还或奖励的形式先征后返各种税费等,这不仅使地方财政收陷入虚增的恶性循环,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不利于公平、有效地市场经济体系的培育和发展,进而拉大了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

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设想

2.1 完善资源税,扩大资源税的调控力度。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因此,资源税的改革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全面推行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煤炭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更多可交易自然产品纳入征收范围。这样一方面将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开采行为,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实施资源税的从价计征。市场是有效配置的手段,将资源按其开采或生产数量的市场价格计税,能够促使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合理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有利于增加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收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力支持。再次,清理各项资源的不合理收费项目。要全面深化资源税的改革,必须解决目前存在的税费并存问题,以减轻由于重复征税造成的能源企业税费过重的压力。[4]

2.2 完善消费税,扩大消费税的调控力度。首先,要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以及私人飞机、独体别墅等高档奢侈品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同时取消对现已成为大众必需品的项目继续征税,以更好的发挥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其次,调整消费税征收环节。消费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推进,一方面可以弱化政府对生产环节税收的依赖,增强消费者的纳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引导消费结构,调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3 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法律,加强对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和监督。对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着眼于对高科技企业、高附加值服务业、外向型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充分发挥税收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作用。对于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其税收优惠政策由鼓励资源开采转为鼓励资源节约,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开采回收、高效利用以及开发替代能源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创新力。[5]其次,应加强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新问题,应立即修改和完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潘宏,史正保,张春晓.试析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想[J].财会研究,2010(9).

[2]常秀娟.我国消费税的改革回顾与政策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6月第16卷第13期.

[3]张慧.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北方经济,2013(13).

[4]张海莹.我国资源税改革的意义、问题与方向[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4月.

[5]赵春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东方企业化,2013年11月.

作者:毕雯雯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 篇3:

调节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但是,缩小收入不平等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仍然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战略挑战之一。作为宏观调控手段,财政税收政策一直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些不仅可以调节和消除经济衰退和经济波动,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收入分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财税政策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困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中国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科学的财税政策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适当调整现行的财税政策,并在發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提供适宜的财税政策保障,将会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财税因素分析

1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优先发展沿海经济。在制定国家的财政政策时,许多优惠政策和财政资源都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经济显着增长,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差距拉大。这与东部开发中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在保税区,特殊经济区,经济发展和公共领域对外国、私人、集体和国有经济给予不同的待遇。此外,我国增加了对这些地区的信贷支持,以进一步促进东部沿海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虽然制定了《中西部地区振兴计划》,并加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扶贫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力度和范围非常有限,难以保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很难获得额外的资源,如资金,人才和投资,而且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期以往,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和市场化水平程度较低,并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出现,不利于统筹协调推进全国的经济发展。

2 分税制加大地方经济差异。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为东部地区的财力增长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中央和地方税的划分对东部地区的财政增加有利,我国目前的地方税收大多与第三产业有关,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大,经济效益好,所以这些地方企业所得税也大大增加了这些地方的财力。相反,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地方企业所得税增长潜力不大,地方财力难以得到保障,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不足,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现行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 财税政策中的权限制度科学性有待提高。

财税权限制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完全匹配,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楚两个方面。经济落后地区的财力困境表现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呈上升趋势,但难以保证政府公共支出责任,部分地方政府过多的承担了中央政府应该承担的财税支出责任,这种事权错位导致地方政府财力困难程度加大。

实行分税制后,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都得到了提高,但中央在上收财权时并没有对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做出相应调整。于是就出现了中央财政有大量盈余,而地方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的财政收入被用来保障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财政职能无法得到发挥。

2 财税政策中的扶持机制不完善

财税扶持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机制。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转移支付取向不合理,横向均等化效能不足。没有完善的转移支付分配原则、方法和指标作为前提,就难以做到规范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大、项目设立过多,资金管理透明程度不够等,导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财税政策中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财税补偿机制主要包括: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生态补偿和损失援助等机制,其问题表现在区域税收返还作用有限,税收返还计算不公平。据税收数据调查显示,税收返还低地方税收的鼓励功能不明显,增强地方财力的效应在逐渐减弱。

三、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 对落后地区实行特殊税收政策。建议一是提高共享税中地方的分享比例。目前,中央出台《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增值税作为央地共享税,明确其分享比例保持“五五分享”,下一步建议继续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引导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共享税或地方税产业的发展。二是打破按照行业划分央地税权的做法。目前,企业所得税的划分是将中央企业的所得税作为中央税,应考虑将落后地区的央企所得税划归地方,增加地方财力。此外,还应该对落后地区实行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落后地区的财政收入,增加支出能力,这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实现的第一次收入分配。中央政府还应该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补助等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的第二次分配,以均衡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了实现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应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尤其应该对落后地区承担更的支出责任,比如为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等承担兜底责任。

3 税收优惠区域性向行业性转变。我国应将税收优惠政策由区域优惠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实现由产业和区域相结合的优惠。中西部比较有优势的行业大多集中在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领域,应对这些行业实行产业性税收优惠,以加快薄弱产业和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简而言之,财政和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导致合理分配资源至关重要。这样,落后地区实行“适度”的财政税收保障将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结语

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再分配和社会稳定功能决定了它在减少收入不平等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给予落后地区适宜的财税政策保障,将加快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我国区域税收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分析[J].杨得前,齐亚伟.税务研究.2016(10)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J].王曙光,樊迪.会计之友.2016(13)

作者:林鹭

上一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论文下一篇:工商行政管理研究论文